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路易十五的侍臣

曾经不断使伏尔泰难堪的法国首相弗勒里红衣主教死后,布瓦埃担任了首相,他的同学达让松侯爵担任了外务大臣,伏尔泰的处境逐渐有了好转。伏尔泰出访柏林期间,爱米莉到处托熟人找关系,在达让松侯爵的帮助下, 通过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的疏通,法国政府正式赦免了伏尔泰,允许他从西雷返回巴黎居住。

1743 年冬天,伏尔泰和爱米莉在巴黎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而此时的夏特莱侯爵却一个人孤寂地住在西雷庄园。他写信到巴黎,希望长年不归的妻子回家住住,陪伴一下自己的丈夫。刚刚名正言顺地回到巴黎居住的伏尔泰不想这么快又离开这座令人欢喜令人忧伤的城市。不过他也很喜欢西雷幽雅、恬静、容易激发灵感的创作环境,他正还有一些东西要写,爱米莉央求他陪自己回去小住一段时间,她认为伏尔泰正好可以在那里避开干扰,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伏尔泰觉得有道理,于是在 1744 年 1 月初,他们又双双来到了西雷。在这里,他们一个埋头写戏作诗,一个精心研习数学物理,又度过了一段愉快而充实的时光。

1744 年秋,伏尔泰和爱米莉应里舍利厄公爵的邀请,返回巴黎参与筹办王太子的婚礼。里舍利厄早已升任国王的首席侍臣,他奉命策划在凡尔赛宫举行的盛大结婚仪式。路易十五和大臣们抱怨公爵过去筹办的招待会缺乏趣味,平淡无奇。皇太子大婚,这是法国宫廷最大的喜事,里舍利厄公爵不敢怠慢,他马上想到了好友伏尔泰,他要请这位法国文坛的第一高手为婚礼创作文艺节目,供王公大臣消遣。

伏尔泰很早就被人们称为是“高乃依和拉辛的继承人”,并已在悲剧创作中取得杰出的成就,但是现在要为王太子婚礼创作一部能引起轰动的应景之作,他确实有点犯难了。他绞尽脑汁构思了一个名叫《纳瓦尔公主》的新剧本,他和著名作曲家拉摩合作,准备把它写成一个小歌剧。这年秋冬两季, 伏尔泰放下手头的其他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这部作品的创作上。他不断修改,一次又一次地把草稿送给里舍利厄公爵过目,虚心听取意见,但是他不愿意让别人过早地看到而不负责任地评头品足。经过紧张的工作,剧本总算大功告成。具有很高艺术鉴赏力的爱米莉对这个剧本不是很满意,她认为它还没有达到伏尔泰以前创作的任何一部悲剧的水平。伏尔泰本人也没有奢望它会取得成功,他本来就是把它当作一件苦差事来完成的,根本就没有创作的激情。

在伏尔泰全神贯注创作《纳瓦尔公主》的时候,他与德尼夫人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

早在 1735 年,伏尔泰就开始承担照料两个外甥女的责任。他的妹妹、妹夫相继去世,留下了这两个已快成年的女儿。伏尔泰把她们一天天抚养大之

后,又为她们的成家操心了。他首先为大外甥女路易丝介绍了一个对象,但路易丝说她自己已看中了一位名叫德尼的军官,伏尔泰尊重她的选择,同意他们结合。1738 年 2 月他们在巴黎完婚,伏尔泰当时在西雷,没有出席他们的婚礼,但他慷慨地送给路易丝 3 万法郎作嫁妆,大舅阿尔芒参加了婚礼。4 月份,德尼夫妇来西雷度蜜月,伏尔泰对新郎很中意,而德尼夫人对热情爽朗,善解人意而又深得舅父钟爱的爱米莉产生了微微的妒意。1739 年 6 月, 小外甥女伊丽沙白在老家结婚,他也给了一笔数目可观的嫁妆,不过他也未能参加婚礼。以后的日子里,他与伊丽莎白的联系不是很多。

1744 年 3 月,年轻的德尼先生不幸病故,伏尔泰真诚地同情自己外甥女的不幸遭遇,他设法为德尼夫人安排好生活,使她尽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出钱为她在巴黎帕维街租了一所房子,并邀请他巴黎的朋友经常去看望德尼夫人,使她寡居的日子增加生气和活力。后来这里成了伏尔泰与他的资产阶级朋友聚会的沙龙。

