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芬浮动莫愁湖

⊙丁 芒

在钟山虎踞、石城龙蟠的南京,莫愁湖亭亭玉立于水西门外,觅渡桥西, 清凉山麓,以其纤巧秀丽,给雄伟壮阔的气象,平添了一些柔媚。何况,“乌衣巷口夕阳斜”,秦淮河没有了桨声灯影、六朝粉黛,剩下这半湖烟雨,已足使人流连,如今更是新雨鎏金,时风缀翠,使莫愁湖一洗千年尘封,容光分外焕发。宋以来称莫愁湖为“金陵第一名胜”、“南京第一湖”,清代更列为“金陵四十景之首”。建国之初,我曾慕名来游,只是一湖败荷,两片芦滩,在夕阳斜照下,与几座旧屋相吊而已。怎能和这样的高誉相称呢?而现今游湖归来,给我留下的却是总括了一湖芳菲的玉雕莫愁女的倩影。她亭亭玉立,掩映于水光山色之中,给苍莽雄浑的金陵景观,描上了斑斓的色彩, 给流连凭吊的怀古幽情,注满了时代的光影。

因此,莫愁湖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葡萄美酒,一直在我心中摇漾。

湖是因人而得名的。清人马士图编纂的《莫愁湖志》和江宁府县志都载明:“三山门外昔有卢莫愁家此,故以名湖”。卢莫愁,就是梁武帝所作《河中之水歌》中所写的洛阳女儿。她 13 岁能养蚕织绮,并且爱唱歌。当时健康

(今南京)有位卢员外,经商路过洛阳,遇莫愁卖身葬父,就把她携回,与自己的儿子成亲,后生一子。不久,边疆发生战事,丈夫戍边多年,“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狂长”(唐沈佺期句),莫愁虽愁苦不堪,仍不断为穷苦人分忧,以自己的积蓄,救乡邻的贫病,却被卢员外诬为盗窃。莫愁不堪凌辱,投石城湖而死。乡人怀念她,就将湖改名莫愁。

这大概是最古老的也是流传最广的关于莫愁的传说了。所以莫愁湖公园中,主要的建筑群,就是郁金堂。“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肖衍这样描写了卢家富丽豪华的堂室。“郁金堂”这名称,都是沈佺期给裁定的:“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这就成了千年定论。当然, 沧桑变迁,现在的房子早非旧物,然而轮奂之美,雕刻之精,家具之贵重, 恐怕远非当年的郁金堂所及。堂前廊庑环抱,红栏透窗,有绿柳软影隐约摇曳其间。四壁嵌着历代题咏石刻,以《河中之水歌》为首。最令人注目的却是莫愁提篮采桑的石刻像,传说是清代一个官吏在此梦见莫愁而画下来刻于石上的。证之《莫愁湖志》,原来这官吏就是湖志的编纂者马士图自己。有一篇《补梦》专记此事,但梦后只写到拈韵赋诗,和六年后与表弟解释梦中莫愁的一段言语,朝莫愁画像焚香再拜的事,大概石刻又在其后了。

最使人流连不已的是回廊环抱的荷池,中有凌波独立的莫愁女玉雕像, 据说出自北京一位石雕名家之手,线条柔美流畅,仿佛莫愁刚采桑归来,含笑款款移步,神情飞动,倒影在碧水中摇漾,更增添了栩栩如生的感觉。如果说郁金堂是莫愁湖公园的核心建筑,那么这尊雕像就是灵魂了。她是人们心中美好感情的象征,这一园的湖光山色,不都是她洋溢出来的芳香清韵吗? 因为有莫愁女的形象以及对于她的故事,伴随着游人,莫愁湖公园的一花一木,都充满着诗一般的魅力,使人一见倾心,不能忘怀。

园中另一著名的建筑就是胜棋楼了。当然它也有个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做了皇帝,有一天和中山王徐达在这座楼上对弈,朱元璋输了,就把此楼和整个莫愁湖赐给了徐达。我相信这是真事,但不喜欢这个传说。对这

个垄断河山、贪鄙残酷的封建皇帝的虚情笼络手段,何必津津乐道?徐达最后还不是死在他手里的吗?可是胜棋楼还是毁了又起,现在的是清同治十年

(1871 年)复建的,楼上正中放着一张棋桌,还挂着一幅朱、徐对弈图,和“钟阜开基,石城对弈”的对联,这都是好事者附会的做法,人民可不是“闲坐说玄宗”的白发宫女!

