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誉天下的秦淮画舫
江南的3月十分怡人,草长莺飞,柳软花香,丽日春风,桃花绿水,人们纷纷来到秦淮、青溪边,踏青嬉水、消灾求福。
南京人3月游秦淮的风俗历史悠久,此后,又以游秦淮画舫而代之。南京人游秦淮画舫成为一种享受。
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时,人们纷纷漫步秦淮河畔,乘灯船泛舟,或借河风消暑,其情其景令人神往。碧波悠悠的秦淮河水,吸引着无数名士游子在这里留下了踪迹,他们泛舟唱和,借舫消暑,发思古幽情,寻六朝之风月。
秦淮游船俗称“花船”或“灯船”,又名“画舫”,多集中在夫子庙前,各式大小画舫栉比地排列在文德桥和利涉桥之间,画舫张灯结彩,满布香花。
游客从夫子庙上船,从泮池旁出发,沿着两岸的河厅朱楼,向东驶过利涉桥至东关头,转向大中桥。
秦淮河两岸灯火辉煌,笙歌彻夜。两岸垂柳拂水,花木扶疏,河上微波荡漾,清风阵阵,为秦淮的消暑胜地。华灯初上时,秦淮河里一队队前行的画舫宛如火龙蜿蜒。
秦淮画船素有“盛天下”之誉,很多来此泛舟之后认为“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得笨就是觉得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
秦淮河的游船由大至小分为5等,即走舱、小边港、气不忿、藤棚和小七板。
走舱是旧时秦淮最大的画舫,十分富丽堂皇。走舱俗名“大边港”,又叫“楼船”,分前中后三舱。
它船头有篷廊,上悬该画舫名称的匾额,四周悬挂红黄蓝紫各色玻璃彩灯,夜晚灯光闪烁,五光十色,与河水映辉,十分耀目。篷廊下通常放置藤躺椅、茶几、小凳等,游客在此可以对弈品茗、观景聊天。
两边船舷可以行人或撑篙,船边嵌有雕花栏杆,上悬挂屏条书画。经船廊至前舱,珠帘轻垂。中舱放置大圆宫桌,放有小型盆景和兰花、茉莉花、夜来香等,清幽馨香。
后舱中设炕铺,上放小茶几,后有屏风,悬挂着字画或大镜子,酒醉后可在此卧躺休息。船尾有船楼,沿小梯登临,楼上桌椅什几齐全,供游人登高览胜或纳凉。
各舱皆备有干果香茗。另外,走舱还可以承办酒席,各色船菜齐备。
走舱豪华富丽。画舫上有舵工一人,篙工三四人,伙计两人。走舫设备齐全,雕绘精致,明窗洁几,古气盎然。
小边港是改装的新式画舫,船上布置稍逊于走舱,又称“四不像”,它只有前后舱,但也可以容纳一二十人起坐。小边港多供人纳凉夜游用。
气不忿为中等船,前为精巧的蓬廊,放置藤椅、茶桌等物。后为大舱,可容8人至10人宴聚。船身略小,但移动方便,一般小型宴会多雇用此船。
藤棚是小船,船头有藤椅两张,中舱仅容一张牌桌,这类船常招揽牌友来此玩牌。
小七板也是小船,船头有藤椅、杌凳各两把,船舱狭窄,船工一人,索价低廉。
清代晚期文人朱自清对这种船描写道:
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是在它的舱前,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远望,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得清隽罢了。
小船与大船相比,可谓价廉物美,小巧玲珑,别具风韵。常有三三两两老人或文人学士借此乘凉聊天,也经常有情侣来此绵绵细语、谈情说爱。
过去租赁画舫的人很多,要先一天在文德桥畔得月楼茶社预先赁办,次日薄暮时在夫子庙泮池旁登船,可以在秦淮河上游玩至第二日晨,然后再在新奇芳阁或南园、问柳等茶社饮茶用早点。
秦淮河上除各式画舫以外,还有一些商品小卖船、演唱民间小曲的船只,这些船在水中穿梭来往。小卖船通常是一人在船头划桨,一人摇铃,以招买主。
有叫卖白兰、茉莉、珠兰、夜来香等鲜花的,有出售应时鲜果、糕点、甜食的,也有专门烹调船菜供应游船客人的,还有一叶扁舟唤卖酒酿的……
除游船外,两岸居户也可在河房窗口召唤,小船停在河窗下,河房内之人用长竹竿系一小箩筐,送上所需之物。
演唱民间小曲的船只等天色一黑,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的兜生意。船头有人手持小折,上书各种曲目,如《孟姜女》、《小放牛》、《十二月花》等,招揽点唱,每曲银毫两角,一银元点唱6曲,还有专唱南京白局的。虽然唱得多是民间小曲,但也别有风韵。
秦淮春灯画舫自农历端午节开始,至农历六月中旬为最盛。农历六月十一是祀“老郎神”庙会,是时河中画舫云集,前后相衔,灯火辉煌,颇极一时之盛。
“老郎神”庙会刚过,农历六月二十四“荷花生日”到时全城寺僧庵尼化缘集资,纷纷租秦淮画舫举行佛会。画舫中烟火缭绕,罄声悦耳,法器喧阗,佛经琅琅。
入夜,用油纸蜡烛做的荷花灯放入河中,顿时河面火光点点,灿若星空,谓之放花灯。
秦淮画舫游期到中秋节转凉后才渐渐停止,每至秋冬船舫停泊岸边,至第二年4月,进行一番油漆刷新装饰后再入秦淮。
[旁注]
踏青 又叫“春游”、“探春”、“寻春”,是在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我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代时已形成,至宋代,踏青之风开始盛行。
颐和园 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我国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北京海淀区,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吸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屏条 我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由于画身狭长,为四五尺宣纸对开,故能装裱成屏条形式。屏条单独挂的称“条屏”,4幅并排悬挂的称“堂屏”或“四季屏”。也有4幅以上多至12幅甚至16幅,紧挂相连,成双数的完整画面,称“通景屏”或“通屏”。又称“海幔”。
屏风 我国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白局 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白局形同相声,表演一般一两人,多至三五人,说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
端午节 我国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最初是我国人们以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也同时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阅读链接]
秦淮地区农历三月初三游俗源于古祓禊之礼。
春秋时郑国于三月上旬巳日,男女偕同来到水边,执兰招魂,优游恋慕。
晋代时将三月初三称为“上巳节”,官民同乐欢度。
东晋时期永嘉元年的上巳节,开国皇帝司马睿在王敦、王导等大批北方有声望的士族簇拥下,也来到秦淮青溪水边,参加民间的优游活动,江南士族代表顾荣、纪瞻等人相约前来拜见。
至唐代始将三月初三正式定为节令,诗人杜甫曾诗说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可见南京人三月游秦淮风俗可谓历史久矣,此后又以游秦淮画舫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