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敬仰的杭州岳王庙

1121年,人们为了纪念心目中的英雄岳飞,在西湖西北角的湖畔上建立了一座寺庙,供奉香火,名为“褒忠衍福禅寺”。明代天顺年间,褒忠衍福禅寺改额“忠烈庙”,后来由于岳飞被追封为鄂王而称“岳王庙”。

杭州西湖岳王庙经历代迭经兴废,仅存的墓、庙为清代重建格局,大致分为忠烈庙、启忠祠、墓园3部分。

墓园坐西向东,忠烈祠和启忠祠坐北朝南。岳王庙大门,正对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墓庙与岳湖之间,高耸着“碧血丹心”石坊,寄托炎黄子孙对爱国英雄岳飞的敬仰之情。

进入岳王庙,头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正中悬挂“岳王庙”三字竖匾。继而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

甬道长22.88米,直通忠烈祠大殿。两侧分别是东庑和西庑,东庑是祭祀烈文侯张宪的,西庑是祭祀辅文侯牛皋的,可惜都已移作他用了。

忠烈祠是岳王庙的主体建筑,有门楼、正殿各一,配殿二。正殿为重檐歇山顶,殿前庭园空旷,古木萧森。正殿重檐间悬挂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大殿正门两侧和内廊柱上,镌刻着许多楹联,表达了后世人们对爱国英雄岳飞的无比爱戴,以及对昏君和奸佞的无限愤怒。

正殿约400平方米,殿内正面是岳飞的坐像,高4.54米。只见岳飞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剑,双目正视,态度严正,英气勃勃,斗志昂扬,令人肃然起敬。岳飞生前是无资格穿蟒袍的,因后封鄂王,所以身着蟒袍。

在坐像上端,悬挂着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四字横匾,它是这位民族英雄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此时此刻,不禁令人想起当年岳飞和他的岳飞高吟《满江红》的英雄气概。在“还我河山”横匾的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全部都是岳飞的手迹。

在大殿后面的墙上,绘有后世创作的8幅大型彩色壁画,忠实地记录了这位民族英雄气壮山河的一生。

第一幅是《勤奋学习》,描绘了岳飞自幼好学,喜读《孙子兵法》等书,爱听历史英雄人物故事,少年时就能拉开300多宋斤的强弓。他先向陈广习武,后跟周侗学射,练就了奋勇杀敌的本领。

第二幅是《岳母刺字》,描绘了岳飞早年丧父,全仗母亲抚育。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岳母送子参军,临行前,岳母为了让岳飞牢记爱国家、爱人民,在岳飞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4字。

第三幅是《收复建康》,描述了1129年冬,敌人大举南侵,岳飞率部移驻宜兴。第二年春,岳飞从宜兴出击迎战,连战连胜,斩敌数千,缴物万件,一举收复建康。

第四幅是《联结河朔》,描绘并向我们传达岳飞注重团结抗金力量的方针。1132年,岳飞制定了联结河朔忠义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针,各路民兵先后投归,成了“岳家军”的骨干和主体,在抗金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幅是《还我河山》,讲的是1133年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从临安返江州途中,登高远眺,北望故土,激情满怀,无限感慨,写下了“还我河山”四字,抒发了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壮志。

第六幅是《郾城大捷》,描绘了1140年七月,金兀术调集精兵,向郾城作殊死进攻。岳飞出城迎战,全军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斩敌首,下砍马足,敌军大败,狼狈溃逃,“岳家军”乘胜追击,先锋部队直达朱仙镇,距汴京22.5千米。“岳家军”凯旋,百姓敲锣打鼓欢庆祝捷。

第七幅是《被迫班师》,画中描绘了在1140年岳飞北伐正取得重大胜利的时期,宋高宗赵构决定求和,与秦桧共同策划,一日内连下12道金牌,岳飞扼腕而泣,仰首悲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被迫班师。归途中,中原父老遮道恸哭,诉苦拦师。

第八幅是《风波冤狱》,描绘宋高宗和秦桧在加紧求和的同时,阴谋陷害岳飞。他们收买叛徒,制造“谋反”证据,以“莫须有”之罪,诬陷岳飞下狱,将岳飞陷害于临安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酿成了千古奇冤。

大殿顶上的天花板,绘有“百鹤图”。图中300余只姿态不同的白鹤,飞翔于苍松翠柏之中,象征着岳飞的浩然正气和坚贞的性格。

正殿西面有一组庭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这个看上仅剩半个的亭子,民间有喻意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之说。亭内陈列8段柏树的化石,据传是生长在风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树。

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后,这株柏树也跟着枯萎,变为化石,僵而不倒达600余年。后人把这些化石聚集起来,建亭陈列,让它永远陪伴着岳飞的忠魂。

其实,这几段化石并不是南宋古柏,是一种松柏科植物的化石,其年龄要比南宋古柏大得多,约在1.2亿年以上,古生物学上称为“硅化木”。如果细心观察的话,还会发现柏树化石都没有树皮,显得十分光滑。这些柏树化石在后世还留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太平天国起兵反抗清朝政府,攻入杭州后,不少士兵突然生起病来,由于请医无效,很快传染到全军。忠王李秀成十分着急,但又苦思无计,不觉伏案昏昏睡去。在朦胧中,一阵阴风过后,只见案前站着一位头戴金盔、身穿白袍的威武将军,只说了“若要兵将身痊愈,请上风波取树皮”两句话,用力一推,李秀成惊醒过来。

