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电磁部分教具制作
一、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实验原理】
磁场的基本特性是对放入其中的电流有力的作用。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这种力的存在,并且找出判定这种力的方法(左手定则)。
图 7-33
在图 7-33 中,磁场由碲形磁铁提供,通电导体由香烟铝箔纸构成回路,整个装置十分简单。通电导体是由铝箔纸制成,导电好、重量轻, 一旦两导轨上通电,在磁场力作用下,它会迅速向某一个方向滚动。
【制作方法】
材料:23cm×20cm 木板一块(厚 3cm)、风钩 4 个、香烟盒铝箔纸、木螺钉两个、导线、透明胶布等。
将铝箔纸裁成 8cm×20cm 三张,找一细玻璃棒衬垫,用铝箔纸卷成三根圆棍(箔面向外),用胶水把纸口粘牢。
如图 7-33 所示,把 4 个风钩平行对称固定在底板上,将 2 根铝箔棍作为导轨穿入风钩孔中,在铝箔棍的一端中用透明胶布粘牢一根导线,引到接线柱上。
第三根铝箔棍横放在导轨上。
如果铝箔棍硬度不够,可以把铝泊纸卷在圆筷子上或细玻璃管上。
【实验方法】
-
碲形磁铁放在木板中央,通电导体(铝箔棍)平放在导轨上。
-
接通电源(2 节 1.5V)电池即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明显受力滚动。
-
调换接线柱上电源输入的正负极,各做一次,会看见通电导体向相反方向滚动。
根据实验现象,自己总结左手定则。
注意:电路接通瞬间,铝箔片会放电打火而脱箔,做(2~3)次后, 把铝箔棍转动一下,使通电导体与导轨之间接触良好。另外,通电时间不宜太长。
(刘谦军、李化云提供)
二、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原理】
电能产生磁、磁也能产生电。
用一闭合导线在磁场中运动,使穿过闭合导线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此时闭合导线中会有感生电流,我们可以用发光二极管把这种感生电流的效应显现出来。
如图 7-34 所示。
把两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并联之后,接在闭合回路中。当闭合回路的线圈如图在磁场中垂直于纸面向里或向外运动时,A、B 两端产生感生电动势。若红灯亮,说明 A 点电位高于 B 点的电位;若绿灯亮,说明 A 点的电位低于 B 点的电位。这样很容易判定感生电流的方向。
【制作方法】
0.5mm 漆包线、红绿发光二极管各一只。
选一个 4cm×6cm 的长木块做绕漆包线的衬物,绕制一个内径为 4cm
×6cm 的矩形线圈,密绕(400~600)匝,绕完后退出木块。将两只红、绿发光二极管并联焊接在接头处(二极管极性相反)。焊接后将两只二极管分别固定在矩形线圈的两个对边上,以便于观察。
【实验方法】
1.用一个大号的蹄形磁铁 N 极在上,S 极在下放于桌面上,手持线圈套入 N 极中,突然拉出线圈,其中一只灯会亮(红灯亮,说明感生电流方向是 A→B→C→D→A;绿灯亮,说明感生电流方向是 A→D→C→B→A)。 2.又将线圈对准 N 极快速套进去,另一发光二极管将发光。这说明
两种情况下的感生电动势的方向相反。
3.把蹄形磁铁翻过来,S 极在上,N 极在下,重做步骤 1、2,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总结。
三、楞次定律实验
【实验原理】
我们常常用铝环来做楞次定律实验,实际上,随手找点材料,经加工后也能做。
如图 7-35 所示,当我们用条形磁铁迅速插入闭合金属环时(注意不要让磁铁碰到金属环),可以看到金属环顺着磁铁动起来;把条形磁铁从金属环中迅速抽出来时,金属环也会顺着磁铁运动方向动起来。当我们把条形磁铁迅速插入开口金属环或从环中抽出时,开口金属环不动。
这是因为由于磁铁的插入,闭合金属环会产生感生电流。根据楞次定律,感生电流的磁场要阻碍金属环与磁铁的相对运动,磁铁的磁场随着磁铁运动。结果不是金属环制止磁铁运动,而是产生感生电流的金属环在磁场作用下运动,开口的金属环不会产生感生电流,所以它不会与磁铁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而运动。
【制作方法】
材料:废易拉罐一个、硬纸薄板或塑料薄板 2.5×18cm2 长条一块、空酒瓶一个、小针一根、粘胶等。
