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家规——家训教诲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升个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家族为了保持兴旺发达,常常建立必要的家法家规,以此约束族人的一言一行,这便是家训的最早起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从汉代开始,家训著作的内容日益丰富。其中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世人谨记于心并严格遵守的治家良策,造就了历史上许多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的典范。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那是在南北朝时期的531年,南朝梁西平靖侯颜协的儿子出生了,并取名叫颜之推。作为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颜回的后代,颜协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精通孔孟之道,明晓儒家事理。

颜之推自幼聪明伶俐,7岁时就会背诵东汉辞赋家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成了人们称赞最多的孩子。

颜之推8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颜协去世了。父亲的离世,使年幼的颜之推生命中第一次失去了依靠,这让他意识到应该早日自强自立,不能辜负父亲的希望,故而更加发奋学习。

颜之推12岁时,已经能够听懂《老子》、《庄子》这类经典了。他不仅能听懂,还能做出分辨,认定老庄的思想不是自己能接受的,因此就去学《礼记》和《左传》。

颜之推19岁时,已是学富五车,名扬天下。由于他博览群书、词采华茂,深为南梁湘东王萧绎所赏识,便召他做了自己的属官国左常侍,掌管赞相礼仪、献策谏诤等事宜。

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各个诸侯都特别注重加强军事要地的守备。南梁萧绎派次子萧方诸做郢州刺史,镇守江夏,颜之推被任命为中抚军府外兵参军,随行参谋军务。

548年秋,东魏降将侯景勾结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在此期间,国势大衰的南梁又相继遭到西魏和北齐的进攻,颜之推与萧方诸同时被俘。

紧急关头,幸亏有侯景行台郎中王则所救,使颜之推逃过了死刑,却在建康度过了3年的囚虏生活。这个经历,让颜之推体会到了人生的艰难。

后来,萧绎成了梁元帝,颜之推被任命为散骑侍郎、奏事舍人,备受信用。颜之推本来以为生活就此平静了,但是在554年,西魏入侵并攻占了梁都,颜氏一家都成了西魏的俘虏,被驱入关中。

在听说梁元帝之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后,颜之推便冒死率妻子逃离长安,企图转道北齐重返故国。可就在途中,颜之推又听说梁将陈霜先已代梁自立,他计划返回故国已无望,他只好滞留于北齐。

在北齐,颜之推受到齐文宣帝高洋的礼遇,被引于内馆,侍从左右。这时的颜之推抱亡国之痛,虽然不断晋升,却始终得不到一刻的安生。

从幼时的丧父之痛,一直到青年时期的失国丧家,辗转流离,这让颜之推感觉自己生无所依。痛定思痛,他写了《观我生赋》,倾诉自己的苦难经历及屈仕北朝、有国难奔的痛苦心情:

备茶苦而蓼辛,鸟焚林而铩翮,鱼夺水而暴鳞,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

北齐灭亡后,颜之推到了北周,在580年又在周静帝宇文阐的提拔下成为了御史上士。然而,波折一个接一个,仅仅才一年时间,丞相杨坚又取北周自代,建立了隋王朝。

颜之推由于满腹才华,颇得重视,隋文帝杨坚并没有想将他斩草除根,当时的太子杨广甚至将颜之推召为学士,对他十分尊重。自此,颜之推波折的遭遇终于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点。

也许是坎坷的际遇令颜之推痛心,也许是一次又一次看到江山易主的经历使他对权贵不再热衷,在颜之推的思想中,少欲知足、谦虚自损的处世哲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颜之推看到,在南梁全盛时期,王公贵族子弟大都没有学识和本领,看上去像神仙一样。可是一遇到考试选拔人才,就要雇人代替,一参加公卿宴会,就要请人代写诗篇。

当遇到社会动乱,那些平日里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们由于体嫩力弱,往往只能坐着等死。即使幸存下来,但经过改朝换代,掌权授官的人已不再是自己过去的亲戚或同伙时,便什么门路也找不到了。

颜之推深知,像自己这样毫无依靠,不断被新的君主所起用的人,却因为有学识和技艺而随处都可以安居。作为一名望族之后,劫后余生的颜之推深深感到,在这朝不保夕的动乱年代,如何设法使名门望族能够趋利避害和继续绵延,正是他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颜之推下定决心要给后代一些训示和指导,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写出了一部书,并取名叫《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全面,重点在于详尽的教育理论。在教育方面,颜之推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基本教育思想。颜之推生于儒学世家之中,自小就对《礼记》等儒家著作具有兴趣。因此,在儒家思想教育中获益匪浅的颜之推尤其重视依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来培养人才。

除此之外,颜之推还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幼年教育对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强调个人立志发愤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二是经世致用的士大夫思想。作为一个名门望族的后代,颜之推对当时士大夫的生活十分熟悉。因满腹经纶而几次免于灭门之灾的颜之推,对当时普遍浑浑噩噩度日、游手好闲的士大夫们十分不满。

颜之推批判了当时的士大夫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毫无自身修养、败坏世风的三大弊端,还深刻而准确地提出了人才培养的6条目标,从“德”与“艺”两方面着手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如首先要勤奋读书,其次要学以致用,再次是主张士大夫应向下层人们学习,不能轻视劳动生产,具备“德艺周厚”的要求,士大夫才能立身行正。

三是求实的家庭教育思想。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学衰微,家庭教育十分兴盛,特别是门阀士族为了维持门第不衰,对此尤为重视。因而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在这一时期颇为丰富。而颜之推的家教思想在这方面很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家庭教育应及早进行,甚至要从胎教开始。

