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庸俗化、教条化,捍卫马克思主义
19 世纪 90 年代,德国出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庸俗化的思潮。莱比锡大学哲学家、社会学家恩斯特·保尔·巴尔特(1858—1922) 把唯物史观曲解为“经济决定论”。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把唯物史观当作套语和标签乱贴到各种事物上,以为任何事物一贴上这个标签就不需进一步研究了,问题就解决了。为此,恩格斯在 1890—1894 年间写下大量书信,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在这些书信中,恩格斯一再指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经济关系; 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①如果把这种空话应用于历史,就会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了。“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②。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等上层建筑诸因素总的说来都是尾随生产的运动, 都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同时,它们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仅彼此间相互影响,而且反过来对生产的条件和进程发生影响。例如,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就可能有三种反作用,即加速经济发展、阻碍经济发展以及阻碍经济发展沿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因此。“如果巴尔特认为我们否认经济运动的政治等反映对这个运动本身的任何反作用,那他就简直是跟风车作斗争了。⋯⋯如果政治权力在经济上是无能为力的,那末我们又为什么要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221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221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477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477 页。
为无产阶级的政治专政而斗争呢?”③
在这些书信中,恩格斯在肯定经济前提和经济条件的决定性意义的同时,强调了人的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的创造作用,并提出了社会历史运动的合力的思想:“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① 恩格斯指出,最后出现的结果虽然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但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②
针对把唯物史观当作现成的公式,当作套语、标签、教条的倾向,恩格斯一再严肃地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③“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 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末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④“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⑤恩格斯强调,把唯物史观当作标签到处乱贴,当作不研究历史的借口,这实际上是极度贫乏的表现,是对贫乏的掩饰。恩格斯还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工人政党的领导人必须依据马克思的原著而不是第二手材料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任何误解马克思学说或将其简单化的行为——即使是极小的误解,即使这种误解或简单化出自积极传播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人,恩格斯也丝毫不容情,不容忍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