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黄山景物和传说

在叠障峰下为松谷庵。松谷庵原名松谷草堂,始建于宋代,创建人为松谷道人张尹甫。后因年久失修毁废了。

存留下来的是后来明代重建的,改观为寺,名“松谷庵”。宁国知府罗汝芬题额“东土云山”4字。这里环境幽雅,景点甚多,石刻遍布。

过松谷庵,向北海清凉台进发,沿途要经过3个亭,称一道亭、二道亭、三道亭,海拔高度均在千米以上。

从松谷庵登山的第一亭位于轿顶峰,海拔1032米。山道逐步升高,视野随之开阔。当人攀上陡峭的悬崖,北望南天,其景又迥异于由南望北,只见那叠嶂峰峦,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幅绝妙的山水画,奇景天成。

其中一幅像航海的观音,名观音峰,有人又名其为美女峰。宝塔峻峭矗于云海之中,极似海域的灯塔。

再往前走便是二道亭。从二道亭向前仰视宝塔峰,可见峰下有一高耸的怪石,形状像是一个头戴古冠、身着道袍的仙人。

隔涧飞龙峰有一长方形石壁,悬挂峰头,似有字迹,人称“天榜”。仙人仰视“天榜”,若有所思,此即“仙人观榜”,其附近还有老人、八仙等。

过二道亭500米,磴道沿宝塔峰盘旋上升,陡峭险峻。传说此处原为悬崖,无法凿路,幸遇神仙降临,劈下半壁山峰。于是宝塔峰现于云端,崩岩填于险谷。人们依势过路,才形成了今天的磴道,故名“仙人铺路”。再继续向上攀登即达书箱峰畔的三道亭。

在三道亭小憩仰望,可见一石峰状如引颈欲啼的雄鸡,名鸡公峰,海拔1520米。与此峰隔谷相峙的另一奇峰,峰壁呈方格形,似古人用的书箱,再细看其皴裂,犹如一册书籍,人称此峰为“书箱峰”,海拔1386米。

再回首望宝塔峰,峰上有3块巨石并列,如同3尊大佛像,非常壮观。而鸡公峰畔有两石相叠,形如羊、虎,名“老虎驮羊”。还有一块怪石像鹅,其下有许多圆形卵石,人称“小天鹅孵蛋”。

南边的上升峰腰有二怪石直立如人,上下相峙。上者石顶生奇松状若盔缨,形同气宇轩昂的武将。下者俨然是神色慌张、冠服不整的文官,由此,人们联想起《三国演义》中“关羽华容道挡曹操”的情节,名之为“关公挡曹”。这两块奇石形神俱备,非常有趣。

在三道弯附近赏景后继续登山,磴道在陡峭的峰壁上盘曲而上,道路更加陡峭,“之”字形盘道螺旋上升,这就是十八道弯。走完这段险道,就到了北海的清凉台。

从芙蓉岭进山,沿北路至北海,有石阶6500多级,相对高度1100米。一路上千峰竞秀,万壑争奇,巧石名潭,尤为佳妙。特别是山高林密,空气清新,确是名副其实的“清凉世界”。

在宋代,黄山还曾是一位丞相的读书处。在罗汉峰和香炉峰之间,拔高度仅890米的地方,是一处地势较低、略显开阔的谷地。宋代丞相程元凤曾在此处读书,故名“丞相源”。

后来的明代文士傅严漫游至此,应掷钵禅僧之求,手书“云谷”两字,此后禅院改名“云谷寺”,久而久之,云谷寺就成了今天的地名了。

这里的主要景物有云谷山庄、古树、怪石、九龙瀑和百丈泉等。

云谷山庄坐落在苍松翠竹丛中,四周群山相抱,溪水同流,环境幽静。既是一座宾馆,又是一处颇具典型的徽州古民居式建筑群体,楼宇错落有致,小青瓦、马头墙。山庄上侧百米处是登山石道,上可至北海,下可至九龙瀑和苦竹溪。

九龙瀑和百丈泉,连同温泉区的人字瀑,被称为黄山的三大瀑布。

九龙瀑位于云谷西路下山处,瀑水源于天都、玉屏、炼丹诸峰,汇为云谷溪,然后在香炉、罗汉两峰之间的悬崖上奔流而下,长达300米,整条瀑布共分九折,一折一瀑,一瀑一潭,故名“九龙潭”,古诗这样描写了九龙瀑:“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

