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蜀行随拾(节选)

⊙高晓声一

我有幸生长在苏南,这是一块值得称羡的地方,除了繁华之外,据说风景也很秀丽。不过人在画中不知画,我并不觉得有特别的好处。以前我除了上海扬州之外,足迹没有出过苏南,因此,对于风景,我没有比较,无法知道苏南有什么特色。从书本上常常看到两句话,叫做“山明水秀,鸟语花香”。我也不大服帖,总觉得这不算特色。难道出了苏南,山就不明,水就不秀, 鸟就不鸣,花就不香了吗?所以,我写小说,总不肯写风景。我又常常听说, 一到淮北平原,河北平原,关中平原,便看到土地辽阔,天空高远;似乎这就是大平原的特色。我也想不通。我只知道登高才能望远,“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如同站在同一高度,视野应是一样。苏南也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也有尽收眼底的苍穹,为什么会比别处看得狭窄呢?

这次旅行,我脑子里自然就带着这个问题。

可也真奇怪,我站在西安北郊的平地上,放眼关中平原,确实觉得那里的土地比苏南辽阔,天空比苏南高远。

这究竟是什么缘故?我没有登高,我没有更上一层楼,我明明也是站在平地上⋯⋯我无法理解。

我每天都在考察,每天都在想。

我望着,想着,疑疑惑惑,迷迷茫茫。有一次我忽然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亮点儿。那是一个小山包,亮点儿就生在山包的南坡。细细看去, 那亮点儿不是别的,是一小片黄土,分明是收割以后刚刚翻转过来的一小片新鲜的黄土。

我立刻狂喜起来,因为我猜不透的谜,被它一下子点破了。原来是一切都是黄土在作怪。

这被称为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是一片纯净的黄土,它和苏南的褐色表土比较起来,一个亮堂,一个灰暗。但是,它们往往都被绿色的植物覆盖着,使我们不能大片大片地直接看到,因而忽略了它的特异作用。而那一小片新鲜的黄土却提醒了我,原来是泥土的不同颜色影响了我的视野。这举目无边的黄土平原,像一面庞大无边的镜子,尽管被植物覆盖着,但仍向空间反射出极强的黄光,不仅照亮了它自己,而且也使我们看到的空间,要比褐土的苏南明亮得多。它使我们的眼睛产生了错觉,认为土地比较广阔,天空比较高远了。这就像同一个房间,光线亮堂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宽大些,光线暗淡的时候,会觉得狭小些。当然房间是不会变大变小的,只不过是光线在耍戏法罢了。

大自然的色彩产生如此奇特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还可以考察一下水的颜色。纯净的水是无色的,但在苏南弯弯曲曲的河道里,水的颜色(假如不污染严重的话)却随着季节而变化。春来淡青,夏来深绿,秋天浅蓝而微黄,冬天就变得灰白了。其实水本身并未变色,不过是反映了各个季节植物(冬天则主要是泥土)的色彩罢了。这也许是构成“水秀”的一个原因。在关中平原就不会有这些色变,因为那里的河床是黄土或白净的石灰

石卵组成的,它们澄亮的色彩一年四季都起着主导作用。

至于苏南的山,说来可怜,又少又小,或者是孤立的小山包,或者是某个山脉的单薄的余脉;睁眼望去,一目了然,不及别处山峦重叠,云遮雾障。所以,“山明”虽是写实,却实不能为苏南生色。我们是不能把缺点说成长处的。

关中的花也香、鸟也叫,看来同苏南无异。也许鸟叫的效果有所不同吧, 古人有“鸟鸣山更幽”之句,只可惜苏南已绝少这样的环境了。苟能找到因鸟鸣而更幽的山,也是游人如云,连鸟叫也听不见的了。如果形容秦岭、终南,倒反更为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