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

50 年代及 60 年代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但从 70 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上依然存在着很大差距。 1983 年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发达国家大多数在 1 万美元以上(如美国 14090,前联邦德国 11420,澳大利亚 10780,法国 10390,日本10100),而不少发展中国家还不到 1000 美元,如印度 260,印尼 560,埃及

700,尼日利亚 760,埃塞俄比亚、扎伊尔等低收入国家的人均产值在 200 美元以下。

据世界银行估计,世界上有 8 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有 12 亿人(占世界人口的 25%)生活在亚洲的低收入国家中,人均收入不到 150 美元,另外 9 亿人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人均收入为 750 美元。在低收入国家中, 87%人口居住在农村,成人中 77%是文盲,48%儿童未上小学,75%人口无安全饮用水。在中等收入国家中,57%人口居住在农村,37%成年人是文盲, 3%儿童未上小学,48%人口无安全饮用水。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近 20 多年来成年人文盲率在下降,儿童入学率在增加,70 年代前半期,学龄前教育学生每年增加 6.1%,小学入学率每年增加 2%,中学入学率每年增加 3.9%,高等学校入学率每年增加 5.4%。但在不同地区及国家间差别仍很大,低收入国家近半数儿童未上小学;多数高收入国家已普及教育,而低收入国家仍有近 80%的成年人未受过教育。世界上有 8 亿文盲,其中 60%是妇女。高等教育入学率,高收入国家稳定在 20%左右,而低收入国家仅 0.6%。

经济文化与居民健康间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115 个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期望寿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75。这种相关关系不仅适用于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国家内部。在巴西,低收入人群的期望寿命是 49.9 岁,而高收入人群为 62.0 岁。美国的研究表明,低收入家庭的成员比高收入家庭的成员,致残性疾病的患病率高,因病长期或短期丧失劳动力的人多。婴儿死亡率随母亲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印度喀拉拉邦的一项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与家庭收入及家庭主妇的教育程度有关,低收入家庭中营养不良者占 94%,而高收入家庭为 26%,主妇为文盲的家庭中营养不良者占 94%,而中学毕业主妇的家庭中营养不良者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