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钦点使徽剧兴盛

徽剧自清代初期正式形成以后,逐渐以徽州和安庆为中心,逐步向东、南、北发展。特别是沿江而下,到了当时我国东南部的商业、文化中心扬州,发展得更加兴旺。

为此,徽剧对南方的许多剧种,如汉剧、湘剧、桂剧、赣剧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把徽戏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在当年,是乾隆皇帝的80岁大寿,浙江盐务大臣首先征集徽剧三庆班进入京城为乾隆祝寿,随后四喜、春台、和春以及启秀、霓翠等徽班也相继进京演出。

说起这四大徽班进京,在安徽各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呢。

相传,在1790年,也就是乾隆皇帝80岁大寿的那一年,自从这年过年之后,宫里上上下下都在忙着为皇上的寿辰庆典做着准备,直至这年的秋天,已经是乾隆皇帝生日的前三天了。

这时,皇宫里的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只是到时候该唱什么戏,得由皇上自己选择。

据说,这个乾隆皇帝是个戏迷,他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戏却是一定要看的,而且要看他自己喜欢的戏。

到了该让皇帝选戏的那一天,戏官呈上戏文折子,折子上面全是各家戏班子的名录,乾隆只瞟了一眼,就把那折子放到一边,问道:“这上面怎么没有安徽的戏呀?”

呈折子的戏官忙说:“不知皇上说的是安徽哪家戏班?唱的什么戏?”

乾隆答道:“我说的是徽剧……”

原来,乾隆这一生看过无数戏,唯有在他年轻时下江南时看过的徽剧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

那天,乾隆到皖南体察民情,忽然提出要微服私访,随同来的官员也没办法,只好暗暗派人跟在他的身后,以防不测。

乾隆走呀走,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叫石牌的地方,忽然,天下起了大雨,乾隆出门前没有带雨具,大雨把他的外衣淋得有些湿了。

乾隆忙跑到一个大祠堂门前躲雨,他正想把衣裳脱下,忽然听见里面响起了阵阵锣鼓声。

乾隆朝门缝里一看,呀,里面黑压压一片,全是人头。原来这个大祠堂内正在演戏呢!

乾隆从门缝里看到前面的戏台,台上站着个身着戏装的老生,正全神贯注地唱着《列国演义》中的选段“文昭关”,声音洪亮,犹如穿云裂石,唱到动情处,余音绕梁,催人落泪。

乾隆被这戏台上的剧情深深迷住了,他一直从门缝里看完这出戏,直至戏演完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后来,乾隆从旁人的口中得知,他看到的那出戏就是徽剧,所以一直很想再看一次。

乾隆皇帝将当年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告诉给了戏官,戏官总算明白了皇帝的意图,于是领命,到皖南地区寻找徽剧。

圣旨很快传到皖南的石牌地区,这个差事最终落到了一个叫三庆班的班主高朗亭的身上,高朗亭激动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他做梦也没想到,皇帝指明要看徽剧,并选中了自己的戏班。

高朗亭虽然激动了很久,但随即麻烦事又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乾隆皇帝的寿辰就在两天以后了,皖南离京城那么远,要他们的戏班在这么紧的时间里赶到京城,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就在高朗亭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一个身强力壮的后生找到高朗亭对他说,自己今年在端午节跟几个小哥划过龙船,大家一起用力,能把龙船划得飞快。这位后生建议把那些划船的伙伴请来,用龙船载着戏班子,顺着运河往京城划,没准两天就能到。

高朗亭认出这个后生就是住在石牌镇东头的、划龙船的领班,名叫强生,他经常在高朗亭需要帮助的时候为高朗亭出谋划策。

高朗亭对强生的提议仔细地想想,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强生聪明胆大,不等高朗亭同意,就把自己的胸脯一拍,给高朗亭下保证说,只要一会儿能够上船,自己的船队就一定能在后天晚上将他们拉到京城。

