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秦淮手工艺
南京的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手工制作的日用品,一类是以欣赏为主的艺术品。
南京手工艺品一向以秦淮地区为代表地,同时也是其重要的展现窗口。这里汇集全国精华,有不少出类拔萃的民间艺人。
秦淮地区的泮宫东西市场、贡院街、三山街等地,除了古玩玉器、金银首饰、金石书画、文房四宝、云锦漆器等齐全外,尤以民间传统的各色手工艺品最多,有苏绣、湘绣、古刺绣、绒花、剪纸、绢花、纸花、彩塑、瓷刻等,应有尽有。
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店铺分布在夫子庙地区的大街小巷,通常是前为店后为坊,世代相传。夫子庙的剪纸手工艺品,用红纸衬剪各种鞋面枕巾和手帕等绣花样及喜庆窗花。
剪纸艺人凭借一手让人称道的技艺,根据顾客的需要,剪出各种秀美的花卉、惟妙惟肖的人物以及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
秦淮剪纸工整挺劲,疏密结合,玲珑剔透,具有淳朴简练、浑厚饱满的优美风格。构图上常常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纹样粗中见细,拙中见灵巧,在浓浓的乡土气息中,透露出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题材上则多用吉祥语句的谐音形成图案,令人产生幸福美好的联想。
手工艺品绒花、绢花和纸花是夫子庙和三山街喜庆节日畅销的手工艺品种,绒花是用缫丝后的下脚料染色,用特细的铜丝为蕊制成长绒条,再盘制成各种式样的花朵,专供妇女和孩子们佩戴。
“绒花”因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造型也多取自民间喜闻乐见的事物,如龙凤呈祥,金玉满堂等。遇到办喜事时,那新娘更是要佩戴各种喜庆绒花,打扮得花人儿一般,显得越加喜气盈门。
旧时,秦淮地区大街小巷都有身背圆屉的卖绒花的人,这是当时的一个风俗景观。这圆屉有四五层,每层装有不同样式的绒花,可让购买的顾客进行挑选。
卖绒花的人手执长柄的镗锣,吆喝时就摇晃镗锣两边拴着的小木槌从左右两面打击着锣面,发出清脆的“叮当、叮当”的声响。有时卖绒花人来到了热闹的街口,就把那一层层摆花的圆屉放在地上,供人欣赏和选择。
绢花也称“京花儿”,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装饰色彩的手工艺品,指用各种颜色的丝织品仿制的花卉。我国1700多年前就拥有了丝织物制花的技艺。
唐代时期,绢花更是妇女的主要装饰品。秦淮地区售卖的绢花品种繁多,有瓶花、挂花、盆花、胸花,色泽鲜艳,宛如真花,在装点环境、美化人们的生活方面起到了绝妙的作用。
纸花是用宣纸、中药通草或丝绢扎制而成,纸花为妇女头髻上的装饰品,在女子未实行剪发之前,买卖非常兴隆。
脸谱是我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是一种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
“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
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起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夫子庙有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脸谱画,明清时期的戏剧脸谱,有按戏文分类的,有按流派分类的,还有按性格分类的,个个气韵生动,神采飞扬。这里文臣的忠正、武将的刚勇、奸相的刁诈,都以夸张和象征的笔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各具性格。
风筝也是秦淮人的最爱,秦淮人放风筝是历史是很早的。
《独异志》上记载:
侯景围台城,简文帝作纸鸢,风空告急。
原来,549年,南朝梁武帝萧衍被困在南京的台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形势危急。
正当萧衍发愁时,大臣羊侃献计:把调兵的诏书捆在风筝上,放出城外以求援。
萧衍依计派他三儿子萧纲去办这件事。萧纲,即简文帝。萧纲从宫殿的高处,顺着风向把风筝放出台城外,上面系着武帝的诏令,号召外兵奋起救援,保卫王室。
六朝时期每当清明时节,秦淮两岸大小市上,风筝是最时髦的手工艺品,多为富家子弟购买放飞,唐代以后风筝开始广为流传。明清时风筝制作越来越精巧,形式越来越多种多样,图案色彩也越来越讲究。
