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奇水秀洞玲珑

⊙紫 风

阔别桂林 36 年之后,我像一只迟归的燕子般,又飞回了这个曾经度过我青春年代和经历过战火考验的城市。

当我从飞机的舷窗俯望,在白浪翻滚的云海下面,偶然发现了几点尖顶子的石峰,我的心情开始快活起来了。这是别处所无而桂林独有的石峰。它不一定很高很大,更不是连绵起伏,而是突兀峥嵘、拔地而起,属于山的家族另一支派。一看到这种山势,就知道桂林快到了。果然,在偶尔飘来的几缕云絮擦过舷窗,使一切变得朦胧之后,突然,一幅我所熟悉的桂林山水图景,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只见四周依然青峰环立,一条碧绿的漓水摇曳多姿地流过城市的心脏, 在阳光的映照下它时而闪着金光,时而镀上银彩;在没有光照的一段,又澄清皎洁得似一块透明的绿玻璃,几乎把江底的沙石都露出来了。

被称为“南天一柱”的独秀峰,也依然以刺破蓝空、直插九霄的英雄气概,闯入我们的眼帘。只是昔日那报警的灯笼早已放下了。如今,那挂过灯笼的峰顶披满绚丽的朝晖,簇拥着红霞朵朵,它使我想起一个手捧鲜花的战士雄姿⋯⋯

我曾经不止一次浮思遐想过:经过兵燹(xiǎn)和火劫后的桂林会变成怎么样,还能认识么?看来我的想法太幼稚了:桂林的江山无恙,桂林的街道方向仍然和当年相同,只是所有的建筑都已改观,我甚至再也无法找到自己的旧居了。

榕湖和杉湖在历尽沧桑之后,倒出落得更妩媚,俨然是这个城市的一双美丽的眼睛,不时向行人流波送盼。湖畔那葱茏的花木,恰似长而浓密的睫毛,把这双美目映衬得分外迷人。

走在桂林的街道上,我有一种又熟识又陌生的感觉。特别在这初秋时节, 蜜味的柚子和鲜甜的荸荠正在上市,小贩不时沿街叫卖:“买荸荠咯,又大又甜的荸荠咯!”那有板有眼的腔调,更唤起我鲜明的记忆。只是不少地方变了模样,使我在熟识中又感到几分生疏。

我就是带着这种复杂的感情,登临漓江旁边的叠彩山,重访江东的七星岩和跨进西北郊的芦笛岩的。

我还不知道叠彩山是这样美,也许在桂林的那几年从来没有来过吧,也许当时灾难的阴霾(mái)遮住了它的绝代姿容吧。瞧,那层层横断的石山, 就似一匹匹闪光的彩缎,砌满了整座大山。从山脚下望上去,就是一幅幅从天上垂下来的七彩画卷。生长于悬崖峭壁间,破石而出的奇株古树,又给这画卷添上无限生机。走在登山的路上,有如步步踏入锦绣之中。而当你喘着气、淌着汗,攀上山顶的瞬间,明月峰头、拿云亭下有一个奇妙的景界在等候勇于攀登的人们。

蔚蓝色的天宇下,整个桂林连同它的大街小巷、路柳庭花都呈现在眼底。干丘万壑像海浪般从远处奔涌而来。远山淡得像云,有的就似画家用淡淡的墨水在灰蓝色的纸上抹过一样:有的为薄雾所缭绕,也分不清哪些是山,哪些是云,只觉得又是山,又是云。近的山则出现各种奇特的姿态和形状,它们或是神态凝重如长者的老人山,或是两只雄鸡相斗似的金鸡山。著名的象

鼻山则恰似一头活生生的巨象,把长长的鼻管伸入江中吸水。

站在明月峰顶远眺,狂风把我们的衣襟吹得似风帆般饱满,一股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骤然涌上心头。我不禁想起历代为守土抗敌而溅洒热血的忠烈。南明时,在桂林抗清的民族英雄瞿式山奇水秀洞玲珑 - 图1、张同敞,三百多年前就是在叠彩山下慷慨就义的。叠彩门前,至今还矗立着他们的成仁碑。门右的仰止堂, 刻着他们的遗像和狱中唱和诗集《浩气吟》。世代的人们经过这里,都不禁要放缓了脚步,低低地弯下腰来致意。1963 年,郭老南来时,曾吟诗赞赏, 内有“万人齐仰止,千古整冠裳”的句子。⋯⋯再想到我们这个时代,为抗日救亡,为推翻三座大山、解放祖国大地而出生入死的革命者,就更多了。也是 1963 年,以 80 高龄登上明月峰的朱老总和徐特立同志,就是这一代战斗者的前驱。他们在明月峰顶刻下的唱和诗句,也不啻是一曲雄壮的进军号。

