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教师培训包括职前培训(或称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本世纪 50 年代以前,各国一般只重视职前教育,即招收学生进师范院校学习,毕业后就认为可以胜任教师职务。因此,接受师范教育,进入师范院校系统学习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进行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就成为获取教师资格的职前培训。

我国政府规定,对新参加教育工作的各级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的见习教师,以及非师范专业或由其他工作改任高等、中等、幼儿教育工作尚未评定教师职务的新教师,必须经过一年见习期培训,经考核合格,然后才能被评聘相应的教师职务。这实际上是师范教育的继续。因而,教师的职前培训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师范院校的学历教育;二是师范院校毕业生的见习期培训,也包括其他院校毕业的新教师的见习期的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和教育教学实践培训。

  1. 教师职前培训的组织

师范教育是培养高级中小学师资的主阵地。国家之所以要把发展师范教育放在优先的地位,就是因为对各级师范院校有特殊的要求,赋予它们特定的任务。一般说来,高师本科培养中等学校的师资,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级中等学校的师资,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分别培养小学和幼儿园师资。

  1. 教师职前师范教育的招生和毕业分配。

师范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中学毕业生,另外还有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和部分社会自学人员。他们需要参加国家统一的高中初中毕业考试,达到各有师范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者(有的需要经过面试合格),才有资格进入师范院校接受教师职前的专业培训。修业期满,参加国家各级教育部门的分配。

目前,为了保证师范院校的合格生源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到位以补充社会所需师资,国家和地方对师范院校的招生制度和毕业分配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并且逐步推广了这些经验。表现在:

①师范院校单独提前招生,加强面试,注重考生的心理素质与能力素质。

②实行“预选生”制和“保送生”制。

③为了有利于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提高,推行师资来源地方化。在各省统筹安排之下,地方各级师范学校可普遍推行定向招生和定向培养, 即主要从需要师资的地方择优招生(录取标准可因地不同),毕业后回原地区工作,同时招收志愿到指定地区任教的考生。为了提高师范院校生源的质量,有些省份试行了高等师范学校提前单独招生或参加统一招考提前录取的办法。对于不适于直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学科和专业,如政教专业,要改变为从有初中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中招生。师专和中师除坚持走向招生和定向培养外,还要继续进行保送制度的试验,将优秀的中师生保送到高师学习,毕业后回到原地中师任教。

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师资亟待充实和提高。综合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都要把为民族地区培养和培训师资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和培训工作,要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特点。

师范毕业生一律由各级教育部门分配,任何单位不准截留。在校学习期间国家供给膳宿并免收学杂费。分配到边远和边疆地区任教的可以规定一定服务期限,在待遇上各地可制订优惠的政策。其他各类院校举办的师资班要列入指令性招生计划,学习期间享受师范生待遇,毕业后分配到中小学任教。

高等师范学校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为师范院校、进修院校输送合格师资,同时培养一部分教育科研骨干。其招生和分配制度也要作相应的改革。

  1. 教师职前师范教育的管理。

①学制安排。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制为 4 年,中等师范学校有 4

年和 3 年两种,但经统一学制后,中师学制确定为 3 年。

②要加强师范生的政治思想和专业思想教育。师范学校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把热爱教育事业和

师范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的始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立志终身从事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工作。

③根据国家的统一要求,高等师范学校可以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深化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中等师范学校要贯彻执行《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各级师范学校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的教学和教育实践的训练。

①坚持师范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标准。

⑤在微观上,各级师范院校实行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各级师范学校实行分级管理体制。

  1. 教师职前培训的内容

为了保证教师职前培训的质量,各级师范院校在教师职前培训的内容上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把社会主义教育、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培养师范生工作的首位。

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一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是将从事培养青少年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下一代的塑造者和培养者。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等等, 将直接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因此,师范院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必须首先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导他们热爱祖国,坚信社会主义制度,树立自觉自愿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师范院校必须解决的最重要的课题和任务。

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师范院校的当务之急。应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对学生及广大教职工进行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要通过历史和国情教育,提高广大师范院校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激励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毕生精力。

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进行教育,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劳动教育,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教育。这些教育应结合着学科教学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师范院校是对未来教师进行定向的职业训练的学校。师范院校的社会主义教育和德育工作必须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体落实到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和热爱教师职业的行动中。要加强师德教育和良好的教师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处处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能够具备从事教师工作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和师范专科学校要认真执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有关文件,中等师范学校要认真贯彻《中等师范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师学生行为规范》,并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制定实施方案,使师范院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逐步做到科学化、制度化。师范院校必须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理顺和完善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在政治思想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特别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

想建设。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充分发挥专职政工干部、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骨干作用。尽一切努力发挥社会各界力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强劲的合力,切实搞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1. 深化师范教育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增强师范生的社会适应性。

目前,中师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

中等师范学校设:政治、语文及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数学及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物理、化学、生物、小学自然常识教材教法、外语、地理、历史、心理学、教育学、体育、音乐、美术、教育实习等课程。民族师范学校还增设民族语文课程。

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设置的专业中,与中学课程相适应的通用专业有 17 种。此外,少数高等师范院校根据国家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另设置了其他一些专业,其中包括图书馆学、电化教育等。高等师范院校各专业设置的课程大体可分为以下 5 类:

①政治课,包括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等;

②外国语课;

③教育科学课,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法、教育见习与实习;

④体育课;

⑤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两年制师范专科学校在完成必修课的前提下,要积极组织好修习选修课,注重引入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三年制师范专科学校要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实行主辅修制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毕业生能胜任两门以上初中课程的教学。三年制师范专科学校也可以实行双专业制,可依据各地实际,在师范专科学校设置一些初中急需的短缺专业。另外,还可以有计划地在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中开设短线专业的专科班,以此加快初中师资的培养步伐。

中等师范学校要逐步建立起以必修的课堂教学为主的,必修与选修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校内教育教学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整体、综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应根据当地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 培养学生具有多学科的教学能力,使他们不仅会教小学语文、数学两门学科, 还应至少能兼教一门其他课程,做到“一专多能”。另外,中等师范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艺术、外语等类师范专业或师范班,以培养这些学科的骨干教师或专任教师。

另外,目前还应加强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1. 师范教育培训应加强同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教育实践环节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师范院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广大教师和师范生深入到中小学,对他们未来工作的对象进行调查和研究,并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规格所提出的要求,以及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对于师资的新要求,从而进一步明确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进一步确定所培养师资的质量与规格。此外, 师范院校还应与中小学建立广泛的、密切的、稳定的联系,使师范生和教师都能不断了解和掌握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命脉,获取教育改革的新信息和新动

态,及时调整和改变师范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考察等实践活动,是师范院校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教育实践的必修课程,是整个教育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师范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军事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与工农相结合,联系群众,了解国情。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培养他们具有热爱劳动的思想品质、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劳动习惯。

为了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教育实践制度,必须重视和加强教育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学校的各项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保证教育实践环节的质量和效益。

  1.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对教育科学和教育课程的研究能力。

师范院校应特别重视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和基础教育各科教材教法课程的学习与研究。这些学科和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成果,直接影响着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师范生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培训, 进而影响着亿万中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