德瓦夫人年仅 32 岁,个头很小,长得不漂亮,但玲珑娇巧、讨人喜欢。由于舅舅的一再帮助,她逐渐摆脱了烦恼,重新焕发出青春和活力,她对伏尔泰的感激逐渐变成了深深的爱慕。伏尔泰对这位娇小的寡妇也产生了好感,他到巴黎后,经常乘爱米莉外出赌牌或参加他未受邀请的晚宴时溜到德尼夫人处寻开心。他的爱情并不热情奔放,隐藏得很好,他的同时代人,甚至他的贴身男仆都不知道有这段不合情理的风流韵事。

1745 年 2 月 18 日,伏尔泰一生中与其交往不是很多的阿尔芒病逝。阿尔芒在遗嘱中把自己财产的一半分给两个外甥女,一半留给了弟弟。家里亲人的纷纷去世,使伏尔泰感受到了莫可名状的哀伤,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参加了阿尔芒的葬礼。此时,离太子大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他急急忙忙地赶到凡尔赛宫,准备进行庆典节目的最后彩排。

2 月 23 日,王太子和西班牙公主豪华奢侈的婚礼在隆重、热烈、欢快的气氛中举行。婚礼庆典演出丰富多彩,激动人心。在最后上演压轴戏《纳瓦尔公主》时,国王、王后、王太子、太子妃以及全体大臣坐到了舞台前,伏尔泰特邀的一些朋友如德尼夫人等也前来捧场。随着剧情的逐步展开,这一糅合了歌剧、喜剧、芭蕾舞等形式的音乐喜剧,激起了王公大臣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媚俗的《纳瓦尔公主》得到了国王和王后的好评。面对王公大臣的一片赞扬之声,51 岁的伏尔泰却感到浑身的不自在,他为自己沦落成替国王寻乐的小丑而羞愧。

伏尔泰一再取悦凡尔赛宫,终于得到了路易十五的回报。通过达让松侯爵的推荐,在路易十五的新宠蓬巴杜夫人的帮助下,1745 年 4 月 1 日国王签

署命令,任命伏尔泰为宫廷史官,年俸 2000 法郎,并在凡尔赛宫分配给他一套房子。一直被法国宫廷视为难以容忍的危险人物,在受尽迫害、老之将至的时候,却突然走起红运,成了国王的近臣。伏尔泰自己也觉得啼笑皆非, 不过,宫廷对他的友好表示他又觉得荣耀和宽慰。他赞同君主制,对开明仁慈的君主一直怀有美好的感情,路易十五不是正在逐渐走向开明吗?

1745 年,路易十五亲率大军赴丰特诺瓦与英国—汉诺威联军激战。伏尔泰到埃蒂奥尔小住,他在埃蒂奥尔侯爵夫人家里度过了这年夏天的大部分时光,直到国王班师回朝。埃蒂奥尔侯爵夫人即是路易十五宠爱的蓬巴杜夫人, 在夏多罗夫人死后,她做了国王的情妇。她情趣高雅,知识丰富,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伏尔泰像许多人一样,钟情于蓬巴杜夫人,而她也爱他,理解

他。她把这个杰出的男人当成年轻人看待,他们成了知心的朋友。当伏尔泰把自己与这个美人愉快交往的情况写信告诉爱米莉时,爱米莉气得醋劲大发,她甚至要求伏尔泰赶紧跟她到西雷去居住。因为她知道,只有在西雷, 伏尔泰才真正归她所有。

5 月 15 日,法国军队在丰特诺瓦重创联军。胜利的消息传到埃蒂奥尔和巴黎,法国人兴高采烈,法兰西军队在这个世纪终于第一次打败了称王称霸的英国人。达让松侯爵从前线给伏尔泰写信报喜,他激动叙述了战斗的惨烈和法军的英勇善战、勇猛顽强。他把这场难得的胜利归功于国王陛下的御驾亲征、指挥若定和法军先进的装备。身为宫廷史官的伏尔泰意识到该是自己大唱赞歌的时候了,他立即用史诗体裁写下了颂诗 300 句《路易十五取得反对联军的丰特诺瓦战役的胜利》(后来简称《丰特诺瓦》)。他彻夜不停赶写出初稿,马上送去出版。后来又根据源源不断得来的材料加以修改、补充, 到 5 月 26 日短短 10 天之内,《丰特诺瓦》竟已出了五版。

路易十五得胜凯旋,巴黎人倾城出迎,举国欢腾;凡尔赛宫大宴宾客, 歌舞升平。志满意得、神采飞扬的国王听说伏尔泰为他写了一首很不错的颂诗时,他急忙请人把《丰特诺瓦》找来,并为他朗诵。他惊叹作者的才华, 对赞美自己的诗句非常满意,认为这个作品的确很不错。伏尔泰得知国王称赞自己的诗作很为高兴,甚至还沾沾自喜起来,觉得自己在宫廷的地位正在一天天提高。

