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家庭悲喜剧的“移位” 张信华

闸北八中成功教育的故事可以说上 100 个,这里讲一个“家庭悲喜剧” 的故事给你们听。

[场景一] 闸北八中门口,一个少年死赖着不肯进去;一个中年男子—— 显然是少年的父亲,拉着他硬要他进去。一场“拉锯战”在持续着。在三楼的校长办公室里,少年的母亲在苦苦要求学校领导能给她的孩子转学。

这是前几年发生的事。这位少年是小方,同双胞弟弟一起小学毕业了。弟弟以 261 分的总成绩进了本市一所小有名气的完中,他却只考了 242.5 分,

比弟弟差了 20 分,被统分进当时人称“垃圾学校”的闸北八中。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的一幕。

小方进了闸北八中以后,班主任首先改变小方消极性的心态,指出他那种“进了差校就永远抬不起头”的思想是不正确的,由此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会产生“误导”作用,以致使一个本可成才的学生,由于“自暴自弃” 而丧失了美好的前途。班主任的话说到了小方的心里,进了八中以后他那“大失面子”的思想,的确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丢下包袱”就无法“轻装前进”。

两个星期的中学生活过下来,班主任经过观察还发现小方有好些内在的优秀品质,如关心班级工作,上课时思路也比较敏捷,回答问题反应较快。班主任在晨会课上就好几次表扬小方同学。后来又让他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这样就更加增强了小方积极向上的信心。

有一次做数学习题,老师发现小方的解题方法跟一般的同学有点两样, 老师就肯定了他的这一创造性,并“借题发挥”,指出进闸北八中的不一定是“三等公民”,只要肯动脑筋、肯钻研,也一样会创造奇迹!班级还为此配合各课教学,召开了“学习方法交流会”。这样,不仅对小方是一个有力的鞭策,对班上的其他同学也带来了莫大的鼓舞,使大家因此有了一个坚强的信念:“只要努力,我们能行!”经过努力学习和积极工作,小方不久就入了团,并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在初二时,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全区“中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竞赛”,得了团体总分第五名。

为此,全校召开了“庆功会”。当时,有些同学认为“得了第五名有什么好庆祝的,又不是得了冠军、亚军⋯⋯”然而,刘京海校长却并不是这样想,他在“庆功大会”上理直气壮地对全校学生讲:“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我们即给予肯定,这是我校成功教育的宗旨。我们今天得了第五名, 意味着离前三名的距离又缩短了几步,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信自己,会后来居上,不久的将来会拿个“冠军’呢?!”

三年很快过去了。

两兄弟初中毕业了。结果小方以总分 401 分的好成绩进入本市一所颇有

名气的重点中学;弟弟的成绩比哥哥少了 50 分而名落孙山。

[ 场景二] 小方的家里。小方的弟弟泪流满面,瘫坐在大椅于里,小方劝弟弟:“不要哭,别流泪,这一切都对现实无补。你千万不可泄气,今年考不上高中,认真学习,准备明年拼搏!相信吧,哥哥一定会帮助你的。” “场景一”和“场景二”的一个最大变化是“角色的移位”。这说明:

进了差校的学生只要自强不息,在“成功教育”的思想指引下会打开辉煌的

局面;而进了好校的学生却千万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