李秀成回忆梦中的场景,立即派人往风波亭取来树皮熬药,众将士喝了以后果然药到病除。不久,清军也得了同样的病,争先恐后地取来树皮熬药,结果当然是越喝病越重了。所以,老百姓高兴地说:“是岳老爷又显圣了”。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岳飞的仰慕之心和怀念之情。

忠烈庙西侧旧为启忠祠,祭祀岳飞父母及其五子,分别为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以及五媳玉女银瓶。

庭园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共陈列了碑石125方。北廊是岳飞手书的墨迹刻石、奏折、表章等,最为著名的是《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和岳飞录写的前、后《出师表》等。

南廊为历代名人凭吊岳飞诗词和岳庙历次重修的历史文献。其中明代书画家文徵明尖锐地指出宋高宗是谋杀岳飞的主谋人。

院落东面照壁上,有“尽忠报国”4个朱红大字,是明人洪珠所书。请注意这个国字恰恰少了一点,是当时南宋国土尚不完整,所以洪珠才故意漏写了这一点。另外,这“国”字也非错别字,它是我国书法艺术上一种为顾全言语字构架的常见写法。

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为“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后来在重修时按南宋的建筑风格造的,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名“忠泉”。

进墓阙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在忠烈祠的西侧,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1对,石俑3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墓保持宋代的式样。

继忠侯是宋灵宗于南宋嘉定四年追封的,恰逢岳云被害七十周年,岳云是岳飞的长子,12岁随父参军,作战勇猛,数立奇功,勇冠三军,但是最终也和张宪一起被害杭州众安桥,年仅23岁。

墓道两旁陈列3对石刻翁仲和两组牺牲,这最早起源于周礼,说是要驱赶一种叫“方良”的动物,唯有种柏树和竖老虎才能达到目的。到了秦代有一位将军叫做阮翁仲,打战所向无敌,人们为了借助他的勇猛用于守候墓地,所以墓地上才有了石翁仲。

民间还有种说法,马、羊、虎、狗分别表示忠、孝、节、义。岳飞具备前3项,但因为他曾镇压过农民起义,故岳飞墓前缺少代表义的狗,看来是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而实际上封建礼制历来有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岳飞墓地的石人石兽是完全符合宋代仪规的。

墓前还有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墓阙下有4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4人。

每年的3月24日岳飞诞辰这天,岳飞的后裔和附近的百姓就会聚集在岳王庙,共同缅怀先烈的英魂。

后来,岳氏后裔向杭州岳王庙捐赠一尊紫砂岳飞塑像,塑像采用宜兴丁山黄龙山紫砂研制而成,型体高75厘米,宽73厘米,厚29厘米,重达约200多斤,伴随着岳飞常守在西子湖畔。

岳飞抗金救国的功绩是永存的,尤其是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千秋万代留传下去。

【旁注】

甬道 也称为通道,是指在院落或墓地中用砖石砌成的路,也叫“甬路”。有时候甬道也用来指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

蟒袍 又被称为花衣、蟒服,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蟒非龙,爪上只有4趾,而皇家之龙5趾,所以4趾龙为蟒。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及《孙武兵书》等,是我国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共有6000字左右,一共13篇,36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置使 我国古代官名。851年始以大臣充诏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等使。北宋不常置,掌筹划沿边军事。南宋设置渐多,掌本路诸州军事,多以安抚大使兼任,可便宜制置军事,有四川、江淮、京湖等制置使。其秩高望重者称制置大使。

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基。宋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在位35年。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白鹤 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分布于我国、印度、伊朗、阿富汗和日本等地。在我国的文化中,白鹤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象征吉祥长寿,洁白一身体现白鹅纯真之雅,也代表着吉祥如意。

李秀成(1823年~1864年),初名李以文。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天京变乱后,李秀成被洪秀全封为“万古忠义”的忠王,他在太平天国后期衰弱的形势下,在军事上连连获胜,中兴了太平天国,李秀成也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

奏折 清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摺”。也称“摺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它始用于清顺治年间,以后普遍采用,清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200余年。

墓阙 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物,它渊源于早期社会建筑群入口处的两侧的一种木构建筑物。阙的初期用途只是作为建筑群大门口处的标志,到后来人们逐渐赋予其更多的功能。

岳云(1119年~1142年),字应祥,号会卿,是民族英雄岳飞的长子,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1142年除夕和父亲岳飞及张宪一起惨遭杀害,年仅23岁。宋孝宗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追授岳云为安远军承宣使、武康军节度使及安边将军等职,并追封为继忠侯。

张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南宋将领,曾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四大将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

【阅读链接】

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岳飞把母亲姚氏接到军营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处理好军务,便到母亲处问安。当母亲生病时,岳飞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而行,生恐吵扰了母亲的休息。凡遇率军出征,必先嘱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亲。

岳母病故时,岳飞与长子岳云赤足亲扶灵柩近千里,自鄂州归葬于江州庐山。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可见他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