1746 年,法兰西学院又空出了一个席位。伏尔泰尽管几次申请获得院士头衔受挫,但热衷于名誉和地位的他决不会就此罢休,他想得到的,他就要千方百计地争取。当他得知消息后,马上托达让塔尔帮他说情,又请蓬巴杜夫人给国王吹枕边风。为了防止教会人士的再一次反对,他一边大肆渲染教皇与自己的友好关系和对《穆罕默德》的支持,一边四处散发自己的一封信, 阐明自己宗教思想的正统性,他声称“如果在有我名字的一页纸上发现诽谤哪怕是教堂司事的文字,我也愿把它销毁”。他敢于这样大胆地表态,是因为他早就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他的自然神论和反教权主义的作品都是匿名发表的。

伏尔泰近年来主动为法国宫廷效劳,给国王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丰特诺瓦》和《纳瓦尔公主》又使路易十五非常满意。因此,他这一次明确表示支持伏尔泰当选。由于伏尔泰在宫廷中的朋友们做了大量工作,1746 年 4 月, 法兰西学院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29 位院士一致同意接纳伏尔泰。他终于得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最高荣誉,他认为自己当之无愧。不过他对自己当选的过程和背景感到气愤,他实在对这个不公道的世界不满。为什么自己有价值的作品无人问津,而为拍马屁而写的拙劣之作却博得青睐?为什么凭真才实学进不了国家的最高学术殿堂,而非得处处疏通,甚至使出不光彩的手腕?!

按法兰西学院的传统习惯,每一位新院士在接受席位时,必须发表对他所继承席位的前任院士和本学院的奠基者黎世留红衣主教的颂词。伏尔泰曾经在《哲学通信》中专门抨击过这种刻板的形式,说这是使公众讨厌的传统惯例,会使最伟大的天才发表最糟糕的演说。现在,当伏尔泰被接纳为院士时,他也没有勇气真正打破惯例,而只得老老实实地按规矩在正式仪式上发表演说。颂扬他的前任布依埃尔以及黎世留主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常常逼迫他做一些违心的事。

1746 年底,伏尔泰在巴黎结识了两位风华正茂、文采初露的年轻人马尔

蒙代夫和让·雅克·卢梭。马尔蒙代夫刚刚 20 出头,在图卢兹的家里进行文学创作,他写出的诗歌经常受到当地文人的嘲笑和反对,甚至说他根本就不是当文人的料。年轻气盛的马尔蒙代夫不信邪,他慕名把他的诗作寄给了伏尔泰,得到这位名作家的好评。伏尔泰赏识年轻人的才华,他特意把他叫到巴黎见面,劝他尝试写更容易成名的剧本,并进行具体指导。后来马尔蒙代夫果然写出了比较受欢迎的剧本,还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卢梭也是通过伏尔泰的提携而成才的。当时,里舍利厄公爵准备重新修改以他自己为男主角原型的《纳瓦尔公主》,由于伏尔泰和拉摩都在忙各自的工作无法抽身,公爵请卢梭来完成这一工作。卢梭时年 34 岁,在文学和音乐上都显露出很高的才华,多年来,他也一直崇拜着伏尔泰,密切注视、钻研着他的最新作品。当他诚惶诚恐地接受这一任务后,仔细揣摩作者的意图,精心修改敲定每一个细节,使原作增色不少,他出色完成了这本来应该由伏尔泰和拉摩两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伏尔泰从此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不过,他也开始有了一位文学上的强劲对手。

住进凡尔赛宫之后,伏尔泰一再地讨好国王、王后、大臣和国王的情妇, 积极为国王效劳,开始赢得国王的赏识。1746 年 11 月,伏尔泰在枫丹白露接受任命,充当国王路易十五的侍臣。这在法国宫廷里是一个十分荣耀的头衔,伏尔泰当然感到非常荣幸。对国王的不断宠幸,他开始飘飘然,似乎有点忘乎所以,他经常把国王侍臣的头衔洋洋洒洒地署在自己的作品上。这引起了某些贵族的嫉妒和恼怒,他们认为这位资产阶级出身的诗人,不配享受这种只有贵族才能享有的荣誉。春风得意的伏尔泰也反唇相讥,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些不学无术的贵族的蔑视。伏尔泰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生活的环境中正处处潜伏着危机。

