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谢孝苹 注译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1〕其父郑季,为吏,〔2〕给事平阳侯家,
〔3〕与侯妾卫媪通,生青。〔4〕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
得幸天子,〔5〕故冒姓为卫氏。〔6〕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卫 媪。媪长女卫孺,〔7〕次女少儿,〔8〕次女即子夫。〔9〕后子夫男弟步、广 皆冒卫氏。〔10〕
【注释】〔1〕“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大将军”是西汉政府秩位最高的武官,地位和丞相相当,而优宠和权力都在丞相之上。元朔五年春,车骑将军卫青率六将军出塞进攻匈奴,大败匈奴右贤王,俘获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人,畜数千百万。武帝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平阳”,在今山西临汾。《汉书》云:“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故青为平阳人。〔2〕“其父郑季,为吏”,
《汉书》作“以县吏给事侯家”。按霍去病之父霍中孺也是“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给事”,是指管理服役更卒的县尉所遣供事于侯家的小吏,即旧时所谓的“当差”。郑季和霍中孺都是以更卒身份,被派往平阳侯家供差遣,地位和仆役相近。〔3〕“给事平阳侯家”,《汉书》作“平阳侯曹寿”。按曹参世系无曹寿。据《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的四代孙曹时尚平阳公主。名寿名时,必有一误。或谓本作曹畴。时、畴形近,《史记》所以致讹。寿、畴繁简,《汉书》所以沿误。〔4〕“与侯妾卫媪通”, “侯妾”,《汉书》作家僮,《论衡·骨相》亦作僮。按卫媪身世不明。此云侯妾,则似无夫。下云同母兄卫长子及姊卫子夫皆冒姓卫,又似有夫。“媪”,老妇。据《广雅》, 媪义亦兼老少。〔5〕“而”,犹以,说见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子夫”,卫媪的三女。《汉书·外戚传》云:“孝武卫皇后字子夫,生微也,其家号曰卫氏。”故卫子夫生父当为卫姓,中井积德曰:“卫盖母姓”,未得其义。“平阳公主”,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因尚平阳侯,故称平阳公主。“得幸”,宦官宫妾得天子宠眷。〔6〕“故冒姓为卫氏”,卫青父本郑季,今不姓郑,而姓其母之姓,故曰“冒姓”。〔7〕“媪长女卫孺”,“卫孺”,《汉书》作君孺。卫媪生三女三男。出于卫者为卫长子、卫孺、卫子夫三人。出于郑者,卫青一人。不明所出者少儿、步广二人。然无一人出于曹,《汉书》谓卫媪是主家僮,自较《史记》作侯妾义胜。〔8〕“次女少儿”,少儿初与陈平曾孙陈掌通,后归霍中孺,生子去病。〔9〕“次女即子夫”,《汉书》作“次女则子夫”,“则”与“即”义同。《汉书·王莽传》:“应声涤地,则时成创。”颜注:“则时,即时也。”〔10〕“后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言步广及青二人皆非卫氏出而冒姓卫。已知青父为郑季,步广之父无考。次女少儿,不知本姓卫或冒姓卫,亦无考。
青为侯家人,〔1〕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2〕
不以为兄弟数。〔3〕青尝从入至甘泉居室,〔4〕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 官至封侯。”〔5〕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6〕安得封侯事 乎!”
【注释】〔1〕“家人”,仆役。〔2〕“先母”,嫡母,谓郑季之正妻。或谓先母为已死之母。(中井积德说。)《汉书》作“民母”,王先谦以为《史记》避唐讳而改。〔3〕“数”,音 shù,犹礼。《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贻宴好会, 不常厥数。”《注》:“数,犹礼也。”言卫青嫡母所生兄弟,不以兄弟之礼相待。〔4〕“甘泉居室”,是少府(管理皇帝私人财政的机构)属官,武帝太初元年改曰昆台。其职掌《史》、《汉》无明文。从官名推测,甘泉本秦之离宫,汉武帝时又加以增修,作为暑天避暑场所,因为宫室多,乃按照长安城内,在少府的属下设立居室以管理宫殿的体制,另设甘泉居室。〔5〕“钳”,音 qiān,以铁束颈。被钳刑的罪犯叫“钳徒”。甘泉居室是管理宫殿房屋的机构,必有任修缮劳务的工匠,而钳徒就是在居室充当工匠的刑徒。〔6〕“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其父使牧羊,牧羊人的身分与奴仆同。
《汉书·公孙弘传赞》曰:“卫青奋于奴仆”是也。“生”,即命。因钳徒相青有贵人之相,而青答以乃人奴之命。“笞”,音chí,用鞭、杖、竹板抽打。
青壮,为侯家骑,〔1〕从平阳主。〔2〕建元二年春,〔3〕青姊子夫得入 宫幸上。〔4〕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5〕无子,妒。〔6〕大长公主闻卫 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7〕未知名。大长公主 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8〕以故得不死。上闻, 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9〕及同母昆弟贵,〔10〕赏赐数日间累千金。孺为 太仆公孙贺妻。〔11〕少儿故与陈掌通,〔12〕上召贵掌。公孙敖由此益贵。 子夫为夫人。〔13〕青为大中大夫。〔14〕
【注释】〔1〕“青壮,为侯家骑”,“侯家骑”,平阳侯家的骑士或骑吏。《后汉书·任延传》:“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者惊其壮。”因知卫青为侯家骑,其年不过十八九。〔2〕“平阳主”,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尚平阳侯曹寿,号平阳公主,简称平阳主。〔3〕“建元二年春”,建元二年壬寅,公元前一三九年,是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4〕“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汉书·外戚传》云:“子夫为平阳主讴者。武帝即位数年无子。平阳主求良家女十余人,饰置家。帝祓霸上,还过平阳主。主见所侍美人,帝不说。既饮,讴者进,帝独说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还坐欢甚,赐平阳主金千金。主因奏子夫送入宫。”〔5〕“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 堂邑安侯陈婴之孙陈午尚景帝姊长公主,武帝陈皇后是堂邑大长公主之女,即武帝姑母之女,于武帝为表姊妹行,称为陈皇后。〔6〕“无子,妒”,陈皇后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闻卫子夫得幸,多次欲致子夫于死地。《通鉴》云:“陈皇后骄妬,擅宠而无子,与医钱凡九千万,欲以求子,然卒无之,后宠浸衰。”〔7〕“给事”,供差遣。“建章”,上林中宫名。〔8〕“骑郎”,是外郎的别称,因其给事宫外,称为外郎。
骑郎的职掌为皇帝外出时的车驾骑尉。统率骑郎的长官为骑郎将,李广曾任骑郎将。“公孙敖”,义渠人,以骑郎事武帝,凡四为将军出击匈奴,因妻有巫蛊的罪行,被族。“篡”, 音 cuàn,强力夺取。〔9〕“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建章宫,汉武帝太初元年建, 故址在陕西长安县西。“建章监”,统率建章宫骑(后更名为羽林骑)的长官。“侍中”, 本丞相属官。西汉时因侍中在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地位渐渐贵重。卫青、霍去病、霍光都以侍中发迹,权势过于丞相。〔10〕“及同母昆弟贵”,卫子夫有身尊宠,武帝召其兄卫长君与青俱为侍中。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11〕“孺”,卫孺,是卫媪的长女。“太仆”,宫中掌舆马之官。“公孙贺”,义渠人,其先胡种。贺七为将军击匈奴无功,坐巫蛊族灭。〔12〕“少儿”, 卫媪次女,与给事平阳主家之霍中孺通而生去病。“陈掌”,陈平的曾孙。“少儿故与陈掌通”,《汉书》同。循文意,似少儿先与陈掌通,后与霍中孺通,生去病。惟《汉书·霍传》又云:“其父霍仲孺,先与少儿通生去病,及卫皇后尊,少儿更为詹事陈掌妻。”则又明言少儿先通霍仲孺,后嫁陈掌,一篇之内,前后互歧如此。〔13〕“夫人”, 汉兴,因秦之称号,正嫡称皇后,妾皆称夫人。〔14〕“大中大夫”,即太中大夫,光禄勋属官,掌议论。大夫的地位比议郎博士高,而大中大夫在大夫中地位又最高,秩从比八百石到比二千石。
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1〕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 军,出云中;〔2〕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3〕卫尉李广为骁骑 将军,出雁门,〔4〕军各万骑。青至茏城,〔5〕斩首虏数百。〔6〕骑将军敖 亡七千骑;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7〕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
【注释】〔1〕“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汉书·武帝纪》、
《汉书·霍去病传》、《通鉴》均记车骑将军卫青击匈奴出上谷在元光六年。据《匈奴列传》文推算,亦在元光六年。独据《李广列传》文推算在元光五年,与本传同。“元光五年”,恐六年之误。梁玉绳亦曰“五年当作六年”。“车骑将军”,《匈奴列传》作“将军”。车骑将军是位与上卿相同的高级武官,其地位较之大将军、骠骑将军低一层次。“上谷”,在河北省怀来县东南。〔2〕“太仆”,宫中管舆马的官。“公孙贺”, 义渠人,其先为胡种。“轻车将军”,战时临时设置的列将军,又称杂号将军,名目繁多,解在《匈奴列传》。武帝元光二年以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云中”,故地在内蒙古托克托县。〔3〕“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公孙敖在战时被任命为骑将军。本传骑将军应归于列将军一类,是属于战时体系的高级武官。禁中光禄勋郎中令之下有骑将,在汉籍中往往误作骑将军,或车骑将军,“车”、“军”,实皆衍文。郎中令所隶骑将或骑将军属于行政系统,二者应加区别。“代郡”,西汉郡区,在内蒙古兴和,山西灵丘,河北怀安、涞源一带。郡治在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4〕“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骁骑将军李广,陇西成纪人。元光元年冬,广以未央卫尉为骁骑将军屯云中。元光六年春,为骁骑将军出雁门。雁门郡治在山西右玉西北。雁门山,亦曰句注山,在山西代县西北,绝顶置关,曰雁门关。〔5〕“茏城”,《汉书·卫青传》作“笼城”。《汉书·武纪》、《匈奴传》并作“茏城”。疑为匈奴语音译。茏
城是匈奴于岁五月祭祀祖先、天地、鬼神处。其地一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一说在漠南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的西乌珠穆沁旗。据《汉书·严安传》,青至茏城,燔其城而归。元狩四年,青进击匈奴至赵信城,亦有燔城之例。〔6〕“斩首虏数百”,泷川资言《考证》引王先和曰:“《汉书·武纪》云,获首七百级。案他处或言级,或曰人,或无人级字,或曰斩,或曰获,或言捷,或言斩首捕虏若干, 叙次参差,无一定义例。”〔7〕“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事详《李将军列传》。
元朔元年春,卫夫人有男,立为皇后。〔1〕其秋,青为车骑将军,出雁 门,三万骑击匈奴,斩首虏数千人。明年,〔2〕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虏略渔 阳二千余人,败韩将军军。〔3〕汉令将军李息击之,出代;〔4〕令车骑将军 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5〕遂略河南地,〔6〕至于陇西,〔7〕捕首虏数千,〔8〕 畜数十万,走白羊、楼烦王。〔9〕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10〕以三千八百户 封青为长平侯。〔11〕青校尉苏建有功,〔12〕以千一百户封建为平陵侯。使 建筑朔方城。〔13〕青校尉张次公有功,封为岸头侯。〔14〕天子曰:“匈奴 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藉兵,〔15〕数 为边害。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诗》不云乎,‘薄伐ǎ狁,至于太原’,
〔16〕‘出车彭彭,城彼朔方。’〔17〕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18〕至高阙,
获首虏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19〕毕收为卤,〔20〕已封为列侯,〔21〕遂 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22〕绝梓领,梁北河,〔23〕讨蒲泥,破符离,〔24〕 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25〕执讯获丑,〔26〕驱马牛羊百有 余万,全甲兵而还。益封青三千户。”〔27〕其明年,〔28〕匈奴入杀代郡太 守友,〔29〕入略雁门千余人。〔30〕其明年,〔31〕匈奴大入代、定襄、上郡,
〔32〕杀略汉数千人。
【注释】〔1〕“元朔元年春,卫夫人有男,立为皇后”,元朔元年春,卫夫人有男,即卫太子据。《通鉴》引《外戚传》误作元朔三年生男。按建元二年,卫夫人入宫幸上有身,前后生三女,入宫十二年方有男,乃立为皇后。立后,例不载书,所以书之, 是讥夫人出身微贱。〔2〕“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三万骑击匈奴,斩首虏数千人。明年”,以上二十三字,梁玉绳云,当在下文“出代”句下,传写误倒。今据《匈奴列传》、《汉书·卫青传》覆按,梁说是。〔3〕“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虏略渔阳二千余人,败韩将军军”,据《匈奴列传》及《汉书·武帝纪》,匈奴入杀辽西太守在元朔元年。因上文二十三字传写讹倒,句上“明年”,成为元朔二年,于史实不合。“辽西”, 郡治且虑,在今河北省卢龙县。“渔阳”,郡区,在今北京密云西南。“韩将军”,材官将军韩安国。〔4〕“汉令将军李息击之,出代”,李息,北地郡郁郅县人,事景帝, 武帝立八岁,为材官将军屯马邑,后六岁,于元朔二年为将军出代击匈奴。〔5〕“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高阙”,颜师古曰:“在朔方之北。”沈钦韩曰:“《一统志》,阴山在吴喇忒旗西北二百四十里。高阙塞在阴山西。”据近人考察,内蒙古临河县北石兰计山口,是当年的高阙塞。从云中至高阙,是沿着黄河从东南向西北方向进
