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掌握学生在实验中的心理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制定教案,研究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心理特点与规律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曾经接触一位中学物理教师,他多年带高中毕业班,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把关教师,偶然有一次带初中毕业班,突然发现原来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无法适应初中物理教学,显然不是这位教师的知识面不够,而是他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与规律掌握不够。
针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特点,应该怎样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物理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呢?
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意保持学生兴趣持久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于所见所闻充满了无数个“为什么”。他们把探索的触角不停地伸向各个知识领域,寻找着最感兴趣的方向。每次演示实验课之前,学生只要一看见教师拿着演示仪器走向教室,顿时就会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今天又要做实验了!”
怎样使学生对物理科学知识的兴趣保持持久和稳定呢?
要想保持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首先一定要力求演示实验操作成
功。不难想象,教师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兴趣处于高峰时期,接二连三的失败会令学生大失所望,兴趣骤减。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
我们发现,在上演示实验课时,绝大多数同学非常感兴趣,还有一部分同学很想自己也动动手,或者踊跃地上前帮教师担任助手。当同学们一走进实验室,他们显得格外兴奋,这里摸,那里瞧。这正说明了学生想看(观察)、想听、想动手的热爱心理。教师要格外注意保护学生这种心理现象,能开的演示实验要尽量开,手头缺少仪器要尽量想办法自行解决。在实验课需要学生助手时,最好让学生轮换上来帮忙。
学生们好奇心重,凡是拿到教室里来的仪器都想摸一摸、动一动。这时教师不要因为爱护仪器而大声呵斥学生,以免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下降。
二、指导学生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成功的实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加,但是学生不能单凭兴趣学习,还要注意引导他们锻炼自己,要求他们以有意注意来对待物理科学知识。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 可以训练学生去有意注意。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了三个问题:
-
实验之前,教师提问:“小车从相同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向下运动,平面上分别铺盖毛巾、棉布、木板,在哪种情况下,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最远?”
-
当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又提问:“刚才的实验中,为什么当平台上放的是木板时,小车运动距离最远?”
-
学生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时,教师接着问第三个问题:“倘若平面上铺放的东西越光滑小车将会在平面上做什么样的运动?”经过一番思考,有些学生就基本阐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思想。这个例子说明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有意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三、启发学生逻辑思维
物理科学知识有独自的自然规律,要求学生掌握这门科学知识,必须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把学生观察到的物理现象,通过分析、推理, 得出必然的结论,就是启发学生掌握逻辑思维方法的过程。例如讲解楞次定律时,将磁铁插入闭合线圈和从闭合线圈内抽出时,闭合线圈线路中连接的电流指针偏转,经教师指导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用下列逻辑推理方式得出楞次定律:
φ的变化△φ↑ ⇒ B感 与B原 反向 ⇒ B感阻碍△φ↑
△φ↓ ⇒ B 与B 同向 ⇒ B 阻碍△φ↓
感 原 感
结论: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尤
为如此。
四、注意克服学生对实验的心理障碍
学生对实验教学虽然兴趣浓,但在学习过程中同样也存在某些心理障碍。主要心理障碍表现在:
- 对实验的恐惧心理
有不少同学很喜欢看老师演示实验,但要自己动手时又显得十分害怕。他们怕触电,凡是与电打交道的实验就不敢动。有时即使是低电压的直流电路实验,也缩手缩脚。他们怕用水银做实验,似乎一接触水银就会水银中毒。
克服学生这种恐惧心理的关键,在于教师介绍有关的操作知识,进行规范的操作演示。当学生表现出恐惧时,教师应和颜悦色地进行示范,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
- 对实验的轻视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中考、高考都是卷面考试,因此,实验并不重要。其表现形式是实验时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动手做实验也很不认真,自己很少动手,或者不动手而将别人的实验报告抄一份就算了。对于这样的同学,除了帮助他们认识到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外,还应该用生动有趣的实验吸引其注意力。
- 对实验的畏难情绪
不少学生常感到物理难学,物理实验也难做。做实验时,有些同学面对一大堆实验器材,不知道如何配合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开关等电学器材摆在面前却不知怎样按照电路将其连接起来;实验做完后,大堆实验数据不知怎样处理⋯⋯
要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学生产生对实验畏难情绪的因素很多: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较差;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教师的许多演示实验未让大家看清楚、弄明白;在学生实验时,教师指导不力;学生对实验结果处理未掌握方法等等。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花气力、下功夫、找方法。只要经过老师的辛勤努力,一定可以使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热爱物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