高朗亭问强生他的把握在哪里,强生说:“高老板,你只管到时候扯开嗓门唱戏,其他你别管了。”

看他说得那么有把握,高朗亭只好点头准备起来。随后,强生划龙船的几个年轻人叫来,后生们听说他们大家要到京城,并且镇上的戏班要唱戏给皇帝看,个个心里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长这么大,还从没去过京城呢!不过,强生要求他们必须在后天晚上把戏班运到京城,这却让他们担心起来。

龙船领班强生说:“你们不用急,我带头划,一定可以在后天到达的。”

看到领班都这样说了,其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便都决定跟着强生干。当天,高朗亭带人把戏班的布景道具一起搬到船上,再带上他的戏班全体人员上船。做好这了一切,船就启程了。

他们顺着长江,一直划到运河入口处,再往上,就是往京城的方向了。船在水里走,浪在船下飞。两岸边,看热闹的人像小山一样,谁都想看看,这龙船上花花绿绿的一大堆东西到底装的是什么?

当岸边的人听说是高朗亭的戏班子要进京唱戏时,人们都惊奇万分,一起拍起巴掌,有的喊着叫船停一停,他们想看看高朗亭到底长什么样子,也想听听他们的这个徽剧到底有什么好。

高朗亭站在船头,对岸上的百姓们喊道:“现在戏班不能在这里停下,因为他们正往京城赶,要是去晚了,他们都将会有杀身之祸呢!”

虽然高朗亭向百姓们这样解释着,但他听着岸边百姓的呼喊,他又百感交集,答应他们在回来的时候一定唱。不过最后,高朗亭还是经不住百姓们的苦苦哀求,不好推辞,往船头一站,扯开嗓子唱了起来。

高朗亭那高亢的唱腔震得江里的浪花上下翻飞,龙船上划桨的人划得更卖力了。很快,龙船过了黄河口,继续向前划去。

这时已经是第二天了,也不知是大家太累了,还是心里太急,只见那龙船滑行的速度再也不那么快了,高朗亭看看船,再想想行程,想到要是照这个速度前行的话,明天是根本就到不了京城的。

就在这时,河岸边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骑在马上的人穿着红袍,一边跑一边喊:“圣旨到!”

高朗亭连忙让强生把船停下,自己赶快下船,往地下一跪,只听那穿红袍的官员大声道:“皇上命高朗亭戏班务必在八月初五清晨赶到京城!违者斩!钦此。”

原来,乾隆昨晚忽然心血来潮,说他是八月初五上午出世的,所有的庆典活动都要在那个时辰举行,戏班子当然要在那个时候准时到达,敲响开台锣,为他的降生助兴。

本来,高朗亭他们的计划八月初五下午,也就是明天下午到达的,但现在乾隆皇帝的突然改变主意,让他吃了一惊,因为在出发前,他们就担心第三天下午到不了,而现在皇帝居然要他们在清晨就必须赶到,这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啊!

高朗亭急得在船上走来走去,而龙船领班强生却一点不急,他满脸笑呵呵地对高朗亭说:“高老板,你就别担心了,我们保证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你送到就是了,你就只管在船头唱曲子好了!”

高朗亭没办法,只好苦苦一笑,站在船头唱了起来,他唱的是三国戏里面的《让成都》,刚开口,强生说不行,得换个,还点名要他唱三国中的另一名曲《天水关》。高朗亭只好唱起他们想听的戏文。

没有想到,高朗亭的一声导板还没唱完,奇迹就发生了,只见那龙船竟然离开水面,像鸟儿一样沿着水面向前飞翔起来。高朗亭越是唱得带劲,那船飞得更快,唱得低沉,船马上变慢,声音一停,船就落到水上。

高朗亭感到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但为了早点进京,他什么也不想问,只顾一个劲地唱,唱呀唱呀,整整一天一夜,高朗亭用豁亮的嗓门推动着龙船如飞一般直扑京城。

等到八月初五一大早,高朗亭和他的戏班果然按时到达了京城。乾隆喜欢睡懒觉,此时他才刚刚起床,听说高朗亭的徽剧班子到了,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声说:“马上看戏,马上看戏!”