果然,一件小事差点断送了伏尔泰的朝臣生涯。事情是由爱好打牌赌博的爱米莉引起的。有一次,她和伏尔泰在枫丹白露时,又忍不住赌瘾发作, 要坐到牌桌上一显身手。可是一连几个晚上都手气不佳,她不仅输光了自己的钱,也输掉了伏尔泰所带的钱。接着她又从朋友和高利贷者那里借来很多钱,同样也输得精光。赌红了眼睛的爱米莉仍然不肯罢休,伏尔泰又急又气, 迅速走到她身边轻轻用英语对她说,不要责怪自己运气不好。过度的激动已使她看不清正在和她赌钱的是一群骗子,伏尔泰劝她赶快收场,离开这些坏蛋。爱米莉不听,甚至还和伏尔泰激烈争吵起来,气愤之中,俩人还讲了许多使在场的人难堪的话。参与赌博的都是贵族男女,当时赌博游戏是得到宫廷赞同举行的,伏尔泰这样说,可以被看作是诽谤朝廷。虽然他是用英语讲的,他们的争吵也是用的英语,但是敏感的爱米莉突然发现了大家愤怒的骚动,一些旁观者已经听懂了伏尔泰的话和他们的争吵。他们连忙回到了住所, 静下心来,他们越想越害怕,担心那些过去与伏尔泰作对的贵族马上会去向国王告发,将他送进巴士底狱。于是,他们决定连夜逃出巴黎。

伏尔泰和爱米莉在夜深人静之后,急忙叫醒仆人,找来马车夫,随手带上几件简单的行李就匆匆出发了。想不到出城没走多远,马车就坏了。在黑咕隆咚的郊外很难找到修车人。更为焦急的是,此时伏尔泰和爱米莉都已身无分文。在初冬凌晨最黑暗的时候,冷风嗖嗖,寒气逼人,焦虑慌忙中的他们只能作无奈的等待。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等到清晨终于盼来了一个巴黎过来的熟人,他借了些钱给他们,修好了马车又准备上路。这时,在担惊受冻中熬过了一夜,已显得疲惫不堪的爱米莉再也经受不了这样的折腾,她提出

要回巴黎。吃足了苦头的伏尔泰却不敢到巴黎去露面,于是他们只能暂时分手。伏尔泰在附近一个小村庄里躲藏起来之后,立即派人给住在巴黎郊外索宫的曼纳公爵夫人送信,告诉她昨晚发生的事情,问她是否同意自己在她的府上躲避几天。

曼纳公爵夫人是孔代亲王的孙女,他的丈夫曼纳公爵是路易十四与情妇蒙特斯庞侯爵夫人所生,是摄政王奥尔良公爵的内弟。曼纳公爵夫人个头很矮,行为古怪,但办事很有魄力,敢作敢为。路易十四去世前,她极力怂恿胆怯的丈夫去争取王位,当时还很得到一些人的拥戴,路易十四在遗嘱中也的确很想成全他们,但终因王室的反对而未能如愿以偿。争取王位失败以后, 公爵夫人移居到远离法国宫廷的索宫。在这里,她招贤纳士,议论朝政,以“在野爵府”的小朝廷自慰。公爵夫人学问渊博,谈吐风趣,雅爱诗文,常常喜欢与门下食客吟诗唱和。大名鼎鼎的伏尔泰前来投靠,正是她求之不得的好事,她的小朝廷又可以借机风光一番,她急忙派车将伏尔泰接进了自己的城堡。

伏尔泰躲到索宫之后,仍不敢明目张胆地抛头露面。他住在索宫最偏僻角落的一间房子里,白天呆在自己的房子里写小说,只有到了晚上夜深人静之时,才敢出来到曼纳公爵夫人的卧室用餐、叙谈。公爵夫人非常健谈,她很高兴与伏尔泰交谈,每当这时,公爵夫人就在自己的床上放个小桌子,摆上酒菜,兴奋地与伏尔泰边吃边谈。她眉飞色舞地讲一些她公公路易十四及其宫廷的奇闻轶事,伏尔泰由于正在写《路易十四时代》,因而,对这些一手材料非常感兴趣,常常聚精会神地听得津津有味。他也兴致勃勃地谈古论今,机智幽默、滔滔不绝,深得公爵夫人的赏识。为了取悦女主人,他还把白天关在屋里写出的小说,一章一章地念给她听,很多小说就是伏尔泰特意写给公爵夫人消遣的。《如此世界:巴蒲克所见的幻象》、《查第格》(或

《命运》)、《门农》、《米克洛米加斯》等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哲理小说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一天一天地写成的。

