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温祖荫

  1. 文学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精神财富之一。世界文学地连五洲,时贯古今,浩如烟海,一望无际。即使是绝顶聪明的人也难穷其万一。如何在繁忙而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以最节省的时间把握世界文学的知识呢?我们采用“集锦迭翠”的办法,精选了世界百位文学名家,以及他们风靡世界的 120 多部文学名著,汇编成《世界百家文学名著鉴赏》系列丛书 12 册,以奉献给爱好文学的青少年、语文工作者、大中学校师生。

在这些名著中,有上古时期人类在东方结出的第一批璀灿的文学硕果, 有古希腊到中世纪的文学精品,更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 19 世纪的多姿多采

的传世佳作,还有 20 世纪以后的现当代文学,异军突起的拉美文学,姗姗来迟的非洲文学,构成了一座五彩纷呈、琳瑯满目的文学大观园。

在这些才气横溢,日晕月华的作品中,有的花繁叶茂,摇曳多姿;有的江河奔腾,气势磅礴;有的林园亭榭,曲径通幽;真可谓“恢万里而无阂, 通亿载而为津”。我们欣赏这些作品对于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借鉴成就, 提高文学修养均具有重大的价值。

我们在编写时努力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把鸿篇巨制撰写成可读性强的短篇故事。同时,我们遵循文学鉴赏性的原则,对每部名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作了剖析,对不同时期不同创作方法的作品进行了适当的比较,以区别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艺术。愿此书能成为读者生活的伴侣,攀登事业高峰的扶梯,希望大家能喜欢!

  1. 本集编写的有土耳其作家凯马尔的《瘦子麦麦德》,印尼作家杜尔的《人世间》,俄罗斯作家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列昂诺夫、费定、西蒙诺夫、万比洛夫、恰科夫斯基、瓦西里耶夫的名著。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土耳其文学史上农村题材的小说风行一时。其中最著名的是两个叫凯马尔的作家,他们都是描写农村小说的好手。一位叫奥尔汗·凯马尔(1914——1970),他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肥沃的土地上》、

《穆尔塔扎》等。另一位便是本集《瘦子麦麦德》的作者亚沙尔·凯马尔(1922

——),他小时起便患了严重口吃症,随后又一只眼睛失明。五、六十年代是他创作丰收时期,他的农村题材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描写了善良正直农民为生存而和自己的压迫者所作的斗争,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被誉为“现代土耳其农村生活的百科全书”。凯马尔把自己的名著《瘦子麦麦德》称作“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作品问世后,引起世人瞩目,并多次获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作为“世界优秀散文著作”,向各国推荐,被译成 28 种文字,再版了 133 次,还被搬上电影银幕。1982 年 10 月这部作品在获得法国国际文学大奖时,被誉为“近三十年世界最优秀、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印尼作家杜尔被称为“印度尼西亚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善于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语言简洁明快。他最著名的创作是被命名为“布鲁岛小说”四部曲的《人世间》、《万国之子》、《足迹》和《玻璃屋》。这些作品具有史诗性,反

映了 1898 年至 1918 年间,印尼民族的觉醒和斗争的生活。四部曲内容有联系,又可构成独立篇章。《人世间》描写的是殖民压迫和民族觉醒的初期阶段,《万国之子》是写印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足迹》写土著民先进组织的诞生和发展,《玻璃屋》揭发荷属东印度政府企图把印尼变成玻璃屋的阴谋。

法捷耶夫对我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早在 30 年代,鲁迅便翻译了他反映国内战争的小说《毁灭》,并以三闲书屋的名义自费印刷出版。鲁迅称《毁灭》“是一部纪念碑的小说”,他“像亲生的儿子一般爱他,并且由他想到儿子的儿子。”《青年近卫军》是法捷耶夫反映卫国战争的名著,曾数易其稿。1949 年,法捷耶夫曾率领苏联文化代表团来中国访问。郭沫若说:“法捷耶夫是苏联天才的作家,是中国人民忠诚的朋友。他的作品在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给了我们以巨大的鼓舞力量。”

列昂诺夫是优秀的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继承者,又是一个富有哲理性探索的作家。他善于在起伏跌宕的情节中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高尔基曾称他为“当代最有天才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列昂诺夫出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动机,写作了这部作品。因此他说:“森林是人类的绿色之友,是值得大力讴歌的。正是对俄罗斯森林的命运思考,对人与自然、人与历史这一主题的思考,促使我构思和写出了《俄罗斯森林》这部小说。”

帕斯捷尔纳克是在世界范围内曾引起过激烈争执的作家。西方学者极力推崇他的名著《日瓦戈医生》,认为它大胆地揭露了社会阴暗面,塑造了一个“和他的世界相争辩”的异端分子的形象,并在 1958 年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金。在国内,这部作品却被认为是一株大毒草。其实这是一部思想内涵比较丰富,宣扬人道主义,积极探索生活真谛的作品,并非是一部政治小说。作家通过日瓦戈医生追求人格独立的道路,表现了自己对人生和历史的痛苦思索与探求。

费定是二次大战后成为大作家的。战后他发表了一系列长篇小说,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三部曲”:《初欢》、《不平凡的夏天》、《篝火》。这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也是一部自 1910 年到 1940 年间的俄国社会生

活的编年史。作品描写了 1905 年俄国革命失败后的社会生活,国内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最初年代的社会生活。结构庞大,生活画面广阔,既有“统一的构思”,又是各自独立的作品。

西蒙诺夫、恰科夫斯基、瓦西里耶夫都是描写军事题材出名的作家。尤其是描写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1966 年西蒙诺夫在出版文集时,在自序中曾说:“我的作品,所写的内容都是同伟大的卫国战争以及它以前的战争相联系的。”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卫国战争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

《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在写法上,“三部曲”溶“战壕真实”和“全景小说”于一体,既有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又有史诗的规模。

《生者与死者》表现了卫国战争初期情况,是作家以当时盛行的“战壕真实” 的手法描绘下来的,如苏军败退,指挥无能,武器落后,举国上下的惊慌失措等。《军人不是天生的》反映的是 1942 年至 1943 年间卫国战争的情况, 突出描写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一个侧面。《最后一个夏天》写的是卫国战争的后期。写法上体现了“全景性”的特点,展现了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宏大场面,从司令部到战壕,从前方到后方,从指挥员到士兵,都有生动的描绘。

恰科夫斯基的《围困》可以说是“全景性”战争文学的代表作。这也是一部反映卫国战争的名著,它以列宁格勒的被围困和突围作为描写中心,结构宏伟。作品对敌、我、友三方作了全面描绘,对英雄主义、法西斯主义、国际关系刻画得入木三分。瓦西里耶夫的《这里黎明静悄悄⋯⋯》与西蒙诺夫和恰科夫斯基的作品比较起来,在题材方面真所谓“小巫见大巫”了,但作家所要表现的是人物的精神力量,在战争期间对祖国人民应负的崇高的职责。

万比洛夫可以说是一个“昙花一现”的人物,他 35 岁就夭折了。但他才华横溢,在文艺界曾掀起过“万比洛夫热”,纷纷仿效他戏剧创作的独特的风格。他的名著《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通过西伯利亚“密林中的一个小镇”的日常生活来揭示严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各类人物对生活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