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北宋宰相韩琦的庙宇

那是在我国的北宋时期的1008年8月5日,时任泉州知府的韩国华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婴,韩国华为孩子取名叫韩琦。后随父韩国华迁相州,遂为安阳人。安阳今属河南省。

据史料记载,韩琦自幼“风骨秀异”,才智超人。3岁时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稍稍长大即能自立,有大志气,“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韩琦20岁时中进士,做监丞官,钱粮仓库管理得有条不紊。后提升为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和范仲淹同在军中,挂帅西征,使西夏被迫臣服于宋。由此,“军中有一韩,敌人闻之心胆寒”的歌谣在边关到处传诵。

韩琦名扬天下,更受朝廷器重。于1058年和1061年,先后被宋仁宗拜为副宰相和宰相。

1065年,韩琦被英宗拜为右仆射,封魏国公,1068年被神宗拜为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1039年,北宋王朝面临着西夏的不断侵扰,朝内出现一股屈辱求和的势力,平民百姓也人心不稳。韩琦针锋相对,切中时弊地提出了富国强兵的7条建议:

清政本,念边计,擢良贤,备河北,固河东,收民心,营洛邑。

韩琦强调这7条是当务之急。他还针对当时社会上种种弊端,大胆地提出了在政治经济上拯救危难的8点改革措施:

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遏侥幸,进能吏,退不才,谨入宫,去冗食。

韩琦的这些建议和措施,均得到了朝廷的采纳,使宋王朝转危为安。当时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欧阳修称赞韩琦为“可谓社稷之臣矣”。

1043年,宋仁宗对朝政官员进行了调整,韩琦和范仲淹等人辅佐朝政。他们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提出了10项改革措施: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宋仁宗对此大加赞赏,并将其中大部分内容以诏书的形式颁发全国施行。史称“庆历新政”。

韩琦不仅具有高明的政治见解,还有丰富的实践能力。他在任武康节度使时,在边境驱走了入侵的敌人,并立石为界,派兵防守。他还争得朝廷的同意,把边界的地方划为禁地,让军民共同开垦了由于战乱而荒废的河东土地9600顷,不仅解决了这一带军队的粮食问题,而且还救济了部分饥民。

宋仁宗驾崩之后,由他的养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由于宋英宗年幼有病,韩琦辅佐宋英宗,“两建皇储,诚格两宫”。

起初,皇太后曹氏以宋英宗有病、不能料理朝政为名,行长期专权之实,韩琦便分别做皇太后和宋英宗的工作。

韩琦先对皇太后说:“病本来就是人生的,孩子生病,做母亲的怎么能不容呢?”终使皇太后将大权交给了宋英宗。

然后,韩琦又对宋英宗说:“自古以来,圣帝明王不算少,为什么独称舜为大孝呢?难道其余的都不孝顺吗?父母慈爱而做儿子的孝顺,这是常事,不足称颂。只有在父母不慈爱自己时,儿子仍不失孝,才可称颂啊!只恐怕你还没有尽到孝心呀,做父母的哪有不慈爱孩子的呢?”

宋英宗听了韩琦的话后非常感动,就很快就前去皇太后处请安。从而使两宫免遭分裂。

韩琦身居要职,大权在握,却待人忠厚,作风朴实,平易近人,遇事不惊,喜怒不形于色,并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所以很受下属尊敬。韩琦每遇恭维,便正色回答说:“这是仁宗圣德神断,为天下计,还有皇太后内助有力,臣子何舆焉。”

韩琦到了晚年,在任相州知府时,曾于安阳修建昼锦堂,作为读书的地方,著有《安阳集》等著作。

1075年,韩琦病故,年68岁。百姓哭之甚恸,朝廷也辍朝三日,为他治丧,并谥“忠献”。宋徽宗时,又增封韩琦为魏郡王。

河南的安阳即古相州。在安阳老城内东南营街路北的韩王庙,又名韩忠献公庙,是古相州人为纪念韩琦,于北宋熙宁年间的1068年修建的。元代大德年间的1298年重修,清代推官毛际可于康熙年间的1664年主持重修了大殿。

大殿仍保持元代大梁顺弯就势的梁架结构,是河南省罕见的元代建筑梁架。该殿为单檐悬山顶绿琉璃瓦覆盖,面宽3间,长10.8米,深9.6米,高7米,山墙厚0.5米,有4根上角石柱,柱高3.15米,额有花卉彩绘。殿前带月台,殿内塑有韩王像和童男童女两侍人像。

大殿梁架为草栿造,斗拱为双下昂五彩斗拱,琉璃瓦沿边和中心点缀,庄重典雅。另有东西厢房各3间,长8米,深4米,高5米。

韩王庙内存有欧阳修写的《昼锦堂记》碑及其他碑刻20余通。其中有一通石碑书刻宋神宗题“两朝顾命,定策元勋”8个字。昼锦堂是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

昼锦堂内还有“三绝碑”,由北宋大文学家、副宰相欧阳修撰文,大书法家、“一代绝手”、礼部侍郎蔡襄书丹,记述三朝名相韩琦之事迹,大书法家邵必题写碑额。

韩琦为相十载,在他的主持下,北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这为后来王安石变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由于韩琦上定国策,下抚百姓,人们建祠纪念他,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旁注】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1043年同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历时仅一年。后来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逝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右仆射 我国古代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时初置尚书5人,其中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汉献帝时置左右仆射。唐宋时期,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以后废。太平天囯曾设仆射一职。

节度使 我国古代的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宋英宗(1032年~1067年),赵曙,原名赵宗实,是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宋仁宗为嗣,是北宋第五位皇帝,加谥“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为帝后,任用旧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北宋大治。

宋徽宗(1082年~1135年),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在位26年。他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

礼部 我国古代官署名。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清末将礼部改为典礼院,成为专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机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国公,故世人又称王荆公。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

【阅读链接】

韩琦在担任谏官的3年时间内,敢于犯颜直谏,诤言谠议,“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尤其以1038年所上《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最为知名。

当时灾异频繁发生,流民大批出现,而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却束手无策,“罕所建明”。韩琦连疏四人庸碌无能,痛陈宋王朝80年太平基业,绝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毁坏”,结果四人同日罢职,名闻京华。他还严厉抨击当时“货赂公行”、“因缘请托”的社会风气和“侥幸日滋,赏罚倒置,法律不能惩有罪,爵禄无以劝立功”的官场腐败作风,建议宋仁宗先从朝廷内部“减省浮费”、“无名者一切罢之”。韩琦痛析时弊,高屋建瓴,宋仁宗对韩琦的意见和建议多数都采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