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娇子”二上延安张信华

新春伊始,在敬业中学的校园里传颂着“‘大款班’二上延安,班级面貌大变样”的故事。

原来,所谓“大款班”就是该校的初一(6)班。班上学生的家长大多是公司的总裁、总经理、董事长,或者是某某企业的厂长、个体户大老板等。由于这个班上的学生穿着时髦、用钱阔绰,因此就被大家戏称为“大款班”。

班主任房兰生老师为此十分担忧,因班上的学生有明显的骄、娇二气, 平时怕苦、怕脏、怕劳动,遇上班级大扫除,有些学生伸着兰花指头抹课桌, 看上去像“花旦唱戏”。有一个时期,学校里开展“希望工程”的捐款活动, 尽管“大款班”出手慷慨,支援贫困地区 50、100 不在话下,但房老师总认为,对他班上的孩子来说,捐款并不是最终目的,应该在感性上让学生们了解一下贫困地区同龄人的实际状况和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一次家长会上,当房老师把自己的担忧和想法向家长们“摊牌”时, 家长们深有同感。张辰的家长提出让孩子去延安“见识”、“见识”,一方面慰问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一方面也让孩子感受一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物质生活太优越了,就会被物质所累”。初一(6)班的家长们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物质所累”,要争当精神生活的“富裕户”。

于是,初一(6)班就有了“二上延安”的故事。一次是去年暑假,一次是今年春节。初一(6)班前去慰问的是延安冯庄地区的冯庄中学。冯庄,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建立第一个团支部的所在地,记得第一批“大款班” 的学生来到冯庄中学的校门口,迎面就见到这样一份通知:全体教师:

7 月 21 日起放暑假,假期 35 天。8 月 26 日到校。

7 月份工资现未有着落。明天上午领取降温福利、顶课费。假期如花费不足,请根据情况适当借一部分。

即日学生们看完通知,却见办公室里正坐满老师,他们正认真地讨论着一学期来教学方面的成绩和不足,并展望着新学期的美好前景。

冯庄地区乡亲们的热情、淳朴和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给上海去的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特别是亲眼目睹了简陋的教室以及上地理课没有地球仪,上英语课没有录音机,上物理课没有实验仪器的现状, 而学生们的学习依然是十分勤勉、奋发向上,使初一(6)班的学生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今年春节,初一(6)班的学生们和冯庄的乡亲们一起吃了“年夜饭”,这顿“年夜饭”也使孩子们终身难忘,因为他们从中看到了“差距”, 感受到了每个跨世纪接班人肩上的重任。

大年初一,“大款班”的学生们和穿着补丁衣服的乡亲们依依惜别时, 双方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从延安回来以后,通过“放录像”、“谈体会”、“摄影展览”等活动, 初一(6)班的面貌大变样,学生们一改以往的习惯,人人变得勤奋学习,这样也影响了其他班级的师生,他们也向冯庄地区“送温暖”、和冯庄的学生“结对子”。

初一(6)班许逸川、陈怡的家长深情地表示:“延安之行使我们的孩子像是换了一个人,孩子比过去懂事多了。不仅主动做家务劳动,学习也比过去发愤得多。敬业中学的这项活动开展得十分及时,它解除了我们不少后顾

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