军的一条路线。〔6〕“河南地”,沈钦韩曰:“《水道提纲》,黄河正派东北流(鄂尔多斯后旗西北境)六十里,又分二支。南支东流,北支北流八十里,又分为二:一北与库库池东北流会,一东南流,南北地百余里,间三渠,并东流二百六十里,经鄂尔多斯后旗北境,即古朔方河南地也。”〔7〕“陇西”,治狄道,在今甘肃临洮县。〔8〕“捕首虏数千”,中井积德曰:“‘捕’疑当作‘斩’,或‘获’,不然,‘捕’上脱‘斩’字。”按:战争有斩杀,有捕获,何必非斩不可。《汉书》亦作“捕首虏”。中井积德所疑欠安。疑“首”字是衍文,句当作“捕虏数千”。《汉书·樊哙传》:“捕虏十六人”,颜师古曰:“生获曰虏。”捕虏连文,为西汉习俗语。〔9〕“白羊、楼烦”,匈奴二王。文帝二年五月,随匈奴入侵北地河南,盘据其地,武帝元朔二年,为卫青击走。〔10〕“朔方郡”,汉武帝元朔二年开朔方郡,属十县。郡区在今内蒙古河套及河套南部一带。〔11〕“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据《汉书·外戚恩泽侯表》, 长平烈侯卫青,孝武元朔二年三月丙辰封。按三月丙辰为三月十一日。梁玉绳曰:青封户凡三,其户数惟此不异。下两封,皆与《汉书》异说。〔12〕“苏建”,杜陵人,以校尉从卫将军有功。元朔二年三月丙辰(十一日)与青同日受封为平陵侯。〔13〕“使筑朔方城”,筑朔方城本主父偃的建议,以为是灭胡之本。主父偃原来反对和匈奴作战, 但后来亦积极为进击匈奴出谋划策。《正义》引《括地志》云:夏州朔县北什贲故城是苏建筑。按朔方城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南,位于黄河南岸。〔14〕“青校尉张次公有功, 封为岸头侯”,据《汉表》,岸头侯张次公在元朔二年五月己巳(二十五日)受封。《史表》在元朔二年六月壬辰(十八日)受封。班、马二家所据文献资料不同,故所记各异。
〔15〕“藉”,《汉书》作“籍”,“籍”有“借”义。谓从蛮夷借兵抄边。〔16〕“薄伐ǎ狁,至于太原”,《诗·小雅·六月》云:“薄伐ǎ狁,至于太原,文武吉甫,万 邦为宪。”据《索隐》,“薄伐”,逐出之。《考证》:“薄伐者,言不穷极之义。”
《诗·周南·芣苢》:“薄言采之。”《传》曰:“薄,辞也。”〔17〕“出车彭彭,城彼朔方”,《诗·小雅·出车》云:“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中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ǎ狁于襄。”《笺》曰:“王使南仲为将率,往筑城 于朔方,为军垒以御北狄之难。”颜师古曰:“朔方,北方也。”〔18〕“西河”,沈钦韩曰:“《通典》河水自灵武郡西南便北流,凡千余里,过九原郡(今在鄂尔多斯右翼后旗界内)乃东流,自灵武以北,汉人谓之西河。”按西河亦汉郡。郡区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南,陕西神木、清涧与山西河曲、离石一带。郡治在内蒙古东胜东南。〔19〕 “车辎”,运载军中衣物供应之车。亦云车重,或辎重。〔20〕“为”,即于,王引之
《经传释词》有说。“卤”,“虏”之借字。“毕收为卤”,谓毕收于虏。〔21〕“已封为列侯”,杨树达《汉书窥管》曰:“此五字疑当在下文‘益封青三千八百户’上。
《史记》亦同误。”按此五字是错简,杨说是。〔22〕“按榆谿旧塞”,“按”,寻, 行。《水经》云:“上郡之北有诸次水,东经榆林塞为榆谿。”按榆谿塞即榆林县。《通典》卷一七三州郡三:“胜州,理榆林县。春秋时戎狄之地。战国属赵。秦属云中、九原二郡地。二汉为云中、五原郡地,所谓榆谿塞。隋初置胜州。”〔23〕“绝梓领,梁北河”,“绝”、渡过。“领”,别本作“岭”。“梓领”,沈钦韩疑榆林府怀远县西木根山是。又据《水道提纲》,黄河经鄂尔多斯后旗北境,几经分合,自古称为南河北
河两派。句谓渡过梓领,以北河为桥梁,以讨蒲泥,破符离。〔24〕“蒲泥”、“符离”, 晋灼曰:“二王号。”按二王,当是匈奴二王,如楼烦、白羊为匈奴二王然。崔浩云是漠北塞名。王先谦曰:“符离为塞名。”泷川资言曰:“蒲泥亦地名。”〔25〕“伏听”, 张晏曰:“伏于隐处,听军虚实。”王叔珉曰:“《说文》伏,司也。‘司’今字作伺。伏听犹伺听耳。”按:“伏听”,即今之侦探和间谍。“级”,颜师古曰:“本以斩敌一首,拜爵一级,故谓一首为一级。因复名生获一人为一级。”〔26〕“执讯”,谓生执其人而讯问之。“获丑”,谓得其众。〔27〕“益封青三千户”,前“已封为列侯” 五字是错简,应移在本句上。“三千户”,《汉书》作“三千八百户”。〔28〕“明年”, 元朔三年。〔29〕“太守友”,太守姓共名友。《匈奴列传》作“恭友”。〔30〕“入略雁门千余人”,“略”,取,掠夺。谓掳掠雁门千余人而去。事在元朔三年秋。〔31〕“其明年”,元朔四年。〔32〕“定襄”,高帝六年析太原、雁门二郡置。郡治成皋, 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上郡”,在今陕西榆林南、绥德北。
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
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1〕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 为轻车将军,〔2〕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 将军,出右北平,咸击匈奴。〔3〕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 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4〕不及,得右贤裨王十余 人,〔5〕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6〕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 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7〕诸将皆以兵属大将 军,大将军立号而归。〔8〕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9〕师大捷,获 匈奴王十有余人,〔10〕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11〕青子 不疑为阴安侯,〔12〕青子登为发干侯。〔13〕青固谢曰:〔14〕“臣幸得待罪 行间,〔15〕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
〔16〕臣青子在襁褓中,〔17〕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
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 今固且图之。”〔18〕乃诏御史曰:“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19〕 常护军,傅校获王,〔20〕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21〕都尉韩说从大将 军出窳浑,〔22〕至匈奴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23〕以千三百户封说 为龙◻侯。〔24〕骑将军公孙贺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贺为南窌侯。〔25〕 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以千六百户封蔡为乐安侯。〔26〕校尉李朔, 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
〔27〕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28〕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29〕
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30〕其秋,〔31〕匈奴入代,杀都尉朱英。
【注释】〔1〕“左内史”,掌治京师的官吏。武帝时左内史更名左冯翊。至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与左冯翊、右扶风称为三辅。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中。“李沮”,云中人,事景帝,武帝立十七岁,以左内史为强弩将军击匈奴。〔2〕“代相”, 代清河王义之相。“李蔡”,成纪人,为李广从弟,历仕文帝、景帝、武帝。以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匈奴有功,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三月代公孙弘为丞相,五年三月有罪自杀。〔3〕“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咸击匈奴”,“大行”,即大行令,秦时为典客,景帝中改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是接待宾客的官吏。“右北平”,郡治平刚,在今河北平泉县。郡区在今河北承德北、内蒙古赤峰南一带。元朔五年之役,诸将皆有封,独苏建、张次公无赏,校尉郭成虽逐不及右贤王,然亦获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亦无封。元朔五年所以兴兵伐匈奴, 盖竟元朔二年未竟之功。右贤王怨汉侵夺其河南地,数侵扰朔方。此役专为击走右贤王, 以靖边安民。〔4〕“校尉”,是高级将领之下的次高级武官,也是行军作战时的一级带兵官。“校”本营垒之称,故谓军之一部为一校。所以校尉的品级很高,都是秩二千石或比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列卿,比将、大夫还要高。诸校尉官名目繁多,轻骑校尉为其一。“郭成”,里籍出处不详。〔5〕“得右贤裨王十余人”,“裨王”,小王。《匈奴列传》云:“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右贤王居二十四长之首,故部属有裨小王。《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记载合骑、南窌、乐安、龙◻、随成、从平、涉轵七侯,皆以“从大将军青击匈奴,至右贤王庭,得王功侯”。得王谓得右贤裨王。〔6〕“畜数千百万”,《汉书》作“畜数十百万”。颜师古曰:“数十万以至百万。”根据匈奴当时畜牧业生产水平,以《汉书》数为近。“千” 当为“十”字之误。〔7〕“即”,就。“大将军”,是西汉政府秩位最高的武官,位次丞相,而优宠和权力都在丞相之上。汉高帝以韩信为大将军,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仪式非常隆重。景帝拜窦婴为大将军,礼数则稍逊,不过赐金千金。至卫青取得对匈奴作战的胜利,武帝再置大将军时,礼数更加隆重。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就军中拜, 且立大将军号而还师,恩宠之隆,无过于此。〔8〕“大将军立号南归”,谓立大将军之官号而归。〔9〕“躬”,亲自。〔10〕“匈奴王”,谓匈奴右贤王之裨小王。〔11〕“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长子卫伉(音 kàng)于元朔五年四月丁未(二十日)以青功封宜春侯。元鼎元年坐矫制不害免。太初元年嗣长平侯。三年,屯兵光禄勋徐自为所筑自五原塞至庐朐城列亭鄣。五年,阑入宫失侯。〔12〕“青子不疑为阴安侯”,卫不疑于元朔五年四月丁未(二十日)以青功封阴安侯。元鼎五年,坐酎(音 zhòu)金事件免。酎金是汉代宗庙祭祀时诸侯助祭所献黄金。往往因数量不够或成色不足,削免诸侯。酎金事件是汉武帝用以削弱地方势力的一种手段。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武帝时,诸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13〕“青子登为发干侯”,卫登字叔升,卫青第三子,以青功于元朔五年四月丁未封发干侯。坐酎金免。〔14〕“固”,再三。〔15〕“行间”,行伍之间,军中。〔16〕“陛下幸已益封臣青”,武帝元朔二年三月丙辰,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同年,益封三千户。元朔五年,再益封六千户。至此,青已累封为万户侯。〔17〕“襁褓”,《正义》云:“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18〕“固”,必定。“固且图之”,是说一定要办。〔19〕“护军都
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都尉”是高级将领之下次高级武官,位比于校尉。西汉时军中有名目繁多的都尉。护军都尉本秦官。武帝元狩四年属大司马。属大司马即属大将军。公孙敖任护军都尉时,卫青始封为大将军。东汉时军中都尉已不见于载记,而只保留有地方性质的都尉。公孙敖元光六年为骑将军出代。元朔五年以校尉从大将军, 本传未载其事而封侯则有之。汉武诏中谓其三次从大将军击匈奴,有一次无考。又按元朔五年之役,卫青以车骑将军领属六将军在前线作战,而公孙敖不在其列。至天子论诸校尉功时,公孙敖却名列第一,封户亦较在前线之六将军为多,这是何故?我意护军都尉公孙敖应是全军的后勤总指挥,西汉对匈奴作战,后勤运转任务最艰巨,粮食要从东部沿海地区向北河输送,每三十钟才能致一石。所以打了胜仗,首先封赏后勤有功之人, 自属可以理解。〔20〕“傅”,辅佑之义。“校”,营垒之称,军之一部为一校。故“傅校获王”,谓公孙敖完成后勤供应任务,保证前方将士有旺盛的战斗力,故能在搏战中俘获匈奴裨王。〔21〕“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元朔五年四月丁未(二十日)封。
〔22〕“韩说”,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孙。“窳(音 yǔ)浑”,汉县,属朔方郡,出其西北即鸡鹿塞。故地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南,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一座古城,今已成废墟。〔23〕“麾”,军旗。“搏”,徒手攻击。今本《史》、《汉》多作“传”,误。
〔24〕“以千三百户封说为龙◻侯”,元朔五年四月丁未(二十日)封说为龙◻侯。颜师古曰:“◻,或作额。”按“◻”是“额”的本字,古通用。〔25〕“以千三百户封贺为南窌侯”,“窌”音hào,或作窌。公孙贺于元朔五年四月丁未(二十日)封为南窌侯。〔26〕“以千六百户封蔡为乐安侯”,《史表》蔡以元朔五年四月丁未(二十日) 封乐安侯。《汉表》蔡以元朔五年四月乙巳(十八日)封为安乐侯。封日不同,“乐安” 又讹倒为“安乐”。〔27〕“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汉书》作“陟轵侯”。《汉表》但作“轵侯”。《汉表》云:“以校尉三从大将军击匈奴,至右王庭得虏阏氏功侯, 四月乙卯(二十八日)封。”《史表》李朔在四月丁未(二十日)封。〔28〕“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随成”,《汉表》作“随城”。《汉表》云:“以校尉三从大将军击匈奴,攻辰吾,先登石亹,侯,七百户。”按《汉表》,赵不虞四月乙卯封,
与《史表》同。《史表》未著封户。《汉表》封户较《卫将军列传》少六百户。〔29〕“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汉表》云:“以校尉三从大将军击匈奴,至右王庭为雁行上石山先登,侯,一千一百户。”按:《汉表》、《史表》封日皆同,为五年四
月乙卯。惟封户较《卫将军列传》少二百户。〔30〕“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李息、张次公元朔五年春,同出右北平击匈奴,李息叙功,次公无赏。“豆”,官本作“窦”。《汉书》“豆如意”下有“中郎将绾”四字。“关内侯”,爵十九级,有侯号,居京师,无国邑。〔31〕“其秋”,元朔五年秋。
