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生活真实性和心理描写的抒情性的统一
杜尔在《人世间》一书中,通过姨娘和明克的母亲,阐发了作家的文艺观点。概括起来有三方面:
**第一,文学作品要写人和描写人的生活。**姨娘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故 事无穷无尽,每天都在发展,应当把这种实生活写下来。同时,要写出生活中的矛盾及其悲剧的一面,要反对虚构以及对现实的粉饰。认为那些只写欢乐的作品是不会动人的,因为它“描写的不是凡人及其生活,而描写的是天堂。显然,在我们这个凡人俗世,是不可能发生那种乐事的。”。
文学作品写人特别重要,但人的心理思想是很复杂的,要真正做到对他们的了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切勿将看上去如此质朴的视为草芥”,要知道“对人的认识仍将是不可能穷尽的”。
杜尔站在爱国主义和受种族压迫的立场上,主张写爪哇人和爪哇人的生活,而且要用民族语言来写。当明克的母亲知道他在用荷兰文字写作时,严厉地批评他说:“你用荷兰文写作,孩子,因为是你不想当爪哇人了。你为荷兰人写文章,你真把荷兰人当回事儿,那又何苦呢?他们吃的、喝的都是爪哇的东西。”又说:“你的上代祖先,那些爪哇王公,写的全是爪哇的事情。你可能因为自己是个爪哇人,没有当上荷兰人,就觉得脸上不光彩吧?”
**第二,提倡写战斗性的文章,表现高昂的民族气节。**姨娘对明克写的 一些文章不满,批评说:“有的文章软弱无力,好像是一位幽禁闺房的少女写的。前一段的严峻考验难道还没有使你坚强起来吗?⋯⋯现在你就用马来语写文章,孩子。马来语报纸有更多的读者。”
**第三,文章中要进行人道的呼吁。**明克写了一篇反对种族压迫和歧视的文章。他以向真主发问的口吻写道:“是你命令你的儿女们分成各个民族, 各自繁衍后代⋯⋯土著民是在你的容许下出生的,可是你却使欧洲混血儿在土著民的面前,显得那么有权有势。这又是为什么呢?”文章得到女教师皮斯特的赞赏,认为确实是一篇呼吁人道主义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更能打动人们的心,使大家比较明智地去考虑问题。
杜尔在《人世间》中,实践了以上的文艺见解。这部作品之所以动人, 就在于它对殖民压迫下的现实生活作了逼真的描绘,对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作了细腻的刻画。
《人世间》描写的真实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以一个家庭的破灭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荷兰殖民主义者对印尼的压迫。
(二)以姨娘和安娜丽丝两代人婚姻的悲惨遭遇,对异国统治者进行了血泪的控诉。
(三)亚齐人和马都拉人的反抗,体现了历史描写和现实描写的统一。
(四)展现了青年一代对欧洲文明感到幻灭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
这场压迫是通过明克的所见、所闻、所历反映出来的,对他的心理思想作了诸多的描写,收到了亲切感人的效果。杜尔采用了以下的一些手法。
**(一)通过人物的感觉、印象来写人。**如明克初次拜访姨娘,对她产 生好感,但同时也在猜度她是何等样人?
“我始终在钦佩着这位姨娘惊人的才能:她掌握着周围所有的人和一切事物,连我自己也不例外。她是这样博学,这样机敏,同时能以下不同的方式处置不同的人。她到底受的是哪一种学校的教育?如果她曾毕业于某个学校,那她怎么会愿意接受这种给欧洲人当姘妇的社会地位呢?我百思而不得其解。”
明克对安娜丽丝的初次印象是:“真的,她美得简直能把你迷住。她在富丽堂皇之中显得高雅庄重,压倒周围一切精美豪华的陈设。”
**(二)内心的自我解剖。**明克在考虑是否和姨娘断绝往来时,他得出
了对自己的结论:
“我渐渐地、十分肯定地领悟了一个道理:我的一切紧张都来自于不愿意付出代价,因为要进入幸福的、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世界,必须付出代价。穆尔塔图里和范·埃辛卡已经付出了代价,但他们并不是为个人谋求任何私利。我写的文章和他们的巨著相比,有何意义呢?我所希望和竭力想得到的东西全然是为了个人。多羞耻呵!”(三)通过内心
**抒情来抨击封建陋俗和殖民统治。**如明克被父亲派人押回家后,要他跪着走去见父亲。明克对这种封建习俗很是反感,他在内心说:
“啊,真主!啊,祖先!你们为什么要规定出这般损害自己子孙尊严的习俗呢?你们从未考虑过吧?你们做得太过份了!祖先啊,你们的后代无需侮辱你们,也会比你们更加高贵。我真是倒了大霉了!你们怎么能忍心把这样的习俗传给我呢?”
当安娜丽丝被法庭判处押送荷兰时,明克内心十分痛苦,他对殖民主义者发出了诅咒:
“瞧,在欧洲人面前,土著民竟是这样软弱可欺!欧洲人呀,你们本是我的老师,怎么能干出这种勾当来呢?我的妻子对你们了解不多, 现在她竟连对自己的一块小天地也失去了信心。她在那块小天地里,已没有安宁,失去保障,只剩下她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了。”
(梓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