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暗杀活动

中华革命党发动三次革命,在致力于以武力讨袁的同时,还采取了暗杀行动。狙击暗杀,往往是革命党人用来作为军事冒险的补充手段。特别是当革命处于低潮,发动起义困难重重,一筹莫展之时,暗杀活动更被视为快速有效的歼敌捷径。许多党人认为,通过暗杀,“既可以促成反动统治内部之混乱,又可以振奋民心士气”。①为此,中华革命党人组织了“中华铁血模范

③ 《云南讨袁党人被捕或殉难概况》,《近代中国》第 22 期。

① 《张百麟致陈其美报告策动黔省革命情形函》,《革命文献》第 47 辑,第 308 页。

② 《孙中山全集》第 3 卷,第 210 页。

① 罗翼群:《中华革命党活动回忆》,《广东文史资料选辑》第 25 辑,第 77 页。

新军炸弹暗杀团”②,还在广州成立了敢死队、炸弹队,进行了多次暗杀活动。 1.钟明光行刺龙济光

自 1914 年末中华革命党发动了“讨龙之役”后,袁世凯恐革命党在广东再举暴动,一再电令龙济光“严加防缉,而杜祸萌”。龙济光乘机大肆搜捕党人,并再三表示:“乱党之谋,注重在粤,诚如钧示,济光仰蒙付托之重, 敢不殚诚竭虑,力保治安。”③龙济光媚袁惟恐不周,当袁氏承认“二十一条” 后,他竟不顾举国一致反对,仰承袁氏意旨,电请“提灯庆贺”。革命党人闻龙此举,“愤不欲生,切齿誓杀龙以儆凶顽”。④再加上龙济光督粤多年, 苛捐杂税,贩烟开赌,纵兵淫掠,杀戮党人,无所不为。革命党人李作汉、罗刬湖、李稚陶、钟明光与丘汉苗女士等结义,组成暗杀团,专以刺杀龙济光为己任。他们最初计划采用手枪为狙击武器,但钟明光认为手枪远程射击, 命中困难,主张采用炸弹,并慷慨表示:“必要时愿与龙贼同归于尽。”①

5 月末,暗杀团准备就绪,开始侦查龙氏行踪,伺机进行。但龙济光自知在粤与民结怨甚深,党人必欲先除之而后快,因而行踪诡秘,深居简出。革命党人潜伏多日,也未得手,便改变主意,先杀龙氏之兄龙觐光。龙觐光任广惠镇守使兼陆军一师师长,是龙济光的主要帮凶,先杀他即是断其左膀右臂。暗杀团乔装成小商贩,肩挑瓜果、杂货,将炸弹藏在箩筐中,在将军署镇守使署一带叫卖,但在外巡候数日,仍未得时机。

7 月 11 日,广东大水成灾。15 日,油行又起大火,火苗随着漂在水上的浮油,顺河而下,延及船艇,惨声四起。龙济光深恐局势生变,在严密的保卫下,前呼后拥,到龙觐光处察看。暗杀团利用这难得的机会,由钟明光“托名摆卖滷酸菜为业”②,潜伏在龙济光必经之路。17 日,龙济光一行路经积厚坊时,钟明光从容扔出炸弹。炸弹威力巨大,当场炸死炸伤龙氏卫士及路人各十余人。③遗憾的是龙济光在护卫包围之中,仅伤其左足。钟明光不幸被执,凌迟而死。

  1. 杨玉桥行刺薛大可

北京《亚细亚报》是帝制派的御用宣传机关,平日鼓吹帝制,不遗余力。该报总理薛大可为进一步扩大帝制宣传,特在上海筹设该报分馆,定于 9 月

10 日出版。革命党人杨玉桥闻讯,怒不可遏,欲置薛大可于死地,以张正义。

9 月 11 日晚 7 时许,杨玉桥携炸弹潜至报馆,向馆内投掷炸弹,当场炸死三人,伤数人,但薛大可未被炸死。杨玉桥被英捕抓获,后由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引渡入狱。革命党人萧美成急欲营救,亦因走漏消息而被捕。12 月 23 日,两位志士在沪殉难。①

  1. 吴先梅行刺蒋士立

袁世凯以中华革命党为心腹大患,特派变节分子蒋士立携巨款五十万元到东京,与驻日本公使陆宗舆共商分化瓦解中华革命党的对策。他们以资送

② 《总务部复曾集棠铁血团应经过入党手续函》,《革命文献》第 45 辑,第 67 页。

③ 《龙济光致袁世凯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件。

④ 《邹鲁全集》(五),第 1060 页。

① 罗翼群:《有关中华革命党活动之回忆》,《广东文史资料》第 25 辑,第 97 页。

② 《神州日报》,1915 年 7 月 27 日。

③ 《东方杂志》第 12 卷,第 8 号。

① 《袁氏盗国记》上篇,第 30 页。

回国、予以政治地位、送到国外休养、予以优裕生活费和补给留学官费的办法来引诱革命党人叛变自首,并规定凡党人前来办理自首手续,须检讨过去讨袁大逆不道,写下“犯上作乱,天诛地灭”②的誓词,还要定期汇报党内消息及党人行踪。

当时麇集东京的革命党人,多数生活贫困,在敌人金钱收买之下,一些意志薄弱之徒堕志变节,奔走于蒋士立的门下。叛徒的出现,搞得中华革命党内气氛紧张,人人自危,甚至隔几天未见面的朋友,也怀疑是否被收买了。孙中山也觉察到,“吾党秘密事,何以袁政府总能得消息?”③为制止这种腐蚀剂在党内蔓延,孙中山召集居正、田桐、廖仲恺、谢持、覃振商讨对付办法。这时湖南青年党员吴先梅自告奋勇,向覃振提出,愿负除害具体责任。覃振赞同吴先梅的意见,决定派其刺杀蒋士立。

