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足迹中的黄山美景

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山的美景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到了西汉,黄山有一位道士叫窦子明来到黄山炼丹修道。窦子明为西汉沛国人,是一个县令,他笃信道教,闲暇时常到九华山宣讲道教。

传说,有一天他在拾宝岩下的溪水中钓到一条白鱼。他将鱼带回住处,让伙房去烹饪。当伙房将鱼划开后,发现鱼腹中有一素绢,上面画满了似字又非字的符号。

伙房将素绢给了窦子明,窦子明仔细一看,欣喜若狂,连声说道:“善哉!善哉!”

原来,此绢乃天书,上面记录的是如何炼丹、如何服食。于是,窦子明辞去了官职,按照天书的指点,来到了黄山采集矿石炼丹。

窦子明在黄山整整待了3年,仙丹才炼成。窦子明服食之后,顿觉腾云驾雾。他恍恍糊糊登上一座名叫仙姑尖的高山,只见山下的溪水中忽飞起一条白龙,摇首摆尾飞到窦子明面前。窦子明骑上白龙升仙而去,从此仙姑尖由此改名为仙人峰了。

不久之后,窦子明的两个女儿见是去黄山看望父亲的时候,发现了窦子明留下的书信,得知父亲是吃了仙丹飞身成仙了,于是她们两个也服食了父亲留下的丹药,在仙人峰东边的凫雁峰化凫升天了。

窦子明炼丹升天的神话,引来了许多想升天成仙的道人,其中最突出的要算是晋代著名道士葛洪了。

到了747年的唐代,唐玄宗笃信道教,于是正式命名为“黄山”,并把6月16日钦定为黄山的生日。据说,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经来到黄山游玩。

李白的少年时受道教影响很大,好任侠,喜纵横,常去道观与道士访仙论道,而且他自己还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道士,因此李白早想到黄山神游一番。

754年初春,李白客居其叔李阳冰的寓所。一天,他收到一封书信,展开便有两句话出现在眼前:“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书信的最后落款是他的好友泾县县令汪伦。

李白本是性情豪爽之人,好游善饮爱交友,心想既然有这么好的地方那还等什么,于是水陆兼程赶到了黄山的桃花潭。

刚到村口,便看到两个人一前一后趋迎上前,为首的正是汪伦。不待汪伦开口,李白抢先问道:“汪先生,你的十里桃花呢?”

汪伦一揖到底,从容答道:“此地叫桃花里,潭东十里渡口有桃树一株,春天花开,香飘十里,故称十里桃花。”

李白听完,微微一笑:“那么这万家酒店呢。”

汪伦身后闪出一人,底气十足:“小人姓万,名骏,世代居住桃花潭,有家传酿酒手艺,开了家酒店,起名为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哈哈大笑:“好好好,十里桃花伴万家美酒!”

李白在桃花潭停留一月有余,每日与汪伦和万骏在桃花潭旁披襟当风,饮酒阔论,很是快活。时间过得很快,但再多欢情终有一别。离开桃花潭的当日,潭上无风,水清见底。

汪伦等人在岸上和着蛇皮鼓的节奏手拉着手踏步高歌,李白迎着风徐徐挥手,听着那忽缓忽急时高时低的歌声,心中一热,脱口而出: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然后李白取道太平龙门岭,来到位于黄山北门的芙蓉岭。面对千峰竞列、万笏朝天的气势,看到矗立在眼前的芙蓉峰,他吟出: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据后来清朝洪亮吉、凌廷堪合撰的《宁国府志》记载:“芙蓉峰,太白尝游此。”黄山中的芙蓉峰就是为了纪念李白的黄山之游,而取名芙蓉峰。

此后李白西行上汤岭,沿山而游,来到从南面游黄山的第一站古称桃源仙境的温泉,桃花峰有桃树千株,三月盛开时霞光艳影,花谢时落红满溪,很是壮丽。

这日,李白携壶策杖佩剑沿桃花溪而上,突见不远山崖处有瀑布如白练悬天拂石而过,如琴弦弹奏出天籁之音。李白游兴大增,倚在泉下一块巨石即后来的醉石下不走了,在此观景饮酒听泉。

醉意恍惚中,李白想起了长安城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便仗剑起身绕石三圈,长啸数声后俯于醉石旁,大呼:“此地甚好,我且先睡一觉,哪怕天子呼来也不上船。”

李白的赫赫诗名和旷世才气让隐居黄山的高人名士十分仰慕,都以与李白交友为荣耀,以获李白赠诗为幸事。

所以,李白游黄山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这时住在黄山夫子峰下碧山村有一个名叫胡晖的大唐学士,他盛情邀请李白由谭家桥碧山而入黄山。

李白听说胡晖养有一对白鹇,是家鸡所孵,从小就进行驯养,极通人性,于是就接受了胡晖的邀请,前去拜访。

白鹇是黄山的珍禽,嘴爪鲜红欲滴,体形优美,羽毛白质黑边,美似锦文,每一展翅,则文采斑斓。也许白如雪的白鹇触动了诗人洒脱无羁、清高自守的心境,他把白鹇放在掌中喂食、抚玩,爱不释手。

