十二、对针灸学的发展
经过久年的实践和研究,孙思邈觉得以前的针灸医书太混乱。由于战争、割据,交通受到限制,不统一就是很自然的事了。隋唐统一了全国后,在文化、医学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统一。否则就成为发展上的障碍。孙思邈寿长, 经历的朝代也多,实践时间长,范围广,自然感受也深。治病救人,人命关天。不管是延误了时日还是出现了差错,都与人的性命休戚相关。因此他感到必须由他来进行整理,重作《明堂针灸图》。他以魏晋时甘肃平凉人皇甫谧(mì 音秘)的《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为兰本,对秦承租的针灸图进行校勘,发现了秦承祖的针灸图多有漏缺,于是又改用甄权的新定图来著针灸经。新定图的穴位与“甲乙经”的穴位完全一致,孙思邈整理中,根据自己总结的经验,在经穴之外增加了一些奇穴。这些新穴是他在长期的实践中新发现的。校勘以后,他在《千金要方》中附上了他考证后绘制的人身经络穴位彩图三副,有正面,背面和侧面,附于《千金要方》中。共 12 经络,649 穴。与《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一致。遗憾的是后来失传了。
孙思邈在实践中找到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也记载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九中。这方法就是人身指寸法。他说“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胖瘦,皆须精确丈量,准而折之,无得一概,致有差失。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为尺,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