其明年春,〔1〕大将军青出定襄,合骑侯敖为中将军,〔2〕太仆贺为左 将军,〔3〕翕侯赵信为前将军,〔4〕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 军,右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咸属大将军,斩首数千级而还。月余,〔5〕悉 复出定襄击匈奴,斩首虏万余人。右将军建、前将军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6〕与战一日余,汉兵且尽。前将军故胡人,降为翕侯,〔7〕见急,
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犇降单于。〔8〕右将军苏建尽亡其军,独以 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大将军问其罪正闳、〔9〕长史安、〔10〕议郎周霸等:
〔11〕“建当云何?”〔12〕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13〕今建弃
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闳、安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14〕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余,士尽,不敢有二心,〔15〕 自归。〔16〕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17〕不当斩。”大将军曰:“青 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18〕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 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而具归天子,〔19〕天子自 裁之,于是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军吏皆曰:“善。”遂囚建诣行在所。〔20〕入塞罢兵。〔21〕
【注释】〔1〕“其明年春”,元朔六年春二月。《汉书·食货志下》:“此后四年,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斩捕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金,而汉军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转漕之费不与焉。”王先谦曰:“比岁,谓元朔五年六年。”〔2〕“中将军”,
《汉书·百官公卿表》有前后左右将军,无中将军官号。〔3〕“左将军”,《后汉书集解》引韦昭云:“武帝征四夷,有前后左右将军,为国爪牙,所以扬示威灵,折冲万里。”按:自大将军至前后左右将军均为重号将军,为皇帝的最高级武官,位上卿,金印紫缓。元朔六年,卫青将六将军出定襄,有前后左右四将军。元狩四年,卫青将四将军再出定襄,四将军者,前后左右四将军也。然亦不常置。至元帝永光三年,右将军冯奉世为左将军,侍中中郎将王商为右将军,左右将军遂为常置。〔4〕“赵信为前将军”, 前将军赵信,元朔六年与单于战,败降匈奴。〔5〕“月余”,元朔六年春四月。〔6〕“右将军建、前将军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据《匈奴列传》,前将军、右将军先并军,后分行,故前将军独遇单于兵。〔7〕“前将军故胡人,降为翕侯”,翕侯赵信以匈奴相国降侯。元光四年十月壬午(十二日)封翕侯。(《史表》误作元光四年七月壬午封。七月无壬午日分。)元朔二年属车骑将军击匈奴有功,益封千六百八十户。元朔六年,侯信为前将军(《汉表》误作右将军。)击匈奴,遇单于兵败,信降匈奴, 国除。〔8〕“犇”,古“奔”字。〔9〕“正”,军正,亦名军正丞,是将军幕府的属官。军中设军正,以掌管军法。“闳”,人名。〔10〕“长史”,是幕府的高级幕僚, 秩千石。
大将军、车骑将军的幕府都有长史的记载,骠骑将军幕府不详,但也不
会没有。“安”,杨树达曰:“殆即下文之任安。”〔11〕“议郎”,本郎中 令属官,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命所使。“周霸”,以议郎派遣军中公干。按:周霸者,鲁人申公弟子,为博士,至胶西内史。见《儒林列传》。
〔12〕“当云何”,当如何,问建弃军之罪当如何?〔13〕“裨将”,副将,
卫青所将四将军、六将军皆裨将。霍去病所部没有裨将,以李敢等为大校, 当裨将,即以李敢为军中副统帅。《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斥兵斩赵裨将茄。”战国时军中即有裨将。〔14〕“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胡三省
曰:“此孙子之言。”谓大小不敌,小虽坚于战,终必为大所擒。〔15〕“士 尽,不敢有二心”,谓苏建不敢有二心。《汉书》作“士皆不敢有二心”, 易“尽”为“皆”,文义遂别。〔16〕“自归”,立即回归。不得释为自己回 来。〔17〕“是示后无反意也”,杨树达曰:“示后无反意,谓教示后人以遂 降匈奴,不必反归汉朝之意。”〔18〕“肺腑”,《汉书》作“■附”。颜师 古曰:“■附,谓亲戚也”。王先谦曰:“■附,当作‘■附’。”按《惠景间侯者年表》序云:“诸侯子弟若肺腑。”《魏其武安侯列传》云:“蚡得为肺腑。”盖为当时习俗语。〔19〕“而具归天子”,《汉书》作“其归天 子”。李慈铭曰:“其字,具字之误。具归即俱归。”按:“而”犹“其”。
《易·解卦》:“解而姆”,《赵世家》:“具令而国男女无别。”《庄子·渔父篇》:“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而”皆与“其”同义。《汉书》:“其归天子”,“其”非“具”字之误,盖本诸《史记》,与“而”为互文,李说失检。〔20〕“行在所”,蔡邕《独断》曰:“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21〕“入塞罢兵”,卫青自元朔六年入塞,释去兵权,即未再用。自此,匈奴战场上的主将是霍去病。
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1〕幸,为天子侍中。〔2〕善骑射, 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3〕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 赴利,〔4〕捕斩首虏过当。〔5〕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 十八级,及相国、当户,〔6〕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7〕生捕季父罗姑比,
〔8〕再冠军,〔9〕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10〕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
军,斩捕首虏二千余人,〔11〕以千一百户封贤为众利侯。”〔12〕是岁,失 两将军军,亡翕侯,军功不多,故大将军不益封。右将军建至,天子不诛, 赦其罪,赎为庶人。〔13〕
【注释】〔1〕“是岁”,元朔六年。据此推算,霍去病生年在建元元年(前一四
○)。“大将军姊”,乃媪次女少儿,后嫁陈平曾孙陈掌为妻者。其父霍仲孺,给事平阳侯家与少儿通,生霍去病。〔2〕“幸”,宠幸。“侍中”,丞相属官,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地位逐渐贵重。卫青、霍去病、霍光都以侍中晋升,权势过于丞相。〔3〕“为剽姚校尉”,荀悦《汉纪》作“票鹞”,劲疾之貌。“校尉”是高级将领以下次高级武官,或曰一级带兵官,诏霍去病为剽姚校尉,是武帝的特别恩宠, 尚无别人受到如此特殊待遇。〔4〕“赴利”,追逐战功。〔5〕“斩捕百虏过当”,汉军亡失者少,而斩获匈奴数多,故曰“过当”。〔6〕“相国、当户”,皆匈奴官名。
〔7〕“籍若”,匈奴侯,名产,为单于祖父一辈的人。〔8〕“罗姑比”,单于季父名。
〔9〕“再冠军”,谓战功再一次为全军冠。〔10〕“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千六百户”,《汉书》作“二千五百户”。《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载霍去病封冠军侯在元朔六年四月壬申。按元朔六年四月无壬申日分,疑为壬辰之讹。四月壬辰为初十日。“冠军”,县名,属南阳。本传云:“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故“冠军”既是地
名,又记其功冠全军之勇,其义双关。〔11〕“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斩捕首虏二千余人”,“上谷郡”,治沮阳,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众利侯郝贤元狩二年坐为上谷太守入戍卒财物,获罪国除。“二千余人”,《汉书》作“千三百级”。〔12〕“众利”,
《汉书》作“终利”。《史表》载郝贤封众利侯在元朔六年五月壬辰。按元朔六年五月无壬辰日分,而有壬申日分。元朔六年五月壬申,为五月二十一日。壬申、壬辰之互误, 乃冠军侯与众利侯受封日分误倒所致。〔13〕“右将军建至,天子不诛,赎为庶人”, 汉代重罪赎为庶人,赎赀为数不详。惟有一例,可资参考。《汉书·景武功臣表》云: “将梁侯杨仆,元封四年。坐为将军击朝鲜畏懦,入竹二万箇,赎完(髡)为城旦。” 陈直曰:“按《九章算术》假设算题,竹一箇大者八钱,小者五钱,平均每箇六钱半计, 则为一百三十千钱。”按:一百三十千钱,用汉代习惯说法而言,已超过“钜万”。但此为赎髡为城旦之数,赎为庶人,数更高于此。
大将军既还,赐千金,是时王夫人方幸于上。〔1〕宁乘说大将军曰:〔2〕 “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3〕三子皆为侯者,〔4〕徒以皇后故也。 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贵,〔5〕愿将军奉所赐千金为王夫人亲寿。”〔6〕大 将军乃以五百金为寿。天子闻之,问大将军,大将军以实言。上乃拜宁乘为东海都尉。〔7〕张骞从大将军,以尝使大夏,〔8〕留匈奴中久,〔9〕导军, 知善水草处,军得以无饥渴,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10〕
【注释】〔1〕“是时王夫人方幸于上”,“是时”,元朔六年。“王夫人”,赵人,生齐怀王闳。卫后入宫在建元元年,如以二十岁入宫,至元朔六年已三十七岁,故色灭宠衰,而王夫人得幸上。〔2〕“宁乘”,齐人。据《滑稽列传》褚先生补撰之文, 说大将军以所赐金为王夫人亲寿者为待诏东郭先生,与本传说异。〔3〕“身食万户”, 元朔二年青始封长平侯,邑三千八百户。同年益封三千户。元朔五年益封六千户。三次封典共食邑一万二千八百户。〔4〕“三子皆为侯者”,青三子:伉封宜春侯,不疑封阴安侯,登封发干侯。〔5〕“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贵”,元朔六年,青入塞罢兵还, 王夫人已邀幸,距卫后初立,不过五年,时太子据尚未立。〔6〕“为王夫人亲寿”, 汉称父母曰亲戚,为王夫人亲寿,谓为王夫人父母寿。〔7〕“上乃拜宁乘为东海都尉”, “东海”,汉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县。“都尉”,秦称郡尉,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是地方仅次于郡守的官,掌军事,秩比二千石。《滑稽列传》亦曰拜东郭先生为郡都尉。〔8〕“张骞从大将军,以尝使大夏”,“张骞”,汉中成固人,建元元年以郎应募出使月支。元鼎二年又以中郎将持节出使乌孙,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按张骞第一次出使月氏时,月氏已经君临大夏。第二次出使,亦仅止于乌孙, 未到大夏,故“以尝使大夏”句不确切,当云“以尝使西域”。〔9〕“留匈奴中久”, 张骞使月氏,出陇西,道经匈奴,为其遮留十三年,并娶妻生子,后逃脱。〔10〕“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据《史表》:“元朔六年三月甲辰,侯张骞元年。”按元朔六年三月无甲辰日分。二月有甲辰日分,为二十一日。“三月”乃“二月”之误。《汉表》同。
冠军侯去病既侯三岁,元狩二年春,〔1〕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2〕
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天子曰:“骠骑将军率戎士踰乌盭,〔3〕讨遫濮,〔4〕 涉狐奴,〔5〕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慑漝者弗取,〔6〕冀获单于子。〔7〕转战 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8〕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9〕诛全甲,
〔10〕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11〕首虏八千余级,〔12〕收休屠祭天金人,
〔13〕益封去病二千户。”〔14〕
【注释】〔1〕“冠军侯去病既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侯霍去病在元朔六年四月初十日,“既侯三岁”,谓自元朔六年、元狩元年至元狩二年,共历三岁,即元狩二年春。《汉书》作元狩三年春。按《匈奴列传》、《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汉书·武帝纪》均作元狩二年。《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误。〔2〕“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
《汉书》云:“霍去病征匈奴,有绝幕之勋,始置骠(亦作票、剽)骑将军,位在三司, 品秩同大将军。”按大将军和骠骑将军都是西汉中央政府最高级武官,地位和丞相一样, 秩禄万石(折实月三百五十斛),都享有金印紫绶的待遇。〔3〕“盭”,古“戾”字, 音li。“乌盭”,山名。丁谦曰:“故址当在兰州东北买子城。”姑备一说。〔4〕“遫”, 古“速”字,“遫濮”,匈奴部落名,匈奴有遫濮王。〔5〕“涉狐奴”,晋灼曰:“狐奴,水名。”丁谦曰:“过花浪河,当即所谓狐奴水”。〔6〕“慑慴”,《汉书》作“摄詟(音 zhé)”。颜师古曰:“摄詟,谓振动失志气,言距战者诛,服者则赦也。” 李慈铭曰:“摄詟,《史》作慑慴。詟与慴同义。摄则慑之假借。”〔7〕“冀获单于子”, 荀悦《汉纪》云:“生获匈奴单于子。”按:“冀”,《汉书》作“几”,二字古通。
《集解》引徐广曰:“子”亦作“与”。王先谦曰:“作与则是冀获单于,与转战六日。与字连下为文。”〔8〕“焉支山”,又名删丹山、大黄山,在甘肃永昌西,山丹县东南。〔9〕“折兰”、“卢胡”,匈奴国名,颜师古曰:“折兰,匈奴中姓也,今鲜卑有是兰姓者,即其种也。”此匈奴贵族有姓之又一证。《匈奴列传》所云“无姓字”, 是指平民无姓字。今汉民亦有兰姓,为匈奴鲜卑之裔。〔10〕“全甲”,《正义》释作“具足不失落”,颜师古释作“军中之甲不丧失”,释文若无误,则“全甲”上“诛” 字应是衍文,中井积德说“全甲似亦国名”,句虽可通,义无确据。《汉书》作“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则本传句之上下,必有脱字。
〔11〕“浑邪”,亦作“昆邪”,匈奴右方王。匈奴逐走月氏,昆邪、休
