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站在南极最高峰上

1988 年冬,中国登山队的李致新、王勇峰和南京地质所的金庄民参加了中美南极文森峰联合登山科考活动。这是中国人征程最长的登山和科考活动。

文森峰是南极州最高峰,海拔 5140 米,位于南极大陆埃尔沃斯山脉。处于南极洲腹地,因而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夏季的平均气温为零下 40℃,冬季最低气温零下 88℃。那里没有人烟,也没有生命,被探险家称作“死亡地带”。远离祖国去异地攀登高峰,却对文森峰除了它的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

没有任何地图哪怕是一张照片,对文森峰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这种攀登是真正的探险。

也许正是因为没有文森峰的任何资料,所以登山探险的意义也就更大。当时李致新与王勇峰参加完中、日、尼三国攀登珠峰,体力还没有恢复完全。

这次登山完全不同于国内的登山。在国内,参加登山的队员往往有几十人,有专门指挥和运输营,各个环节都为了保证登山的顺利进行。大家各尽

其责,协调配合,象一架走动准时的钟表。这次登山中美各三人,共六人参加。

11 月 24 日,登山队搭乘飞机从地球最南端的城市“彭塔雷那斯”飞往

南极洲。经过近 10 小时的飞行,抵达南极洲腹地。那里空气特别清新,因为

已进入极昼期,白天如夜晚一样明亮,太阳一天 24 小时照耀着大地。

南极,这是一块洁白如玉令人神往的圣洁之地。由于远离其它大陆,这里没有人烟,当然没有污染,许多地方尚未被开发,利用。这里的高峰吸引着人们去攀登探索。

大本营建在海拔 2000 米的冰层上。为了防止这里的暴风雪,队员们把帐篷搭在挖出的雪洞里,然后把食品和装备放在洞里。

吃饭时队员们就领略到南极大陆的寒冷了,碗里的燕麦片还没有吃完, 碗底已经结满了冰。

开始攀登活动后,要抓住好天气周期,完成攀登主峰的任务。登山队员刚到达一号营地(C1)天气突然变坏,猛风夹杂着飞雪向他们袭来。猛烈的暴风雪几乎要把他们连同帐篷一起卷走。经过多次努力,队员们才把帐篷固定好。第二天,风力有所减弱,队员开始向 C2 进军。经过两天的努力,建起了二号营地 C2。

下面的攀登更加艰难。由于飞机载重所限,队员们所带的设备很少,很多危难地形只能靠交替保护向上攀登。12 月 2 日,队员们开始向顶峰冲击, 从三号营地 C3 到顶峰相对高差 1300 米,大约需要十几小时的攀登。沿着山脊向上攀登,山风越来越大,山坡更加陡峭。经过十几小时的攀登,队员的体力消耗得差不多了;但他们坚持,再坚持,只有前进,没有退路,终于在北京时间 12 月 3 日上午 6 时 8 分成功地登上了南极洲的最高点——文森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