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南德及其喜剧

米南德于公元前 342 年或 341 年出生在雅典一贵族家庭,死于公元前 293

或 289 年。他自公元前 321 年开始创作,一生共写过一百多部剧作,这些作品有些是为国家节日特意写成的,在庆祝神祗的剧场演出,有些用于在希腊其他城市演出,有些可能从无机会演出。米南德在生前仅获得过八次优胜, 并非当时最受人欢迎的剧作家,比同代另一喜剧诗人菲莱蒙要逊色一些。不过,他在死后名声大振,被视为新喜剧最著名的诗人,有些古代学者甚至认为他是古希腊所有诗人中仅次于荷马者。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公元七、八世纪时封建教会所采取的文化毁灭政策,米南德的作品不复后传。到了本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米南德的一些戏剧,如《公断》、《割发》、《赫罗斯》、

《农夫》等;六十年代以后,又发现了他的两部完整的剧本《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这也是希腊新喜剧硕果仅存的二部完整剧本。

米南德的作品最为完整地体现了新喜剧的特征。家庭生活和爱情生活是他最擅长的题材,剧作的背景和主要角色都源自希腊尤其是雅典的现实生活。正因为此,后人把他的作品比作“人生的镜子”,并感叹地说:“米南德啊,人生啊,你们俩究竟谁摹仿谁?”他的作品常常带有规劝性质,这与他提倡中庸、平等、宽大、仁慈不无关系。可以说,新喜剧在米南德手里达到了完美的地步。时值古希腊戏剧日趋衰落之际,有着动人的故事情节、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语言优美的米南德喜剧令人如痴如醉,在希腊本土乃至希腊化国家都赢得了不少观众,同时对后来的罗马喜剧产生过无可比拟的影响。

现存全剧三分之二的《公断》是米南德最著名的作品,它描述了一个传统的遗弃婴儿的故事:雅典一年轻人卡里西奥斯在不知内情的情况下娶了已有身孕的潘菲勒。五个月,潘菲勒生下了一个婴孩。卡氏又羞又气,愤而离家,包下了一位名叫哈布托农的竖琴女,却又没有和她同床。一位牧羊人拾到了一个婴儿,送给了一个烧炭人,后者后来向前者索取婴儿的信物,双方发生了争执。潘菲勒之父应邀进行了公断,判决“留给孩子的东西都归孩子”。婴孩的信物是个戒指,哈布托农凭这一线索发现卡氏竟是孩子的父亲。原来, 几个月前,卡氏曾在酒醉后在暗中和一不识其面的女子有了私情,而这个女子就是潘菲勒。真相大白,夫妇二人重归于好。该剧人物性格鲜明,全剧结构复杂,剧情进展紧凑,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古罗马戏剧家泰伦斯曾以

《公断》为蓝本编写了喜剧《婆母》,同样很引人。

《割发》现存一半,是米南德的另一代表作。它所叙述的也是家庭生活内容:科任托斯人帕泰科斯狠心抛弃了自己的孪生儿女。一位老妇收养了女婴,而把男孩送给了米里娜。数年过去了,帕氏和米里娜结成了夫妻,女婴长成了大姑娘,且有了心上人。一日,她在街上遇到了孪生兄弟,正在相互拥抱时为心上人撞见,由此产生了误会,后者一气之下用剑割去了她的卷发。结果自然是误会解除,一对恋人同归于好。

《恨世者》是米南德早年的作品,主要描写一位老农的孤僻性格及其转变的情况。在这位老人看来,人们都是只为自己,不顾别人,因而他独自经营一点产业,不同别人来往,甚至把妻子也逼走去和她同前夫所生的儿子哥吉阿斯一起过贫穷的生活,只留女儿和一老奴在身边。有一天,老农不慎落到了井里,幸赖哥吉阿斯的搭救才保全了性命。这就使他改变了对别人的看

法。他自愿把一半财产分给哥氏,并让他作女儿的保护人,为他物色丈夫。一城市青年爱上了老农的女儿,希望娶她为妻,于是哥氏痛痛快快地成全了他们。这个城市青年请求父亲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哥氏,全剧以两对青年男女的结合告终。从艺术上讲,《恨世者》戏剧冲突不够,性格描写较差,不够成熟。但是,该剧着重阐明了人与人之间首先是贫富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米南德喜剧一贯具有的规劝性质。

《萨摩斯女子》是诗人成熟时期的作品,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一个叫摩斯基昂的青年和邻家女子佛兰贡私下相好,有了一个儿子。摩氏的养父得墨阿斯有个情妇叫克律西斯,她收养了这个男婴。旅行归来的得氏获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就把克氏赶出家门。经过一番周折,矛盾解除,摩斯基昂和佛兰贡双方的家长为他们举行了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

米南德的喜剧作品之所以能广为人传颂,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诗歌明白易懂,语言优美。他在剧中舍弃了阿里斯芬托等人屡屡使用的粗鲁词语,以一种新的风格进行创作。在这里我们不妨引用米南德的二段诗歌:

一、《我亲爱的土地》:

你好,我亲爱的土地,多年之后重见,我要拥抱你。当我望见我的家乡的时候,一切地方我都不看重,只看重这地方,因为在我看来哺育我的地方是神圣的。

二、《技艺给有安慰》:

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没什么比一门技艺会给人更好的安慰,因为当他一心钻研那门技艺时船已不知不觉越过了重重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