临别时,我再回望叠彩山一眼,这座堆满绫罗的山头由于浇过壮士的热血,又铭刻着革命者的豪言,在瑰奇中又显出一种刚毅、峭拔的姿态,和一柱擎天的独秀峰一样,给人以深沉的激励。

沿着江边走,跨过解放桥,再东行,就是七星公园。

七星公园以七座山峰形似北斗而得名。北四峰属于普陀山,南三峰属于月牙山。七星岩就是千万年来安静地隐藏在普陀山底下的一个深深的岩洞。沿着左旋右转的石级,逐步离开繁嚣的地面,下探地下层的秘密,首先

见到的是一个明亮宽敞的洞厅,上面刻着“第一洞天”四个大字。我记得过去避空袭时也到过这里,但那是愁云密布的地下洞。现在它却像一面明镜拂去灰尘,吐出了光华,四面的石壁和洞顶现出各种生动的画面:一条巨大的金鲤鱼,从洞内向海天飞跃,一棵亭亭如伞的顶天古榕,伸出苍劲的枝干, 似乎向来客举手欢迎。我们正要走入一个狭小幽暗的洞口,一道电筒光亮起来了,一个柔和悦耳的声音响起来:

“请看看这只小白兔吧,因为过去游人打火把照路,把它熏成小黑兔了。”

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位梳着双辫,穿着厚外套的导游员已经站在我们身边。

再通过一道光洁的、地面上像砌满了云片似的走廊。导游员告诉我们, 这就是著名的白玉走廊,也是诗人袁枚所描写的“以云作地石作天”的地方了。她用力跺着地面,耳边不断传来沉重的鼓声,使人浮想到古老的战场。后来,我才知道这里的地层特别簿,是地下河的中层和下层交界处。

人们说,亿万年前,桂林原来是一片汪洋大海,这里的石山原是海底沉积的石灰岩,这里的岩洞其实是地下河中层的一段。由于地壳变动,地下河上升地面而形成岩洞,这已经是一百多万年前的事了。

民间传说,这里是上界真仙出没的所在。宋代尹穑的《仙迹记》,就写一个名叫郑冠卿的人,有一次进洞遇见日华、月华两位神仙,还在一起喝酒呢。传说中,还有一位徐霞客式的人物,有一次从洞底涉水前进,越走越深, 结果走到漓江河床之下,听到了头顶上有奔流的水响和欸乃的桨声。我年轻时也听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在云南的抚仙湖放下一双有特征的鸭子,后来却在七星岩的深潭里找到了⋯⋯这些故事也许荒诞,可都是美丽动人的, 只是美不过洞中那出神入化、姿态万千的钟乳石。

这里瓜果满地、金谷成山、石幔半垂、石笋茁起、石柱兀立⋯⋯在不断变化的彩色灯光下,时而出现苍山、云海、夕照。在烟雾迷茫处,有若远若

近的仙岛,似有似无的神仙鬼怪⋯⋯突然,一股水晶般透明的河流汩汩流过了,现代的地下河向我们露出它俊俏的面影。我们正在向它凝视的当儿,一道微拱的长桥不知什么时候已伸到脚下来。导游员介绍:

“隔着银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每年七夕就是借着这道‘鹊桥’相会的。” 只是不知天上的鹊桥什么时候搬到洞中来了呢。

过了桥,一座擎天石柱林立、石莲含苞吐蕊的宫苑出现眼前,导游员笑着指点那是女蜗氏的宫殿,这位神通广大的热情女神就在这里把天柱连接起来,炼石补好苍天的。

“女蜗氏呢?”有人问。 “她云游采石去了。”导游员回答。

在高高的石台上,还响着刘三姐高遏行云的歌声。但是刘三姐,据说和她的爱人白马郎打柴去了。

有不少地方,洞顶上垂下钟乳石,和地上茁生出来的石笋快要连接在一起,只差一两个厘米。有人好奇地问道:

“什么时候可以连接起来呢?” “一百年后吧。”导游员说,“科学记载它们的增长速度是一百年长一

厘米。到时请你们记得再来游览啊!” “好嘛,到时仍然要请你来当我们的导游员呢!”

