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

攀岩运动兴起于本世纪 50 年代的欧洲,盛行于欧洲和日本。1974 年在前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风景优美的山区举行了首届国际攀岩邀请赛。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

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运动项目,是登山运动中唯一的竞赛项目。因为比赛时间、场地、人数相对集中,比赛性强,因而比登山运动更冒险,更富于挑战性、刺激性。攀岩运动是在悬崖峭壁上比赛攀登的本领, 包括攀登的速度、难度和技巧。要求运动员不许借助于绳索、铁锁等登山设备,只 能利用岩石上的裂缝、空隙等天然扶手。由于攀登运动的高难度和运动员惊险的表演所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被人们称为“峭壁艺术体操”和“力度芭蕾”。

攀岩比赛分为个人单攀,双结组,集体攀登和自选线路等四个单项。当前世界攀岩一派以西欧为中心,主张攀岩的难度;一派以前苏联为中心,主张攀岩的速度。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不使用攀登工具,仅仅依靠双手和身体的平衡登上岩壁。国际登山界人士认为,现在前苏联已经开始接受西欧的主张,今后攀岩比赛的难度将会更大。

室内攀岩起源于徒手攀岩,最初被人称作“高山嬉皮士”的攀岩者,经常在高山、岩穴内练习攀岩技术,由电视台拍摄下有关的活动镜头并予以播放。许多观众着迷于新颖、刺激、惊险的技术动作和美妙的特技画面,使他们迫切要求现场观看攀岩比赛。由于条件限制,观众往往不可能现场观看攀岩。正是基于这种要求,由一些攀岩能手想出了新花样——到室内攀岩,这就创造了攀岩运动。因为是在室内特别建造的一种玻璃纤维墙壁(也可以用其它材料制成)上进行,这有别于攀登高山岩壁,因此把这种攀登运动称作室内攀登。

这种玻璃纤维墙壁一般的高度都在 20 米以下,为了使之有山地的真实感,墙壁外面都要铺上一层薄薄的细沙,墙壁的颜色可任意选择。室内攀岩的支撑点是在墙壁上固定几处特定的缝隙、扶手。扶手数量一般较少,并且相互之间的距离较远。难度一般随高度增加,在接近“山顶”时,角度大于直角,使选手的身体几乎悬在半空中,双脚很难立足,全身重量几乎全部借助于双臂的攀握,这对于矮个子选手和女运动来说无疑加大了难度。现在, 一般的室内攀登训练都装备了可移动的扶 手装置,选手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扶手的距离,减小难度,更好地发挥技术,登上顶点。

室内攀岩是一项一年四季都可进行的活动,不但利于观众的观看,而且使运动员和观众免于风吹雨打和烈日的暴晒,同时,运动员的伤亡减少。因此,室内攀登发展很快。目前,已经有了世界性的攀岩比赛。

运动攀岩的用具十分简单:一小袋滑石粉,一根备用的保护绳索和结实耐磨的服装和鞋袜。但对攀登者自身要求甚高:必须具有顽强的意志,良好的身体素质;柔韧性和灵敏性要高,双肩及四肢的肌肉发达。由于有时运动员的身体处于腾空状态,为减轻运动员的负担,一般要求体重不宜太重。男子在 60 公斤~70 公斤,身高 1.75~1.80 米左右。

室内攀岩因为建造室内墙壁成本高,耗资大,室内攀岩目前在世界上还不十分普及,能够举办正式比赛的国家也很少。

1988 年 7 月 5 日,我国第一个登山训练用的人工岩场主体工程,在北京市一级保护水库怀柔水库附近落成。岩场坡度不一,可在上面进行登山的基本技术训练,有助于中国攀登技术的提高。

随着室内攀岩运动的日益发展,攀登赛事越来越多,其中世界杯攀登大赛是影响最大,观众最多,最令人瞩目的大赛。世界杯大赛正式开始于 1989

年。在此之前,国际登联于 1988 年分别在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前

苏联搞过一次试验性的比赛,但没有进行全年总排名。从 1989 年至今,世界杯每年一届。比赛的方式是在世界各地进行分阶段比赛。根据运动员在各地比赛的得分,排定全年名次,全部比赛总分第一者,即为当年世界杯得主。比赛得分法是:第一,25 分;第二,20 分;第三,16 分;第四,14 分;第五,12 分;第六,10 分。以后逐次递减 1 分,至第 15 名(1 分)。世界杯的举办国和参加国都必须是国际登山联合会的会员国。国际登联下设竞技攀登委员会和国际攀登比赛委员会,专门负责竞技攀登及比赛事宜。世界杯大赛是攀登运动推广和提高发展的集中表现。

1991 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杯赛对攀岩运动的发展存在着重要意义。过去亚洲人由于技术水平和经费的原因很少参加在欧美举行的比赛,这次有机会参赛,尽管成绩不佳,却有了亲身体会,重要的是使亚洲人对攀登运动有所了解。日本选手平山裕示在比赛中力挫群雄,摘去男子桂冠,位居1991 年排名榜第二,改变了欧美称雄攀坛的局面,有助于促成欧、美、亚三足鼎立,使攀岩运动在全球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