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神经网

坤沙有一个真正的中国名字——张奇夫。当然,在金三角洲知道“张奇夫”的人极少,而一提到“坤沙”,则全世界都知道。

70 年代,美国同越南的战争不断升级。紧邻越南战场的金三角洲,源源不断地为美国侵越的士兵提供另一种武器,这种武器使美军指挥官大为恼怒,它就是海洛因。几十万侵越美军官兵远渡重洋来到东南亚,厌战和死亡、思家和颓丧等多种因素深深地困扰着他们,为了寻求解脱,他们就通过吸海洛因来抑制精神上的烦恼。美军官兵手中的毒品有相当数量来自金三角洲, 坤沙自然脱不了干系。据估计,当时 10 个美军中就有一个吸毒瘾君子;又有更准确的说法是,7 个美军中就有一个吸毒狂。这些吸毒成瘾的美军士兵, 别说是战斗,连自动步枪都端不稳。至于美军士兵因吸毒死亡的事件,在当时越南战争中已不成为新闻。据有关报刊披露:1970 年因吸毒丧失战斗力而被迫撤出越南的美军人数,比因战场上负伤而撤出人数还要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还让坤沙充当其在东南亚的眼线呢!

缅甸政府当时之所以容得下坤沙的存在,其中一个原因是缅甸政府担心北部地区的共产党游击武装会不断壮大,而坤沙是反共的,坤沙武装力量的存在,无疑可以在北部地区牵制缅甸共产党。其实,他们有时候也把坤沙估计得太可爱了。坤沙少了缅甸政府军侵扰的麻烦之后,加倍鼓励当地农民种植罂粟,生产鸦片。坤沙还鼓动泰国境内的罂粟种植者扩大生产,以使他的鸦片和海洛因提炼厂原料更加丰足,从而进一步扩大毒品的再生产,供应需求量愈来愈大的越南市场。没多久,缅甸和泰国政府发现,金三角洲的坤沙又把贩毒通道像编织神经网络似的引向了仰光和曼谷,两国政府和缉毒人员才手忙脚乱起来。事实上,在仰光和曼谷,几十万瘾君子已经离不开坤沙供应的毒品了。为了确保毒品贩运的安全,坤沙用金钱买通了警察,使毒品的走私和贩运通行无阻。政府的缉毒机关精疲力尽之后才发现,贩毒数量和吸

毒人数有增无减。

1974 年 7 月,泰国缉毒机关在美国缉毒人员的配合下,袭击了清迈市郊的一间海洛因提炼厂,发现这间提炼厂是清迈市警察副总监莎瓦伊·普达雷中佐替一批警官经营的,而加工原料就来自金三角洲。清迈市已属泰国内地城镇,可见“官匪串通”的毒品生产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后来的调查证明,与坤沙有关的毒品提炼车间在缅甸、泰国境内纵深地区已经是星罗棋布,有的已经开设在仰光和曼谷近郊。这就是纵容坤沙“牵制共产党”得到的回敬。两国当局决心要严惩与坤沙狼狈为奸的政府公务员。1975 年,清迈市的那位警察副总监被法庭公开审判,然而审判还没有完,人就神秘地失踪了,执法当局只好宣称该犯越狱逃亡。很快,有人发现普达雷中佐在为坤沙经营另一间海洛因提炼厂。不必猜谜,这显然是坤沙金钱势力的“杰作”。缅甸北部一带的农民也大量种植罂粟。1982 年至 1983 年,缅甸政府军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摧毁了 14700 英亩罂粟种植园,但无法去触及游击区内的大批罂粟园,更无力去摧毁坤沙控制的金三角洲罂粟园。这留下的罂粟园, 便成为提炼鸦片、海洛因的原料基地。为了不使原料中断,坤沙的反共仅仅成了口头的宣传,他需要游击区内的罂粟,为此他几乎成为游击区内罂粟种植者和贩卖者的伙伴。坤沙以他混血儿的精明,专心致志地用自己的军队和成百上千万元的财富,经营着和保护着金三角洲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