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祭祀——岳王庙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和民族英雄。北宋末年,岳飞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后来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为了纪念岳飞,我国许多地方都修筑了岳王庙,规模较大的有靖江、杭州、朱仙镇、安阳汤阴、宜丰等地的岳飞庙。这些庙宇,寄托了人们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深切缅怀之情。

最早的岳庙靖江岳王庙

那是在北宋末期的1103年,在相州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一位妇人即将临盆。相州即现在的河南安阳。相传这个孩子出生的这天,有大禽若鹄,飞鸣于室上,父母因此给他取名岳飞,字鹏举。

岳飞少年时为人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为了进一步探究书中的奥秘,岳飞拜师学习骑射和刀枪之法,练就了一身武艺,堪称“一县无敌”。

后来,岳飞投军从戎。在军中,岳飞目睹了外敌入侵后家乡人们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随军出征抗击外侵。

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妇女,他看到儿子每天愁眉不展的样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儿子的心意,他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4个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敌前线。

在军中,岳飞的勇敢和武艺很快就得到显露。为了更好抵御外敌,岳飞成立了“岳家军”,并率领“岳家军”同敌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岳飞反对主和派秦桧等人的消极防御战略,主张黄河以北的抗敌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敌军,以收复失地,以夺取抗敌斗争的最终胜利。

由于岳飞等人的坚决抵抗,金兵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与宋议和。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敌的岳飞和韩世忠二人。此时的金国将领金兀术更是惧怕岳飞,在给南宋大臣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此时的宋高宗赵构,为保南宋朝廷能够偏安一隅,在一天内连发12道金牌,急诏岳飞回师。后来,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时被害。

岳飞回师的消息传出时,中原的百姓们都对岳飞依依不舍,不忍他离去,同时还担心岳飞走后金兵再犯,让他们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当中,所以就想和岳飞一起离开中原。

岳飞爱民如子,不忍心拒绝他们的要求,于是就带着靖江的难民一同南下。

当岳飞带着难民经过千里迢迢地艰苦跋涉,来到扬子江边的靖江时,他彻夜难眠,便起身踱出帐篷,借一弯冷月察看四方。

靖江原称马驮沙,又名骥江、骥渚、马洲、牧城,约成陆于三国时期。成陆前仅一孤山屹立江中,后因海潮逆江,泥沙沿孤山之麓积聚而成陆地。

岳飞见靖江一带负江阻海,襟越衔吴,确是一方要地;虽然荒草萎妻,却有山有水,宜粮宜桑,分明是大江怀中的一颗明珠。欣喜之下,心中已有盘算。

第二天,岳飞召集百姓,对大家说:“你们不要南下了,就在这里落脚谋生吧。别看它眼下荒芜,将来定是鱼米之乡。我愿这里八百年无水灾,八百年无旱灾,八百年无兵灾!”

岳元帅的话鼓励了众百姓,从此,百姓们便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在这批避难的中原百姓中,朱、刘、陈、范、马、陆、郑、祁这8个大姓氏,就是靖江最早的居民。

岳飞要走了,老百姓紧紧相随,送了一程又送一程,一直送到了江边的一座桥头才不得不停住了脚步,这座桥后来被命名为“望岳桥”。

岳飞脱下了身上的白袍留给老百姓作留念,后来百姓为了怀念岳元帅,希望岳元帅长生不老,就建成了供奉白袍的白衣堂,再后来又建成了一座生祠。

早先的岳王庙始建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证,它既无流金殿宇,也无巍峨楼阁,与民宅、田畴相依。庙外庄稼生长,庙内饭菜飘香,这多么像一幅经远的民俗风景画,寓示着岳元帅根植民众,又昭示靖江人知恩图报的淳朴品质。

庄严岳庙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雨仍然不屈地屹立着,它屡毁又屡建,流传下来的弘毅园内的岳庙已是有史记载以来的第四次重建。

保存下来的岳庙为重建后的宋式建筑,从望月桥上看过去,整个岳庙就像一本厚实庄重的历史大书,等待着人们打开阅读。

推开岳庙大门,岳庙大殿直扑眼帘,庄严威武之气油然而生。大殿是岳庙的灵魂和中心。穿过绿树鲜花相拥的甬道,门厅前抱柱楹联历历在目。其中有一幅对联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意思是说,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表达了岳飞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矛盾时的心情。

在大殿内,正中端坐着岳飞坐像,红缨帅盔,紫袍金甲,足履武靴,其神态英武逼人,但仔细端详,这英武神态中隐有一丝抹不去的苦思与忧戚。是决战前的凝神?还是对百姓前程的焦虑?

据说这是我国唯一一座带有忧戚神态的岳飞塑像,这忧戚使岳飞元帅更加真切、亲近,难怪靖江人们对岳元帅留下了如此鲜明的记忆,而这些记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没有褪色,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在岳飞坐像上方,匾额上是岳飞的手书“还我河山”,笔势虎虎生风,坐像背面就是那有名的《满江红》。坐像两侧是岳飞八裨将浮雕,岳云、牛皋等人栩栩如生,仿佛一直陪伴着岳元帅忧国忧民。

大殿的后殿为思岳轩,岳飞像碑位于正中,岳飞的朋友李纲和韩世忠手书的诗文石刻镶于外壁,回廊上岳飞手书的《前出师表》石刻铿然有声。再向前,“尽忠报国”4块石碑历经战火居然没有湮灭,现在仍嵌在庙门两边的墙壁上,这正应合元帅磨灭不了的爱国情怀。

穿过思岳殿,可看到岳庙大门上有后人书写的“岳庙”两字。出岳庙大门再往南行,就走到了当年父老乡亲挥泪送别岳飞的道路上,马铃叮当,铁甲摩擦的声音犹在耳边回荡。

岳元帅回临安后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魂断风波亭。消息传到当时名为马驮沙的靖江,人们又纷纷走上了昔日送别元帅的桥上,遥望江南,思绪万千,于是“望岳桥“又改名为“思岳桥”。

靖江的岳庙原为生祠,建于岳飞在世之时。闻名遐迩的岳飞故乡河南汤阴的岳庙、杭州西湖的岳庙,均在岳飞离世后兴建,因此,靖江的岳庙是天下最早的岳庙。

【旁注】

《左氏春秋》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转》,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左传》既是我国古代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岳家军 南宋初年由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这支军队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幺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

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宋朝江宁府人。因害死岳飞而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奸臣之一,也是华夏民族千古罪人。秦桧是我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奸臣,南宋主和派主要代表人物,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岳飞,令无数志在北伐的南宋军民心寒。

张宪(?~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从微相随,以列校奋身,官至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高阳关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宋孝宗即位后,张宪冤狱得以昭雪,被追复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赠宁远军承宣使。

生祠 旧时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记载,西汉时期,欒布为燕相时,当时的石庆为齐相,燕、齐之间为欒布立社,号欒公社。齐人又为欒布立石像祠,此为立生祠之始。

满江红 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宋以来始填此词调。其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经典。

韩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陕西省绥德县人。两宋之际的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去世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宋高宗庙廷。是南宋时期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阅读链接】

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事。《宋史·岳飞传》有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初,秦桧等密议让何铸审讯。岳飞义正词严,力陈抗金军功,爱国何罪之有?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其浩然正气,令何铸汗颜词穷。“尽忠报国”为什么后来误传成了“精忠报国”?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关系。

岳飞在对抗金兵入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表彰岳飞,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4个字给岳飞,并做成了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旗帜。以后凡是岳飞出征的时候,都会带上这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帜。到了明清以后,“尽忠报国”就被人们传为了“精忠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