胡晖见李白如此珍爱,愿意将白鹇奉送而求诗一首。李白欣然应允,急笔挥就《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有序》:

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余生平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辄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夙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雪,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辄赠,笼寄野人还。

至今在离黄山轩辕峰与夫子峰很近的碧山,村口有李白问路处的问余亭遗址,亭柱有一联写道:“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

李白从胡晖住处离开后,就前往了黄山白鹅峰的温处士住处。原来,早在李白碧山赋诗求白鹇之时,黄山白鹅峰的温处士已经来请李白了。

李白在温处士的住处夜同榻,昼同游,尽情游览了黄山的美景,直呼黄山是集天地精华的圣地,特别是在北海见到了自己儿时梦境里的梦笔生花,更感黄山大矣、富矣、神矣、妙矣,是造物之出奇无穷,天地之秘藏无尽。

据后来五代诗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生花》记载:“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面对大自然赋予黄山的生花妙笔,李白略略沉吟,一下笔《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就把黄山写得非同凡响: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李白这次来黄山,还想解开一个多年前的情结。据《太平广记》记载:李白出长安后,一天,在洛阳旅馆的墙壁上看到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人歌陇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李白读后连声赞叹:“这真是仙人的诗啊!”。后来他打听到这首诗是黄山歙县人许宣平所作,从此心里装下了许宣平这个人的影子,挥之不去。

这次来黄山自然是要拜访一下,以偿夙愿。李白来到歙县紫阳山,费尽周折没有寻访到许宣平,倒是留下一个充满玄机的故事!

这日,李白来到紫阳山下,见渡口有只小船,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正站在船头,李白忙上前询问许宣平家居何处。老翁手指船篙,悠然答道:“门前一竿竹,便是许公家。”

李白谢过老翁继续赶路,乍一回味两句话,老翁的船前不正是一竿竹吗?恍然大悟,折回渡口,只是老翁和渡船已经不在了。

李白有些怅然,这时他想起了东晋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于是挥毫写下了《题许宣平庵壁》:

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在李白的心中,黄山是诗山,是诗意的名山,是诗情的高山,更是充满诗境的自由神仙之山。他在黄山的游历过程中,还写下许多其他著名的诗,如《夜宿黄山闻殷十四吴吟》、《至陵阳台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山中问答》、《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和《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等。

在黄山北海散花坞左侧,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峰顶巧生奇松如花,故名“梦笔生花”。这座奇峰,传说也跟李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传,李白来到黄山,见到北海山峰竞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诗兴大发,便昂首向天,高声吟道: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李白吟诗声惊动了狮子林禅院的方丈。他走出山门,细细一看,只见一位白衣秀士,风度潇洒,便上前施礼,请问尊姓大名。

当得知这位不凡之客原来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白时,方丈急忙吩咐小和尚抬来用清泉酿制的米酒,还拿来一些文房四宝。方丈盛满了一杯酒,双手捧上,敬给李白。李白慌忙还礼,双手接过,一饮而尽。

俩人席地而坐,纵谈诗文,开怀畅饮。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

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别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字,赞叹不已。

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

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除此之外,黄山的洗杯泉和鸣弦泉石刻,相传也是李白吟风听野泉时手书上去的。

在唐代,除了诗仙李白,还有许多诗人来到黄山,写下了诸多描写黄山美景的诗歌。

芙蓉岭在芙蓉峰下,芙蓉峰海拔高度1365米,宛如初放芙蓉。唐代诗人程杰曾在诗中写道:

谁把芙蓉往外栽?亭亭秀妍四时开。

清宵洁月峰头挂,宛似佳人对镜台。

芙蓉岭为黄山北面入山的必经之地。岭上有芙蓉洞,在洞中举目南眺,群峰耸立,溪水如带,飞龙峰昂首舞爪,跃跃欲飞。

芙蓉峰像一支初放的芙蓉那样艳丽,雨后满山流泉飞挂更加动人。穿过芙蓉洞而下是芙蓉居,隔溪高耸的是盘磨峰,右边入云的是芙蓉峰。下岭后为一片谷地,左侧古有芙蓉庵,后来在其旧址建有“芙蓉居”。

