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以活过一个小时的婴儿

法国首都巴黎,素有“花都”之称。早在 17 世纪路易十四执政的时代, 它就成了西方世界的一个橱窗,雍容华贵,多彩多姿。清澈明媚的塞纳河蜿蜒穿过繁华的市区,巍峨壮美的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矗立在城区的中央。举世闻名的法兰西学院、博物馆、图书馆、喜剧院鳞次栉比。许许多多才华横溢的作家、艺术家都是先在这里崭露头角,而后享誉全球。数不胜数的外省政治家、哲学家也纷纷慕名前来,假如时来运转的话,说不定那天就能得到贵胄名流的赏识,一举成名也许就在一夜之间。

伏尔泰得天独厚,他便诞生在这繁华的“花都”——处处都有成功机遇的巴黎。

1694 年 11 月 21 日,在巴黎新桥附近的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里,又添了一个小男婴。洗礼时,父母给他取名为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Francois Marie Arouet)。他是这个家庭的第五个孩子。上了年纪的父母,并没有为这个男婴的出世而感到高兴。他们已深感暮年来临,精力不济。尤为令人焦虑的是这个孩子先天不足,出生时非常虚弱,甚至不能送到教堂接受洗礼, 因而洗礼仪式只能在家里举行。每天早晨他的保姆下楼时告诉他母亲的话常常是:“这个孩子活不过一个小时了。”孩子的教父夏托纳夫神甫每天都来商量维持这个孩子生命的办法。有道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经过多方的努力,这个孩子不仅坚强地活下来了,而且还经历了 84 年的漫长人生旅

程。这就是后来以笔名伏尔泰蜚声世界的 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泰斗——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

伏尔泰的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当过皇家顾问,做过巴黎夏德莱区的法律公证人,后来担任审议院的司务。在贵族、僧侣主宰一切的封建社会里, 他们不属于名门望族,而属于第三等级的市民阶层。伏尔泰的母亲叫玛丽·马格丽特·德·阿鲁埃,娘家姓是德·奥马尔。虽然出嫁前她是个穷姑娘,但她姓前的“德”字表明她有贵族的血统,因而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少荣耀。伏尔泰有三兄一姐一妹,其中只有比他大 10 岁的哥哥阿尔芒和比他小 5 岁的妹妹玛利亚长大成人。

伏尔泰尽管生来体质纤弱,但却精力旺盛,聪明过人。3 岁时,他就能在教父夏托纳夫神甫的教育下背诵拉封丹的寓言诗。童年的文学熏陶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起了一定的作用。夏托纳夫神甫还教他背诵关于摩西的圣诗《摩西亚特》。这是不可知论者卢德写的,在法国公开攻击宗教的第一首诗。该诗中的摩西根本就没有看到过神,也不知道神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他却煞有其事地说自己某次曾看到了神灵的显示,他把自己的东西和政治观点以欺骗的手段贩卖给轻信的群众。该诗揭露了摩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骗子。诗中有这么一段:

基督徒,暹罗人,大家都研究推敲, 有人说白,有人说黑,总是不一致。无聊与盲信之徒,

会轻易接受最荒诞的神话。

夏托纳夫神甫曾经很得意地对他的老友尼侬夫人夸耀伏尔泰的才能,他

说:“他只有 3 岁,已能背诵《摩西亚特》全诗。”这首哲理诗在伏尔泰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怀疑论的种子,对他后来的思想形成有深刻影响。当时, 伏尔泰的哥哥阿尔芒是冉森教派的虔诚信徒,狭隘宗教的崇拜者。夏托纳夫神甫之所以选择这样一首反宗教的诗,其目的就是想刺激一下阿尔芒。他万万没有想到,这首诗却启发了伏尔泰长大后厌恶盲目的宗教狂热,勇敢地蔑视一切精神权威。

伏尔泰 7 岁时,母亲去世。他的父亲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他经常告诫他们要学会了解并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要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立足,就要有过人的聪明才智和胆识;在心灵和知识上要超越那些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但决不能溢于言表;要调节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适应环境,不能让那些人觉得我们有什么优势,更不能让他们感到我们的存在是他们潜在的威胁。伏尔泰却把父亲的忠告当作耳边风,他渴望与出身高贵的人平起平坐,同享荣华,并且丝毫不掩饰自己在智力上的优越性。伏尔泰与哥哥阿尔芒的性格、气质完全不同。他快活、机敏、诙谐、不虔诚,而阿尔芒严肃、稳重、迷恋于宗教狂热。夏托纳夫神甫常常让兄弟俩编讽刺短诗相互逗乐取笑,而年龄小得多的伏尔泰常常出口成章,使他的哥哥望尘莫及,尴尬不已。他的父亲对两个儿子的前途忧心忡忡:大儿子正在一种有可能马上会被取缔的宗教上糟蹋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小儿子却尽情玩乐,随心所欲。鉴于阿尔芒过分虔诚的教训, 老阿鲁埃再也不敢把小儿子送到阿尔芒曾经呆过的奥拉多利安修道院。因此,只好一直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他要亲自管教这个性格独特的孩子。

老阿鲁埃是 18 世纪典型的中产阶级,他像其祖辈一样,循规蹈矩,勤勤恳恳地工作,讲求实际,头脑精明,但是缺乏想像力,不敢抛头露面,更缺少文学艺术的细胞。他虽然也尊重文学和艺术,但却把时间和全部精力倾注到了自己的账簿中,一心一意地考虑着经济收入和家庭生活的舒适。他性情暴躁,不过处事公道,也还讲道理。伏尔泰后来在自己的一封信中曾谈起过父亲的一段轶事:一天老阿鲁埃对家里的园丁大发脾气,当时剧院正在上演一出名为《爱发牢骚的人》的戏,伏尔泰硬要父亲带他去看戏。事先,他悄悄串通演员在独白中加上他父亲斥责园丁的话。看完戏后,老阿鲁埃受到启发,承认自己的过失,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对待他人了。老阿鲁埃除了带给伏尔泰一个精明的商业头脑外,几乎没有在其他方面对伏尔泰产生影响。对伏尔泰影响最大的倒是在圣路易中学的一些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