屠二王共据敦煌、祁连间月氏乌孙故地。元狩二年秋,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浑邪王子后居长安为质子。“相国”、“都尉”,皆匈奴官。〔12〕“首虏八 千余级”,《汉书》作“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13〕“收休屠祭天金人”, “休屠”亦匈奴右方王。张晏、颜师古俱以祭天金人为佛像。泷川资言亦未有所辨。按祭天金人不是佛像。羽溪了谛、汤用彤均有文考辨。〔14〕“二千 户”,《汉书》作“二千二百户”。
其夏,骠骑将军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1〕异道;〔2〕博望侯张骞、郎 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3〕异道,〔4〕皆击匈奴。郎中令将四千骑先至,博 望侯将万骑在后至。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郎中令,郎中令与战二日,死者
过半,所杀亦过当。〔5〕博望侯至,匈奴兵引去。博望侯坐行留当斩,〔6〕 赎为庶人。而骠骑将军出北地,已遂深入,〔7〕与合骑侯失道,不相得,骠 骑将军踰居延至祁连山,〔8〕捕首虏甚多。天子曰:“骠骑将军踰居延,遂 过小月氏,〔9〕攻祁连山,〔10〕得酋涂王,〔11〕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 虏三万二百级,〔12〕获五王,〔13〕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 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14〕益封去病五千户。〔15〕 赐校尉从至小月氏爵左庶长。〔16〕鹰击司马破奴再从骠骑将军斩遫濮王,〔17〕 捕稽沮王,〔18〕千骑将得王、王母各一人,〔19〕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 三千三百三十人,〔20〕前行捕虏千四百人,〔21〕以千五百户封破奴为从骠 侯。〔22〕校尉句王高不识,〔23〕从骠骑将军捕呼于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 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户封不识为宜冠侯。〔24〕校尉仆多有功,封 为煇渠侯。”〔25〕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十马兵亦不如骠骑,〔26〕骠骑所将常选,〔27〕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 其大军,〔28〕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29〕 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注释】〔1〕“骑侯敖”,公孙敖以元朔五年四月封为合骑侯。“北地”,汉郡, 郡区在今宁夏银川、甘肃庆阳一带。〔2〕“异道”,骠骑将军、合骑侯分兵二路出击。
〔3〕“博望侯张骞”,元朔六年二月封张骞为博望侯。“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的官,实权很大,李广和他的儿子李敢都曾担任过郎中令。元朔六年石建去世,上召李广代建为郎中令。〔4〕“异道”,博望侯、郎中令也是分兵两路出击。〔5〕“郎中令与战二日,死者半,所杀亦过当”,《李将军列传》有较详记述。〔6〕“行留”,《李将军列传》作“留迟后期”,《汉书·骞传》作“后期”,义皆为军行迟缓,贻误军期。本传下有“合骑候敖坐行留不与骠骑会”语。疑“行留”是汉军法中的法定用语,而“后期”、“留迟后期”皆习俗用语。〔7〕“已遂”,已经进一步。〔8〕“居廷”,应是居延泽,因《汉书》于下句“骠骑将军踰居延”作“济居延”。济用舟船,自是以舟渡居延泽。居延泽在汉时是一大湖泊,今因水涸,分作苏古诺尔湖和嘎顺诺尔湖二湖,在甘肃额济纳旗西北。既是济居延至祁连山,则祁连山当是额济纳旗西北新疆境内之天山,西汉习称为祁连山。今祁连山在甘肃省张掖县西南,汉曰南山。〔9〕“遂过小月氏”,《汉书·西域传》谓月氏“本居敦煌、祁连间”,但公元前二、三世纪月氏盛时的疆土,未见记载。按彼时匈奴处在东胡和月氏两大强邻之间,月氏疆土及其势力范围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敦煌、祁连间的弹丸之地。冒顿取得对月氏作战的胜利,曾曰:“北州已定。”可见月氏强盛时的疆土必已达到匈奴北方或西北方。小月氏是月氏被匈奴击走留下的月氏残众。本文所记渡过居延泽才是小月氏。可见小月氏余众不仅仅散布在敦煌、祁连间。《西域传》所谓:“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的记载, 亦非为确论。〔10〕“攻祁连山”,此处祁连山,不是甘肃省张掖县西南二百里之祁连山,而是新疆境内之天山,俗称祁连天山。否则“踰居延,过小月氏”,成为不可理解,
似骠骑行军方向,不是北伐,而是南征。《索隐》颜师古云:“即天山也,匈奴谓天为祁连。”〔11〕“得酋涂王”,《汉书》作“扬武乎■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按
- (■)得是甘肃省张掖县。单桓、酋涂,匈奴二王名。〔12〕“斩首虏三万二百级”,
《汉书》作“捷首虏三万二百”,“捷”亦“斩”义。〔13〕“获五王”,元狩二年春, 霍去病率戎士历五王国,未获五王,至夏始获。〔14〕“大率”,总计。“减什三”, 十员中减三员,或谓是汉兵亡失之数,或谓是斩获匈奴之数。两释无可无不可。〔15〕“五千户”,《汉书》作“五千四百户”。〔16〕“赐校尉从至小月氏爵左庶长”,汉爵共二十级,左庶长是十级。校尉从至小月氏,即可爵左庶长,从至祁连天山,当更可爵为左庶长。故从至小月氏是授爵的起码条件,或曰下限。〔17〕“鹰击司马破奴”, “鹰击”和“■摇(票姚)”之义相近,皆表示威武。鹰击司马是骠骑将军幕府属官。赵破奴故九原人,尝亡入匈奴,后归汉,为骠骑将军司马,出北地有功,封从骠侯。“再从骠骑将军斩遫濮王”,元狩二年春二月,霍去病出陇西讨遫濮,至四月而斩之。〔18〕“稽沮王”,匈奴小王。“沮”,音 jǔ。〔19〕“千骑将”,《汉书》作“右千骑将”。右千骑将与下前行相对为文,皆赵破奴部将。〔20〕“捕虏”,《汉书·樊哙传》:“捕虏十六人。”颜师古曰:“生获曰虏。”〔21〕“前行”,前队先行官。〔22〕“以千五百户封破奴为从骠侯”,据《史表》,元狩二年五月丁丑(初八日)封;据《汉表》, 元狩二年五月丙戌(十七日)封。〔23〕“句”,音 gōu。“句王高不识”,匈奴人。
《索隐》:“案二人,并匈奴人也。”《考证》引中井积德曰:“句王、高不识非两人。下只言封不识,而不言句王,其为一人明矣。《汉书》无句王二字,或是衍文。”王叔岷曰:“句王,谓高不识在匈奴封号。”〔24〕“以千一百户封不识为宜冠侯”,据《史表》,元狩二年正月乙亥封高不识为宜冠侯。正月乙亥是初四日。但二年正月,骠骑尚未出兵,无功何封。正月乃五月之讹,五月乙亥是五月初六日。《汉表》作元狩二年五月庚戌封。五月无庚戌日分,《汉表》亦误。〔25〕“校尉仆多有功,封为煇渠侯”, “仆多”,匈奴人。《史表》作元狩“二年二月乙丑(二十四日)忠侯仆多”。《汉表》“仆多”作“仆朋”,封日同。按元狩二年二月初出兵,二月应无封典。击匈奴大捷在二年夏,封典宜在五月。二年五月无乙丑日分。疑与从骠侯同日封。二年二月乙丑,为二年五月丁丑(初八日)之讹。〔26〕“宿将”,谓旧将。“兵”,兵器。〔27〕“常选”,选取骁锐,选择精兵。〔28〕“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言大军在后, 去病与壮骑奋勇当先,首赴敌垒,与上文“弃大军数百里赴利”义同。〔29〕“留落”, 谓留滞遗落。“留落”二字双声,不能析为二义。“不遇”,《汉书》作“不耦”,言无所遇合,与“留落”同义。
其秋,〔1〕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2〕亡数万人,以骠骑之 兵也。〔3〕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4〕使人 先要边。〔5〕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6〕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7〕 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 与浑邪王众相望。〔8〕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9〕颇遁去。骠骑 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
〔10〕尽将其众渡河,〔11〕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
者数十巨万。〔12〕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13〕封其裨王呼毒尼为下摩 侯,〔14〕鹰庇为煇渠侯,〔15〕禽梨为河綦侯,〔16〕大当户铜离为常乐侯。
〔17〕于是天子嘉骠骑之功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18〕
王及厥众萌咸相犇,〔19〕率以军粮接食,并将控弦万有余人,诛◻駻,〔20〕 获首虏八千余级,降异国之王三十二人,战士不离伤,〔21〕十万之众咸怀集 服,仍与之劳,〔22〕爰及河塞,庶几无患,〔23〕幸既永绥矣。〔24〕以千七 百户益封骠骑将军。”〔25〕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之繇。
〔26〕
【注释】〔1〕“其秋”,元狩二年秋。《汉书》作“其后”〔2〕“单于”,伊稚斜单于。〔3〕“以”,义同“由”,“由”者“因”之借,《大戴礼·子张问入官》: “忿数者,狱之所由生也;距谏者,虑之所以塞也。”“由”、“以”互文,“以”亦“由”也。《考证》引中井积德曰:“以骠骑之兵也一句,盖解释之语,非记事。”按: 杨树达云《班书》有自注之例,举《匈奴传》:“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句,谓“多步兵”三字乃自注文。今依中井积德说,“以骠骑之兵也”为解释之语,则自注文之例,非自《班书》始,《史记》已开其端。〔4〕“浑邪王与休屠王等共谋降汉”,《匈奴列传》云:“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 欲召诛之。浑邪王与休屠王恐,谋降汉。汉使骠骑将军往迎之。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按:休屠王后有悔意,浑邪王杀之。〔5〕“使人先要边”,言使人伺于边塞,等候汉人。言其欲降,以报天子。〔6〕“大行”,韦昭云:“大行,官名。秦时云典客,景帝初改云大行,后更名大鸿胪,武帝因而不改。”惟《汉书·景帝纪》中元二年同时出现大鸿胪与大行令。颜师古曰:“故事之尊重者遣大鸿胪,而轻贱者遣大行。”故大行之沿革及与大鸿胪之关系,尚难确指。“李息”,郅都人。“将城河上”, 谓李息将兵于河上筑城。〔7〕“传”,音 zhuàn。古代驿站用四匹中等马拉的车叫“驰传”。此处乃驾驿站车马急行之意。〔8〕“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霍去病于元狩二年夏出北地,踰居延,过小月氏,攻祁连天山,大败匈奴右方王将。其秋,即奉命将兵往迎浑邪王。其部队必是从居延以西回师,而不是从其根据地北地郡出发。故渡河,必非黄河,而是渡过黑河,以临张掖。〔9〕“裨将”,《汉书》作“裨王将”。匈奴官制有裨小王,裨小王即裨王,下文呼毒尼为浑邪王裨王是也。裨将是军中副将, 本传下云:“为裨将者如李广。”惟匈奴兵制,不知有无裨将一职。〔10〕“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古驿制,用四匹上等马拉的车叫置传,用四匹中等马拉的车叫驰传,用四匹一般的马拉的车叫乘传。送浑邪王至行在所用的是一般马拉车。“行在所”, 天子起居的地方,也就是长安。〔11〕“其众”,浑邪王之众。“渡河”,此则谓渡过黄河。骠骑既得浑邪王降众,经令居金城,渡黄河而至长安。〔12〕“巨万”,亦作“钜万”,汉时百万的习称。“数十巨万”,即数千万。元狩二年河西之役,浑邪王来降, 汉所以赏赐者耗资数千万,府库为之空虚,事详《汉书·食货志》。〔13〕“漯阴”, 县名,在平原郡。据《史表》,封浑邪王为漯阴侯在元狩二年七月壬午(十四日)。《汉表》误作“三年七月壬午”。三年七月无壬午日分。〔14〕“封其裨王呼毒尼为下摩侯”,
封呼毒尼为侯,《史》、《汉》二表均作元狩二年六月乙亥。按裨王呼毒尼与浑邪王同时来降,《史》《汉》俱无呼毒尼先降的记载,绝无先浑邪王一月而获封之理,抑且元狩二年六月亦无乙亥日分。七月虽有乙亥日分(初七日),亦在壬午(十四日)浑邪王受封前,于理亦未当。《通鉴》记其事云:“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封其裨王呼毒尼等四人皆为列侯。”于文理判之,呼毒尼等四人应与浑邪王同日封。“六月乙亥”, 当是七月壬午之误。〔15〕“鹰庇为煇渠侯”,“鹰庇”,徐广曰:“一云篇皆。”《汉书·卫霍传》作“■疪”。《史表》作“扁訾”,《汉表》作“应疕”。“煇渠”,地在鲁阳。校尉仆多前亦封为煇渠侯。孔文祥云:“同是元狩中封,则一邑分封二人也。” 据《史表》,鹰庇于元狩三年七月壬午封为煇渠侯。《汉表》浑邪封侯,已误元狩二年为三年,应疕亦沿其误。按元狩三年七月无壬午日分。浑邪王以元狩二年七月壬午封, 鹰庇与浑邪同时降汉,同时受封亦理之常。三年是二年之误。〔16〕“禽梨为河綦侯”,
《史表》云元狩三年七月壬午封,同上例,三年误,应作二年。〔17〕“大当户铜离为常乐侯”,“铜离”,《史》《汉》二表俱作“稠雕”,《汉书·卫霍传》作“调虽”。“常乐”在济南。封年,同上例,误元狩二年为三年。〔18〕“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根据这一记载,伊稚斜单于六年以前,匈奴管理西域事务的是浑邪王。浑邪王降汉,匈奴原在河西地尽失,管理西域事务的才是居于匈奴西北方的日逐王。
〔19〕“厥”,音 jué,其。“萌”,同“甿”、“氓”。〔20〕“诛◻駻”,“◻”,行轻捷貌。“駻”,奔突。意为诛杀行动矫捷、狼奔豕突的匈奴人。〔21〕“离”,同“罹”, 遭受。〔22〕“仍与之劳”,《汉书》作“仍兴之劳”。“仍”,频繁。“兴”,军兴。意为频兴战伐,甚为劳苦。施之勉《史记会注考证订补》引吴汝纶曰:“《汉书》作兴, 盖误字。訾降众十万,不唯集服而已,仍与骠骑之兵同劳苦也。”〔23〕“爰及河塞, 庶几无患”,谓今幸兵威已及河塞之外,庶几自此无患。〔24〕“幸既永绥矣”,“绥”, 安抚,平安。意为永远太平的日子已经来到。《汉书》无此句。王先谦曰:“五字亦羡文,班删去。”〔25〕“以千七百户益封骠骑将军”,骠骑将军自元朔六年以千六百户封为冠军侯,元狩二年春益封二千户,其后又益封五千户,至秋再益封千七百户。一年之内,三次益封,恩宠之隆,世鲜与匹,骠骑将军至元狩二年之秋,已累封至一万零三百户,是继大将军卫青后,又一个万户侯。〔26〕“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之繇”,《匈奴列传》云:“于是汉已得浑邪王,则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 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实之,而减北地以西戍卒半。”《盐铁论·诛秦篇》云:“浑邪率其众以降,⋯⋯于是下诏令,减戍漕,宽徭役。”
居顷之,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1〕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2〕其明年,匈奴入右北平、定襄,杀略汉千余人。〔3〕
【注释】〔1〕“五郡”,谓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均在故塞外,又在北河西南。〔2〕“因其故俗,为属国”,以降民徙置五郡,各依本国之俗,为汉子民, 故曰“属国”。〔3〕“其明年”,元狩三年秋。
