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刘驰 注译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1〕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2〕姓驺氏。

〔3〕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4〕以其地为闽中郡。〔5〕及诸侯畔秦,〔6〕

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7〕所谓鄱君者也,〔8〕从诸侯灭秦。当是之 时,项籍主命,〔9〕弗王,〔10〕以故不附楚。〔11〕汉击项籍,〔12〕无诸、 摇率越人佐汉。〔13〕汉五年,〔14〕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15〕 都东冶。〔16〕孝惠三年,〔17〕举高帝时越功,〔18〕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 附,〔19〕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20〕世俗号为东瓯王。

【注释】〔1〕“闽越”,族名,古代南方越人的一支。亦称“东越”,《史记集解》引韦昭曰:“闽音武巾反。东越之别名。”秦汉时期主要分布在今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无诸”,人名。“东海”,指今浙江南部沿海地区。“摇”,人名。〔2〕“其先”,他们的祖先。“句践”,人名。其事迹见本书《越王句践世家》。〔3〕“驺氏”,

《史记集解》引徐广曰:“驺,一作‘骆’。”陈直《史记新证》:“驺为齐大姓,不闻在闽越,传文为骆字之误无疑”。〔4〕“君长”,指少数民族的首领。〔5〕“闽中”, 郡名。治所在东冶(今福建福州)。〔6〕“畔”,为“叛”的通假字,反叛。〔7〕“越”, 越人。“鄱阳”,县名,治所在今江西波阳东北。一说秦朝时于此地置番县,西汉改名番阳,东汉再改为鄱阳。“鄱”,音 pó。“吴芮”,人名。其事迹见《汉书·韩彭英卢吴传》。〔8〕“鄱君”,吴芮曾任鄱阳令,故被称为“鄱君”。亦作“番君”。〔9〕“项籍”,人名。其事迹见本书《项羽本纪》。“主命”,控制号令诸侯的权力。〔10〕“弗王”,未被封为王。项羽掌权后,分封诸侯王,但未封无诸与摇为王。〔11〕“以故”, 因此。“楚”,指项羽以西楚霸王名义统治的楚政权。〔12〕“汉”,指刘邦建立的汉政权。项羽大封诸侯王时,刘邦被封为汉王,统治汉中及巴蜀地区。后刘邦起兵与项羽争夺天下,即以汉作为国号。〔13〕“佐”,辅佐。〔14〕“汉五年”,指汉王刘邦五年(公元前二○二年)。〔15〕“王”,音 wàng,统治。〔16〕“都”,建都,以⋯⋯ 为都城。“东冶”,县名,在今福建福州。〔17〕“孝惠”,即西汉孝惠帝刘盈,其事迹见本书《吕太后本纪》及《汉书·惠帝纪》。惠帝三年即公元前一九二年。〔18〕“举”, 列举。“高帝”,即汉高帝刘邦。“越功”,越人的功劳。〔19〕“便”,音 pián, 安逸。“附”,归附。〔20〕“东瓯”,地名,在今浙江温州。

后数世,至孝景三年,〔1〕吴王濞反,〔2〕欲从闽越,〔3〕闽越未肯行,

〔4〕独东瓯从吴。及吴破,〔5〕东瓯受汉购,〔6〕杀吴王丹徒,〔7〕以故皆

得不诛,〔8〕归国。

【注释】〔1〕“孝景”,即西汉孝景帝刘启,其事迹见本书《孝景本纪》。孝景三年即公元前一五四年。〔2〕“吴王濞”,即吴王刘濞。其事迹见本书《吴王濞列传》。“濞”,音 bì。吴为汉初所封同姓诸侯王国之一,辖东阳、彰郡、会稽等三郡,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3〕“从”,使⋯⋯跟随。〔4〕“行”,随行。〔5〕“吴破”,指吴王刘濞兵败。〔6〕“购”,重金收买。〔7〕“丹徒”,县名,今属江苏, 在镇江市东北。〔8〕“诛”,惩罚。

吴王子子驹亡走闽越,〔1〕怨东瓯杀其父,常劝闽越击东瓯。至建元三 年,〔2〕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食尽,困,且降,〔3〕乃使人告急天子。天 子问太尉田蚡,〔4〕蚡对曰:“越人相攻击,固其常,〔5〕又数反覆,不足 以烦中国往救也。〔6〕自秦时弃弗属。”〔7〕于是中大夫庄助诘蚡曰:〔8〕 “特患力弗能救,〔9〕德弗能覆;诚能,〔10〕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 何乃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11〕彼当安所告愬?〔12〕 又何以子万国乎?”〔13〕上曰:〔14〕“太尉未足与计。〔15〕吾初即位,不 欲出虎符发兵郡国。”〔16〕乃遣庄助以节发兵会稽。〔17〕会稽太守欲距不 为发兵,〔18〕助乃斩一司马,〔19〕谕意指,〔20〕遂发兵浮海救东瓯。〔21〕