在大家的会心微笑中,我看那些石笋们仿佛又长高了一点点儿。

我们的脚步不断移动,美景无尽地涌来,眼睛忙得不可开交,终于又踏着蒙蒙的青雾,恍如插上神奇的翅膀,“飞”上了碧落虚空、幻象无穷的“南天门”。在这里,人们可以解除一切羁绊,让想象的野马奔驰:你说有山, 那里就有各种形状的山,气势磅礴的摩天岭和蜿蜒起伏的群峰;说有水,就有奔腾的海和静静地流过的河;说有树,就有树,树上还有飞鸟;说有桥, 就有桥,桥上还有行人⋯⋯你想有什么就有什么,人成了万物的创造主,并且和万物融化在一起了。

最后的一个洞厅里,一个盛在石盘上、传说为三千年一熟的蟠桃在送别客人。

我们没有遇见日华、月华两位神仙,但却曾浮游太空、闯入过人间的仙境,领略了宇宙的奇观,在记忆中留下闪光的珠串。

第二天,我们进入了桂林西北部和七星岩遥遥相对的芦笛岩。

如果说,七星岩已经摇身变为人间的仙境,我们在那里享受够了诗意和美感;那么,1962 年才开放的芦笛岩,可以比作一本充满奇情、惊险的古代小说,翻开每一页,都叫人拍案称奇。

这部大自然的杰作,深深埋藏在光明山的腹部,已经过了千万年。洞口外面长着一种可做笛子的芦荻草,牧童常常吹着笛子,唱着山歌,蹦跳来去, 岩洞也因此得名。

现在,让我们一起翻开它古老的、奇特的扉页吧:

斜开在半山腰上的洞口又狭又小,外貌不扬。如果一路吹着笛子走进去, 真有点像古代的探险者了。但一进入洞内,你就会为一种神秘的光流所震慑。仔细瞧时,原来是岩壁上正升起一抹炫目的玫瑰色的朝霞,一头雄狮领着一群稚气的小狮在森林里游戏,也许在“把守”着洞府的大门吧。但它们也像童话里的神狮一样,并不为难生客。我们就大大方方地在它们面前走过。

进入一重重洞门,穿过无数玉砌瑶阶、雕镂柱石的崇楼高阁,恍若漫步

于古罗马的艺术宫殿,又宛似在秦代的阿房宫里流连。头上是平坦润滑、赛如白玉砌成的天幕,四面是高大的圆柱和曲径回廊。侧耳细听,犹闻轻歌曼舞般的回响。跟着,一幅幅雄奇壮丽的景象在眼前展开: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一望无际的田畴、原野,山环水绕的山城远景⋯⋯还有,挂着琉璃宫灯的华丽厅堂,似乎刚刚酒阑人散,仍然留下衣香鬓影。无数乳白色或淡金色的石幔如丝绸一般,有的半卷,有的从洞顶低垂在地。有的斜斜披在山上, 似一匹瀑布般沿着悬崖飞泻而下。如果重重敲击,就会迸发出雷霆滚地似的巨响。有的像圆形而有皱折的罗帐,薄得像轻纱一样透明,轻轻一敲,会发出牙琴一样的音韵。在一道罗帐后面,还隐约可以看到传说中的睡美人,正在做着千年不醒的甜梦哩。

这里也像七星岩一样,五谷丰登,瓜果满园,还有珊瑚海花、灵芝仙草, 不同的是色彩更加璀璨迷人:或红艳如旭日,或淡雅如晓月,或闪灼如云霞⋯⋯放眼望过去,处处都是奇珍异宝,锦绣绫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真像那一代的侠盗或巨魔把全世界的黄金、美玉、宝石、珍珠、水晶、玛瑙都偷到这里来了。自然,这都是那“万能的魔术师”——钟乳石组成的幻境。它使得我们在七星岩中所惊叹的瑰奇,相形之下又多么平凡!芦笛岩虽然 1962 年才正式开放,但唐代已有人来游览过,是当地群众避乱的“桃源”,传说古代有一位诗人,窥见了洞中奇境,苦思不出传神的佳句,竟抑郁而死,化为石头。月白风清之夜,幽魂仍常常绕洞叹息。这是个怎样哀艳的故事啊!

从进洞到出洞,走了两个多钟头,一串串惊叹号从心底下冒起,耳边没有停止过啧啧的赞美声。常常在一分钟前激赏的,一分钟后又觉得平淡了。当我们从最后一个洞口出来时,又一头威猛的雄狮拦在路边,吓人一跳,它的头高高昂起来,身躯向前微倾,但眼光温和,并无恶意,倒像特地跑来和我们珍重道别的样子。——好吧。这本惊险小说就读到这里了。

啊,美丽的桂林,真是山奇、水秀、洞玲珑!

这些地方为什么过去黯然失色,现在却大放光辉?人们在赞赏之余,应该怎样来加以爱护、减少污染、防止破坏,更好地建设,不致辜负这片名山胜景?⋯⋯这些问题,我就不多说了,让聪明的读者们自己去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