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阿尔卑斯铁器时代

“阿尔卑斯的铁器时代”就是登山运动员向“三大北壁”挑战的时代。所谓“三大北壁”就是当年玛马里等人认为无法超越的阿尔卑斯三大北壁, 即:玛达霍隆峰的北壁,古兰特、焦拉斯峰的北壁和埃格尔峰的北壁三大著名困难路线。直到今天,这三条北壁路线仍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登山技术水平的标准。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年—1918 年),欧洲的登山运动被迫中断了四年。等到了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登山家又开始向阿尔卑斯山挑战了。他们不断地研制与改进登山工具,力图超越前人的成绩。前德国的登山家们不但改进了英国人发明的三角形铁锁,而且还创造了几种其它型号的铁锁。法国、意大利、英国和瑞士登山者都在金属登山工具和装备上做出了许多发明创造。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钢锥、冰镐、岩石铁锤、金属小挂梯、钉鞋、铁架背包以及冰坡上使用的冰锥。这些都是玛马里时代所无法比拟的。人们把从那时起:一直到目前的这一阶段称为:阿尔卑斯的铁器时代。”

在以上的登山工具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德国人发明的小挂梯。这种只有三、四个梯梁的小梯子的出现使登山者不仅可以登上以往人们认为难以通过的悬崖峭壁,而且还可以登上超过 90°的坡壁甚至 270°的岩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国前德国人民中普遍有一种奋发图强、卧薪尝胆的精神。为了重振国威,恢复元气,使前德国以崭新的形象重新出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他们提出了克服困难、消除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她带来的战争残迹的口号。日尔曼民族固有的严谨、求实、纪律、勤劳使她很快就走出了战争的阴影。在这种形势下,攀岩运动开始在前德国盛行起来,在这个时代的世界登山运动中,德国人也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出现了好几个登山史上的著名人物。

威洛·威尔茨巴哈是前德国著名的攀岩运动员。从 1929 年到 1934 年的五年间,他在阿尔卑斯山最难攀登的岩壁上对五十多座山峰进行了多达百次的攀登活动。他学习使用当时出现的一切可以使用的攀登工具,并且还自己进行制作。他练就了一套纯熟的技巧并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33 年夏, 威尔茨巴哈和同伴威利·麦尔库尔两人首次从一条艰险的路线登上了阿尔卑斯山海拔 3444 米的库兰·夏尔莫峰,为以后各国登山运动员选择更艰险的路

线和创造更为复杂的技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不幸的是,在 1934 年春天,

威洛·威尔茨巴哈在攀登喜马拉雅山区海拔 8125 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时身

亡。

与威尔茨巴哈同期和以后的运动员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就。1931 年夏天,全部路线长达 1100 米、就象一座大屏风一样的玛达霍隆峰北壁下来了一对出生在前德国慕尼黑的兄弟,哥哥叫弗朗茨·舒米特,弟弟叫托尼·舒米特。兄弟俩从一条冰谷开始了他们的征途。在通过了这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冰崩雪崩的山谷之后,他们克服了一条多滚石的险路。在距顶峰还有 310 米的陡壁上,兄弟两人用登山绳将自己捆在打进了岩壁的岩石

锥上过了一夜。第二天下午时 10 分,他们从这条目前仍被认为是最难攀登的北壁路线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上了玛达霍隆峰。这次成功使他们俩在欧洲名声鹊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一年后,兄弟二人在攀登普罗斯威斯巴哈霍隆峰的西北壁时,弟弟托尼·舒米特不幸滑坠牺牲。

另一北壁路线是古兰特·焦拉斯峰的北壁。它之所以被认为是当代最难攀登的三大北壁路线之一,是因为它的总长度达 1017 米,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路段坡度达 85°—90°,还有许多路段上有积雪存在,个别地方还有较小的岩檐,而且整个攀登路线上还有雪崩和滚石的危险。这座山峰的顶部由几个锯齿状的山峰组成。

1935 年的夏天,在德国慕尼黑出生的马丁·麦耶和鲁道夫·贝达两人第一次登上了离北壁路线最近的一座山峰。三年以后,著名的意大利登山家里卡尔特·卡辛和另外一名登山运动员一起,登上了北壁路线最高的一座山峰。

里卡尔特·卡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著名的攀岩能手,他创造的卡辛型岩石锥至今仍为广大的攀岩运动员使用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里卡尔特·卡辛曾多次参加意大利喀喇昆仑山登山活动。他曾是 1954

年意大利乔戈里峰和 1957 年迦舒尔布鲁木Ⅰ峰等登山活动的参加者和胜利者。

这样,三大北壁中只剩下埃格尔峰的北壁了,它被认为是三大北壁中最难攀登的路线。埃格尔峰位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海拔只有 3970 米,是三大北壁山峰中海拔高度最低的。它的一条山脊比较好上,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就被人们登上过。但它的北坡是一条极为陡峭的岩壁,这条路线长 1800

米,全程坡度达 75 度,快到顶峰 600 米最陡的地段可达 82 度,个别地段还有屋檐形岩石,在较陡的一些地段上还有积雪和浮冰,并常有滚石发生。整个北壁路线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搭帐篷过夜,而且百分之七十的地段有冰雪覆盖,有三处是坡度达 3355 度的冰坡。

对于埃格尔峰的攀登,早在 1935 年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到 1938 年,欧洲各国运动员先后在北壁路线进行了十三次突击,但都失败了。这其中,死人事件发生了三起,有八人为此付出生命,四人负了重伤。以致于当地政府在一个时期内甚至准备将这一地区划为登山禁区。

1938 年 6 月 22 日,埃格尔峰北壁路线迎来了它的第十四次挑战者,他们是由前德国和奥地利攀岩好手组成的两个结组,每组两人,前德国组的两人是安德卢鲁·海克麦耶和维约尔格,奥地利组的两人是海因利希·哈勒和卡斯帕列克。他们事先经过了艰苦的训练,从身体到技术都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又细致地分析了以前的运动员失败的原因,并在登山工具和装备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攀登埃格尔峰时,他们每组携带了足够的登山工具。登山开始后,他们采取了两组轮换开路的技术。一个组在上面侦察、打钢锥,经过一段时间,第二组的人利用第一组打好的钢锥和挂上的保护绳向上攀登,

同时第一组休息,第二组继续向上前进。采用这样的方法,速度不快,但是却安全而稳妥。经过四天的艰苦战斗,6 月 27 日,他们终于获得成功,历史上第一次从艰险的北壁路线登上了埃格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