《如此世界:巴蒲克所见的幻象》是伏尔泰的第一部哲理小说。它的基本构思形成于伏尔泰当朝臣的踌躇满志时期,初稿于 1746 年写成。这是一个神话式的故事,表面上描写的是波斯和印度太监为了一己私利发动战争的罪行,而实际上是在影射从路易十四到路易十五时代一连串的对外战争。它揭示了上流社会男女关系混乱、买官鬻爵、教派纷争、社会风气污浊、舆论欺善怕恶、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等丑恶现象,这些都是法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小说主人公巴蒲克认识到祭司可恶,赞扬新兴资产阶级子弟,提倡由贤明政府、开明君主领导。这些思想正是伏尔泰早期的政治主张。这是一部以文学体裁评点朝政的政治著作。

《查第格》完成于 1747 年。它以古代的东方为背景,富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和异国情调。故事讲述的是古代波斯巴比伦有一位名叫查第格的青年,他品格善良,明哲保身,但灾祸总是接连不断地降临到他的头上。当爱人赛弥尔要被贵族子弟抢走时,他挺身而出誓死保卫心上人,结果被打瞎了一只眼睛,由于面貌变得丑陋遭到爱人的背叛。他还因为司法黑暗而两次无缘无故被捕入狱,他得到国王的信任和王后阿斯达丹的爱情后,又受到陷害,不得不仓皇出逃,在逃亡中吃尽了苦头。最后国家动乱,国王被杀,他靠自己的本领被推举当了国王。在这一小说中,伏尔泰所采用的仍然是托古讽今的手法,他揭露法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抨击宗教狂热,宣传宗教宽容和自然神

论的思想,抒发了自己向往开明君主制的理想。这部在龟缩索宫惊恐不安时期写出的作品,与《如此世界》相比,对法国现实的看法显得更为消极。

清楚伏尔泰藏身索宫的只有爱米莉、达让松侯爵和德尼夫人,别的人都以为他已出国。爱米莉在巴黎的日子也非常艰难,她不断地想办法凑钱,偿还赌债。11 月底,当她偿还完最后一笔债时,伏尔泰觉得可以重返巴黎正常生活了。他当朝臣的生涯虽然结束,但还没有与宫廷公开决裂。回到巴黎后, 伏尔泰仍然到宫廷供职,但是,他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受宠的日子已经结束了,无论在巴黎还是凡尔赛宫,他都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伏尔泰见风使舵, 干脆放弃自己在凡尔赛宫的住所,带上爱米莉一起住到了曼纳公爵夫人的府上。

在索宫,他们的生活快活而充实。为了表达对公爵夫人的感谢,伏尔泰又创作了许多戏剧和小品,由府上客人充当演员排演,供女主人消遣开心。爱米莉在伏尔泰的熏陶下,演戏的天才很好地发挥出来,她常常打扮得花枝招展,充当艳丽多情的女主角。每当她一出场,身材矮小、相形见绌的公爵夫人就嫉妒不已。在索宫住的时间一长,他们又有点忘乎所以,俨然成了这里的主人。为了赢得更多的观众,伏尔泰往往在未与公爵夫人商量的情况下, 就擅自邀请在巴黎的朋友和熟人来索宫看戏。有天晚上,公爵夫人发现有 500 多位完全陌生的客人涌进了她家,她看到容光焕发的伏尔泰居然像主人一样在接待他的客人,更糟的是,他还告诉客人们不必与女主人打什么招呼。公爵夫人拉长了脸,明确表示出自己的不满。不久,她就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下了逐客令。

伏尔泰得罪公爵夫人的同时,也无意中把王后给得罪了。他住在索宫时也偶尔去一下巴黎或凡尔赛宫,有一次他到凡尔赛宫组织演出他早年写的喜剧《浪荡子》,蓬巴杜夫人和宫廷显贵要人亲自充当演员,极力取悦国王。演出结束后,蓬巴杜夫人好意地把他引见给这些宫廷“业余演员”,试图让他弥合与王公大臣的裂痕,重新建立友好关系。伏尔泰对蓬巴杜夫人的良苦用心非常感激,为报知遇之恩,他热情洋溢地给这位国王宠爱的情妇写了一首赞美诗,在诗的结尾,他这样写道:

你的珍贵的日子来自这个喜庆节日! 路易从战场给我们带来和平!

敌人减少,朋友增多, 二者都注视着你的征服。

这首诗把路易十五征战的胜利与情妇联系起来,大大丢了法国宫廷的面

子,王后对此怒不可遏,激烈地谴责伏尔泰的胆大妄为。一时间谣言四起, 人心惶惶,伏尔泰在巴黎又呆不下去了。1748 年元旦,伏尔泰和爱米莉又如惊弓之鸟一般重返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