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传奇色彩的庐山

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一带大战,开初各有胜败。

有一次,朱元璋被陈友谅打得大败,一直逃到了庐山,眼看追兵就要赶上,忽然,在竹林深处出现了一座古庙。

朱元璋近前一看,见山门上有破旧不堪的“竹影寺”3个字,便赶紧藏进庙里。等陈友谅的兵马赶到,只见山谷中烟雾弥漫,根本不知朱元璋的去向。陈友谅搜索了半天也不见踪影,只好悻悻地走了。

朱元璋在庙里只听得外面人喊马嘶,却不见有人进庙里来,觉得非常奇怪。过了好一会,看见追兵往山下赶去,他才放心了,打算休息一下再走。

这时,从庙里走出位老和尚来,手里捧着一本化缘簿向朱元璋化缘。朱元璋接过那本化缘簿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历代帝王的姓名,自汉朝开始,有刘彻捐银一万两、孙权捐银两万两、李世民捐银三万两等。

朱元璋看着,心道:真是个贪僧,我登帝位后,一定要把他杀了。但一想,这老和尚以此簿向自己化缘,分明是暗示自己也有帝王之份,心中又有几分高兴。当即向和尚要了笔,在此化缘簿上写下:朱元璋捐银四万两。随后还在墙上题了一首诗:

手握乾坤杀伐权,威名远震楚江西。

清风起处妖氛净,铁马鸣时夜月移。

有志驱胡安乱世,无心参司学禅机。

荫荫古木空留意,三笑长歌过虎溪。

老和尚看着壁上的诗,不悦地说:“出家之人慈悲为本,佛寺非杀伐之地,岂可题这等诗。”当下命小和尚提一桶水来冲掉墙上的诗。

朱元璋笑着说道:“那就待我另题一首吧!”于是,他挥笔又写了一首,诗道: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全球。

眼观湖北三千界,势压江南十二州。

庐山美景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和尚看了高兴点头说:“这首诗倒使得。”

朱元璋在庙里歇了半日。料知陈友谅的兵马早已下山去了,就绕道回了军营。

后来,朱元璋便建立大明政权。相传朱元璋称帝后,突患热病濒于死亡,宫内太医束手无策。忽报庐山仙人洞的赤脚僧持天眼尊者和周颠仙人赠送温良药至,朱元璋服后,立即病愈,朱元璋龙心大悦,让使者到庐山寻找仙人。

当使者来到仙人洞小道上寻找时,不见寺庙,只见苍岩巨石上刻的“竹隐寺”3字。使者称奇,回京城复命。朱元璋便下旨在刻处旁建“访仙亭”。

亭侧小道也因此称为“仙路”。过“访仙亭”沿“仙路”前行,便到“新访仙亭”。

据说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为完成药典巨著《本草纲目》,也曾来到庐山采药,住在庐山的东林寺。

一天,一个右腮红肿的小和尚,忍着剧烈的牙痛喃喃念经。此时,只见老和尚取过一枝干枯的草药,让小和尚含在嘴里,顿时肿消痛止。

李时珍惊诧不已,连忙向老和尚请教。原来这种神奇的药草,是生长在锦绣谷的睡香花。为了寻找睡香花,李时珍在锦绣谷中跋涉了三天三夜,还是没有找到。

在第三天晚上,疲惫至极的李时珍倚着山崖,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梦乡。朦胧中,李时珍感到一股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见两只缤纷飞舞的彩蝶绕着他轻声呼唤:“李太医,我家大姐有请。”

李时珍昂首望去,彩蝶顿时化作两个穿蝶裙的小女孩,将他托起,腾空飞去。只见云头危崖上,一位绰约多姿的仙姑频频向他招手。

李时珍大为惊奇,正欲向仙姑打听睡香花的下落。仙姑回眸一笑,轻摇翠袖,化作一朵光艳夺目的睡香花。李时珍欣喜若狂,急步上前取花,不料脚下一滑,一头栽落在万丈深涧。

冷汗淋漓的李时珍,大喊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所依山崖岩隙间,有一丛盛开的睡香花,沐浴在月色之中,流光溢彩,楚楚动人。就这样,李时珍终于找到了睡香花,并把它载入药典,造福了很多人。

