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著名传统剧目

融合了戏曲特色的傩戏流传了下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至十五,安徽贵池刘街乡殷村姚姓、烽火刘姓、荡里姚姓、茅坦乡老屋唐等宗族,仍会按旧习的程式和规范演出傩戏。

届时,各村社香烟缭绕,红男绿女摩肩接踵,各戏会争姿斗色各呈异彩,锣鼓钟钵箫笛唢呐齐鸣,旗伞高跷林立,鞭炮震云铳炮冲天,暄腾达旦威武壮观,到处都是一派狂欢景象。在民间还流传着两句谚语:

傩戏家家有,一家更比一家丑。

安徽傩戏的演员和观众都是本宗族成员,各宗族之间在演出日期安排、剧目顺序、演出形式,以及剧本、唱腔、面具、服饰、道具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与当地的习俗风尚、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

安徽傩戏演出为三段体,即傩在正戏的前后,必须有“请神”和“送神”仪式。

安徽傩戏演出剧目繁多。正戏剧目部分源于明代说唱词话,其中《陈州放粮》与明代刊本《包龙图陈州粜米记》唱词、对白完全相同,通本为叙述体。

这类剧目的唱词以7字言体为主。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为曲牌体,例如刘街太和章村的《和番记》全系长短句,还有一部分更古老的词格,如《刘文龙》、《孟姜女》,唱词全用三、三、七句式。

剧本结构为一本十数出或数十出,篇首有“报台”以几句诗概括全剧故事梗概,颇似早期南戏的结构。

在众多剧目中,有几个颇为有名。《刘文龙赶考》便是安徽傩戏的传统剧目。剧情大意是刘文龙与萧氏女新婚三日进京求官,考中状元,封为太子太保,后领旨平番。

刘昔日同窗秀才宋中,见其妻萧氏生得美貌,便串通吉婆声称刘文龙已死,并向其父逼债,欲迫使萧氏就范。

萧氏不允,公公听信谗言,劝萧氏改嫁。萧氏借口为夫守孝三年再嫁以拖延,暗求神祇托梦刘文龙。

刘文龙得梦,即辞官回乡,先宿于吉婆店中,闻鼓乐声,询知宋中纳萧氏为妾。刘文龙不动声色,将珍珠一包,诗一首,托吉婆送去为贺礼。

刘父闻远方客人如此多礼,邀请同吃喜酒,酒宴上相会,真相大白。刘文龙将宋中押送南阳县发落。并与萧氏互验分别时的三件信物后,合家团圆。

此剧目各宗族的演出本均不甚相同。其中有某些情节出入甚大。如有的唱本写刘父生病,其妻萧氏行孝,割肉为翁调治,仙人铁拐李上门赐丹,使刘父病愈,妻割伤愈合等。

《孟姜女》也为贵池傩戏传统剧目。剧情大意是书生范杞良逃避徭役,无意中见到孟姜女塘边洗澡,因结为夫妇。结亲不久,又被官府抓去筑长城。

秋风凉,孟姜女为其夫送寒衣,一路风霜,历尽艰险。由于其千里送寒衣之诚意感动神灵,终于在太白金星的指引下来到长城。

不料其夫范杞良早被官差打死,孟姜女在万骨堆中滴血认骨,感天动地,长城崩倒。此时太白金星告知孟姜女,她本是仙人坠落凡尘,遂指引其回归仙府。

此剧多以傩腔演唱,唱词均为三、三、七字齐言体。剧中穿插很多民间小调,如“十二月贤人歌”、“十二月送寒衣歌”、“十二月采茶歌”,还有“四季歌”和“闹五更调”。甚至有的角色如樵夫、放牛娃等出场还可即兴演唱山歌小调。

还有《章文显》,讲的是皇亲鲁王见秀才章文显之妻百花小娘貌美多姿,顿起邪念,企图霸占,百花小娘不从,被活活打死。

章遭此不幸,上告到开封包大人。包拯命人捉拿鲁王治罪,后又借皇家“温凉帽”,救得百花小娘还魂。章文显夫妻团圆,玉帝差仙家引渡章文显夫妇归赴仙坛。此剧有7言体与曲牌体两种传本。

《摇钱树》写玉帝四女张四姐私自下凡,与家贫如洗的书生崔文瑞结为夫妻。她手拿金钗施法,庭前即出现栽有两棵摇钱树的楼台花厅。富豪黄员外闻此暗生歹计将崔诓至家中,诬崔为盗,送至官府治罪。