其明年,天子与诸将议曰:“翕侯赵信为单于画计,〔1〕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2〕今大发士卒,其势必得所欲。”是岁元狩四年也。
【注释】〔1〕“翕侯赵信为单于画计”,元朔六年夏四月,大将军出定襄击匈奴, 前将军赵信与右将军苏建并军分行,独遇单于兵,战败降,甚得伊稚斜单于宠信,封为自次王,以姊妻之,故赵信甘心为单于出谋划策。〔2〕“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 “幕”,沙漠。“轻留”,轻易留而不去,或轻入而久留。此言赵信以为汉兵不能越过沙漠,轻易留滞于无水草不毛之地。
元狩四年春,〔1〕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 踵军数十万,〔2〕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3〕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 于。〔4〕捕虏言单于东,〔5〕乃更令骠骑出代郡,〔6〕令大将军出定襄。郎 中令为前将军,〔7〕太仆为左将军,〔8〕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9〕平阳侯 襄为后将军,〔10〕皆属大将军。兵即度幕,人马凡五万骑,与骠骑等咸击匈 奴单于。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既度幕,人马罢,〔11〕匈奴可坐收虏耳。”
〔12〕乃悉远北其辎重,〔13〕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
见单于兵陈而待,〔14〕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15〕而纵五千骑往 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16〕两军不相见, 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17〕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 莫,〔18〕单于遂乘六驘,〔19〕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20〕时已 昏,汉匈奴相纷挐,〔21〕杀伤大当。〔22〕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23〕 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迟明,〔24〕行二 百余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余级,遂至寘颜山赵信城,〔25〕得匈奴积 粟食军。〔26〕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
【注释】〔1〕“元狩四年”,《汉书》无此四字。按:前句已有“是岁元狩四年也”七字,此句不当重复言之。张文虎以为“元狩四年”四字是衍文。〔2〕“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转者”,指转运辎重的士兵。“踵”,接踵。此言转运辎重的后勤部队,跟着大军前进,有数十万人。按西汉对匈奴作战,后勤运输任务非常繁重。据主父偃谏伐匈奴的一段封奏里反映,从东海之滨把粮食输送到北河前线,“率三十钟而致一石”。运输损耗率之巨大,可以想见。要保证十余万前线作战部队的粮食供应,从事运输粮食和其他军需用品的后勤兵,达到数十万人是完全必要的。〔3〕“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本传前云:“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因为骠骑从人员到装备,都享有特殊待遇,所以拥有一支猛打猛冲、骁勇善战的精锐部队。〔4〕“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为”,义同“将”。单于之庭, 其南直当代、云中,故令骠骑出定襄,直捣单于王庭。〔5〕“捕虏言单于东”,元狩四年之役,汉战略方针是以霍去病为主力,以当单于,目的在于消灭匈奴有生力量,一举擒获伊稚斜单于本人。但从捕获俘虏口中得知,单于不在王庭,而在东线,因立即调霍去病赴东线,而改由卫青出定襄。但后来证明,俘虏的情报是假的。〔6〕“代郡”, 今河北蔚县一带,在定襄东,已接近上谷郡,其北为匈奴左方王将所居。〔7〕“前将
军”,李广。〔8〕“左将军”,公孙贺。〔9〕“主爵”,主爵都尉的省称。原名主爵中尉,是掌管列侯事务的官。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与左冯翊、京兆尹同称为三辅。“赵食其”,祋栩(音 duìyǔ)人,元朔六年以主爵都尉从大将军。元狩三年,赐爵关内侯。四年,为右将军出定襄,迷失路,当斩,赎为庶人。
〔10〕“平阳侯襄为后将军”,曹襄是平阳侯曹寿之子,为曹参四代孙。本传云:“曹参孙也。”当是曹参裔孙。父有恶疾就国,曹襄嗣侯,本文故曰“平阳侯襄”。证以卫青贵幸,武帝诏青尚平阳公主一事,其时公主尚在盛年。因知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时, 是军中一位非常年青的将军。〔11〕“罢”,与疲同义。〔12〕“坐收虏”,谓以逸待劳,取汉军人马不费力,故曰“坐”。〔13〕“乃悉远北其辎重”,悉令辎重远去,令处北方。〔14〕“见单于兵陈而待”,此言见到单于兵众,已布列行阵,以待汉军来战。
〔15〕“武刚车”,古代以车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产物。《文选》注引《孙吴兵法》曰: “有巾有益,谓之武刚车。”可见武刚车是封闭式的战车,是近代坦克车的滥觞。卫青时,正是从车战过渡到骑战的时代,所以还保留车战时的遗制。明景泰间,曾仿古制为武刚车,笨拙难行,人称为鹧鸪车,谓其行不得也。〔16〕“砾”,音 lì,小石。〔17〕“纵”,纵兵出击。“翼”,谓左右舒引,其兵如鸟之翅翼。“绕”,包围。〔18〕“薄莫”,黄昏。“莫”,“暮”之本字。〔19〕“驘”,音 luó,骡之别体。马母驴父, 生子曰骡。〔20〕“冒”,犯。“冒围”,突围。〔21〕“挐”,音 ná,通“拏”、“拿”。“纷挐”,谓搏斗相持,难分难解。〔22〕“杀伤大当”,不是杀伤大略相当,而是所杀伤匈奴兵,大大超过汉兵的伤亡。〔23〕“校”,营垒之称,军之一部为一校。“汉军左校”,谓汉左翼军。此次战役,汉具有战略和战术上的优势,故能在中央主力之外, 布置左右翼,对单于采取大包围形势。〔24〕“迟明”,天欲明时。诸本多作“黎明”。
〔25〕“寘”,音 tián。“寘颜山”,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南面的一支。“赵信城”, 赵信降匈奴,匈奴筑城居之,故名“赵信城”。或者是赵信将筑城防御的军事技术,传入匈奴,所以名赵信所筑之城曰“赵信城”。〔26〕“得匈奴积粟食军”,匈奴已经知道积粟备战的重要,并有具体措施,证明在伊稚斜单于时代,匈奴部分地区已有农业, 并非如《匈奴列传》一开始所说的“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司马迁对匈奴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
大将军之与单于会也,而前将军广、右将军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
〔1〕后击单于。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得前将军、右将军。大将军欲使使归
报,令长史簿责前将军广,〔2〕广自杀。〔3〕右将军至,下吏,赎为庶人。 大将军军入塞,凡斩捕首虏万九千级。
【注释】〔1〕“或失道”,《汉书·李广传》作“惑失道”。《赵食其传》作“迷失道”。“或”,“惑”之省文。〔2〕“长史”,大将军幕府属官,秩千石,是幕府中地位最高的幕僚。其后衍为郡府掌兵马之官,如西域长史之类。“簿责”,言以案牍诘责之,即设堂审问,故李广不能忍。〔3〕“广自杀”,元狩四年汉北之役,李广受到多方面遏制。他在审前对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徙广部,行回远,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终不能复对
刀笔之吏矣。”遂引刀自刭(见《汉书·李广传》)。
是时匈奴众失单于十余日,右谷蠡王闻之,自立为单于。单于后得其众, 右王乃去单于之号。
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1〕而无裨将。〔2〕悉以李 敢等为大校,当裨将,〔3〕出代、右北平千余里,直左方兵,〔4〕所斩捕功 已多大将军。〔5〕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 士,〔6〕约轻赍,绝大幕,〔7〕涉获章渠,〔8〕以诛比车耆,〔9〕转击左大 将,〔10〕斩获旗鼓,〔11〕历涉离侯。〔12〕济弓闾,〔13〕获屯头王、韩王等 三人,〔14〕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 临翰海。〔15〕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16〕师率减什三,取食于敌, 逴行殊远而粮不绝,〔17〕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18〕右北平太守 路博德属骠骑将军,〔19〕会与城,〔20〕不失期,从至梼余山,〔21〕斩首捕 虏二千七百级,以千六百户封博德为符离侯。〔22〕北地都尉邢山,从骠骑将 军获王,〔23〕以千二百户封山为义阳侯。〔24〕故归义因淳王复陆支、楼专 王伊即靬皆从骠骑将军有功,〔25〕以千三百户封复陆支为壮侯,〔26〕以千 八百户封伊即靬为众利侯。〔27〕从骠侯破奴、〔28〕昌武侯安稽,〔29〕从骠 骑有功,益封各三百户。校尉敢得旗鼓,〔30〕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校尉 自为爵大庶长。〔31〕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而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吏卒皆 无封侯者。
【注释】〔1〕“车重”,就是重车,犹言车辎,是军中载运衣物粮秣武器等军需品的车辆,现在叫做辎重。〔2〕“裨将”,不是军阶,指副将而言。卫青进击匈奴, 所属四将军、六将军,皆为裨将。据本传,苏建为大将军之右将军,尽亡其军,青问其罪。议郎周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显然, 裨将即指苏建等人。本传下文还有“为裨将者曰李广”之言,亦为四将军、六将军皆裨将之证。〔3〕“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李敢是李广第三子。钱大昭说“别是一人”,钱说无据,王先谦已辨之。按大将军营五部,一部一校尉。大将军地位崇高, 常将六将军或四将军出征,直属大将军之五校,名位不显著。《汉书》总结大将军一生功绩时说:“其裨将及校尉侯者九人,为特将者十五人。”首先提到的是裨将。而骠骑军中没有裨将,总结战功时则曰:“其校尉、史有功侯者二人,为将军者二人。”以李敢等人为大校,说明其地位特殊,比一部一校的校尉高,统率兵员也多,地位和裨将等, 特称为“大校”。这是西汉军中的特殊编制。〔4〕“直左方兵”,谓当左方兵。《汉书·郊祀志》云:“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谓当汾阴地面天空有金宝气。高邮王氏以“直有金宝气”连读,训“直为特”。证以《匈奴传·卫霍传》“直上谷以往者”、“直左方兵”之义,王说欠安。“左方兵”,王先谦曰:“左方当为左王。《匈奴传》票骑之出代二千余里,与左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余人,左王将皆遁走,是其证。”
〔5〕“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元狩四年漠北之役,大将军捕虏万九千级,骠骑捕虏
七万余级。大将军出塞千余里,骠骑出代二千余里,故曰“功已多大将军”。〔6〕“荤粥”,亦作“熏鬻”。晋灼云:“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荤粥之士”, 谓匈奴归义之士。〔7〕“约轻赍,绝大幕”,不以辎重自随,携带粮食少,渡过大沙漠。“约”,言其少。下文“取食于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与本文前后呼应。〔8〕“涉获章渠”,渡水而获章渠。颜师古曰:“章渠,单于之近臣。”不知所据,恐亦揣度之辞。〔9〕“比车耆”,匈奴王号。《汉书》作“北车耆”。〔10〕“转击左大将”,
《汉书》作“转击左大将双”,“双”是左大将名。〔11〕“斩获旗鼓”,《李将军列传》:“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夺左贤王旗鼓。”〔12〕“历涉离侯”, “历”,渡过。“离侯”,山名。此句言渡过好几河而至离侯山。《汉书》作“历度难侯。”〔13〕“济弓闾”,《汉书》作“弓卢”。弓卢水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一条名为克鲁伦河的大河,渡过弓卢水,即狼居胥山。〔14〕“屯头王、韩王”,皆匈奴王号。
〔15〕“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翰海”,积土为坛于山上以祭天曰“封”,祭地曰“禅”。“狼居胥”,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克鲁伦河以北。“姑衍”也是山名, 地近蒙古乌兰巴托。“翰海”即北海,前苏联境内贝加尔湖。〔16〕“执卤获丑”,“卤”, 同“虏”。“丑”,蔑视他族人民,称为丑类。《汉书》作“执讯获丑”。〔17〕“逴行殊远而粮不绝”,“逴”,义亦为远。此与前文“约轻赍”相应。〔18〕“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骠骑将军自元朔六年以千六百户始封为冠军侯,四次益封,封户总共为一万六千八百户。〔19〕“路博德”,平州人,以右北平太守从骠骑将军有功, 封符(邳)离侯。后以卫尉为伏波将军,攻破南越,益封。太初元年坐法失侯,为强弩都尉,屯居延卒。〔20〕“与城”,《汉书》作“兴城”。〔21〕“梼余山”,即騊駼山,皆匈奴语音译。其地或以产野马名。〔22〕“以千六百户封博德为符离侯”,“符离”,《汉表》作“邳离”。据《史表》,路博德于元狩四年六月丁卯(初十日)始封。
《汉表》同。〔23〕“邢山”,《汉书》作“卫山”。《史》《汉》二表皆作“卫山”, 作“邢山”者误。卫山当即武帝派往朝鲜谕其王右渠者。〔24〕“以千二百户封山为义阳侯”,据《史表》,元狩四年六月丁卯(初十日),卫山侯。《汉表》同。〔25〕“故归义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靬皆从骠骑将军有功”,据《史表》,因淳王复陆支, 以匈奴归义,从骠骑将军元狩四年击左王,以少破多,捕虏二千一百人,有功。“楼专王”,《史》《汉》二表并作“楼◻王”。《史表》云,匈奴归义楼◻王,从骠骑击右王,手自剑合,有功。〔26〕“封复陆支为壮侯”,“壮侯”,《汉书》传、表并作“杜侯”,《史表》载,元狩四年六月丁卯(初十日)复陆支侯,《汉表》同。〔27〕“封伊即轩为众利侯”,据《史表》,元狩四年六月丁卯(初十日)质侯伊即靬侯。〔28〕“从骠侯破奴”,赵破奴以司马再从骠骑数深入匈奴,得两王子骑将有功。《史表》载, 元狩二年五月丁丑(初八日)封侯。而《汉表》云元狩二年五月丙戍(十七日)封侯。封日不同,乃《史》《汉》所据原始资料有异之故。〔29〕“昌武侯安稽”,赵安稽故匈奴王,据《史表》,元朔四年七(十)月庚申封昌武侯。元狩四年从骠骑击左贤王有功益封。按:元朔四年七月无庚申日分。十月三十日日分为庚申,封典应在十月。〔30〕“校尉敢”,李敢,李广第三子。〔31〕“自为”,徐自为。《匈奴列传》:“(太初三年)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鄣列亭至庐朐。”即其人。
