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登山运动

从 1966 年起,中国登山运动同其它各项体育活动一样,处于停顿或半停

顿的状态。至 1975 年开始逐步恢复了活动。

至 1973 年底,英、瑞(士)、中、美、印、日本和意大利等七个国家的登山队,分别从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脊三条不同的路线攀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其它各座八千米高峰和一些七千米的险峰也为各国登山运动员所登上。为了迎头赶上世界登山运动的发展趋势,中国登山队决定再一次从东北山脊攀登珠穆朗玛峰。

1975 年 3 月中旬开始,中国登山队开始在绒布寺附近建立基地营(海拔

5000 米),并在海拔 5000 米、6000 米、6500 米、7050 米、8200 米和 8680 米等不同的高度上建立了六座高山营地。

经过了三次适应性行军和第四次冲击顶峰的失败,中国男女登山运动员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和八、九级的高空强风,克服了前进道路中的重重困难,终于在 5 月 27 日北京时间 14 点 30 分第五次行军中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共有九名队员在同一时间登上了顶峰,并且在顶峰之上停留了九十分钟之久。这九名队员是:潘多(女)、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女队员潘多成为第二个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女性,当时她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这次登山活动获得了两个主要的科研成果:一是测得了珠穆朗玛峰的精确高程是 8848.13 米,二是中国登山队的医务人员对登顶队员的沿途心电图作了系统的测试,取得了宝贵的资料。

  1. 月 27 日,九名登顶队员把随身携带的,上边用红色尼龙布条和金属圈作成的觇标笼,与三米高的金属觇标三角架连接在一起,竖在地球的最高峰上。这个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字样的金属觇标成为 1975 年以后各国登山家登上世界最高峰的见证。

天山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东部地区。海拔 7443 米的托木尔峰是天山最高峰,它象一位白发苍苍的巨人,高耸于天山山脉的千里雪岭之上。 1977 年 6 月,由西藏登山队、“八一”登山队、国家体委登山队联合组

成的中国登山队在队长张俊岩的率领下,来到托木尔峰的山脚下,拉开了攀登托木尔峰的序幕。登山队员来自于汉、藏、维吾尔、蒙古、朝鲜、满族、白、门巴等八个兄弟民族,是中国登山史上包括民族最多的一次。

攀登托木尔峰最大的障碍是气象问题,那里气象条件十分复杂,气温偏低,经常风雪交加,山间雪崩很多。

从 6 月的下旬至 7 月下旬,登山队完成了一系列的适应性训练后,建成了六座中间营地,为最后登顶作好了一切准备。

根据天气预报,7 月下旬将出现一个好天气周期,登山队抓住了这个机

会,于 7 月 24 日和 7 月 30 日分两批登上了托木尔峰。

第一批十一名登顶队员是:刘大义、贡嘎巴桑、王洪宝、达穷、边巴、昌措、多布杰、史学增、罗桑德庆、玉珍、陆家盛。

第二批十七名登顶队员是:陈荣昌、多吉甫、桂桑、曾曙生、宋志义、金俊喜、买买提齐那,张希柱、任进喜、杨久辉、樊永宁、徐新、洛桑、昂扎、晋美和扎西。

中国登山队员首次登上天山主峰托木尔,测绘工作者立即从设立在附近的几个观测点上对顶峰上竖起的红色觇标进行了观测,测得该峰的确切高度为 7443.8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