四姐闹到官府,守备诬她是妖精作怪,报上开封府包公。包公命人捉拿,皆战败。

包公乃睡在还魂床上,先后到阴曹地府、东海龙王和西天如来佛、南天李老君等处查询,未获真情。又见玉帝,遍查无着,终于在王母娘娘处发现四姐乃玉帝之女下凡。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四姐,四姐身带收魂瓶、钻天帽、入地鞋,将火龙太子、哪吒、孙行者击败。最后玉帝只得请王母率众姐妹下凡劝说,四姐带领丈夫崔文瑞与婆母一同上天。玉帝封文瑞为老君,封其母为太阳婆婆。

另据当地老艺人介绍,此剧原尚有玉帝派人到斗牛宫清查时,众姐妹用纸扎成四姐形象蒙混,清查者烧火一团,要众姐妹跳火圈而被识破的情节。

《陈州放粮》又称《陈州祟米记》也称《打莺驾》,是贵池傩戏传统剧目。讲的是宋代仁宗年间,陈州三县遭灾,皇亲国戚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饿死灾民无数,民怨沸腾,在老臣的保荐下,宋仁宗重新启用被罢官当了和尚的包拯陈州放粮。

《花关索》讲的是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欲举大事,为摆脱家庭羁绊,三人议定,互杀对方家小。张飞杀了关羽家11口,当最后杀到关羽之妻时,见其身有孕,不忍下手,遂放其逃生。后来关妻生下一子关索。

关索长大,远走天边寻父,过鲍家庄,遇鲍三娘,鲍与其比武,不胜,遂与结为伉俪。后又收王桃、王月,继而寻父西川,杀掉姚兵,关氏父子相认。此本为齐言、曲牌相间,齐言部分出自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

《薛仁贵征东记》又名《打虎》或《薛家将》。剧情围绕着薛仁贵出征平辽,张士贵冒领军功,挟持薛仁贵瞒天过海而展开矛盾,直到大摆龙门阵,真相大白,薛仁贵凯旋回朝。

安徽傩戏还有别具特色的“吃邀台”,也称“吃腰台”。每次傩戏演到午夜休息,由年首办夜餐招待,谓之“腰台”或“邀台”,吃过后继续演出。

贵池各宗族“邀台”的吃法也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一般是把豆腐、酸菜、猪肉各两碗,放入小铁耳锅内,谓之“一品锅”,取一品吉祥如意之意,一壶酒,喝完酒吃饭,不加酒菜,一般吃后至少要剩一一杯酒,取“年年有余”之意。

刘街乡荡里姚“邀台”是吃“斋粥”,即用豆腐、豆角、腌菜、五香切碎混在米里煮粥,粥内放油盐,据说吃了这种斋粥可以“消灾纳福”,演戏看戏的人都吃。有些宗族只规定演戏者吃邀台,看戏者回家去吃,吃好后再演戏看戏。

还有个别氏族的“邀台”别有风致,演员吃“一品锅”,而另炒冻米一大箩,烧两桶开水,观众均吃泡冻米,因冻米炒后米粒发胀,因而谓之“发米”。

吃了发米可以发财得福,所以人们在边看戏边吃发米,很是津津有味,甚至少数观众看傩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吃发米讨吉祥。

傩戏因为它有趣的戏曲情节,成了山民们终岁勤劳、单调平板的生活中,一年一度难得的消闲和娱乐契机,贵池也随之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傩戏之乡”。

[旁注]

太子太保 与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并成为太子三师,都是东宫官职,西晋的时候设置的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

秀才 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唐代初期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后废秀才科,秀才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后来,宋代为士子和应举者的统称。明代曾一度采用荐举之法,也有举秀才。明清时期,秀才也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

龙王 龙是我国古代神话的四灵兽之一,龙王则是指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在道教中有以海洋为区分的四位龙王,即“四海龙王”。

如来佛 即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密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所出,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他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哪吒 神话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一个跃然于书本上的民间传说。活跃于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哪吒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也有说哪吒很可能是源自于古波斯。

王母 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也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瑶池圣母和西王母。

刘备(161年~223年),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3病逝于白帝城,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薛仁贵(614年~683年),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阅读链接]

傩戏面具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具有传统制作工艺,刀法简洁流畅,雕刻精细;2、造型上注重写实,夸张有度,变形有法;3、色彩上单一、凝重,少数面具色彩浓烈、绚丽,但都注意色彩对比和谐;4、因在地域上毗接九华山,受佛教和佛像雕塑艺术的影响,大都慈眉善眼、方面大耳、雍容福态。

例如张龙和赵虎面具常采用夸张手法。赵虎头上有一对直立的双角、狰狞的獠牙、烈焰般的眉毛,着意刻画其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张龙头上还雕有一个小人头,蓝面红睛,森严而又具有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