“大庶长”,《汉书》作“左庶长”。《汉表》云大庶长爵十八级,左庶长爵十级。
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1〕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乃益置大司马位,〔2〕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3〕定令,令骠骑将 军秩禄与大将军等。〔4〕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5〕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6〕
【注释】〔1〕“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塞阅”,指边塞检查登记出塞马匹的工作。大将军、骠骑将军一从定襄出塞,一从代郡出塞,此处马匹数字当是两处边塞的合计。登记马匹有登记簿,称为阅具簿。《居延汉简释文》四八九页有“橐他(骆驼)◻南驿建平元年九月驿马阅具簿”(陈直《汉书新证》引),可证。据《匈奴列传》,元狩四年出塞征伐匈奴时,“乃粟马,发十万骑,私负从马凡十四万匹”。十万骑是官马,即本传所云:“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将各五万骑之数。”其余四万匹是私马, 即所谓“私负从马”。汉制,良家子从军,自带鞍马。从这一记载可以窥见卫、霍军中当时有四万人具有良家子身分,不完全是六科谪,所以是一支极精悍的部队。本文“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与《匈奴列传》所记正合。《匈奴列传》复云:“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卒物故亦数万,汉马死者十余万。”与本文“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之数也完全吻合。〔2〕“乃益置大司马位”,《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汉初掌武事的最高武官是太尉,时罢时置,武帝建元二年省太尉之官。夏燮《校汉书八表》谓太尉之官是武帝置大司马后始省,失考。〔3〕“大将军、骤骑将军皆为大司马”,《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颜师古注引晋灼曰:“悉加大司马者,欲令票骑将军去病与大将军青等耳。”〔4〕“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汉官仪》引《汉百官志》云:“骠骑将军秩与大将军同。” 大将军的秩禄为若干,史无明文。《后汉书·百官志》刘昭《补注》引蔡质《汉仪》曰: “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按:“次丞相”,不是低于丞相,而是比于丞相。据《西汉会要》卷三七附《西汉职官秩禄表》,丞相的秩禄是万石(谷月三百五十斛)。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的秩禄也是万石。〔5〕“举”,与“凡”或“全”义同。〔6〕“任安”,字少卿,荥阳人,与田仁、司马迁善,任安尝遗司马迁书,后为益州太守。征和二年秋,巫蛊祸起,安监北军使者,坐受太子节怀二心,腰斩。田仁曾为卫青舍人,数从击匈奴。任安亦大将军舍人,居门下,同心相爱。后来田仁在巫蛊事件中,因以司直主闭守城门,坐纵太子,下吏诛死。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1〕有气敢任。〔2〕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
〔3〕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4〕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
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5〕贵,不省士。〔6〕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7〕既还,重车余弃粱 肉,〔8〕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
〔9〕事多类此。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10〕
【注释】〔1〕“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谓质重少言,不泄人之阴谋。《万石张叔列传》有“仁阴重不泄”语,也是说周仁性密重,不泄人言。与霍去病少言不泄者类似。〔2〕“气”,谓胸中浩气。“敢任”,谓果敢而有主见。〔3〕“孙吴兵法”, 谓孙武、吴起兵法。孙武是春秋吴人。《汉书·艺文志》有《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一九六二年四月,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墓葬中,发现《孙子兵法》二百余简,为今本十三篇的三分之一。同时发现孙武之后,战国时《孙膑兵法》残简二三二枚,证明古代确有《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同时传世。《汉书·艺文志》载《齐孙子》八十九篇,当即《孙膑兵法》。吴起,战国卫人。《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有《吴起》四十八篇。今本三篇,乃后人依托之作。〔4〕“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王叔珉曰:“顾犹特也。《汉传》师古注,顾,念也。《补注》:顾,视也,并非。”按诸义以王先谦义胜。“不至”,杨树达曰:“不至与今语不必同。”王叔珉曰:“至,犹在也,至、在同义。”按:两释于义皆通,惟王叔岷“至”、“在”同义之论凿凿有据, 自云:“此义前人未发。”霍去病是古代具有朴素唯物观点的兵略家,他不拘泥于古法, 所以能驰骋于战场,屡建战功。与之成为显明对照的是战国时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赵括熟读兵书,史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但赵括食古而不化,在军事实践中,终于遭遇到长平战役的惨重失败,为天下笑。〔5〕“少而侍中”,霍去病年十八为天子侍中,故曰“少而侍中”。
〔6〕“省”,察视,问候,引申之义为关心。“不省士”,不关心士卒的疾苦。〔7〕“太官”,《汉书·百官公卿表》有太官。据颜注,太官主膳食。“赍”,音 jī,付给,送与。《说文》:“赍,持遗也。”“乘”,一车四马曰乘。〔8〕“重车”,亦作“车重”,即辎重车。“粱”,粟类,米之善者。〔9〕“穿域”,画地为球场。“鞠”, 以皮为之,中实以毛,类似现在的球。“蹋鞠”,谓蹋蹴皮鞠,就是踢球。《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家有《蹵■》二十五篇。蹵(蹴)■就是蹋鞠,蹵■既附于兵法,想是军事训练项目之一。〔10〕“然天下未有称也”,“称”,颂扬,赞美。言大将军虽仁善退让,天下之人,并不赞许。按:“天下未有称也”的评语,对大将军未必尽合。何义门曰:“大将军将略,以伍被所答淮南王参观,乃备。不可独据于天下未有称之语。此即出太史公《淮南衡山列传》也。”今引述伍被言于下:“被所善者黄义,从大将军击匈奴,还告被曰:‘大将军于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 材干绝人。’被以为材能如此,数将习兵,未易当也。及谒者曹梁使长安,来言:‘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 卒尽已渡河,乃渡。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1〕元狩六年而卒。〔2〕天子悼之,发属国 玄甲军,〔3〕陈自长安至茂陵,〔4〕为冢象祁连山。〔5〕谥之,〔6〕并武与 广地曰景桓侯。〔7〕子嬗代侯。〔8〕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
〔9〕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10〕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注释】〔1〕“四年”,元狩四年。“后三年”,当年计算在内,至元狩六年,
其数三年。〔2〕《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元狩六年九月,大司马去病薨。”根据霍去病年十八为天子侍中推算,霍去病生年在汉武帝建元元年,终年二十四岁。〔3〕“属国”,元狩三年秋,汉安置匈奴降人于边郡,称为“属国”。其地为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又称“五属国”。“玄甲”,黑色铁甲。颜师古曰:“卫送其葬,所以宠之也。”〔4〕“陈自长安至茂陵”,“茂陵”,县名,汉初为茂乡,属槐里县,武帝葬此,因置为县,属右扶风。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此言送葬队伍,列阵自长安直至茂陵。〔5〕“为冢象祁连山”,霍去病墓在陕西兴平县茂陵镇东北五里高原上,与卫青墓相接。霍墓在东,卫冢在西。武帝葬处茂陵在其西南,相距约一里。〔6〕“谥”,音 shì。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曰“谥”。〔7〕“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并”,合并。据《谥法》:“布义行刚曰景,辟土服远曰桓。” 故云“景”者,谥其武功,云“桓”者,谥其广地。所以“景桓”是合并“武”与“广地”两大事迹所定的谥号。〔8〕“子嬗代侯”,“嬗”,音 shàn,通“禅”。《汉书·外戚恩泽表》:“元鼎元年,哀侯嬗嗣。”霍去病殁年方二十四岁,假使霍为侍中时即生子嬗,至代侯,年方八岁。〔9〕“幸”,与“倖”通,希望。〔10〕“元封元年,嬗卒”,哀侯嗣位,七年而薨,其年不过十四、五岁。《汉书·霍传》云:“嬗为奉车都尉,从封泰山而薨。”
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1〕后五岁,〔2〕伉 弟二人,阴安侯不疑及发干侯登皆坐酎金失侯。〔3〕失侯后二岁,〔4〕冠军 侯国除。其后四年,大将军青卒,〔5〕谥为烈侯。子伉代为长平侯。〔6〕
【注释】〔1〕“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宜春侯卫伉(音 kàng)元朔五年四月二十日以青功封侯,元鼎元年坐矫不害免,太初元年嗣长平侯,天汉元年坐阑入宫失侯,征和二年坐巫蛊诛。〔2〕“后五岁”,元鼎五年。〔3〕“酎金”,每年八月献酎祭宗庙时,诸侯助祭的献金。凡金少不足份量,或成色差次的,要受到削县免国的处分。元鼎五年九月,列侯因献金不如法夺爵者一百零六人。丞相赵周受酎金案牵连, 下狱死。伉弟二人也在这次酎金事件中失去侯位。〔4〕“失侯”,当指卫不疑和卫登二人元鼎五年失侯之事。“后二岁”,据《史记》记事当年起算例,“后二岁”应为元鼎六年。但冠军侯国除在元封元牢。此《史记》记年体例紊乱之一例。或则“二岁”为“三岁”之误。〔5〕“其后四年,大将军青卒”,据《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冬, 大司马大将军青薨。按:卫青年寿不详。惟据本传“青壮为侯家骑,从平阳主”这一记载,可以推算出建元元年,卫青年十九时为侯家骑。因知卫青生于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一五八年),卒于汉武帝元封五年冬(公元前一○六年),享年五十三岁。〔6〕“子伉代为长平侯”,据《汉表》,伉太初元年嗣侯。按:青薨于元封五年冬,冬为一岁之首,为何不在元封五年或元封六年嗣侯,竟至青卒后二年始嗣侯,《汉表》恐有误。夏燮亦云:“《传》言青薨,子伉嗣,六年坐法免,与此表五年坐法语,亦相差一年。”
(《校汉书八表》卷六)。
自大将军围单于之后,十四年而卒。〔1〕竟不复击匈奴者,以汉马少, 而方南诛两越,〔2〕东伐朝鲜,〔3〕击羌、西南夷,〔4〕以故久不伐胡〔5〕。
【注释】〔1〕“自大将军围单于之后,十四年而卒”,大将军围单于在元狩四年春,至元封五年,正十四牢。〔2〕“而方南诛两越”,元鼎六年冬,楼船将军杨仆、伏波将军路博德发兵入越地,平南越,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元封元年冬,汉兵入东越境,越建成侯敖与繇王居股杀其王余善降。〔3〕“东伐朝鲜”,元封三年夏,朝鲜杀其王右渠来降,以其地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4〕“击羌、西南夷”,元鼎六年冬十月,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征西羌平之。春,征西南夷平之。〔5〕“以故久不伐胡”,自元狩四年汉、匈第三次漠北之战以后,匈奴远徙西北方。虽偶有扰边事件或遮断汉通西域道路,然亦得利即逝,行动飘忽。元鼎六年秋,汉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匈河将军赵破奴击匈奴,深入匈奴境数千里,未获匈奴主力而回。故云“久不伐胡”。
大将军以其得尚平阳长公主故,〔1〕长平侯伉代侯。六岁,坐法失侯。
〔2〕
【注释】〔1〕“大将军以其得尚平阳长公主故”,“尚”,马叙伦先生曰:“尚者当之省。《说文》:‘当,田相值也。’故引伸为匹配之称。《司马相如传》:‘恐不得当也。’《雋不疑传》:‘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能当。’皆其义。”(《读两汉书记》)武帝姊阳信长公主以尚平阳侯曹寿(时)故,称为平阳长公主。曹寿有恶疾就国,长公主讽白皇后,皇后言之,武帝乃诏卫青尚平阳主。卫青殁后,与平阳主合葬,起冢象庐山。〔2〕“长平侯伉代侯,六岁,坐法失侯”,青卒在元封五年,如伉于元封六年代侯,“六岁,坐法失侯”,正是天汉元年。然《汉表》云:“太初元年嗣侯,五年,阑入宫、完(髡)为城旦。”五年失侯,亦在天汉元年。失侯在天汉元年, 已无庸置疑,惟嗣侯之年,待考。
左方两大将军及诸裨将名: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1〕斩捕首虏五万余级。一与单于战,〔2〕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3〕再益封,凡万一 千八百户。〔4〕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5〕并之,万五千七百户。〔6〕 其校尉神将以从大将军侯者九人。〔7〕其裨将及校尉已为将者十四人。〔8〕 为裨将者曰李广,自有传。无传者曰:
【注释】〔1〕“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汉书·周勃传》:“最,从高祖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颜师古曰:“最者,凡也,总言其攻战克获之数。”陈直曰:《居延汉简释文》“有‘最凡十三人’,最当作总计解,不能训为凡字。木简最凡二字为联文可证。”按:陈直说是。〔2〕“单于”,谓匈奴军臣单于。〔3〕“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元朔二年,卫青出云中至高阙,收复河南地,置朔方郡,辖三封、朔方、修都、临河、呼遒、窳浑、渠搜、沃壄、广牧、临戌十县。〔4〕“再益封。凡万一千八百户”,据木传,青元朔二年始封三千八百户,同年益封三千户。元朔五年再益封六千户。三次封典总计万二千八百户。“二千”,误作“一千”。《汉书》作“万六千三百户。”〔5〕“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元朔五年,青三子在襁褓中以青