从易拉罐上剪下 2.5cm 宽的圆环两只,分别粘牢在硬纸薄板的两端, 其中一个圆环剪开口,将小针尖端向上,用橡皮泥固定在空酒瓶口上。找出硬纸薄板的重心,让针尖顶着该重心处使硬纸薄板平衡。
【实验方法】
参看实验原理部分。
注意:作为横梁的硬纸板越硬越好,不能用针尖在纸板上钻个小孔, 把针尖顶在小孔上,这样会影响该实验装置的灵敏度。另外,条形磁铁磁性不能太弱,磁力大为减弱的磁铁应充磁。
四、旋转的磁场产生感生电流
【实验原理】
如图 7-36 所示,当悬挂的蹄形磁铁绕悬线轴旋转时,两极间的磁场方向也在旋转,在蹄形磁铁两蹄之间就存在着旋转的磁场。如果在两蹄之间放入一个筒状金属框,由于金属框处于旋转磁场内,金属框中的磁场发生变化,金属框上将产生感生电流。反过来,旋转的磁场又对感生电流发生作用。金属框也在磁场作用下旋转起来。
如果在金属框上开许多小口,使金属框不能在旋转磁场内产生感生电流,也就不存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开口的金属框不会旋转起来。
图 7-36 图 7-37
【制作方法】
材料:废日光灯起辉器铝皮外壳两只、蹄形磁铁一块、粗铜丝一根、橡皮塞一个、10cm×10cm 木板一块、高 30cm 木头支柱一根、细线、羊眼一个、铁钉若干。
把两只废起辉器铝外壳面心由内向外各铳一个小凹坑。如图 7-37 所示。把其中一个沿竖直方向剪开许多条状口子,从最下边一直剪到上端平面。
剪一根 8cm 长的粗铜丝,一端磨尖,一端插入橡皮塞内。尖端顶在铝壳凹坑中,做成铝壳旋转支架。
把木板钉成图 7-36 所示支架,上面固定一个羊眼,羊眼里系上细线,细线下端悬挂蹄形磁铁。注意细线一定要栓正,以防磁铁旋转时向两边摇摆。
【实验方法】
-
把蹄形磁铁向一个方向旋转,扭紧细线后,使磁铁竖直吊着,用手托住磁铁使其不旋转。
-
未开口的铝壳放在铜针上。慢慢移入蹄形磁铁的两蹄之间。
-
松开磁铁,磁铁在细线张力下绕竖直轴旋转,稍过一会儿,未开口的铝壳也会慢慢沿磁铁旋转方向旋转起来,并且越来越快。当磁铁在细线张力下沿相反方向转动时,铝壳也会沿相反方向旋转。
-
如果把未开口的铝壳取下,换上开了口的磁铁,无论磁铁向哪个方向旋转,开了口的铝壳都不会旋转。
可在未开口的铝壳上贴一些彩纸,使壳的旋转显而易见。
五、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实验原理】
1888 年,德国青年科学家赫兹(Hezi)在实验室里,用两条光滑的铜杆,各自系在两片锌板上,同时又把铜球杆接触感应线圈的两端。当锌片通电时,两个铜球自然接近起来,并且冒出了微弱的小火花。这就是有关电磁波发射与接收的实验。
如图 7-38 所示,把两个粗铁丝一端各装一个球形导体,构成火花间隙,并用感应圈供电,组成开放振荡电路,用来发射电磁波。铁丝相当于发射天线。它的工作过程是,当感应圈工作时,两球形电极间电压很大,因而击穿空气发生火花放电。每跳过一次火花,两条线形导体就往复充、放电许多次,电路就形成一周期极小、频率很高的阻尼振荡, 并向周围发射出电磁波。由于振荡器的固有频率比感应圈所发出脉冲电
压的频率高得多,在相邻两脉冲之间振荡就衰减掉,因此振荡器振荡是被感应圈激起的阻尼振荡。如果火花连续地跳过,那么就会不断地产生阻尼电磁振荡。
接收电路,也是用粗铁丝做接收天线,它的长度与发射天线的长度相同。由于接收电磁振荡感应的电压很高但功率不大,故采用高电阻而电流小就能发光的氖泡来显示所接收电磁波的能量。
【制作方法】
材料:四根长 1m 的粗铁丝、两个小金属球、两小块泡沫塑料、一个废日光灯起辉器氖泡、导线两根。
先将两金属小球焊接在丙根粗铁丝两端,然后插入感应圈上的两极的孔中,两球相距约 1cm 时固定。把起辉器外壳去掉,用剪刀剪去起动线圈或起动电容,仅留下氖泡。
剩下两根铁丝各穿入一根泡沫中心,将两铁丝端用导线与氖泡相接。
【实验步骤】
-
给感应圈接上电源,打开开关,调节升压旋钮,使两球间刚好产生火花放电。
-
两手持接收天线上的泡沫塑料,使振荡器与接收器的天线平行, 当二者相距 2m 左右时,可以观察到氖泡发光。说明接收器已接收到发射的电磁波能量。
-
逐渐远移接收器,氖泡发光越来越暗;逐渐近移接收器,氖泡发光越来越亮。这说明接收电磁波的能量与发射点和接收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
转动接收器改变接收天线的方向,使得接收天线不再平行于发射天线,氖泡的发光强度也明显减弱;当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垂直时,氖泡熄灭。不转动接收器,改变发射天线的方向,也可以看到同样现象。这说明了接收电磁波的方向性。
(胡耀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