但跟着这个传说而来的,却出现了另一个悲剧气氛更浓的莫愁。莫愁湖既为徐达所有,莫愁就成了他家的婢女。徐达偶尔称赞她眼睛长得好,悍妒的徐夫人就把她双眼挖掉;而现在上演的越剧《莫愁女》,则把挖眼睛的凶手归之于徐达的孙媳。不管是谁,莫愁女总之是被挖了眼,她是夜半在湖心亭自沉了的。《莫愁湖志》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可见这个传说流传不广, 或只沉沦于民间,然而却道出了人民对于封建统治者的仇恨,传说把美毁灭了给人看,这悲剧的力量是更能震撼人心的。

相传那座莫愁投湖的湖心亭就在郁金堂西侧,高耸于屋顶上,可以把整个莫愁湖收入眼底。亭子荡漾在粼粼碧波之中,水影映照,晴光闪动,更显得精巧玲珑。每遇淡烟疏雨,恍惚似蓬岛的琼楼玉宇,使人不禁遐想翩翩, 风晨月夕,或许竟能看到莫愁临湖徘徊的身影。

莫愁湖中荷花最多,靠近郁金堂西墙一带,一色是田田的翠盖,延伸百米之外。夏天,芙蕖如拳如掌,从碧绿的叶浪中擎出,嫣红一点,含笑却立, 露水盈盈,流眄(miàn)顾盼,风吹荷叶如翠裙翻飞,直使人怀疑竟是美的精魂所钟,使一湖莲花都有如许神韵!

一径沿湖西去,过去是一望荒凉的地方,现在赫然罗列了不少亭阁台榭, 有荷香水榭、海棠园、露天剧场,待渡亭等等,游廊蜿蜒相接;又堆山筑路, 广栽花木,使这片开阔地变得曲径掩映,更多妙趣。这些大多是近几年来构筑的。在三道桥西台坡上,矗立着一座辛亥革命在南京殉难的粤军烈士冢, 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成仁”的字碑。前几天,我参观孙先生办公室,曾看到几幅当年粤军敢死队攻取南京的照片,炮火烟尘中,雄姿历历,令人心往。莫愁湖畔埋忠骨,想这里的湖光山色、亮雨香风,是足以代表南京人民的深情,朝夕伴随英灵的。

坐待渡亭,或竟泛棹湖中,俯仰自如,北眺石头城,东瞻钟阜,城垛如练,山影欲飞,俯视渡波可以见底,游鱼倏忽来往于白云青天倒影之上,如揽胸前,如围膝下,这种悠然淡远的意趣,能使人忘我。假如穿荷而入,翠叶纷拥,清香浮动,风来时摇曳寻姿,雨打来绿声盈耳,又另有一番诱人的风味。所以前人虽有几副对联说:“越西子溪,蜀薛涛井,古今留胜迹,问何如湖水千秋”、“扁舟载烟雨,问他日嵇山镜水,风光得似此间无?”而清人袁枚更说得直截了当:“欲将西子西湖比,难问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云飞。”都把莫愁湖说得比杭州西湖、绍兴镜湖、成都锦江还好,这当然有点溢美,但也可见莫愁湖风光历来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其实,有这样的一条联语却最得我心:

“说甚六朝风景,看楼上湖光山色,竟为谁新?” 湖光山色,只有为人民而新,它才是最美的。

自北宋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中最早定名迄今,莫愁湖究竟用它的湖光山色解除了人民多少忧愁呢?风月虽无价,却从来为统治者所垄断,这不是妄言。也只有今日,风景不殊,举目已有河山之异,莫愁湖才能亭亭玉立于石城之西,以她的清芬雅韵,解人困乏,助人生趣,莫愁湖才庶几乎名副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