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生
从跨进幼儿园到获得博士学位,构成了最完整的学习生活。而漫长的学生时代中最富于戏剧性的突变,则是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由于离开家庭,许多学生平生第一回尝到“独立”的滋味。
我国国内的大学生有比较严密的组织,入学报到就编在一个班里。住进指定的宿舍,在指定的食堂吃饭,按预定的课程表上课。有事还可以找班主任、党、团组织请示。即便如此,由于大学的天地远比中学广阔得多,还会碰到一大堆新的问题。
美国大学生的处境要复杂一些。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事,都可以自由选择。对于从中学升到大学的学生,突然失去父母的照料,凡事要自己作出明智的决断,就不大容易了。因此,美国有许多课外读物,讨论怎样做一名大学生。
有些大学要求一年级大学生住校,或者要求低年级女生住校。这主要是从安全方面考虑。大多数学校,除了收学费、上课、考试、记录成绩以外, 其余什么都不管。学生顾问原则上只对学生选课作些指导。无所谓班级,因为每个学生的选课计划可以不尽相同。
学生俱乐部之类的团体,仅仅组织一些业余活动,并不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
学生要学会有效地运用时间和精力,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和怎样学习。自己找适合于本人经济状况的房子住,还决定要不要自己做饭吃。环境迫使每个人去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长处;自然更要明白自己的弱点,以便进行必要的调整。否则,在忙忙碌碌的数万人的偌大校园中,你就不知道该去哪里,该做什么了。
学生自订修课计划是最重要的事。这里先谈谈衣、食、住、行、文体活动以及学习环境。
美国学生衣着相当随便,牛仔裤和 T 恤衫盛行不衰。特别是牛仔裤,一年四季都适用。冷天一件毛衣,至多加件外套。因为学校各大楼、宿舍均有空调,室温变化不大。冬天室外活动少,远一点就乘车,公共汽车上也有空调。在美国,并没有所谓奇装异服的感觉。学生衣着大体上以省事、大方为原则。老实讲,女学生并没有多少时间用来涂脂抹粉。教授们自己也不讲究, 甚至汽车也比较破旧。下午 5 时左右,清扫大楼的工人们来上班,开的汽车倒很漂亮,与陆续离去的教授们的车子形成鲜明对比。关于这一点,有位教师的解释很精辟:“因为教授不怕别人看不起。”学生的汽车自然更是些二手、三手货,因为“学生总是饥饿的。”固然,今天在美国挨饿的学生大概不多了,不过人们还是这样说:“学生总叫饿”学生并不掩饰自己的穷,什么活计都愿意干,端盘子,修剪草坪。自食其力总比花父母的钱要光彩些。
属于学校管辖的学生宿舍有最低的标准,大致为两人合住一室,有卫生间;几室合用一套厨房以及冰箱等设备。即便这种最低标准的住房,也有公共的娱乐场所,如电视、乒乓球室等等。洗衣设备是公共的。好一些的学生宿舍有中央空调,全地毯独立套间。一般两个研究生合住一套也负担得起。不过这笔开销大约会占助学金或奖学金收入的三分之一。学校附近往往有些私人出租的旧公寓,租金比较低廉,但应注意设备是否完善。按有关法律条文规定,暖气供应不足,冰箱、煤气设备不足,过于简陋的房子是不允许出
租的。
食品在美国很便宜。吃的问题容易解决,不过得要自己动手。中午几乎是一律自备一份三明治。随便就近在自动售货机买点饮料,在哪儿吃都行。然而决没有妨碍他人,遍地狼籍的行为。要不然几万人的校园就不成样子了。美国老百姓有良好的遵守法纪观念,小的坏事很少有人做,自然地有干大坏事的,另当别论。学校自己经营餐厅或快餐馆,要么就承包给别的公司。附近也有许多私人开的小食店,通常比自己做的贵得多。在学校包餐的人很少, 一来有时间上的约束,再则浪费的食物还是要大家出钱。包餐学生任意自取食物,结果总是挑好的吃,其余都扔掉了。
大学体育器材与设施都比较完善。这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室内外运动场、游泳池等一律免费。网球和棒球很普遍,有点像我们打乒乓球。最热烈的是橄榄球,一遇比赛,人山人海,如痴如醉。一个学校的橄榄球队是否有名气,对学校的声誉也有不小的影响。学校橄榄球队主教练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实际地位往往不下于教务长。这种运动我们看起来有点野蛮,事实上也是玩的人少,看的人多。据说看橄榄球赛也是一种运动,因为手舞足蹈,大喊大叫,也可以释放许多能量。
学校往往有自己的剧院。不少大学都有音乐、舞蹈、戏剧等科系,因而有自己的专业队伍。他们的演出具有一定的水平,常规演出门票也可以卖到每张 5 至 10 美元。
不像国内的大学,逢周末放映电影。美国大学校园里放电影,似乎是学生俱乐部和各种社团一高兴便组织的活动。美国电影分几种级别,对观众有年龄限制。G 级大家都可以看;PG 级建议在父母指导下,不满 17 岁的少年也可以看。R 级必须有父母或成人陪同;X 级十七岁以下少年不准入场。大学校园中都是成年人,放电影不受级别的限制,不过主办单位总要顾及自己的体面,一般也不会放映 X 级的所谓成人电影。品味低下的货色,在美国同样受到公众的谴责。
教职工以及绝大部分学生不住在学校。只有校长住在专设的“官邸”, 有如白宫,任期一满,官邸易主。记得一个大学校长为了表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友好,举行酒会为我们最初到达的访问学者和研究生洗尘。一位老资格的华裔教授还感慨地说:“这可是几十年来本校破例第一回。”
每到深夜,校园变得格外宁静。只有分散在校园各个角落里的研究室, 年轻教授和研究生们还在埋头苦干。大学图书馆例外,这里 24 小时灯火通明,宛如智慧河中的航标,引导人们去把握未知的美好世界。
图书馆底层是一大片计算机终端设备。无论白天黑夜,学生总是把一排排的座位占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什么系科不要求学习这门学科,现有的设备总能竭尽全力为学生们服务。
图书馆几百万册藏书和资料全部开架陈列。用彩色灯光显示的分区图使读者一目了然。这里的工作人员素质很高,半数以上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彬彬有礼,热情为读者指点、服务。发生找不到某种资料的情况,他们总会为你查清来龙去脉。通过计算机联检系统和业务联系,不仅和国内主要大学、图书馆,还可以和加拿大、日本以及西欧各国图书馆互借资料。例如从英国借一份资料,一个星期也就可以了。
今天的图书馆,远远超出了借书还书、阅览期刊的概念。你可以听到名家的讲演,也可以补上一个普通教授的课程。录音、录像系统补充了文字记
载的不足。只要是世界上公开发表的文章和信息,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难怪有的学生建议:图书馆应当改名为“学习资源中心”。已经有学校这样做了,称之谓:“学习资源中心。”
如果说教室是传授知识的场所、研究实验室侧重于知识的发展的话,图书馆便肩负着知识储存和信息交流的任务。是否能有效地运用图书馆以提高自学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成熟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