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以兰花比喻贤才

符合儒家道义的兰花,当化之为人时,就是历代圣贤所标榜的君子。因为儒家讲究的是,君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以“诚意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务。

如兰花一般,君子务本,本为根,根固则枝叶繁茂,人生的言行与事业就是枝叶。身心修好了,家必齐业必旺。在儒家眼里,“治国平天下”是人生追求的大目标,大目标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不过,即使人生的大目标没有实现,缺乏自己展示“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平台也不要紧,那么保持一颗如兰的平常心,不怨天不尤人,做个隐者过箪食瓢饮的生活也是乐事,也是君子。

作为儒家主要代表的思想家孟子就对兰花这样的修养进行了极其巧妙地描述: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没有能力改变大环境,就洁身自好,独自芬芳;要是有了能力,就像兰花一样用君子的品德和香气去晕染这个世界。拥有兰花难以察觉香气一样的品格,就是幽兰一样的君子。达到这样境界的人,就像幽兰一样,即使在无人处也会绿茂叶健,吐蕊放香。

说到君子,就不能不提起屈原。屈原是楚国丹阳人,他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他是一位品德高尚又有抱负的政治家,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他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因为屈原为人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没有和上官大夫同流合污,因此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排挤。同时,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收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楚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楚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楚怀王与秦国订立了黄棘之盟。屈原知道秦国居心不良,一直反对,但楚国还是彻底投奔了秦国。之后,屈原被楚怀王逐出了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最终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的境遇仍旧没有好转,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了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的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而亡。

屈原在投江之前,曾留下了一篇传世的美文《离骚》,抒发自己遭遇君王误解而被流放、被抛弃的心情。屈原的一生像极了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缩的兰花,他与兰花有着深深的缘分。

传说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职罢官后,他回到了家乡归州,住在牛肝马肺峡的南岸,于仙女山下的九畹溪边,办起一所学堂,亲自教授弟子。

有一天,仙女山的兰花娘娘出游,从这里路过,发现清癯的屈原正在讲课,于是自空中降下云头,立在窗外一侧静听。屈原挥舞双手,慷慨激昂地陈述振兴楚国的道理,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令兰花娘娘也为之感动。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兰花,临走时,于是特意施展法术,将其栽种在窗下的三株兰花点化成精。

兰花品格高尚,开着淡绿或浅黄的花朵。屈原诲人不倦,舍己忘我地传道授业。有一次课间,他抱病讲到国家奸臣当道、百姓受难的情形,由于过分激动,义愤填膺,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射出来,恰巧溅落在窗外的兰花根部。

那三株兰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养,一夜之间竟长成了一大蓬,学生们数了数,足有几十株。屈原闻着扑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转了许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齐动手将兰花分株移栽到学堂四周的空地上。

说来奇怪,那兰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发蔸抽芽,第三天则伸枝展叶,第四天就绽蕾开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发出大蓬大蓬的新蔸来。屈原率领学生们在溪边、山上忙着移栽,兰花因此得以铺展蔓延。

山里老农欣喜地说:“我们这里十二亩称一畹,屈大夫栽种的兰花,怕有三畹了!我们这山乡呀,真该改名叫芝兰乡了。”

随后,兰花从三畹发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扩展到了九畹。从此,仙女山下的这条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边的兰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条西陵峡,香飘全归州,直至香了半个楚天!

在屈原笔下,在悲哀忧愁的《离骚》之中,他用兰花描述了自己的高尚品行: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兰花的香气一向清新迷人,而满身披挂着江离和芷草,还以秋兰结为绳作成装饰的屈原,也是位品行端正、高洁儒雅的君子。

这一句把屈原那把江离芷草戴在肩上,摘秋兰佩挂在胸前的洁身自爱和高志品行表现得气宇轩昂。有着远大报国理想的屈原和兰花一样,出身高贵,心志忠贞,品质高洁无染。

兰花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诗人那高洁的出身和不屈于世俗的理想。兰花从此成了品质、节操和志向的文化寄托。“物芳”、“行廉”也随之成为了我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也成为了我国老百姓对“官”永远铭心的期盼和评判。

这种观念不仅在民间流传,甚至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帝王。所以,就连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在《芳兰》里感叹道: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从此,几乎我国的历代帝王都有咏兰诗作。这绝非随意,而是君王和百姓对官员“行廉”、“物芳”的期望和要求,更是感叹屈原当年如兰花一般的君子品质。

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并非是由于自己品行不端,而是因为受到奸臣的挑拨。这让一腔热血地爱国,又以赤胆忠心对待楚怀王的屈原有苦难言,心中万分委屈。

