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竹刻艺术达到全盛

明代时的江南竹刻艺术达到了全盛时期,发展成为了各具特色的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南京竹刻为代表的“金陵派”,一派是以上海嘉定竹刻为代表的“嘉定派”。

到了明清时期,嘉定已成为江南竹刻艺术的中心。嘉定派的创始人是明代的著名竹刻大师朱松邻,他是一位善于诗文书画的人,他在雕刻竹刻艺术品时,以笔法运刀法,勇于创新,为他人所不及。

除了竹刻,我国在竹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明代大画家王绂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个代表人物,他把宋元时期墨竹艺术的传统和我国书法结合起来,创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王绂说,画竹竿要像篆书的笔划一样挺拔,画竹节要像隶书一样朴实,画竹枝要像草书一样流畅,画竹叶要像颜真卿的书法一样坚忍不拔。

而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雪竹也是为世人称道。从他的画上,能看到的只是几根竹枝或几片竹叶,而竹子的全貌则隐藏在积雪的后面,从而体现出雪竹的冰凉意境。

我国历朝历代文人名士颂竹、画竹,并不单单是歌颂竹子的形态美和意境美,最重要的是歌颂竹子“宁折不弯”的品格和“中通外直”的度量。

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是当时著名的竹子学家,他画竹时很注重真实地反映竹子的客观实际形态,写诗兴寄。他为自己的一幅竹画题诗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的诗和竹画不单纯是表现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是借竹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思想,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态度和自己的人格理想。

画竹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地位,与其说是画竹,不如说是画人。自唐宋以来,很多文人士大夫醉心于画竹和收藏竹画,其意义同以文学形式吟颂竹子和在园中栽竹养竹一样,是为了托物寄兴、抒发胸臆。

在清代中期,我国湖南邵阳、四川江安和浙江黄岩等地形成了翻簧竹雕,并成为了竹雕刻艺术的主流。翻簧竹雕是竹刻的一种,也叫“贴簧”、“竹簧”、“反簧”或“文竹”。雕刻时,要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簧,经煮、晒、压平,胶合成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纹样,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

翻簧的雕刻,多在很薄的竹簧表面,因此以阴纹浅刻为主,也有施以薄雕的。翻簧的艺术品色泽光润,类似象牙,以茶叶罐、花瓶、首饰盒、笔筒和果盘为主。

竹刻是我国特有的专门艺术之一,由于不易保存的缘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甚少。有个清代竹刻笔筒,用一截天生椭圆扁竹刻就,很得自然造化之妙。

笔筒的正面是渔翁夜泊图,图中的渔夫与隐士神态逼真,水面浪水粼粼,芦苇折腰;背景则是嵯峨大山、树木参天、依岩而立、花叶枝蔓,栩栩如生。

另一件竹刻珍品“牧牛图竹雕笔筒”也极为有名气,作者大约是清代嘉定人。这个牧牛图竹雕笔筒由一段两节的偏欹竹根雕作,方14厘米,其径弧曲不一,上下不等。这个笔筒的妙处就在于作者因势随形,运笔施刀,将竹面雕刻成了山拗“牧牛”的图景。由于竹节天生窄狭起伏,他就将竹节雕成了山壁如削,却又参差凹凸的山径。

山径上共有两头牛,其中大牛首出弯角,体魄强壮、小牛逍遥自在,似乎在窥视草间跳跃的昆虫,形象极为逼真。作者运用竹肌之筋,也很巧妙。刻雕的山体,显出竹筋的功能,犹如国画画山技法的斧劈皴,平添山势峻峭、地面苔点密铺,倍增旷野生趣。

在题材上,竹刻相当于诗词歌赋,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大多寄托了文人的情怀。文人讲究意境,所以竹雕的很多意境都跟国画非常相似。由于竹雕艺术的成功,深刻地影响到象牙、犀角、紫檀、黄杨这些贵重材料的雕刻,因此后世的其他艺术品都有仿竹器的倾向。

[旁注]

金陵 南京的别称,也是南京最负盛名的名称,南京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四大古都分别是北京、西安、洛阳、南京。

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形成于汉代,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字字独立,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徐渭 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等别号,是我国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书法家、民间文学家、美食家和历史学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清代郑板桥对徐渭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

兴寄 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原是诗歌创作的要求,但“兴寄”的深浅有无,古人不仅常用于诗歌评论,且注重“兴寄”的诗,作者往往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而不正言直述。了解兴寄对阅读或欣赏中国古典诗歌是很有必要的。

茶 我国南方的嘉木,茶树的叶子制成茶叶后可以泡水饮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是一种保健饮品。茶的口感甘甜,清新醇厚,香味持久,是我国各地普遍受欢迎的一种饮料,同时也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故宫 位于北京中心,旧称紫禁城。于公元1406年开始营建,公元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更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国画 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阅读链接]

历代的士人君子之所以醉心竹林,流连忘返,并非仅仅为了逃避现实社会,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寄托。绿竹静谧幽雅的环境,正是理想的去处。唐代诗人王维历经饱尝尘嚣烦恼之苦后,抛弃功名利禄之念,隐居蓝田乡下建竹里馆,潜心修行,彻悟佛法,静习禅定,使心境归于淡泊自然。

比王维稍晚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在“有竹千竿”的家园中,读佛书习禅定。他在《养竹记》中将竹比作“贤人君子”,高度赞美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格和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