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却在今天

攀登宝塔山,令人撩起一种对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感情。宝塔山的石崖上,范仲淹亲笔题的“嘉岭山”三个大字,被刷成了红色,熠熠闪光。满山上下,松柏浓郁,花卉放香。山上,正修建宝塔公园。绕过曲径回廊,还有一个两层的方形阁。虽然未必与旧时的摘星楼相似,总给人悠远深沉的回忆。

宝塔山巅有唐代宝塔,九级六棱,庄严雄浑。塔高 44 米,挺拔秀伟,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成为延安的象征。

在宝塔近旁,最近竖起了一块残碑。仔细一看,原是《重修嘉岭书院记》。虽然历经风雨剥蚀,字迹依稀可辨。上面描绘了宝塔山的风光,歌颂了范仲淹的功绩。

目睹残碑,想象的羽翼可以把我们带到古代去。虽然隔着一道历史的门限,但我们仍能听到范仲淹的欢笑和叹息。

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当时的西夏兵不断侵袭,延州诸塞多失守,边民流徙,满目荒凉。正在这时,范仲淹受朝命兼知延州。他坚信只有国富,才能民强。怀着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赤心,重整军务,

励精图治。没有多少日子,他筑成清涧城,修复了承平、永平等 12 寨。为了振兴延安,他大兴营田,繁荣商贾。山城无学校,他修起第一所书院;边城无游览胜地,他带人凿出鸟语花香的柳湖。短短几个月,延安出现了鼎盛时期,百姓安居乐业。西夏王不但不敢再侵犯,反而差人前来求和,并称呼他为“龙国老子”。

千年古事俱往矣。古时的范仲淹虽然有不少胜绩,但是比起 20 世纪的共产党人,却显得苍白无力了。

让我们登临塔顶,鸟瞰全城罢。

宽阔的柏油马路横贯南北,街树像绿色的卫士,守护在两边。大轿车、小卧车、大卡车往来穿梭。举目四望,过去赤裸的黄山现在披上了绿装。

再顺着延河走走吧,人们定会想起 1977 年那场特大洪水。短短几个小时,平时只有几百个流量的延河猛地涌来了九千多流量的水。两座钢筋混凝土大桥被冲毁了,十几米高的大树被连根拔了,数百间房屋倒坍了,北关、南关的街道顷刻变成烂泥滩。

这时,是多么困难啊!延安人民在政府的支持下,发扬了延安精神,又一次恢复了“创伤”。以前没有楼房,现在呼啦啦盖起了几十幢。简朴的延安人民,也尝到了“现代化”的味道。

延安的变化是神速的。也许你访问过新建的卷烟厂,也许你到过富有革命传统的毛纺厂、火柴厂、陶瓷厂,工人们都在浑汗如雨,奋勇争先。延安的工业总产值越来越高,积累越来越大,已经跨入了全省的前列。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农村。只是三四年的光景,延安的农业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粮食增产,生活改善,不少大队已经名列前茅。

如果你能坐着飞机周游一下延安的土地,你会奇异的发现,双百里林带葱郁壮观,千百座水库熠熠闪光。川道,原区的土地,赛似棋盘;山峁沟奇迹,却在今天 - 图1的梯田,重黄迭翠。千百年前的人们,以为天上有什么神仙皇帝,曾顶礼膜拜,祈祷终生。其实,真正的奇迹却在今天的大地上。延安人民就用自己的双手,把本来丑陋难看的黄土高原变得像刺绣一般美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