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磨难愈挫愈勇
萧伯纳到达伦敦之后不久,就收到了父亲寄来的汤森地产公司的工作鉴定书,这是他亲自去公司找老板开的。对萧卡尔而言,这是他唯一能帮儿子的了。
同时,萧卡尔每周都从磨坊生意寥寥无几的收入中挤出一英镑寄给萧伯纳。
萧伯纳深知父亲的艰辛,他在努力地四处寻找工作。但是,他依然抱定自己的信念,不去找办公室的工作。而是到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去应聘工作。
这两个月来,他不止一次地敲开一家家报社、杂志社的大门,希望寻找一份文字工作。他自信地对接待他的人说:“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一定能干好这份工作!”
但人家却总是怀疑地瞧着这个年轻的异乡人:“请问你是哪所大学毕业的?以前在哪家报社干过?”
萧伯纳坦白地说:“我没有上过大学,以前也没有做过编辑或记者,但是我从幼年时就读过大量的名著,我懂得音乐和绘画,我的知识都是自学的。我相信……”
对方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对不起,我们不接收没有学历的人,请另谋高就吧!”
这天,萧伯纳又走在伦敦的街头上,他已经十分疲倦了,嘴唇干得都裂开了。
他来到一家报社门前:“啊!泰晤士报社!这是一家驰名世界的报馆啊!”萧伯纳脸上露出一丝欣喜,他迈着长长的腿,几步就来到门前,推开门走了进去。
他平定了一下紧张的心情,敲响了主编室的门。
里面传出一个威严有力的声音:“进来!”
萧伯纳走了进去,他开门见山地对主编问:“先生,请问您这儿需要文字编辑吗?”
主编把身子向后靠了靠,从眼镜后面投射过两道锐利的目光,认真地打量了这位莽撞的年轻人一番。然后温和地问:“你想试一试吗?”
萧伯纳真诚地说:“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
主编似乎被他的自信打动了:“你叫什么名字?”
萧伯纳也放松了一些,他的幽默劲又上来了:“乔治·伯纳·萧,20岁,爱尔兰人,没读过大学,以前也没做过编辑,只做过五年公司职员。”
主编一下被他的回答逗乐了:“小伙子,泰晤士报社是不可能接纳无名之辈的,你能理解吗?”
萧伯纳庆幸自己遇到一位说实话的主编,他明白了主编的意思:想进这个圈子,光靠勇气是不够的,必须拿出成绩来证明自己。
两个月来积压在心头的愁闷和茫然一下子都被主编这句话冲散了,他从容地辞别主编:“先生,谢谢您的指点,我告辞了,请您留意一下这个名字:乔治·伯纳·萧。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前辈,后会有期。”
说完这句话,萧伯纳昂着头走出了泰晤士报社。泰晤士河上的微风吹拂着他的长发,掠起他的衣摆,但如果看到他那张刚毅的脸,使人感觉这是一个流浪伦敦的游侠。
萧伯纳凝望着奔流不息的泰晤士河,心中立下誓言:“伦敦,我既然来了,你就休想赶走我,我一定会征服你!”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萧伯纳回到了家中。客厅里还在响着那种初学琴者极不熟练的“叮叮咚咚”声,母亲还在教学生呢!
萧伯纳走进厨房,他找了块面包,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在外面奔波一天,又舍不得花钱下饭馆,他已经饿坏了。
学生们都走了,贝西发现厨房的灯亮了,就喊了一声:“乔治!”
萧伯纳走出来:“妈妈,有事吗?”他感到很难为情,他又白跑了一天,而且他已经打算近期不再找工作了。
母亲把他领进客厅,指着桌上说:“你看哪!玛丽安的父亲给你写了封推荐信。”
萧伯纳听母亲提起过,玛丽安的父亲在当地很有声望,他是一家银行的经理。这封推荐信,不知道母亲是费了多大的劲才求得的。
自从萧伯纳来到伦敦,贝西已经找了好些认识的人给他写推荐信,但他一封都没有用过。
萧伯纳看了母亲一眼:“妈妈!”面对着母亲苍白而瘦削的样子,他欲言又止,因为他知道,现在由于一些家长都纷纷把孩子送到那些“十二课次速成”的歌唱班去,母亲已经越来越难招到学生了。
其实,一个毫无基础的孩子,怎么可能只上12节课就能速成歌唱家呢?但是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却趋之若鹜。
母亲的学生少了,家里的收入当然也就少了。
贝西看着儿子吞吞吐吐的样子,不由起了疑心:“你到底到什么地方应聘去了?那些推荐的单位竟然没有一个愿意试用你吗?
萧伯纳不想再隐瞒下去了,他决定向母亲坦白,他尽量放缓语气说:“妈妈,其实我从来没用过您给我的那些推荐信。因为,我不想再做办公室的工作了。”
贝西吃了一惊,她一下皱紧了眉头:“你说什么?!”她感觉儿子变得比当年更不可想象了。
萧伯纳努力说服母亲:“妈妈,我离开都柏林来伦敦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不再从事浪费时间的办公室工作了。我已经浪费了宝贵的五年,所以从现在起,我必须抓紧时间,专心投入我毕生的梦想,去做我应该做的事,我想……”
贝西狂怒地打断了儿子:“别说了!我!可惜我还……你真是你爸爸的儿子,你就跟着他学吧!将来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酒鬼就好了!”
说完,她转身走进自己的卧室,“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
萧伯纳呆呆地站在客厅里,脑子里一片空白。过了好久,他才心情沉重地走进自己的卧室里。站在窗前,望着漆黑的暗夜,心里痛苦地呐喊着:“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
他无心睡眠,坐在桌前,提笔给爱德华写信:
伦敦不是天堂。我在都柏林时曾抱着多么天真的想法!以为伦敦给爱好艺术的人们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最可笑的是,我的头脑近来被政治和宗教塞满了。简直避之不及!
伦敦有大堂620个,小礼拜堂423个,《圣经》讲堂291个,天主教堂90个!你知道,我对宗教向来是抱着讥讽态度,而现在却被迫时时和它打交道。伦敦的艺术气氛远没有原告想像的那么浓厚。
在伦敦,虽然暂时找不到艺术方面的工作,但我仍不打算去坐办公室。我准备潜下心来将我构思已久的小说写出来。
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理解我、欣赏我的才能和执着抱负的人。我虽然遭受了磨难,但一点儿也没有灰心,甚至愈战愈勇,激情满怀,因为我要征服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