功封侯,各千三百户。三子者:宜春侯卫伉、阴安侯卫不疑、发干侯卫登。按:《汉武故事》谓大将军有四子皆不才,少子坐奢谣诛云云。〔6〕“井之,万五千七百户”,
《汉书》作“二万二百户”。《汉书》卫青封户总计万六千三百户。三子共封三千九百户,故总数为二万二百户。〔7〕“侯者九人”,南窌侯公孙贺、合骑侯公孙敖、乐安侯李蔡、龙◻侯韩说、随成侯赵不虞、从平侯公孙戎奴、涉轵侯李朔、博望侯张骞及冠军侯霍去病。〔8〕“其裨将及校尉已为将者十四人”,十四人是:公孙贺、李息、公孙敖、李沮、李蔡、张次公、苏建、赵信、张骞、赵食其、曹襄、韩说、郭昌、苟彘。
将军公孙贺。贺,义渠人,〔1〕其先胡种。贺父浑邪,景帝时为平曲侯,
〔2〕坐法失侯。〔3〕贺,武帝为太子时舍人。〔4〕武帝立八岁,〔5〕以太仆
为轻车将军,〔6〕军马邑。〔7〕后四岁,以轻车将军出云中。〔8〕后五岁, 以骑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南窌侯。〔9〕后一岁,〔10〕以左将军再从大将 军出定襄,〔11〕无功。后四岁,以坐酎金失侯。〔12〕后八岁,以浮沮将军 出五原二千余里,〔13〕无功。后八岁,以太仆为丞相,封葛绎侯。〔14〕贺 七为将军,〔15〕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奸,
〔16〕为巫蛊,族灭无后。〔17〕
【注释】〔1〕“贺,义渠人”,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贺夫人君孺,为卫皇后姊,贺因是有宠。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生二子。后宣太后诈杀义渠戎王,起兵伐残义渠,置其地为北地郡。公孙浑邪、公孙贺、公孙敖、傅介子均北地义渠人。〔2〕“贺父浑邪,景帝时为平曲侯”,贺父公孙浑邪,景帝时为陇西守。后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孝景六年四月己巳(初五日)封为平曲侯。〔3〕“坐法失侯”,《史记·景惠间侯者年表》云公孙浑邪失侯在孝景中四年。《表》只云有罪,未云何罪。〔4〕“贺,武帝为太子时舍人”,公孙贺少为骑士,从军有功,擢为太子舍人。“舍人”, 为太子官属,秩比郎中,选良家子任之。舍人的职掌是更直(值班)和宿卫。〔5〕“武帝立八岁”,武帝始立为建元元年,至元光二年,正八岁。梁玉绳曰:“此两称武帝, 及下李息、公孙敖、李沮、李蔡、赵信、赵食其六传,称武帝者,皆后人妄改,当作今上。”按:司马迁卒在何年,今疑说纷纭,未有定论。梁何以不用此处连称武帝之例, 以证史迁卒在武帝之后,而遽断为“后人妄改”。吴汝纶据此以为史迁卒于武帝崩后。
〔6〕“太仆”,紧随皇帝左右掌舆马的近臣,有时还亲自为皇帝驭车。太仆还兼管马政,地位很重要。“轻车将军”,作战时设置的列将军,又称杂号将军。〔7〕“马邑”, 今山西朔县。〔8〕“后四岁,以轻车将军出云中”,《汉书·武帝纪》、《史记·匈奴列传》载,公孙贺出云中在元光六年。而据本传两处记载推算,均为元光五年。〔9〕“后五岁,以骑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南窌侯”,据《史》《汉》二表,公孙贺封窌侯在元朔五年四月丁未(二十日)。本传前记公孙贺为骑将军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有功, 亦在元朔五年。“后五岁”,按史迁纪年例推算,应为元朔四年,有误。〔10〕“后一岁”,元朔六年。〔11〕“左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的地位很高,不常置。其职是“掌兵及四夷”。“再从大将军出定襄”,元狩六年春二月、四月的一次漠北大会战,
大将军再出定襄,将前、后、左、右四将军渡漠击匈奴,是汉、匈八十余年来的武装冲突中具有决定性的一次战役。〔12〕“后四岁,以坐酎金失侯”,公孙贺坐酎金失侯在元鼎五年。“后四岁”前必有夺文。否则,不至以“后十一岁”误作“后四岁”。〔13〕“后八岁,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余里”,公孙贺坐酎金失侯在元鼎五年,以浮沮将军出五原在元鼎六年。“后八岁”误。〔14〕“后八岁,以太仆为丞相,封葛绎侯”,据
《史表》,太初二年三月丁卯(十二日)封公孙贺为葛绎侯。元鼎六年,公孙贺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以次年(元封元年)起算,至太初二年封葛绎侯,正八岁。按:西汉武帝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相继坐事死。石庆虽以恭谨得终,然而数遭遣责。公孙贺初引拜为丞相时,顿首涕位,不肯受印绶,不得已而受拜。后果坐子敬声不法族灭。刘屈氂继公孙贺为丞相,亦因蛊斩。〔15〕“贺七为将军”,粱玉绳曰:“贺为将军五,安有七乎!”按:据本传及韩长孺、匈奴二传及《将相年表》,贺凡七为将军。(一)元光二年为轻车将军军马邑。(二)元光六年为轻车将军出云中。(三)元朔五年为骑将军(《将相年表》作车骑将军)击匈奴。(四)元朔六年春二月,贺为左将军出定襄。(五)元朔六年夏四月,贺为左将军再出定襄。(六) 元狩四年,贺为左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七)元鼎六年,贺为浮沮将军出五原。贺凡七为将军不误。〔16〕“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奸”,据《史表》,征和二年,贺子敬声有罪国除。《汉书·贺传》云:“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唇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巫蛊之祸,起自朱安世,成于江充, 遂及公主、皇后、太子皆败。”按:阳石公主,武帝女。卫子夫为皇后生三女,长女卫长公主尚乐通侯栾大。阳石公主或为次女,与公孙敬声为亲戚相近而奸。三女当是《戾太子传》中之诸邑公主。〔17〕“为巫蛊,族灭无后”,征和无年冬,公孙贺坐为蛊死狱中。
将军李息,郁郅人。〔1〕事景帝。至武帝立八岁,为材官将军,军马邑。
〔2〕后六岁,为将军,出代。〔3〕后三岁,为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皆无
功。〔4〕凡三为将军,〔5〕其后常为大行。〔6〕
【注释】〔1〕“郁郅”,北地郡属县。〔2〕“为材官将军,军马邑”,在元光二年。“材官将军”,作战时临时设置的列将军(见《西汉会要》卷三二)。西汉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送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此军中置“材官将军”所自来。〔3〕“后六岁为将军出代”,时在元朔二年。〔4〕“后三岁, 为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皆无功”,据《卫将军列传》,元朔五年车骑将军卫青率四将军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李息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此云“从大将军出朔方”,不确。李息既未出朔方,卫青出朔方时亦未晋封为大将军。下云“皆无功”,亦误。〔5〕“凡三为将军”,李息凡四为将军,元光二年为材官将军军马邑,元朔二年为将军出代,元朔五年为将军出右北平,复有元鼎六年为
将军与郎中令徐自为征西羌。〔6〕“大行”,即大行令,本名行人,秦时名典客,汉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事之尊重者遣大鸿胪,轻贱者遣大行。据《汉书·汲黯传》, 李息因不敢言张汤之非获罪。元鼎二年,罢李息大行令。张骞继息为大行令。按:陈直曰:霍墓向东,有冢并立,规模较小,相传为李息冢。
将军公孙敖,义渠人。〔1〕以郎事武帝。〔2〕武帝立十二岁,〔3〕为骑 将军,出代,亡卒七千人,当斩,赎为庶人。后五岁,以校尉从大将军有功, 封为合骑侯。〔4〕后一岁,以中将军从大将军,〔5〕再出定襄,无功。〔6〕 后二岁,以将军出北地,后骠骑期,当斩,赎为庶人。〔7〕后二岁,以校尉 从大将军,无功。〔8〕后十四岁,以因杅将军筑受降城。〔9〕七岁,复以因 杅将军再出击匈奴,至余吾,〔10〕亡士卒多,下吏,当斩,诈死,亡居民间 五六岁。〔11〕后发觉,复系。坐妻为巫蛊,族。〔12〕凡四为将军,出击匈 奴,一侯。
【注释】〔1〕“义渠”,属北地郡,本秦义渠戎国。〔2〕“以郎事武帝”,《汉书》作“以郎事景帝”。王先谦《补注》云:“《史记》作以郎事武帝。”究竟孰是孰非,亦未加判断。泷川资言《考证》则断为《史记》误。按:卫青给事建章时,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本传已明言在前。故“以郎事武帝”者,谓公孙敖以骑郎事武帝,安得有误,盖误在《汉书》。〔3〕“武帝立十二岁”,为元光六年。〔4〕“以校尉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合骑侯”,据《史表》, 元朔五年四月丁未(二十日)封公孙敖为合骑侯。本传云:“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5〕“中将军”,西汉军制无中将军。《西汉会要》有中将将军,属列将军,“中将军”恐“中将将军”之误。
〔6〕“无功”,梁玉绳曰:“案《传》言斩虏万余人。《史》《汉》表皆言是年敖益封,则此误也。当衍‘无功’二字。”〔7〕“后二岁,以将军出北地,后骠骑期,当斩,赎为庶人”,本传前云:“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会,当斩,赎为庶人。”事在元狩二年夏。〔8〕“后二岁,以校尉从大将军,无功”,“后二岁”为元狩四年。按:元狩四年春,大将军出定襄,所属四将军为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元狩四年的漠北会战,公孙敖方由庶人起用为校尉,故匈奴、卫将军二列传俱未载其以校尉从大将军事。〔9〕“后十四岁,以因杅将军筑受降城”,自元狩四年后一年,元狩五年起算,后十四岁为武帝元封六年,与《匈奴列传》儿单于立之岁,汉令因杅将军筑受降城之年正合。惟《汉书·武纪》、《汉书·匈奴传》、《通鉴》卷二十一筑受降城并在太初元年,《通鉴》胡注云受降城在居延北,《一统志》云在河套北吴喇忒旗。〔10〕“七岁,复以因杅将军再出击匈奴,至余吾”,据《匈奴列传》,因杅将军再出击匈奴,至余吾在天汉四年。设筑受降城在元封六年,后七岁则为天汉三年。“余吾”,《匈奴列传》作“余吾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土拉河。〔11〕“当斩,诈死,亡居民间五六岁”,《汉书·武帝纪》:“太始元年春正月,因杅将军有罪要斩。”按:王先谦曰:“敖盖于斩时诈死,而行刑者以已斩报。《武纪》书斩敖于太始元年,正其失律之诛。五六岁后复出,乃觉其诈耳。”〔12〕“坐妻为巫蛊,族”,
《通鉴》卷二十二:“太始元年春正月,公孙敖坐妻巫蛊要斩。”按:巫蛊之祸,起自朱安世,成于江充,事在征和二年。《通鉴》混《史记·公孙敖传》与《汉书·武帝纪》为一谈,故有“太始元年春正月,公孙敖坐妻巫蛊要斩”的错误记载。太始元年,巫蛊尚未兴。《武纪》虽记“因杅将军有罪要斩”,实诈死,并亡居民间五六岁。至“坐妻为巫蛊,族”,则在后,为征和二、三年时事,于时巫蛊之祸已大兴。
将军李沮,云中人。〔1〕事景帝。武帝立十七岁,〔2〕以左内史为强弩 将军。〔3〕后一岁,复为强弯将军。〔4〕
【注释】〔1〕“云中”,秦置郡。汉分云中郡之东北为定襄郡,西南部为云中郡, 治云中县,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正义》曰:“今岚、胜州也。”按:岚州,两汉为太原郡。胜州,两汉为云中、五原郡。胜州尚与云中相涉,岚州则远不相涉。《正义》失检。〔2〕“武帝立十七岁”,为元朔五年。〔3〕“左内史”,是掌治京师的官。本名内史,景帝二年置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强弩将军”,作战时任命的杂号将军。〔4〕“后一岁,复为强弩将军”,“后一岁”为元朔六年。本传云:“其明年春(即元朔六年),大将军青出定襄,⋯⋯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
将军李蔡,〔1〕成纪人也。〔2〕事孝文帝、景帝、武帝。〔3〕以轻车将 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乐安侯。〔4〕已为丞相,坐法死。〔5〕
【注释】〔1〕“将军李蔡”,李广从弟。〔2〕“成纪”,汉初属陇西郡,故《李广传》云陇西成纪人。元光后,成纪县改属天水郡。故地在今甘肃秦安县北。〔3〕“事孝文帝、景帝、武帝”,李蔡与从兄李广俱为郎事文帝。景帝时李蔡积功至二千石。武帝时,李蔡为代相。〔4〕“以轻车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乐安侯”,“轻车将军” 是作战时任命的杂号将军。李蔡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左贤王有功。元朔五年四月丁未(二十日)封为乐安侯。〔5〕“已为丞相,坐法死”,元狩二年,李蔡代公孙弘为丞相。元狩五年,以侵孝景园神道壖地罪,自杀,国除。
将军张次公,河东人。〔1〕以校尉从卫将军青,有功,封为岸头侯。〔2〕 其后太后崩,〔3〕为将军,军北军。〔4〕后一岁,为将军,从大将军,再为 将军,〔5〕坐法失侯。〔6〕次公父隆,轻车武射也。〔7〕以善射,景帝幸近 之也。
【注释】〔1〕“河东”,汉郡,治所安邑。《汉书·酷吏传》云:“义纵,河东人也。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2〕“封为岸头侯”,封张次公为岸头侯,《史表》在元朔二年六月壬辰(十八日),《汉表》在元朔二年五月己巳(二十五日)。班、马所据故籍不同,故所记各异。〔3〕“太后”,武帝母王太后。王太后父王仲,槐里人。母臧儿,故燕王臧荼孙。王仲死,臧儿更嫁长陵田氏,生男田蚡、田胜。武帝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即皇帝位,母为皇太后。太后崩年,《汉书·武纪》在元朔三年六月庚午(初二日)。《通鉴》从《武纪》。荀悦《汉纪》作元朔三年六月庚申。惟是月无庚申日分,当误。王鸣盛说悦专取班书,间或小有立异,此盖荀悦
立异处。张次公封侯在元朔二年六月,太后崩年在一年之后,史籍记载,昭昭甚明。王先谦《补注》曰:“据《武纪》及《功臣表》,元朔二年五月封侯,六月皇太后崩。” 王氏误将《武纪》“六月皇太后崩”与《汉表》所记张次公“元朔二年五月己巳封”连缀为文,似张次公封侯后一月,皇太后即崩,殊与史实不合。泷川资言《考证》又误引王氏为说,两皆失检。〔4〕“北军”,是卫戍京师的部队。南军守卫皇宫。南军受北军节制。〔5〕“后一岁,为将军,从大将军,再为将军”,“后一岁,为将军”,于文理应是太后崩后一岁,即元朔四年。据《卫将军列传》,匈奴大入代、定襄、上郡, 杀略汉数千人在元朔四年夏。但未见汉御敌及出击记载,不能肯定次公为将军从大将军在元朔四年夏的一次战役。“再为将军”则在元朔五年春。《卫将军列传》云:“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咸击匈奴。”〔6〕“坐法失侯”,元狩元年,张次公坐与淮南王安女刘陵奸,及受财物罪,失侯国除。〔7〕“轻车”,施之勉《史记会注考证订补》引瞿方梅曰:“案轻车,古战车也。虎贲校尉掌轻车。司马彪《舆服志》曰:‘洞朱轮舆,不巾不盖,大驾法驾出,以次属车在卤簿中。’隆为轻车中武射之士,谓其有武力善射,亦佽飞、射士、材官、蹶张之类也。”
