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筋娃娃

一天,长春市光机所子弟小学的校园里,开来了辆小轿车。一位穿白大褂的老科学家,带着几个助手,来访问四年级的小学生唐小逵。

科学家问他:“什么鸟飞得最高?” “天鹅,能飞海拔 9918 米,能穿越珠穆朗马峰。” “什么动物含油量最大?”

“火鼠,含油 80%,点火就着。” “陆地上什么动物最大?” “非洲象。”

老科学家问了近 100 个问题,唐小逵都答对了。老科学家问他:青蛙是怎样成长的?他不但画出了从蝌蚪到成蛙的过程,还当场解剖了一只青蛙。旁边的人都很惊讶,老科学家高兴地摸着他的头,连声说:“好!好!好好学习,将来准能成为一个动物学家。”

唐小逵从小就特别爱好那些逗人喜爱的小动物。课余时间,看了不少介绍动物的电影和书籍,象《蛇岛》、《捕象记》、《海洋动物》等科教影片,

《鲸鱼》、《田园卫士》、《奇怪的鸟兽》等科普读物。看完一本书、一部电影,他认真地想着:原来动物与人有密切的关系,蛇可以治病,猫头鹰会抓田鼠,泥鳅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可是,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书上并没有回答。他想,写信问“动脑筋爷爷”吧,问题太多了。再一想,自己也有脑子,为什么不能当个“动脑筋娃娃”呢?于是,他开始研究起周围的动物来。

起初,唐小逵研究的是狗。他听说狗的嗅觉特别灵敏,就把东西让狗嗅过,再藏起来,训练它去搜寻。他又把田鼠绑在棍子上让狗嗅,然后用田鼠头撞狗鼻子,狗被激怒了。从此,这只狗在田里,只要闻到田鼠味就撵,一定要将它咬死。

有一次,唐小逵从书上看到,蚂蚁组织性最强。他就从不同地方各捉十几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他发现,只有在喂饭粒时,它们可以暂时和平相处,平时就老打仗,咬死一个就吃掉。于是他懂得了,蚂蚁必须是同一窝的才有组织性。

就这样,他养蝴蝶、瓢虫、青蛙、鸽子、甚至小蛇,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性。他还想去大连的蛇岛探险呢!

唐小逵有一本新华词典,凡是关于动物的注解都被他用铅笔勾出,和从其它书报上摘来的资料一起,分别编进《鱼》、《鸟》、《蛇》《兽》四个笔记本里。这里头有文字、有图画,像 72 种鲸啊,海里的哺乳动物啊,我国咸水、淡水里的鱼类啊等等。还有他自编自画的《脊椎动物的家谱》、《海底的一角》⋯⋯这些都是他利用假日收集整理的。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傅何生爷爷看了唐小逵的笔记,高兴地说:“真

了不起!很有希望成为未来的动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