未至,闽越引兵而去。东瓯请举国徙中国,〔22〕乃悉举众来,〔23〕处江、 淮之间。〔24〕

【注释】〔1〕“子驹”,人名,即吴王刘濞的儿子刘子驹。“亡走”,逃亡。〔2〕“建元”,汉武帝年号。建元三年为公元前一三八年。〔3〕“且”,将要。〔4〕“太尉”,官名。西汉初置为武将最高职务,担任临时性军事统帅,或作为皇帝的军事顾问, 但没有发兵及统兵的实际职权。秩万石,不常设。汉武帝以文臣充任,地位仅次于丞相。后废。至东汉初始复置。“田蚡”,人名,其事迹见本书《魏其武安侯列传》。〔5〕“固”,本来。〔6〕“中国”,中原地区,亦可指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7〕“弃”, 放弃。“弗属”,不属于。〔8〕“中大夫”,官名。侍从皇帝左右,掌议论国政,秩比二千石,属郎中令(光禄勋)。〔9〕“特”,只是,不过。“患”,怕,恐怕。〔10〕“诚”,如果。〔11〕“振”,救助。〔12〕“愬”,为“诉”的通假字,诉说,诉苦。

〔13〕“何以”,怎么能。“子”,养育,爱护。“万国”,泛指天下各国。〔14〕“上”, 皇上,皇帝。〔15〕“与计”,在一起商量。〔16〕“虎符”,当时调兵遣将的信物。一般用铜铸成虎形,背上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留存朝廷,左半授予统兵将帅。调动兵马时由使臣持符前往,验合后方可发兵。“发兵”,调遣军队。“郡国”,直属于朝廷的郡与由诸王统治的王国。〔17〕“节”,符节。朝廷使者出行时所持的信物,以旌牛尾、禽羽等编制,代表朝廷行使权力。“会稽”,郡名,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

〔18〕“太守”,官名。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秩二千石。“距”,抗拒、抵制,为“拒” 的通假字。〔19〕“司马”,官名。郡中统兵官员。〔20〕“谕”,告谕、告诉。“意指”,意图、指示。〔21〕“浮海”,乘船过海。〔22〕“举国”,全国。〔23〕“悉”,

都。〔24〕“处”,安置,居住。

至建元六年,闽越击南越。〔1〕南越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击而以闻。

〔2〕上遣大行王恢出豫章,〔3〕大农韩安国出会稽,〔4〕皆为将军。〔5〕兵

未逾岭,闽越王郢发兵距险。〔6〕其弟余善乃与相、宗族谋曰:〔7〕“王以 擅发兵击南越,不请,〔8〕故天子兵来诛。今汉兵众强,今即幸胜之,〔9〕 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今杀王以谢天子,天子听,罢兵,固一国完;〔10〕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11〕皆曰“善”。即◻杀王,〔12〕使 使奉其头致大行。大行曰:“所为来者诛王。今王头至,谢罪,不战而耘,

〔13〕利莫大焉。”乃以便宜案兵告大农军,〔14〕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

诏罢两将兵,曰:“郢等首恶,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焉。”〔15〕乃使郎中将立丑为越繇王,〔16〕奉闽越先祭祀。〔17〕

【注释】〔1〕“南越”,族名,越人的一支。亦为国名。见本书《南越列传》。

〔2〕“以闻”,将事情向上报告。此处指向朝廷报告。〔3〕“大行”,官名,即大行令。为九卿之一,掌接待诸侯王,安排朝会、封授等仪式,秩中二千石。后改称大鸿胪。“王恢”,人名。燕国(都蓟城,今北京市西南)人、初为边郡官吏。后曾献计在马邑