由芙蓉居沿小道前行百米,溪间有一名潭。后海诸溪之水均汇聚此潭,水绿如蓝,深不见底,犹如“虎穴龙潭”,故名“老龙潭”,亦名“汪波潭”。潭上漂砾巨石,留有历代题刻。

沿溪旁小径绕芙蓉峰麓前行1000米,有一溪流长期冲涮而成的水池。环池皆石,两侧为夹岸山岩,上下为两方巨石。池长15米,宽8米,深10米。

溪水直注池中,幽静的水池更有动态之美,碧波荡漾,山形树影,反射阳光,闪烁耀金,绚丽多姿,魅力迷人。这就是黄山的著名水景翡翠池。

在翡翠池侧巨岩,镌有一个字径3米的“佛”字,岩壁还刻有“寿”字。下方,有“福”字和“南无阿弥陀佛”摩崖石刻。另侧岩壁,则有恰到好处的镌刻题词:“绿荫深处”。

前行不远,在松谷溪中,有五块巨石形似巨龙,头伸入潭,尾展溪岸,其状如五龙吸水,故总名“五龙潭”。潭呈正方形,因潭水过深,水色绿中乏黑。又因潭之上下溪赤龙潭、青龙潭、白龙潭、老龙潭和乌龙潭。

后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描述:“青龙潭,一泓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奔腾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乌龙潭上方的巨石上,古建有亭,后来被山洪冲毁,存留下来的是后来重建的,名乌龙亭,又名松云寺。亭柱上有一联:

四面云山绕二水;

一潭星月照孤亭。

山岩刻有巨大的“龙”、“虎”二字,苍劲有力。亭中设有石桌石凳,俯揽风景尤佳。过乌龙潭有巨石如虎,石壁上刻有“卧虎”二字。

在唐代,黄山的美景不仅被人所熟知,而且黄山的温泉,也被人们开发了出来。自唐代开发以来,享誉千年。黄山温泉的水质透明,洁净澄碧,其味甘美,可饮可浴。

黄山有泉15处,其中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又名朱砂泉,有两个出入口。温泉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无硫。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诗中写道:“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唐代诗人贾岛在《纪温泉》长诗中有“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伐马返骨髓,发白令人黟”的名句。

黄山温泉的源头,相传来自朱砂峰。峰下有洞,洞中产朱砂。因此,人们也就把黄山温泉称为“朱砂泉”了。又传说黄山温泉每隔300多年要流一次朱砂红水。

到了宋代,宋代诗人朱彦,在他《游黄山》诗中高度评价说:

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另外,据宋代黄山志《黄山图经》记载,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沐浴,皱折消除,返老还童,温泉因此名声大振,被称为“灵泉”。

后来在清朝王洪度所著《黄山领要录》中记载:“天下腺不借硫而温者有三:骊山以矾石,安宁以碧玉,黄山以朱砂。”

[旁注]

西汉 又称前汉,与东汉合称汉朝。是我国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定都长安。西汉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对我国2000年的封建社会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道教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广泛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精华思想内容。道教起源于上古鬼神崇拜,发端于黄帝和老子,创教于张道陵,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

葛洪(284年~364年),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汪伦 又名凤林,字文焕。唐代曾任泾县县令,著名诗人李白好友。卸任后,居泾县桃花潭畔。762年,李白曾多次来安徽当涂、宣城、泾县、秋浦、南陵等地,并游历泾县桃花潭。他以美酒待客。临别时,李白作《赠汪伦》诗,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洪亮吉(1746年~1809年),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1790年科举榜眼,授编修。洪亮吉精于史地和声韵、训诂之学,善写诗及骈体文。

凌廷堪(1755年~1809年),字仲子,一字次仲。工诗及骈散文,兼为长短句,究心于经史。1790年应江南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例授知县,自请改为教职,入选宁国府学教授。凌廷堪博学多才,无所不窥,于六书、历算、古今疆域沿革、职官之异同和史传之参错,都有所涉猎,尤其精通礼学。

处士 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这在唐代的习惯上,称为“高士”,再早一点,便叫“隐士”,都是同一涵义的名称。

王仁裕(880年~956年),字德辇,早年不好读书,以狗马弹射为乐,25岁后,开始就学。最早为秦州判官,历官中书舍人、翰林院学士。唐亡后,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官至户部尚书、太子少保。王仁裕通晓音律,著有《开元天宝遗事》、《入洛记》和《乘辂集》等。

王徽之(338年~386年),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东晋名士,东晋书法家。其书法成就在王氏兄弟中仅次于其弟王献之。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及黄门侍郎。徽之自幼追随其父学书法,在兄弟中唯有“徽之得其势”。传世书帖中有《承嫂病不减帖》和《新月帖》等。

文房四宝 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即我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砚,别名润色先生,文房四宝中能传世最久的一宝。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我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把科学和文学融合在一起,探索自然奥秘,调查火山,寻觅长江源头,更是世界上第一位石灰岩地貌考察学者。

[阅读连接]

在1948年,黄山温泉又发过一次朱砂水。据当时的看池人员说:“有一天,温腺底下忽然发出闷雷般的轰鸣声,接着泉水突然一下变红了。”

看池人以为这个温泉坏了,慌忙中放掉红水,红水染红了逍遥溪水,山下农民一见溪水变赤,知道朱砂发了,便纷纷拿着毛巾上山来洗朱砂泉水澡。洗过之后,人们都觉得神清气爽。

这次发朱砂水,看池人员保存了一瓶红水化验,化验结果,证明确实是朱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