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登山简史
世界早期的登山运动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很久很久以前,山就成为人们获取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就发明、发展了各种各样的登山技术与设备,这进一步促进了当时的登山活动。
在早期的登山活动中,除了人们出于生产和生活的目的外,登山往往和
其它社会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宗教、祭祀、军事、文化等社会现象。 从世界范围的登山历史来看,早期的登山活动大都带有宗教的色彩。在
我国东晋隆安三年,高僧法显深感“经律舛缺”,于是带领其弟子慧景、慧达、道整、慧嵬一行五人从长安出发,翻山越岭,经过帕米尔高原、克什米尔雪山、兴都库什山、喀喇昆仑山,最终到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前后历经十五年。在唐朝,高僧玄奘认为当时佛教屈居道教之后之大不幸是因为佛教内部的派别之争的原因又在于对教义阐发上的不一致。于是他决心振兴佛教,他不顾唐朝廷的冷落,于贞观元年(公元 627 年)悄悄随商队前往西域的佛教圣地天竺(今印度)去求取真经。一路之上,翻山越岭,历经坎坷到达了天竺。最后于贞观十九年(公元 645 年)回到了长安。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山看做是神圣的地方。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高山险峰,就有庙宇存在。五岳的顶峰上都有香火旺盛的古庙。在四大佛教名山,更是三步一庙,五步一寺,置身其中,给人以庄严、神圣的感觉。在峨眉山,从山麓到山顶,蜿蜒六十五里长的山径两侧庙宇林立,报国寺、雷音寺、万年寺、华藏寺等都是为人所熟知的。在山顶,有一座铜殿,阳光照射上去,金碧辉煌,熠熠生辉,这就是著名的峨眉金顶。
在西藏的首府拉萨,布达拉宫位于城内最高的山峰上。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珠穆朗玛,就是一位女神的名字。
自古以来,尼泊尔和锡金的居民就将位于两国边境的世界第三高峰—— 干城章嘉峰认为是一个保佑他们生活幸福安宁的无所不能的神。人们每日里向她顶礼膜拜、向她祈祷,祈求神赐神福于他们。不仅如此,即使到了现在, 这里的居民仍不欢迎慕名前来的登山者。他们认为:如果这些不懂礼节的“夷人”登山时冒犯了神灵,那么幸福之神会为此大发雷霆,给人间带来灾难。即使当地居民答应攀登,也必须事先立下字据,保证不到达干城章嘉顶峰 10 米以内的地方,否则严惩不贷。所以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哪个人能真正登上干城章嘉峰海拔 8586 米的峰顶,包括 1951 年第一次攀上干城章嘉峰的英国
队在内的所有外国登山队为了表示对当地居民的尊重,统统在距顶峰 10 米的地方就宣布已经登上了顶峰。这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在日本,情况也大同小异。根据日本登山活动历史记载,在日本大宝元年(公元 701 年),日本的僧侣们不甘寂寞,在立山一带(海拔 3015 米)进
行活动了。在养老元年(公元 717 年)有僧人登上了海拔 2702 米的贺白山, 日本天明 3 年(公元 1783 年)以后,僧侣们的登山活动达到了高潮,名僧南裔独自登上了海拔为 2523 米的笠岳峰。日本文政 11 年(公元 1828 年),
名僧播隆登上了海拔 3179 米的枪岳峰。这个高度在现在看来不值一提,但是在一百多年前,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纪录。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在这些被登上的山峰中没有日本最高峰富士山。这是因为在日本古代,富士山顶峰不是可以随便攀登的,那里是人们心目中的圣地,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富士山顶峰的景色没有被人亲眼目睹过。
在欧洲,登山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古希腊,便有人活跃于崇山峻岭之间。但是,严格地来说,在公元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 才能算是欧洲最早期登山活动的开始时期。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世界上早期的登山活动大都带有宗教的色彩。虽然在欧洲登山运动的萌芽时期有许多的勇士的斗争,但在其后的时期,登山好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宗教的“专利”。
1492 年,法国人托·霍布列——法兰西国王查理八世(1470—1498)的
侍卫官——奉国王之命,与一位神甫登上了海拔 2125 米的德吉纽峰。在顶峰上,他们为国王及他所统治的法国做了祈祷,祈求上帝保佑其子民。自此以后,这种宗教形式的登山活动便多了起来。
十八世纪初,欧洲宗教势力的影响相当强大,所以,登山在这个时期的目的主要是宗教的需要,登山者也大都是神职人员,如神甫、牧师、主教等。1779 年,法国神甫莫利斯登上了海拔 3734 米的贝兰峰,这是当时欧洲,也是世界登山的高度纪录。1784 年,牧师库列曼又登上了海拔 3260 米的丹久迪·米迭峰。
在早期,登山活动又和其它一些社会现象存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逐渐产生了文化交流、友好往来及贸易关系。如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派张骞为特使前往西域;又如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这都需要翻过千山万岭。
早期登山亦与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1521 年,西班牙殖民地的将军赫·科尔梯斯(1485—1547 年)曾命令其部下登上勃勃卡铁贝尔特火山山顶去获取火山口喷出的硫磺,以制造火药备战事之需。士兵们奉命登上了海拔 5451 米、位于墨西哥境内的这座山峰,找到了硫磺,并从此占领了这个制高点。
另外,登山本来是和远足与旅行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紧张劳动之后, 都喜欢到风景优美的山区走一走,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
在我国古代,登山活动很盛行。大诗人王维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是这样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荣萸少一人。”大家都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在我国,人们有在这个节日登高的传统。
在欧洲,尤其在阿尔卑斯山区,人们非常喜欢登山,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登山的传统和风俗。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有一种首先在阿尔卑斯山上发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名叫埃德莱华斯。这种野花五、六寸长,花、茎、叶呈黄绿色,遍生绒毛,非常好看。它生长在阿尔卑斯山海拔二、三千米甚至还要高的向阳坡面和岩石缝中。多少年以来,当地人将这种花看作是爱情的象征。如果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他为了表达对姑娘的爱慕与忠诚, 往往冒着生命危险,攀上陡峭的高山去采摘埃德莱华斯,然后将鲜花送给姑娘。如果姑娘接受了,就表示肯定了双方的婚姻关系。所以,在当地,这种花被称作“幸福与爱情之花。”在当地,世世代代以来,人们练就了各种登山绝技,这和当地的传统和风俗是分不开的
为了登上险峰,在 1786 年以前,人们就已发明了一些登山专门器械,如: 登山镐、绳索、浮雪踏板,掌握了雪崩、滚石、冰崩、雪盲、高山缺氧等登山知识及规律。1574 年,为了适应当时登山活动的需要,瑞士苏黎士大学的教授吉姆拉写出了世界上第一本登山技术专著:《登山技术 》(英文名称为Alpin-ism)。书中不但介绍了登山专用装备绳索、绳结、雪杖(后发展为现在的冰镐)、四齿简易冰爪、背包等,而且还包括关于一些自然现象如雪崩和滚石及其对登山者危害的知识,还有简易的防险和急救措施。现在,这本书陈列于瑞士首都伯尔尼的登山博物馆中。由此可以看出,这时的登山已逐渐从旅行中脱离出来。有了自己的专门技术和装备而且形成了初步的理论。这说明,登山正在向成为一个单独的专业项目这个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