(今山西朔县)伏击匈奴,谋泄,无功,下狱后自杀。“豫章”,郡名,治所在南昌(今属江西)。〔4〕“大农”,官名,即大农令。为九卿之一,掌管全国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生产与经营,管理全国租赋收入和朝廷开支。秩中二千石。后改称大司农。“韩安国”,人名。其事迹见本书《韩长孺列传》。〔5〕“为”,担任。“将军”,官名。西汉时期,除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外,多为临时设置的军事统帅,统兵出征,事讫即罢。如冠以楼船、伏波等名号,则称杂号将军。〔6〕“郢”,人名, 为当时的闽越王。“距险”,据守险要的地势。〔7〕“余善”,人名,郢的弟弟。“相”, 闽越国相,为国中百官之首,辅佐国王综理全国政务。〔8〕“请”,请示。〔9〕“幸”, 侥幸。〔10〕“固”,固然。“完”,完整,保全。〔11〕“亡”,逃亡。〔12〕“◻”, 音 cōng,本义为小矛,引申为用矛等兵器冲刺。〔13〕“耘”,锄草。此处引申为除去祸害。〔14〕“便宜”,以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便”,音 biàn。“案兵”,停止军队前进。“大农军”,指韩安国的军队。〔15〕“繇君”,闽越国的封号。“丑”, 人名。“与”,参与。〔16〕“郎中将”,官名。统领郎中,守护宫殿门户,属郎中令。依所统不同,分称为车将、户将、骑将。秩比千石。〔17〕“奉”,奉事、侍奉。“先”、祖先。

余善已杀郢,威行于国,国民多属,窃自立为王。〔1〕繇王不能矫其众持正。〔2〕天子闻之,为余善不足复兴师,〔3〕曰:“余善数与郢谋乱,而 后首诛郢,师得不劳。”〔4〕因立余善为东越王,〔5〕与繇王并处。

【注释】〔1〕“窃”,暗中。〔2〕“矫”,矫正。“众”,部众。“持正”, 保持正道。〔3〕“不足”,不值得。“兴师”,出动军队。〔4〕“劳”,劳苦、疲劳。

〔5〕“因”,于是。

至元鼎五年,〔1〕南越反,东越王余善上书,请以卒八千人从楼船将军击吕嘉等。〔2〕兵至揭扬,〔3〕以海风波为解,〔4〕不行,持两端,〔5〕阴 使南越。〔6〕及汉破番禺,〔7〕不至。是时楼船将军杨仆使使上书,〔8〕

便引兵击东越。〔9〕上曰士卒劳倦,〔10〕不许,罢兵,令诸校屯豫章梅领待 命。〔11〕

【注释】〔1〕“元鼎”,汉武帝年号,元鼎五年为公元前一一二年。〔2〕“楼船”,将军名号,统领水军。“吕嘉”,人名,南越国丞相。其事迹见本书《南越列传》。

〔3〕“揭扬”,亦作“揭阳”,县名,今属广东省。〔4〕“海风波”,海上风浪,指风浪过大。“解”,解释,借口。〔5〕“两端”,即首鼠两端之意,指迟疑不决。〔6〕“阴使”,暗中派使者与南越联系。〔7〕“番禺”,地名。当时为南越国都城,在今广东广州市。〔8〕“杨仆”,人名。其事迹见本书《酷吏列传》。〔9〕“便”,顺便。“引兵”,率领军队。〔10〕“上曰”,皇上说。〔11〕“校”,军队编制单位,亦称为营。一校有兵士数百人至千余人,设校尉为长官。“梅领”,地名,即梅岭,今称大庾岭,位于广东、江西两省交界处。

元鼎六年秋,余善闻楼船请诛之,〔1〕汉兵临境,且往,〔2〕乃遂反, 发兵距汉道。〔3〕号将军驺力等为“吞汉将军”,〔4〕入白沙、武林、梅岭,

〔5〕杀汉三校尉。〔6〕是时汉使大农张成、故山州侯齿将屯,〔7〕弗敢击,

却就便处,〔8〕皆坐畏懦诛。〔9〕

【注释】〔1〕“楼船”,即楼船将军杨仆。〔2〕“且”,将要。〔3〕“汉道”, 汉军将要经过的道路。〔4〕“号”,加封官号。“驺力”,人名。“吞汉”,东越将军名号。〔5〕“白沙”,地名,在今江西南昌东北。“武林”,地名,在今江西波阳东南。〔6〕“校尉”,官名。位在将军之下,统领本校兵马,其前可冠以名号。〔7〕“使”,使者。“大农”,即大农令。“张成”,人名。“故”,原。“山州侯齿”, 即山州侯刘齿,他是城阳共王刘喜之子,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一二五年)被封为山州侯,元鼎五年,他因酎金而被免除侯爵。“将屯”,率军驻屯。〔8〕“却”,退却。“就”,趋向,往。“便处”,方便的地方。〔9〕“坐”,由于某种罪行。“畏懦”,畏惧、怯懦。

余善刻“武帝”玺自立,〔1〕诈其民,〔2〕为妄言。〔3〕天子遣横海将 军韩说出句章,〔4〕浮海从东方往;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中尉王温舒出梅 岭;〔5〕越侯为戈船、下濑将军,〔6〕出若邪、白沙。〔7〕元封元年冬,〔8〕 咸入东越。东越素发兵距险,〔9〕使徇北将军守武林,〔10〕败楼船将军数校 尉,杀长吏。〔11〕楼船将军率钱唐辕终古斩徇北将军,〔12〕为御兒侯。〔13〕 自兵未往。