将军苏建,杜陵人。〔1〕以校尉从卫将军青有功,为平陵侯,〔2〕以将 军筑朔方。〔3〕后四岁,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4〕后一岁,以右 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亡翕侯,失期,当斩,赎为庶人。〔5〕其后为代郡太守,卒,冢在大犹乡。〔6〕
【注释】〔1〕“杜陵”,即杜原,又名乐游原。《战国策》载,齐助楚攻秦,齐、楚兵大败于杜陵。鲍《注》云属京兆。故秦时其地即名杜陵。史迁为苏建作传,曰:“将军苏建,杜陵人”,亦证武帝时京兆有地曰杜陵。《汉书·地理志》京兆尹属县杜陵下, 有“宣帝更名”四字,恐未谛。〔2〕“为平陵侯”,据《史表》,元朔二年三月丙辰
(十一日),封苏建为平陵侯。〔3〕“以将军筑朔方”,元朔二年,车骑将军卫青出云中,西至高阙,略河南地,走白羊、楼烦王,以河南地为朔方郡,使苏建筑朔方城。
《正义》引《括地志》云:“夏州朔方县北什贲故城是。”按朔方郡区在内蒙古河套及河套南部一带。郡治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南,黄河的南岸。〔4〕“后四岁,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苏建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在元朔五年春。〔5〕“后一岁,以右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亡翕侯,失期当斩,赎为庶人”,据《卫将军列传》, 元朔六年四月,右将军苏建与前将军赵信从大将军出定襄。建与信并军分行,亡前将军。建独身亡归,当斩,赎为庶人。《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误元朔六年为元鼎六年。
〔6〕“冢在大犹乡”,西汉时阳陵为公卿赐葬之地。陈直曰:“太史公于苏建、张骞二人,独注冢墓在某地,因熟悉其事特加记载。《汉书·苏武传》:‘太夫人已前卒, 陵送葬阳陵’云云,据此,苏建之冢在阳陵,不在扶风。大犹乡盖阳陵之乡名也。”
将军赵信,以匈奴相国降,为翕侯。〔1〕武帝立十七岁,为前将军,与单于战,败,降匈奴。〔2〕
【注释】〔1〕“为翕侯”,据《史表》,侯赵信在元光四年七月壬午。据《汉表》,
翕侯赵信,元光四年十月壬午封。按:元光四年七月无壬午日分。十月壬午为十月十二日。《汉表》是。〔2〕“武帝立十七岁,为前将军,与单于战,败,降匈奴”,事在元朔六年。“武帝立十七岁”,应为立十八岁。《汉书》作立十八年。
将军张骞,〔1〕以使通大夏,〔2〕还,为校尉。〔3〕从大将军有功,封 为博望侯。〔4〕后三岁,为将军,出右北平,失期,当斩,赎为庶人。〔5〕 其后使通乌孙,〔6〕为大行而卒,〔7〕冢在汉中。〔8〕
【注释】〔1〕“将军张骞”,《汉书·张骞传》云:“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2〕“大夏”,中亚古地名和国名,最早见于《大宛列传》,古希腊人称为巴克特里亚,主要指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3〕“还,为校尉”,张骞于建元三年应募使月氏,元朔元年左右到达大夏,去国十三年还为校尉,时为元朔三年。〔4〕“封为博望侯”,据《史》《汉》二表,张骞封博望侯在元朔六年三月甲辰。三月无甲辰日分。据《通鉴考异》,骞以元朔六年二月封。六年二月甲辰为二月二十一日。《史》
《汉》两表皆误。“博望”,颜师古曰:“取其能广博瞻望。”李慈铭曰:“汉中世后封侯或于地名取义。如霍去病之冠军,田千秋之富民,李广利之海西,及骞之博望皆是。” 按:《地理志》南阳有博望县。周寿昌曰:“颜不引《地志》,但取美名,几疑无此地名。”〔5〕“后三岁,为将军出右北平,失期当斩,赎为庶人”,元狩二年夏,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皆击匈奴。博望侯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6〕“其后使通乌孙”,乌孙本居敦煌、祁连间,为月氏所败,先依匈奴,而后西迁到伊犁河流域、伊塞克湖畔和纳林河流域,建都城于赤谷城。元狩二年,匈奴浑邪王既归汉,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张骞向武帝建议,厚币赂乌孙,招之东归, 居浑邪故地,与汉结为昆弟,以断匈奴右臂。武帝采纳张骞的意见,拜骞为中郎将使乌孙。元鼎二年骞至乌孙,乌孙虽不肯东还,然西域诸国自此与中国通。〔7〕“大行”, 又名大行令,是典客的属官。《大宛列传》云:“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余卒。”按:张骞为大行在元鼎二年,卒于元鼎三年。〔8〕“冢在汉中”,张骞,汉中成固人,称“冢在汉中”,不言城固,盖只举郡名。按:张骞墓在陕西省城固县城西五华里处饶家营,亦曰张家村,是张骞的故乡。
将军赵食其,祋祤人也。〔1〕武帝立二十二岁,以主爵为右将军,〔2〕 从大将军出定襄,迷失道,当斩,〔3〕赎为庶人。
【注释】〔1〕“祋祤”,音 duìyū,左冯翊县名,在今陕西耀县东。陈直曰:《居延汉简释文》有简文云:“‘施刑士冯翊带羽掖落里王□。’‘带羽’当为‘祋祤’之俗字。然可证汉人读‘祋’字为都会反(会当读如会计之会),不读丁活反。”〔2〕“武帝立二十二岁,以主爵为右将军”,“主爵”,主爵都尉省称。据《汉书·公卿表》, 赵食其以元狩三年为主爵都尉。据《卫将军列传》,元狩四年为右将军,与“武帝立二十二岁”之数正合。〔3〕“从大将军出定襄,迷失道,当斩”,元狩四年春,前将军
李广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击单于,有罪当斩。
将军曹襄,以平阳侯为后将军,〔1〕从大将军出定襄。〔2〕襄,曹参孙 也。〔3〕
【注释】〔1〕“将军曹襄,以平阳侯为后将军”,“平阳侯”是汉丞相曹参的封号。曹襄是曹参的玄孙,夷侯时之子。曹时就是《卫将军列传》所提及的有恶疾归国的曹寿。曹襄尚卫长公主,元光五年嗣平阳侯,元鼎二年薨。〔2〕“从大将军出定襄”, 在元狩四年春。〔3〕“襄,曹参孙也”,中井积德曰:“曹襄是参之玄孙,此单云孙者泛称耳。”按:中井说是,非“孙”上有夺字。
将军韩说,弓高侯庶孙也。〔1〕以校尉从大将军有功,为龙◻侯,〔2〕 坐酎金失侯。〔3〕元鼎六年,以待诏为横海将军,〔4〕击东越有功,〔5〕为 按道侯。〔6〕以太初三年为游击将军,屯于五原外列城。〔7〕为光禄勋,〔8〕 掘蛊太子宫,卫太子杀之。〔9〕
【注释】〔1〕“弓高侯”,韩王信之子颓当的封号。文帝时,颓当以匈奴相国降。文帝十六年三月丙子(二十七日),汉封颓当为弓高侯。“庶孙”,即孽孙,非嫡出之意。吴、楚反时,弓高侯颓当功冠诸将,传子至孙,无子国绝。韩嫣、韩说兄弟,皆颓当孽孙。〔2〕“为龙◻侯”,韩说以元朔五年四月丁未(二十日)封为龙◻侯。〔3〕“坐酎金失侯”,事在元鼎五年。〔4〕“待诏”,犹言候命。韩说已于元鼎五年坐酎金失侯。启用以前,已无爵位,故曰“待诏。”〔5〕“击东越有功”,韩说于元鼎六年为横海将军击东越,事见《汉书·武帝纪》。〔6〕“为按道侯”,韩说封按道侯,
《史表》在元封元年五月丁卯(初一日),《汉表》在元封元年五月己卯(十三日)。
〔7〕“以太初三年为游击将军,屯于五原外列城”,《匈奴列传》云,太初三年,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使游击韩说、长平侯卫伉屯其旁。〔8〕“为光禄勋”,征和二年,韩说代徐自为为光禄勋。说即以任官之年被诛。梁玉绳曰:“‘为光禄勋’以下十四字,后人以征和二年事续入也,当删。” 施之勉曰:“韩说掘蛊太子宫,与田仁主闭守城门,是同一事。所谓巫蛊之祸者,《田叔传》并论田仁,既出自史公手,岂为后人所续入哉!”按:史迁绝笔及下世之年,均有待商兑,不可遽以某年某日为限,一概而论。梁说可商。〔9〕“掘蛊太子宫,卫太子杀之”,《汉书·戾太子据传》云,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江充掘蛊太子宫。征和二年七月壬午(初九日),太子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韩说不肯受诏,为客所格杀。
将军郭昌,〔1〕云中人也。以校尉从大将军。〔2〕元封四年,以太中大 夫为拔胡将军,〔3〕屯朔方。〔4〕还击昆明,毋功,夺印。〔5〕
【注释】〔1〕“将军郭昌”,元鼎六年以中郎将平西南夷,诛其渠率且兰君,以其地为牂柯郡。元封二年以将军平西南夷未服者,置益州郡。元封四年秋,以拔胡将军
屯朔方。元封六年,益州、昆明反,遣拔胡将军郭昌击之。〔2〕“以校尉从大将军”, 不详。〔3〕“太中大夫”,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掌议论,秩比千石。〔4〕“屯朔方”,郭昌以拔胡将军屯朔方,并见《匈奴列传》、《汉书·武纪》。
〔5〕“还击昆明,毋功,夺印”,《汉书·武帝纪》云,元封六年三月,益州、昆明反,赦京师亡命令从军,遣拔胡将军将以击之。《武纪》未载战绩。无功夺印当指此。
将军荀彘,太原广武人。〔1〕以御见,侍中,〔2〕为校尉,数从大将军。 以元封三年为左将军击朝鲜,毋功。〔3〕以捕楼船将军坐法死。〔4〕
【注释】〔1〕“广武”,县名,西汉置,属太原郡,故城在今山西代县西。〔2〕“以御见,侍中”,“御”谓御车。谓以善御得侍中官。《盐铁论·除狭篇》:“戏车跃鼎咸出补吏。”陈直曰:“以御见,犹卫绾以戏车为郎也。”〔3〕“以元封三年为左将军击朝鲜,毋功”,荀彘为左将军击朝鲜无功,乃元封二年事。元封三年夏,斩其王右渠,朝鲜降,不得曰无功。〔4〕“以捕楼船将军坐法死”,左将军荀彘与楼船将军杨仆争功,左将军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执捕楼船将军,并其军,急击朝鲜。元封三年夏,朝鲜尼谿相参使人杀朝鲜王右渠降。左将军征召至京师,坐争功相嫉罪弃市。
最骠骑将军去病,〔1〕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2〕斩捕首虏十 一万余级。及浑邪王以众降数万,遂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万五千一百户。〔3〕其校吏有功为侯者凡六人,〔4〕而后为将军二人。
〔5〕
【注释】〔1〕“最”,总计。〔2〕“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除元朔二年,去病以剽姚校尉二次出击匈奴而外,其余四次皆以骠骑将军出击。计为:(1)元狩二年春,以骠骑将军出陇西。(2)元狩二年夏,骠骑将军踰居延至祁连山。(3)元狩二年秋,骠骑将军迎降浑邪王。(4)元狩四年春,骠骑将军出代,绝大漠,封狼居胥,禅姑衍,登临瀚海。〔3〕“四益封,凡万五千一百户”,据本传,霍去病元朔六年始封千六百户。其后四次益封,计为:(1)元狩二年春二千户。(2)元狩二年夏五千户。(3)元狩二年秋千七百户。(4)元狩四年春五千八百户。总计万六千一百户。“六千”误为“五千。”〔4〕“其校吏有功为侯者凡六人”,“六人”误,应为七人: 从骠侯赵破奴、宜冠侯高不识、煇渠侯仆多(朋)、符(邳)离侯路博德、义阳侯邢(卫) 山、壮侯复陆支、众利侯伊即靬。〔5〕“而后为将军二人”,指伏波将军路博德、匈河将军赵破奴。
将军路博德,平州人。〔1〕以右北平太守从骠骑将军有功,为符离侯。
〔2〕骠骑死后,〔3〕博德以卫尉为伏波将军,伐破南越,益封。〔4〕其后坐
法失侯。〔5〕为强弩都尉,屯居延,〔6〕卒。
【注释】〔1〕“平州”,《汉书·地理志》作平周,属西河郡,在今山西临汾西。
〔2〕“为符离侯”,据《史表》,元狩四年六月丁卯(初十日)封路博德为符离侯。
按《汉表》作“邳离侯”。〔3〕“骠骑死后”,元狩六年九月后。〔4〕“博德以卫尉为伏波将军,伐破南越,益封”,伏波将军伐破南越在元鼎六年冬。《资治通鉴》卷二
○云:“师还,上益封伏波。”〔5〕“其后坐法失侯”,《汉表》云,太初元年,坐见知子犯逆不道罪免。〔6〕“为强弩都尉,屯居延”,路博德屯居延在太初三年。杨树达曰:“天汉二年李陵击匈奴,武帝诏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正其为强弩都尉时。” 按:居延城与居延泽非一处。路博德“屯居延”指的是居延城。唐人曾记其距张掖里数。
《匈奴列传正义》引《括地志》谓:“汉居延城在甘州张掖县东北一千五百三十里。” 陈梦家《汉简考述》曾推测它是黑城东北K710 故城。
将军赵破奴,故九原人。〔1〕尝亡入匈奴,已而归汉,为骠骑将军司马。
〔2〕出北地时有功,封为从骠侯。〔3〕坐酎金失侯。〔4〕后一岁,为匈河将
军,攻胡至匈河水,无功。〔5〕后二岁,击虏楼兰王,〔6〕复封为浞野侯。
〔7〕后六岁,为浚稽将军,将二万骑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与战,兵八万骑
围破奴,破奴生为虏所得,遂没其军。〔8〕居匈奴中十岁,复与其太子安国亡入汉。〔9〕后坐巫蛊,族。
【注释】〔1〕“九原”,五原郡属县。《汉书》误作“太原”。〔2〕“司马”, 是骠骑将军幕府中高级幕僚,主兵,秩千石。〔3〕“封为从骠侯”,据《史表》,赵破奴封从骠侯在元狩二年五月丁丑(初八日)。《汉表》作五月丙戍(十七日)。〔4〕“坐酎金失侯”,在元鼎五年。〔5〕“无功”,《汉书·武帝纪》云:“元鼎六年秋, 又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匈河将军赵破奴出令居,皆二千余里,不见虏而还。”不见虏而还师,劳师千里,故无功。〔6〕“后二岁,击虏楼兰王”,赵破奴为匈河将军, 攻胡至匈河水,在元鼎六年。“后二岁,击虏楼兰王”,则在元封二年。〔7〕“复封为浞野侯”,《史》《汉》两表复封浞野侯俱在元封三年。〔8〕“破奴生为虏所得, 遂没其军”,事在太初二年。浞野侯击匈奴,还师,在距受降城四百里处,被匈奴骑兵八万包围。浞野侯夜自出求水,为匈奴兵所生得。〔9〕“居匈奴中十岁”,徐广曰: “以太初二年入匈奴,天汉元年亡归,涉四岁。”盖本作“四”,俗音相乱而为“十”。
自卫氏兴,大将军青首封,其后枝属为五侯。〔1〕凡二十四岁而五侯尽夺,〔2〕卫氏无为侯者。
【注释】〔1〕“枝属”,霍去病为卫青姊少儿子,故得从属于卫,称为“枝属”。“五侯”,卫青子伉、不疑、登,并霍去病及子嬗。〔2〕“凡二十四岁而五侯尽夺”, 阴安侯不疑、发干侯登皆于元鼎五年坐酎金免。卫伉两次失侯,第二次是在天汉元年坐阑入宫失侯。霍去病元狩六年卒,子嬗嗣侯。元封三年嬗卒,无子国除。从青子元朔五年始封之次年(元朔六年)起算,至天汉元年为夺侯最晚之年止,正二十四岁,与《传》合。梁玉绳则从卫青元朔二年始封起算,谓凡二十六年,失检。因《传》明言“其后枝属为五侯”,自不应从大将军首封之年起算。施之勉虽亦计年为二十四年,然曰“夺爵之年不算”,从元朔五年,算至太初四年,为二十四岁,于理亦欠安。
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1〕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2〕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3〕骠骑亦放此意,〔4〕其为将如 此。
【注释】〔1〕“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索隐》:谓不为贤士大夫所称誉。” 按:淮南王近臣伍被在与安论形势时,称誉大将军虽古名将不过。伍被坐与淮南王谋反诛,不当入于贤大夫,故苏建之语云然。〔2〕“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自”, 虽然。魏其侯窦婴字王孙,孝文窦皇后从兄之子,窦婴好宾客。孝景三年吴、楚反,拜婴为大将军,守荥阳。七国兵败,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武安侯田蚡, 孝景王皇后同母弟。孝景三年,封蚡为武安侯。武安侯新用事为相,卑下宾客,欲以倾魏其诸将相,事见《魏其武安侯列传》。〔3〕“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与”, 读曰“预”,义同。梁玉绳曰:“案此青谢苏建语如此。汲黯为揖客,大将军益贤之。又进言田仁为郎中,言减宣为大厩丞,言主父偃于上,为上言郭解不中徙茂陵,则未尝不招士也。但所招之士,不皆贤耳。”〔4〕“放”,仿效。《汉书》作“方”。颜师古曰:“方,比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