秦淮人制作风筝,多用细竹片扎成骨架,再糊上薄绵纸。风筝的花色品种繁多,有禽、鸟、虫、鱼等,有的是银燕对对,有的是大雁成行,有的是蝴蝶翻飞,有的是孔雀开屏,还有嫦娥奔月、天女散花。
有的风筝上安有纸鼓,有的装着苇簧,经风升空时,鼓声咚咚,筝鸣阵阵,非常有趣。还有的扎成人形的,粉面黑鬓,红衣白裙,入手云霄,袅袅娜娜。
当时就流传着一首称颂风筝的诗:
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
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
绢人是用绢制成,其脸和手上的肉红色,以7种药物导汁浸泡布料,外面裹绢,用文火慢慢熏烤,使肉红色渐渐显现出来,其色用水泡几天也不会褪。
夫子庙的绢人独树一帜,腾云驾雾的牡丹仙子,花王姚黄、花侯魏紫,高如真人,小仅盈尺,个个栩栩如生。
浇糖人和捏糖人也是夫子庙有名的手工艺品。
浇糖人艺人把白糖加红糖和少量面粉,在小铜锅中熬成糖稀,然后手握糖锅,在一块光洁的玉石板上,靠细细的一条糖稀线,能浇画出各种形状的图案或家禽牲畜、人物花卉,然后用竹签蘸点糖稀一沾,即是一只线条优美的平面糖人或糖动物。
在这些艺人手下,武将的威风大度、文官的谦逊卑恭、老翁的飘逸怪异、仕女的娉婷娇姿、花草的千姿百态、动物的神姿风采,仅靠着那粗细得当、简洁洗练的糖线条,表现得生动逼真。
捏糖人一般是给一个铜板一转彩,转到公鸡拿公鸡,转到蜈蚣拿蜈蚣。这种游戏很吸引孩子。
捏糖人过去在民间常见,到处都有,担子的圆桶里一个碳火炉,炉上置一特制的圆铜锅,锅内分隔成五六块,每格置一种颜色糖,六色俱全。
糖人是用麦芽糖加适量的白糖、面粉与食用色素调合成。艺人靠着一双灵巧的手,一把剪刀、一根骨签和半截梳子,能吹捏出各种形状的动物和人物。能用嘴吹捏出宝葫芦、白天鹅、老鼠偷油等,虚实结合,惟妙惟肖。
[旁注]
文房四宝 我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
云锦 我国传统织锦之一,“锦”是古代丝织物中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云锦在明清时期为宫廷织品,为南京丝织特产,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南京云锦被古人称作“寸锦寸金”,是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
漆器 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时期直至明清时期,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窗花 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依然盛行。窗花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以戏曲故事数量较大。
宣纸 又被称为“千年寿纸”,产于安徽泾县,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具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是最能体现我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
净行 我国戏曲行当的一种,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勾画脸谱,演唱时运用宽音和假音,表演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
丑行 京剧术语,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并非专指品质上的丑恶。丑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
诏书 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制的国家后,号称皇帝,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汉代承秦制,唐宋时期废止不用,元代又恢复使用。
[阅读链接]
谷花也算是秦淮人一件手工艺品,秦淮女子喜欢将谷花用小棒戳起插于鬓边作装饰。
小贩则将谷花鱼染色红豌豆缀在荆棘条上,肩扛手举在街市叫卖。泮宫广场内外,每近春节小贩叫卖谷花的声音此起彼伏。
《金陵赋注》记载:“焙蜀黍令绽,与煮豆染绛,缀诸棘刺上,以为梅枝。”
人们见到这种好似报春的点点梅朵都乐于购买,回家插于瓶中,室内即陡增融融春意。过去每临春节,秦淮街头巷尾不时传来炸米花的爆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