【注释】〔1〕“玺”,皇帝所用印章的专称。〔2〕“诈”,欺骗。〔3〕“妄言”, 虚妄不实的言论。〔4〕“横海”,将军名号。“韩说”,人名。其事迹附见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句章”,县名,其治所在今浙江宁波西北。〔5〕“中尉”,官名。掌京城治安,管理国家武库,领兵戍卫京城,时或统兵出征。为九卿之一,秩中二千石。后改称“执金吾”。“王温舒”,人名。其事迹见本书《酷吏列传》。〔6〕“越侯”, 被封侯的南越人。“戈船”,将军名号。一说是将戈置于船下,以防蛟龙及越人凿船, 即以之作为将军名号。据梁廷楠《南越五主传》任戈船将军者为郑严。“下濑”,将军名号。“濑”,一作“厉”。任下濑将军者为田甲。〔7〕“若邪”,地名,在今浙江绍兴以南。〔8〕“元封”,汉武帝年号。元封元年为公元前一一○年。〔9〕“素”, 向来,原来。〔10〕“徇北”,东越将军名号。〔11〕“长吏”,地位较高的官吏。〔12〕“率”,统领或将帅。《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作“卒”,未详孰是。“钱唐”, 县名,其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辕终古”,人名,姓辕,名终古。〔13〕“御兒”, 地名,在今浙江余杭东北。

故越衍侯吴阳前在汉,〔1〕汉使归谕余善,余善弗听,及横海将军先至, 越衍侯吴阳以其邑七百人反,〔2〕攻越军于汉阳。从建成侯敖,〔3〕与其率,

〔4〕从繇王居股谋曰:“余善首恶,劫守吾属。〔5〕今汉兵至,众强,计杀

余善,自归诸将,傥幸得脱。”〔6〕乃遂俱杀余善,以其众降横海将军,故 封繇王居股为东成侯,〔7〕万户;封建成侯敖为开陵侯;〔8〕封越衍侯吴阳 为北石侯;〔9〕封横海将军说为案道侯;〔10〕封横海校尉福为缭荌侯。〔11〕 福者,成阳共王子,故为海常侯,〔12〕坐法失侯。旧从军无功,以宗室故侯。

〔13〕诸将皆无成功,莫封。东越将多军,〔14〕汉兵至,弃其军降,封为无

锡侯。〔15〕

【注释】〔1〕“故”,原。“越衍侯”,东越国所封的衍侯。“吴阳”,人名。

〔2〕“以”,率领。“邑”,封邑。〔3〕“建成”,东越国侯爵封号。“敖”,人名。

〔4〕“率”,渠率,首领。〔5〕“劫守”,劫持、胁迫。“吾属”,我们。〔6〕“傥”,音tǎng,或许。“幸”,侥幸。〔7〕“东成”,县名,亦作东城,其治所在今安徽定 远东南。〔8〕“开陵”,地名,属临淮郡。〔9〕“北石”,地名。一说为“外石”,属济南郡。〔10〕“说”,即韩说。“案道”,地名。〔11〕“横海”,校尉名号。“福”,即刘福,为成阳共王刘喜之子。“缭荌”,地名。〔12〕“海常”,地名。一说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掖县),一说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县)。〔13〕“故”,缘故。〔14〕“多军”,人名。〔15〕“无锡”,县名。在今江苏无锡市。

于是天子曰东越狭多阻,〔1〕闽越悍,〔2〕数反覆。诏军吏皆将其民徙 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3〕

【注释】〔1〕“东越”,指原东瓯统治区,在其内迁后,已归入闽越国境内。“狭”, 狭隘。“阻”,险阻,地势险要。〔2〕“悍”,强悍,凶悍。〔3〕“东越地”,指整

个闽越国控制区,与前述“东越”,含义不同。

太史公曰:“越虽蛮夷,其先岂尝有大功德于民哉,何其久也!历数代常为君王,句践一称伯。〔1〕然余善至大逆,〔2〕灭国迁众,其先苗裔繇王 居股等犹尚封为万户侯,由此知越世世为公侯矣。盖禹之余烈也。〔3〕

【注释】〔1〕“称伯”,称霸,成为诸侯的盟主。“伯”,音bà,为“霸”的通假字。〔2〕“大逆”,大逆不道,指谋反、犯上等反抗朝廷和皇帝的罪行。〔3〕“余烈”, 遗留的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