高朗亭和他的戏班立马开台,高朗亭登台唱了起来,什么《文昭关》、《鱼肠剑》、《战长沙》、《法门寺》等戏,乾隆点什么,他们唱什么,从上午唱至黄昏,从黄昏唱至天亮。

奇怪的是,高朗亭唱了这么多戏,一折接着一折,嗓子居然一点也不哑。嗓门依然厚宽激昂,字正腔圆。乾隆问他吃了什么神药?

高朗亭把头摇摇,说什么也没吃,其实他在心里只想着让他的戏班子在京城扎下根,只盼着徽剧在京城有人看,想想这些,他的嗓子就再也不会哑了。

乾隆皇帝在他生日这天连看了数场徽剧,激动得连饭也不想吃,觉也不想睡了,并传下圣旨,要高朗亭和他的戏班留在京城演出。

高朗亭简直太高兴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徽剧这样得到皇帝的厚爱,就又告诉乾隆皇帝,自己的家乡那里还有好几个和他一样的戏班子,他们各自唱的味道都不相同。

乾隆听高朗亭这样说,高兴得不得了,立即传旨让那几个戏班子全都过来。没过几天,消息传到皖南,四喜、和春、春台及启秀、霓翠等皖南最著名的几个徽班也陆续赶到,他们或同台献艺,或分开上演,此起彼伏,把京城戏台唱得沸沸扬扬,把偌大京城闹得万人空巷。

在演出的过程中,这6个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也就是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其余启秀、霓翠两班中专唱昆腔的一些角色并入四喜班,唱其他声调者并入三庆班,擅武功者并入和春班。

[旁注]

汉剧 我国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旧名“楚调”、“汉调”。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原以秦腔经襄阳南下演变出来的西皮为主要腔调,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荆河、襄河、府河、汉河四支流派,俗称路子。清嘉庆、道光年间,汉调流传到北京,加入徽调班社演唱,逐渐融合演变而成京剧。

湘剧 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桂剧 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俗称“桂戏”或“桂班戏”。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戏,也多是文做。

折子 即奏折。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清代顺治年间,以后普遍采用,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奏折按其内容可分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四类,其公文程式各有不同。奏折一般都有皇帝的朱批。

戏班 旧称“戏曲剧团”。也叫“戏班子”,指以表演戏剧为目的组成的团体,它是戏剧盛行时期出现的一个名词。元代以前的民间戏班,通常多是家庭性质的,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进行组合,后来逐渐引入外人加入戏班。戏班演出从不专门待在一处,而保持流动的方式,这一点自古而然。

圣旨 是古代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圣旨是我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标志。圣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三国戏 泛指取材于《三国演义》的各种戏剧,其中,尤以京剧中的“三国戏”特别突出。京剧中取材于《三国演义》的“三国戏”非常多,从《捉放曹》到《铁龙山》,整部《三国演义》都可以用京剧的形式表现,这些京剧“三国戏”中,有许多成为经典剧目常演不衰。

[阅读链接]

徽剧进京不久,汉剧也进京,于是以二黄为主的徽剧又吸收汉剧的西皮,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自己的声腔。此后,在北方扎下根的徽剧,又逐渐吸收北方的京腔,将其高腔与北方语言相结合,发展成为皮、簧兼备的京剧,而对徽剧表演艺术有突出贡献的杰出老艺人、三庆班继高朗亭之后的班主程长庚,也因此成为京剧的开山鼻祖。

京剧是在徽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以唱、念、做、打、舞为表演中心,并具有北京特色的戏曲剧种。因为它生在北京,故称之为京剧;又因它艺术上比徽剧更完整、更具程式化、规范化,可以说是集古代优秀戏曲之大成,所以,又被人们称之为“国剧”、“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