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祭祀——名臣庙

在我国的历史上,尤其是唐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拥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他们无不为国家倾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和生命。这些名臣上定国策,下抚百姓,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为世人做出了表率。

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忧国忧民,关心普通老百姓;唐代宰相李德裕、宋代宰相李纲、赵鼎及宋代大学士李光、胡铨,也都是心系民生的良臣;一生尽人臣之力事君的北宋三朝宰相韩琦;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范仲淹等,他们都在人们的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人们怀念他们,为他们建立祠堂,历代祭拜他们。

坐落在重庆忠州的白公祠

那是在818年冬,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皇帝任命为忠州刺史。白居易脱去司马青衫,换上刺史红袍,但是心情却不高兴。因为即将任职的忠州是一个偏远而荒凉的地方,自然环境十分险恶。

为了改善忠州这片土地上老百姓的生活,白居易劝农民努力生产,并且重新制定纳税法,减轻徭役、刑罚,违法乱纪的人渐渐变少了。

白居易勤政为民,以“救生民病”为己任。一天,他准备去城西的龙昌寺与清禅师探讨治郡之道,途中遇到一个年轻妇人抱着头破血流的孩子呼天抢地地痛哭,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泪流满面地安慰着她。

白居易停下来问清缘由,原来老者带着女儿、外孙下山进城,外孙不小心跌落山崖身亡,今年这个地方已经摔死过好几个人了。面对伤心欲绝的父女,白居易热泪盈眶、心如刀绞,摸出三两银子叫他们好好掩埋孩子。

道别之后,白居易立即打道回府,一连几天茶不思饭不想,决定为民开路。

老百姓纷纷捐钱捐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修路期间,白居易经常带着府吏到工地指挥、设计、查看,而且还在龙昌寺前的巴子台上栽柳、种竹、种花。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几个月后,一条100多级的“天路”竣工了,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白公路。忠州城男女老少都来庆贺,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820年,朝廷一纸诏书,白居易被提前召回长安担任尚书司门员外郎。临走的时候,白居易恋恋不舍特地到开元寺上方台阁题诗留念:

二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

回到长安后,白居易总是惦记着忠州,甚至梦游忠州。忠州人民崇敬他,把他同刘晏、陆贽、李吉甫并称为“四贤”,在宋代修建了四贤阁以作纪念。

白居易惦记忠州,忠州人民也世世代代没有忘记他,在他去世后的800多年之后,明代忠州知州马易从敬重白居易,深知白居易在忠州为官时深受民众爱戴,遂倡议建祠祭祀。马易从在倡建白公祠时曾期望:

后之君子,从而恢拓之,与巴山蜀水共长也。

于是,忠州人们于1630年在城西巴台旁为他建造了一座祠堂,今天的人们把它叫做“白公祠”。白公祠于清道光年间的1830年进行了扩建。

扩建之后的白公祠分为两级台地,临江依山而建,气势恢弘,门前一坡两丈有余的大石梯,左是参天大树,右为高耸的栈楼。

登梯之后便是白公祠的大门,大门为三楼四柱3间牌楼,匾额横书“白公祠”3个字,两侧有一幅楹联:

遗泽被山川万民长忆贤刺史;

宏篇映日月百世同仰大诗人。

这幅楹联道出了万民心声。大门左右一对雄狮,为大门平添了几分威严。

进入大门,便见一半圆形莲池,满池绿水,生机盎然,与园中花草相映成趣,小小莲池,给白公祠平添几分景致。当年白居易在此游览之后挥笔写下了《龙昌寺荷池》:

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

进入白公祠西尽头,是一片珍稀木莲树林。木莲树生长山谷间,巴民也称呼为黄心树。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四月初始开,自开始谢,仅20天,是白居易在忠州为官时最为钟情的树种。

在木莲树身上,白居易看到了自身命运的投影,因此题下3首绝句:

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

云埋水隔无人识,唯有南宾太守知。

红似胭脂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

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

已愁花落荒岩底,复恨根生乱石间。

几度欲移移不得,天教抛掷在深山。

白居易感叹美丽而哀愁的木莲树,类同自己的生命状态。“云埋水隔无人识”,“天教抛掷在深山”,道出了他当时的心态。

进入大门右拐为“白园”,门联“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巧妙地嵌入了“白居易”的名和号,此联是白居易逝世时唐宣宗所作挽诗中的两句。

白园内建有洗墨池,白公铜像,东西两侧用花墙隔开,地势东高西低。南面房舍依坡而建,为船楼建筑,其中白居易生平展览室陈列着白居易的谱系、生活纪年,到忠州为官时的各项政绩。

醉吟阁为四柱三层楼,到此可凭栏远眺,这是一座结构复杂的亭阁,16根圆柱承托1个主楼和4个门楼,可供游人进出登高望远。

亭阁正下方是唐代龙昌寺遗址,这里山势高耸,得月最先,俯望长江如玉带,对岸青山茂林,修竹历历,坐在顺势而建的长廊里,习习江风拂面,凉爽宜人。后来由于兴建水库,散建境内各处的“国宝”汉阙、全部搬迁放置在了白公祠内。

“汉阙”是汉代存于世的唯一地面建筑,全国仅29座,忠县就有5座,占全国六分之一强,真是名符其实的汉阙之乡。

经过阙园拾级而上,便可见因水库修建而搬迁复建于祠内的明、清古建筑关帝庙、老官庙、太保祠。这3座古建筑均是忠县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祠庙建筑。为后人追溯忠县忠义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寻踪平台。

【旁注】

刺史 我国古代职官名。汉武帝时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13部,各部置刺史1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员外郎 我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有“定员外增置”之意。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明清时期,此官职配置于朝廷或地方之辅助部门,品等为从五品。清亡后该官职废除。

绝句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4句一首,短小精粹。它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挽诗 哀悼与祭奠死者的诗。以诗的形式哀悼死者,在我国古已有之。挽诗一般与死者身份、生平相关,抒情为主,以情动人。清代方文《述哀》诗:“诔文既欵恳,挽诗并愁绝。”

汉阙 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

【阅读链接】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大诗人,他的诗歌语言通俗平易,生动自然,琅琅上口。这是与他平易近人的人格紧密相联的。

白居易的邻居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老妇人没有什么文化,但是白居易十分尊重她。白居易每天在家里不断地写诗,写好了修改过后都会念给老妇人听,老妇人听不懂的地方或是嫌他的语言繁琐时就会说出来,白居易拿回家继续修改,再念给她听,这样直到老妇人没有意见为止,所以,白居易的诗大多通俗易懂,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