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芬那留斯的哲学思想
理查德·阿芬那留斯(1843—1896)出生于巴黎一个书店老板家庭,先后在苏黎世、柏林、莱比锡研究生理学、语文学和哲学,并在莱比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877 年起任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他的一生是在书斋和大学讲坛度过的。他独立地创立的经验批判主义,遵循的是与马赫相同的路线。他的主要著作有:《哲学——按照费力最小的原则对世界的思维》(集中阐述思维经济原则和只有感觉才是真实存在的思想,1876)、《纯粹经验批判》
(进一步发挥前书的观点,1888—1890)、《人的世界概念》(完善前两书的观点,1891)和《关于心理学对象的概念的考察》(提出“要素复合”说, 对其哲学体系进行总结,1894—1895)。此外,他于 1877 年创办的《科学哲学季刊》杂志,对促进经验批判主义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①批判经验。阿芬那留斯主张,知识的基础只能是经验。自我以及由具有多重相互依存关系的各种组成部分构成的环境(世界和他人)都离不开我的经验,二者都不是独立的精神实体或物质实体,而是同时由我的经验发现的现成的东西;任何一个健康人,都具有同我一样的世界概念,或者说同我一样具有各自的自我与环境的经验。但是,以往哲学讨论的经验都不是“纯粹经验”,而是夹杂了许多非经验的内容,即在经验中“摄取”了思想、感情、意志等等,结果分裂成外在的经验(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和内在的经验(主观的内省)、客体和主体,实在就这样被弄得黑白颠倒了。所以,他的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经验本身进行批判,清除经验中夹杂的一切与经验无关
的内容,恢复对世界的本来的自然看法:纯粹经验。列入清除对象的非经验的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类:一是拟人化的内容。在知识发展的初期,人类往往把自己的特性当作对象的特性,用拟人化的观点去解释对象。二是属于审美评价和伦理评价的内容。三是诸如“物质”、“必然性”、“因果性”之类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即被唯物主义当作经验的客观基础的外部世界及其客观联系。他认为,“物质”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绝对概念,是一种抽象,因而必须从经验中清除出去。“必然性”和“因果性”也一样:我们感觉到的只是一个现象跟着一个现象,根本感觉不到某种引起运动的力量,从而也就感觉不到任何运动的必然性;因果性是以力量和必然性为前提的,既然必然性在经验中没有立足之地,那么因果性也同样应从经验中清除出去——在这里,读者可以看到休谟的幽灵。清除了一切与经验无关的内容之后,剩下的就是“纯粹经验”。纯粹经验是一切可能的个人经验所共有的经验。②原则同格和反嵌入论。阿芬那留斯认为,作为主体的自我与作为对象的环境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依存)之中;其中自我是同格的“中心项”,环境是同格的“对立项”。二者总是被一起发现的,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反之亦然。他认为,唯物主义使自我屈从于环境,唯心主义则使环境屈从于自我,二者都把由纯粹经验所统一的世界分裂为主客二元,因而都是错误的。
自我与环境的分离也使唯物主义和各种唯心主义在认识上犯了他称之为“嵌入”的错误,即把知觉与知觉的对象相分离,把后者当作意识之外的东西,而把前者置入意识中,从而把环境的组成部分变成了思维的组成部分,把自由明显地表现在现存的东西中的非机械的东西变成了神秘地潜藏在中枢神经系统里的东西。在他看来,知觉与知觉的对象是绝对同一的,即都是纯粹经验。从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刺激——反应过程,是从人的生活平衡的破坏(发现问题)到平衡的恢复(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是说,人的认识并不像唯物主义所说的那样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而只是生物有机体应付外部刺激的手段。由此出发,他得出了头脑不是思维的器官, 思维不是头脑的机能的极端结论。
列宁在批判阿芬那留斯时指出,他的原则同格论是与贝克莱、费希特的唯心论“同样的破烂货色”,而他的反嵌入论则是“一堆胡涂思想”,是“偷运唯心主义的胡说,并且与自然科学相矛盾。”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