百丈泉位于云谷西路下山处,每当雨季,巨大的悬崖上,瀑水奔流,直泻百米,犹如白绢长垂,疑是银河落地,气势不同凡响。观瀑亭是观赏此瀑布的最佳处。

云谷的名贵古树有3棵,其中华东黄杉有500多年树龄,南方铁杉有800多年树龄。这两棵树均为常年绿叶乔木,树形雄伟壮观,气宇轩昂。

这两棵树同有一种奇特现象,即同一棵树上长有两种枝干和两样叶子,既有针叶又有阔叶,一体两物,珠联璧合,别具雅趣。

还有一棵是高大的银杏,树龄1000多年,高大茂盛,令人注目。

云谷的怪石有狮子抢球、琴石台和千古石等,在巨大的岩石上有多处石刻,如渐入佳境,妙从此始,醉吟通幽等。

狮子抢球在丞相源后溪中,是一巨石如雄狮,有石级可登狮背,其西有一大圆石,仿佛一个绣球。狮子虎视着前面的石球,似欲伸爪推动石球玩耍,故名。有诗道:

雄狮睡醒豁双眸,势欲登天志未酬。

昂首常观峰上月,抢来一石恰如球。

狮石上面刻有“已移我情”,下面刻有“王松入韵”。

在宋代,黄山还流传着很多的传说。在黄山天海的平天矼,有一块大石头,名为飞来石,为什么叫“飞来石”呢?传说这块石头是宋代的时候,从天外飞来的呢!

相传,宋代有个叫单福的石匠,一生给人家造成了不少桥,心想也在自己家乡门口的江上建造一座,但叹息没有帮手。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长得聪明美丽。

小姣知道父亲的心思,便要求参加帮助干。但那深山采石,百里运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么受得了,所以单福就是不答应。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单福没奈何,才含泪点头。

单福还把3个徒弟找来帮忙,不久就干起来了。由于开山运石的苦和累实在难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后悄悄地溜了。

单福和女儿、三徒弟为修桥铁了心,继续风里雨里苦干着。但好几年过去了,运到江边的石头只有一小堆,这样累死苦死,桥也建不起来。小姣一咬牙,请人写了“捐身修桥”4个大字,插了个草标,坐到江边石堆旁。

一连3天,来看的人无数,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就都走了。这天,忽然来了个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标,问小姣愿不愿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说:“什么时候把大山里的开采的石头全运到江边,就什么时候跟你走。”

这瘸子原来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他挤出人群,腾云驾雾,很快来到百里外的大山,从背上拿下扇子,对着单福和三徒弟开出的石头就扇。石头竟都飞了起来,又纷纷都落在江边。

单福和三徒弟也被从山上扇到造桥工地。铁拐李还怕不够,又对身下立着的一块巨石扇了3扇子,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飞到江边。只见底下尽人,未敢让巨石落下。又听单福大声说:“石头够了!”

铁拐李便驾起云头,飘游起来,游到黄山,见黄山风景秀丽,便将石头落下。从此,这飞来石就给黄山增添了绝妙的一景。

[旁注]

张尹甫(1244年~1300年),号松谷,浙江人。少时学儒,后携妻室隐居钱塘江。1253年至1258年曾在天水任官,被革职后学道,来黄山建松谷道场,人称松谷刀刃。

知府 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唐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沿明制不改。知府又尊称太守、府尊,亦称黄堂。

《三国演义》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丞相 官名。我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秦朝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有时也设项邦,秦统一以后只设左、右丞相。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

绣球 一般由彩绣做成,是我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在我国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之时,就预定于某一天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

[阅读连接]

苦竹溪在罗汉峰西侧。溪水出自洗药源。洗药源位钵盂峰下,又名“掷钵源”,源深30余里,传说有丞相隐居于此,俗名“丞相源”。丞相源水经九龙瀑注入苦竹溪相传,苦竹溪原名“古迹溪”,溪边住着一位姑娘,爱上了一位小伙子。后来当地一财主看中这姑娘,便设下毒计将小伙子杀死,霸占姑娘为妾。

姑娘悲痛欲绝,逃进竹林,在小伙子坟上哭得死去活来,心酸的泪水浸透了坟土,滋润了竹林,流进了溪中。从此,这里的竹子、溪水都含有苦味,于是,古迹溪就被改名为“苦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