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和传统文化的结缘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作具有丰富寓意的花。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记有“菊,治蔷”。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菊花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远在西周时代,我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一书就记述道:

鸿雁来……菊有黄华。

就以菊花的生态现象,反映气候变化的规律。其后,《礼记》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华”是以菊花在最后一个月齐放来指示月令。

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屈原的《离骚》中就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其中歌颂了菊花的秉性高洁和不同凡响,这是菊花和民族文化的结缘之始。

菊花耐寒,大多数花朵枯败后不落枝飘零,成为忠贞节操的象征。所以,菊花也叫“贞花”。屈原在他遭谗言被放逐后,他作《楚辞》以寄托理想,他写道: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屈原借菊花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趋炎势、永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节操。后来这种崇高的思想,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时,演变为可贵的民族气节与民族精神。很多诗人通过赞美菊花宁肯怀着芳香枯死枝头,决不让风吹落的忠贞形象,抒发自己决不屈膝的民族气节。

到了秦汉时代,人们已开始用菊花做饮食用。据古书记载,秦代咸阳曾有过较大规模的菊花交易市场。汉代《神农本草经》则强调了“菊服之轻身耐老”的药用功能。我国古代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中记载道:

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在当时,人们将这种菊花酒称为“长寿酒”,饮用长寿酒后来便成了一种习俗。

到了晋代,菊花渐渐地从饮食药用向田园栽培过渡,具有了半饮食而半观赏的功用了。陶渊明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证明菊花在晋代已经进行栽培了。

东晋时期的著名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和菊花就有不解之缘,他写了很多咏菊诗:

芳菊开林曜,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菊花对于陶渊明,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诗人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以致后人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逸士之操的象征。

陶渊明和历代的名人雅士一样,只要遇到值得自己驻足的景物,都是要喝着酒欣赏的。在一醉方休的豪迈和舒畅之下,抑郁不得志的苦闷便烟消云散了,对世事的担忧挂念也淡泊了。

陶渊明算是个无酒不欢的赏菊人。他无论谁来造访,无论当时自己家境如何,只要来了客人,他必定会喝得一塌糊涂,然后对客人说一句,我喝醉想睡了,你自便吧!

隐士在外人眼里看来可能是一帮颓废的怪人,但隐士的内心则是,人生苦短,与其留下苦闷之心挂念俗事,不如醉心于自然,学菊花盛开在山野之中,虽然不能有登堂入室的高雅荣耀,却也有不失仙气的清风道骨。

陶渊明在菊花的陪伴下,在静谧的山野中寻得了自己人生的真谛: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自从陶渊明对菊花给予特别的关爱之后,历代文人便对菊花的高风亮节、高尚情操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赞誉。

在南北朝时期,每年的夏至,人们常把菊花和小麦研成灰,用来防治蠹虫。南朝梁简文帝在《采菊篇》中有这么两句诗:

相互提筐采菊珠,

朝起露湿沾罗襦。

这两句诗道出了当时菊花已经从更多方面为人们生活所用了。

在唐代,种植菊花的人越来越多,田园、庭院已到处可见,咏菊诗文大量出现。我国的第一部菊谱是在公元1104年所著的,也就是宋代刘蒙泉所写的《刘氏菊谱》。

《刘氏菊谱》依据菊花的颜色分类,以黄为正,其次为白,再次为紫,而后为红,对后人影响很深。全书共记载菊花35个品种,另附闻而未见的4个品种,以及两个野生种。除形色之外,兼载产地。

继《刘氏菊谱》之后,又出现了不少菊谱、菊志、菊名篇等艺菊专著。其中,1242年时史铸所著的《百菊集谱》汇辑了各家专谱,加上他自撰的新谱和许多书上所载的有关菊花故事。从书中的“芙蓉,墨菊其色如墨”这句描述,可以看出当时的古人已经培育出了绿菊和墨菊。

人们把菊花定位为一种不从流俗、不媚世好、卓然独立的高尚品格,也有人在咏菊诗里边根据个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情操而有所发挥。比如唐代诗人黄巢,他就赋予菊花一种叛逆抗争的精神,他在诗作《不第后赋菊》里写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他将菊花喻为黄金甲,具有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政治抱负,句句赋菊,又句句言志,菊花的特征与作者的壮志水乳交融。

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曾赞吟菊花,他在诗中写道:

纷纷零落中,见此数枝黄。

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

菊花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她在寒秋带给人春的享受。落叶飘零,风霜肃杀,菊携一身淡雅花香悄然绽放。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赋得残菊》诗中还以新颖的构思,对即将凋谢之菊,发出了别样感慨:

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那最后一句感慨,既赞扬了残菊风姿不减,余香犹在的顽强生命力,又对来年复荣充满了信心,让菊花这淡然隐逸的君子风度又绽放出了别样的风采。

[旁注]

《尔雅》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月令 我国上古一种文章体裁,以四时为总纲、十二月为细目,以时记述天文历法、自然物候、物理时空,王者以此来安排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并把它们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月令主要采以“以时系事”,体现了古人遵循自然节律安排生产和生活的观念思想,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西京杂记》 我国古代笔记小说集。“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西京杂记》写的是西汉的历史和许多遗闻轶事。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皆首出此书,且为后人为典故。还有一句成语“凿壁借光”,也是从该书的匡衡的故事中流传出来的。

夏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我国有句俗语是“冬至饺子夏至面”,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要吃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百菊集谱》 古代关于菊花的集谱,书中首列举菊的品种160多个。第一、二两卷辑录周师厚《洛阳花木记》中所载的菊名等谱,再加上新谱,分别标名为洛阳、虢地、吴中、石湖、禁苑及渚州、赵中等品类。第三卷包括种艺、故事、杂说、方术、辨疑、诗话等六个部分。第五卷主要是胡融谱的摘录。第四、六两卷则全是有关菊的辞章诗赋。

李时珍 字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

田园派 唐代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田园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曹雪芹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曹雪芹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

长安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从西周至唐代先后有13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1077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也是我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都城。长安列我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

[阅读链接]

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曾经给他的好朋友著名书法家钟繇写了一封谈菊花的信,信上写到,派人送给他一束菊花,因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茂盛地生长,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是人可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送来供钟繇研究长生的道理。钟繇收到后倍加珍惜,悉心研究菊花的药理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