在明代,黄龙寺也在庐山建成了。黄龙寺坐落于群山环抱,竹木茂盛之中。周围环境峰连嶂嶂、霞寂雅静、谷邃森森、封闭奥秘、白云深锁、盘岩添彩、山色清目、水声夹耳、灵秀绝尘,妙在“幽”字,堪称黄龙幽谷,故有“不厌山行远,还知幽可寻”之赞。

黄龙寺是明代彻空和尚所建,最初寺庙叫“鹿野禅林”。据《庐山志》记载:“寺因黄龙潭而得名,潭之为龙居也。”另据考证,其实黄龙寺系佛教临济宗分支黄龙派,寺因所奉佛教派系得名。

黄龙寺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八仙中的吕洞宾在仙人洞修炼时,以为自拜师汉钟离所学的剑术高超,蔑视佛教。

一日,来到鹿野禅林,气势昂然,欲试黄龙禅师法力,趁其不备,飞剑斩之。结果刃不见血,对方安然无恙。吕洞宾大惊失色,面拜请罪。这就是庐山流传的“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的故事。这个故事教育人不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随着庐山名气越来越大,也引来了明代著名才子唐寅。

唐寅中年,在脱离官场,获自由后,乘船经鄱阳湖返回故里,在途中登上了庐山。逃脱出“鸟笼”的唐寅,放情于庐山的山水中,有感有悟,不免作诗作画。写了一首七律《登庐山》,并画了一幅《庐山图》。

《庐山图》为全景山水画,表现的是庐山三峡桥一带的景观,画面峰岩嵯峨、古木惨淡、瀑泉湍泻,画风清刚俊逸,而意境却萧索苍冷。诗言志,画寓怀,画中的题诗令人品味:

匡庐山前三峡桥,悬流溅扑鱼龙跳。

赢骖强策不肯度,古木惨淡风萧萧。

在明代,山水画产生了一个突出特征,即画派林立。明代中期,以苏州为中心,崛起了一个在野文人画派吴门派,并成为明代中后期画坛主流。吴门画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合称“明四家”。

沈周是一位优秀的文人画家,而唐寅却是一位落魄的士人画家,虽然都是以庐山作为审美载体,却表现出不同的意味。

沈周的《庐山高图》是沈周为老师祝寿而作。此图为浅绛山水,图中峰峦叠嶂,气势奇伟,飞瀑之下有一老叟伫立静观念。画面布局疏朗,厚重凝练,宾主和谐团聚,浑然一体。

在画中,人们可以看到,庐山在沈周的心目中,是那样的奇崛,那样的巍峨,那样的高洁!

[旁注]

太医 古代医生的职称。指古代社会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服务的医生。“太医”一职最早诞生于秦朝,据秦有太医令一职而推断,既有太医令一种管理职务的设置,就应该有被太医令管理的太医的存在,但因缺乏可靠的资料证实,尚难确认秦时就有太医一职的设置。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800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黄龙派 为临济禅之支派,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称黄龙宗。以慧南和尚为宗祖。慧南为临济宗第七祖石霜楚圆之门下,于宋1036年住江西隆兴黄龙山,盛弘教化,遂成黄龙派。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和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为人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画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文征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字征明,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曾官翰林待诏。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沈周(1427年~1509年),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阅读连接]

关于朱元璋避难在庐山竹隐寺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建立了明朝,当上皇帝后。一日,他想到那次在竹影寺避难的事,便亲自书写了“竹影寺”3个大字,做成一块金匾派人送往庐山。

送匾的官员来到庐山,找遍了全山的竹林也没找到竹影寺,他怕回去不好复命,便将匾额丢在一片竹林边的荆棘丛中。

待他走下山回头一看,那竹林中却出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那块御赐的金匾已端端正正地挂在庙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