颜之推回想自己的一生,发现幼时的聪颖和勤奋使自己受益不少。由此,他认为孩子在早期时的教育十分重要,这一点至少有两条原因: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益较大。其二,人在年幼的时候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

颜之推认为,父母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应当严肃地对待儿童,严格要求,以树立威严,使儿童“为则为”或“止则止”。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只要是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论是怒斥还是鞭打都可以使用。

颜之推还指出,在家庭教育中,除了严格要求子女外,还应给予子女适当的慈爱。这种慈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偏宠,也不是溺爱。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该以同样的态度和教育标准来对待。

也许是因为幼年丧父又饱经乱世之中妻离子散的痛苦,颜之推对家庭也非常重视。他在《颜氏家训》中叮嘱后人,如果孩子幼年丧母,在另娶时一定要小心挑选新婚人选,千万不能让继母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由于重视孩子从小成长的环境,颜之推也十分在意兄弟的手足之情,认为兄弟间的感情是除父母、子女之外最为深厚的一种感情,兄弟之间的相亲相爱对于治家是十分重要的。

曾经历战乱却安然无恙,使颜之推对人的身体健康也非常重视,他强调养生学的方法可以有多种。真正的养生还必须注意避祸,必须将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的内外功夫结合起来。如果因傲物而受刑,因贪溺而取祸,那么再精于养生之术也是无用的。

颜之推要求自己子女从小就要学会正确发音,这也是最基本的知识教育。他还告诫子女,对未经查证的事物,不要妄下断语。这确实是一种严谨的求学态度。

《颜氏家训》内容驳杂,从琐琐家事,谈及社会人生;从修身治家,讲到音韵、训诂,因而对颜氏后裔产生了直接影响。

根据记载圣贤家族历史的古籍《陋巷志》所言,颜之推的3个儿子颜思鲁、颜愍楚、颜游秦,4个孙子颜师古、颜相时、颜勤礼、颜育德,都很有名气。

尤其是颜之推的嫡长孙颜师古,成为了后来唐代最著名的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和文学家。颜之推四世孙颜昭甫、五世孙颜元孙、颜惟贞也都是名家。六世孙有名的更多,尤为“颜氏三卿”,颜真卿、颜杲卿、颜春卿更为显赫。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宏大的家训。“家训”就其本义来讲,是对本家族的子孙后代进行家庭教育的教材,但事实上它的作用却远不止此,而是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著述的一种体裁类别。

《颜氏家训》一经问世,即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宋藏书家陈振孙在其私人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中说: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在颜之推以后,“家训”著作竞相模仿,以至于成了士大夫阶层的一种风气。《颜氏家训》对我国乃至世界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其意义上显而易见的。

[旁注]

颜回 (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字子渊,名回。春秋末鲁国都城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14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历代文人学士对他无不推尊有加,历代治国者对其封赠有加,无不尊奉。

《庄子》 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原有52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至西汉大致成形。目前所传33篇,是西晋玄学家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鲁迅说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诸侯 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侍郎 我国古代时期的官位之一。是郎官的一种,起初是宫廷的近侍,后来作为尚书的属官。属官初任为郎中,满1年为尚书郎,满3年就是侍郎了。侍郎的地位很重要,在我国古代设立了六部之后,每个部的侍郎都是辅佐尚书主官的人,也是实际执行者。

关中 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盆地,位于陕西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古代称“关中”。东西长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是我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赋 我国古代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起于战国,盛于两汉。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而且必须要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此外,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所以风格要爽朗而通畅。

御史 我国古代的官职之一,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保管朝廷的档案文件,也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别国使臣献上国书时,由御史接受。两国国君相会时,御史也要在旁侍候。国君置监察性质的御史,自秦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

太子 又叫皇太子,储君的一种,是我国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皇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

公卿 我国古代对于“三公九卿”的简称。其中,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 和御史大夫,九卿指的是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三公九卿”制夏代始设,周代沿袭夏制而有所增制,从120官增至360官。另外,古时的公卿也指丈夫。

《礼记》 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内容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从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全书共有1250个小故事,在宋代被列入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中。

儒家 又称儒学、儒家学说、儒教,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士大夫 古时做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我国所独有的人事体制为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士大夫出现于战国,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一个特殊的集团。

南北朝 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南朝包含宋、齐、梁、陈4朝;北朝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5朝。南北朝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王朝,南北两势虽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故称。

养生学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源远流长,亘绵数千年。我国中医对养生保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有众多的医家、佛家、道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

《陋巷志》 以春秋时期鲁人颜回所居“陋巷”地名命名的志书,它与孔氏家族志《阙里志》一样,在我国地方志中是以圣贤家族历史为对象的专门志书。古本《陋巷志》始修于1507年,全书8卷。1550年、1601年先后两次增订刊行于世。此后多次重刊,并有增补内容。

《直斋书录解题》 南宋陈振孙撰。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书目录。陈振孙将对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郡斋读书志》的形式,历20年撰而成,凡56卷。该书收录丰富,体例较完备,记载较全面,为后世所重视,在考证古籍存佚、辨识古籍真伪和校勘古籍异同等方面均起过重要作用。

[阅读链接]

有一回,颜之推去“连襟”刘灵家里做客,喝茶闲聊的时候,刘家几个孩子就守在旁边伺候着。颜之推笑呵呵地问他们:“和你父亲名讳同音的字,究竟有多少?你们能认全吗?”孩子们互相瞅瞅,都晃脑袋。

颜之推便告诉他们:所有和自己密切相关的知识,一定要提前动手,反复核对。倘若冒冒失失地请教个文痞无赖,兴许被欺骗一辈子。这是原则问题,千万马虎不得。教导完毕,颜之推又对50多个同音字逐个儿讲解,孩子们得到了一次很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