覃振的同乡湖南岳阳人周鳌山是蒋士立的爪牙,为蒋收买党人四处奔走,深得蒋的信任。某日周往访覃振,因覃振不在,便留下一张便条。覃振就仿效周的字体,假冒周的名义写一便条伪称向蒋引见自首党人。1915 年 10

月 17 日晚 9 时许,吴先梅持便条赴蒋士立赤坂寓所,诡称有要件面交。蒋以为是党人前来自首,同秘书一起下楼会见。吴先梅因事先见过蒋的照片,蒋刚进接应室门口,即拔枪射击,一弹贯通蒋的右胸,一弹伤腹,蒋应声倒地。

①吴先梅见目的已达,快步走出蒋宅,并举枪大呼:“杀袁探,我革命党也。”

②随即趁雨夜飞驰而去。事后,在孙中山、陈其美等人的掩护下,吴先梅顺利

地回到了国内。

  1. 王晓峰、王明山行刺郑汝成

袁世凯深知上海为全国重镇,又向为“乱党”发源地,特派心腹大将郑汝成任上海镇守使,坐镇东南。郑汝成“权谋诡谲,干练多才”。帝制发生, 郑极力赞助,声言:“一身独当东南各省反对之冲。”③为防备暴动,郑大肆捕杀革命党人,仅以 1914 年 9 月计,即“杀害党人八十七名之多”,成为革命党的凶恶敌人。

1915 年末,陈其美与杨虎、孙祥夫等策划在上海举事。他们认为,上海为东南第一要区,吴淞要塞扼长江之口,制造局为后方重地,都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但海军不得,则上海难下,上海不下,则东南难图。要想取上海, 须先除去郑汝成,“逆酋不杀,则上海与海军二者皆不能急图也”。④为此, 第一目标是刺杀郑汝成。

11 月 8 日,陈其美获悉日本大正天皇于 10 日举行加冕典礼,驻沪日总领事署将开会庆祝,郑汝成必定要亲往祝贺。陈其美认为这是绝好的机会。9 日,他召集党人在法租界萨坡赛路十四号开会,周密安排了狙击郑汝成的具体方案。凡郑可能经过的地方,都派同志埋伏于路口:吴忠信领安徽同志在十六铺,江、浙同志在跑马厅,谢宝轩等在黄浦滩,马伯麟、徐之福等广东同志在海军码头,各路分头前往,准备伺机伏击。英租界外白渡桥是最重要

② 杨思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人的形形色色》,《文史资料选辑》第 48 辑,第 137 页。

③ 谢持:《总理嘱件记录》,《国父年谱》,第 543 页。

① 《中华新报》,1915 年 10 月 19 日。

② 《中华革命党》,《邹鲁全集》(三),第 274 页。

③ 《国士王晓峰、王明山略传》,《民口》,第 129 页。

④ 蒋中正:《陈英士先生癸丑后之革命计划及事略》,《陈英士先生纪念全集》上集,第 120 页。

一处,不但离日署近,是郑汝成必经之地,而且车辆在此须转弯慢行,最利于伏击。陈其美考虑再三,决定派干练沉勇、射击术娴熟的王晓峰、王明山担此重任。因这次行动事关重大,陈其美特于 11 月 9 日会见他们二人,问道: “欲在沪发难,必先杀郑汝成,故杀郑既所以倒袁,亦既所以存民国也,二君之意谓何?”二人慨然许诺,表示:“郑不诛,袁不孤”,“必誓死以奉公命”。①

10 日上午 10 时半,各路伏击人员携炸弹、驳壳枪与五百发子弹分头出发。王晓峰、王明山与孙祥夫潜伏于白渡桥北墩三四丈处。郑汝成知近期风声甚紧,出动倍加警惕,故意改变原来路线,绕道乘汽艇至汉口路外滩登岸, 换乘汽车。因此,各路均未遇到郑的车队。11 时许,郑的汽车行至白渡桥北墩,车速转缓,将上桥脊,孙祥夫认定身着黑披肩、大礼服者是郑汝成,急发令执行。王明山立即向郑的汽车投去一枚炸弹,但因用力过猛,炸弹落在车后。郑的司机见事危急,想加速急驶而逃。王明山眼明手快,又冲上前去, 投出第二枚炸弹,命中车的后身,郑汝成在车中被震得失去知觉。王晓峰趁势跳上车缘,左手握车栏,右手提驳壳枪,对准郑的头部连发十枪。因射击距离近在尺寸,郑汝成立刻脑浆迸裂。头若蜂巢,当场毙命。王晓峰将郑击毙后本可逃脱,他却再次验明正身,见目的已达,放声大笑,立桥头演说一分钟,从容被捕。受审时,二位壮士侃侃而谈:“郑汝成辅袁世凯叛反民国, 余等为民除贼,使天下知吾人讨贼之义,且知民贼之不可为。”①但当法官再三盘问主使人及同党时,二人“坚不吐实”②,只是自豪地说:“吾为祖国立一大功,虽死无憾。”③12 月 7 日,二人在上海被害。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往往以暗杀作为打击敌人的一种手段。虽然靠暗杀不可能从根本上推翻袁世凯的反动政权,暗杀的作用也远不如革命党人想像的那样巨大,但从客观上看,成功的暗杀的确打击了敌人,鼓舞了士气,为武装起义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对郑汝成之死,袁世凯“大为伤感,辍会终日”,④并下令“追赠郑汝成一等彰威侯”。⑤而革命党人却为之振奋。孙中山深表敬佩地说:“此等气魄,真足令人生敬,沪去此贼,事大可为。”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