在被流放的时候,屈原苦苦思索着法规修订的失败之处,认为除了法规可能还不成熟,可能会遭遇失败之外,更多的就是那些因为修订过的法规会妨碍到其利益的贪官们。

由此,兰花不仅仅是屈原眼中高尚人格的体现,更是他苦心想奉献给楚怀王和国家的法规和人才: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屈原将最有才华的人才比作为兰,这充分展现了兰花在屈原心中的地位。他培养的不只是兰花那样顶级的可塑之才,对等级低一些的揭车、杜衡与芳芷一样的人也没有放弃。可见,当时为国奉献的屈原对国家的前景是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可惜并不是所有的兰花都能始终如一的芬芳,有的兰花失去了自己的香气,就如屈原苦心培养的后起之秀里有了变节、贪心的人一样: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曾经对其包含期望的年轻后辈们被蛊惑了,培养出的人才被奸臣的一方拉拢了。就像曾经最喜爱最信赖的兰花也变质不再散发芳香一样,屈原的心中满含着悲愤和感慨,可以想见当时的他是多么孤独而绝望啊!

人生在世,会受到许多苦难。有些是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有些是沧海桑田的无奈,有些则是弦断无人听的苦闷。很不幸的是,身为一个志向高远、一心为民的贤臣,屈原却偏偏尝尽了这些苦涩。

国难当头,自己效忠的君主却偏偏听不进谏言;同僚贪腐,不愿同流合污反而被排挤;培养人才,本以为是后继之辈的才人却也被拉拢走。屈原投江前而作《离骚》,不止是对世境的一种逃避,对于心灰意冷的他来说,死亡更是一种解脱,让他可以不必再目睹国破家亡的惨状,不必再为无力扭转局面而内疚。

兰花在屈原的心中是完美的,他把不再芳香的兰花当成世间最大的堕落,只因兰花在他心中太过圣洁高雅,甚至已经成为了他衡量身边一切人和事物的标准,以及无比美好的理想。

一位忠诚的大臣,他最诚挚的理想会是什么呢?当然就是贤明君主采纳自己能使国家随之强大的锦囊妙计。于是,此刻的兰花也成了屈原心中美好愿望的化身,他追求它的实现,就像在对待爱人: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日色渐渐昏暗而余光将近,屈原编结着幽兰仍旧驻足而立,久久地等待着,像等待心爱的女子一样等待着君主的赏识和接纳,一往情深却又不免失落悲伤。此时的兰花已不再是简单的兰草,更是屈原心中对待国家前景的爱情信物。可惜的是,他没能见到楚怀王龙颜大悦的那一面。

屈原又把兰花“王者之香”的形象转移到了忠臣的坚持操守,甚至不惜以死明志的忠贞烈骨。兰花的寓意就更加深刻了。

[旁注]

平天下 我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纲领的最后一条。所谓“平天下”,一般可解释为“平定天下”。也有人认为,“平天下”指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雄辩家。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代表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士 我国古代贵族的最低级,也是百姓中身价最高的人,被称为士。士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古代学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贵胄子弟才有文化知识,因此士又成了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

楚国 国君为熊氏,是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所灭。楚国全盛时期的最大辖地大致为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的部分地方。至楚国灭亡后几百年间,楚国这个称谓断断续续被多个政权与藩王沿袭保存了下来。五代十国时期的楚国史称南楚或马楚。

三闾大夫 战国时期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王族屈、景、昭三大姓子弟教育的闲差事。楚国贵族有昭、屈、景三氏,他们于郢都之内各有居住区,每个区以所在街门为别,呼为“昭闾”、“屈闾”和“景闾”,三闾大夫是一种掌管三大姓的宗族事务之官。

秦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的多位国君在对西戎的战争中战死,长期的征伐使秦人尚武善战,同时为拱卫中原做出了一定贡献。秦最初的领地是甘肃东南部,后来开始参与中原争霸。公元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国正式超过楚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公元前207年,秦国亡于秦末农民战争。

唐太宗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为帝之后,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100多年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楚怀王 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史称楚怀王,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楚怀王曾被山东六国推为纵约长,曾乘越内乱攻灭越国,在江东设郡。但由于排斥改革派,误信秦国说客张仪,导致毁坏了齐、楚联盟,先后败于秦、齐,失去汉中等地。

龙颜 指皇上的容貌。我国古人认为,长有龙颜特征的人天生就能做皇帝,统一天下。所谓“龙颜”的标准长相,是指额头非常高,高到相比脸上的其他地方要突出一大块,而且眼睛非常有神,并且下巴长有很多很长的胡须。

[阅读链接]

传说屈原在归州后期,他乘着一叶扁舟,载着满溪花香,独自出走了。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兰乡里葳蕤的兰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阵阵暗香。

乡亲们预感到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心里惴惴不安。几天之后果然传来噩耗,就在兰花凋谢的那天,屈大夫已经含冤投身汨罗江自尽了。人们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兰花娘娘也哭肿了眼睛。

屈大夫的学堂遂被改建成为了芝兰庙,广植兰草,后人借此以示永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