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深入地分析教材和全面地掌握教材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大量事实证明,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真正领会教材的实质,对教材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析组织教材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的系统体系,明确各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前后联系;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其内容的组织结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条件等灵活地处理教材。
- 钻研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各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大纲中的说明部分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
容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还部分列出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并规定了各个知识点教学要求的层次。例如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是:
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植物和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要求学生掌握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和徒手切片,做简单的生物实验,解剖动物,画动物和植物的简图,绘制生物图表,采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以及制作植物蜡叶标本和昆虫标本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中学的各门课程都是为达到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的,在教学中应该达到教学大纲的规定。为此,在分析教材和组织教材的时候也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大纲的要求为目的。
- 全面掌握教材
教材是一个整体,要进行教学设计不仅要掌握一章一节的教材,还要深入、全面地熟悉全学年以至本学科各年级的教材。全面熟悉、掌握教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①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逻辑系统、重点和难点,做到前后照应,反复渗透。例如生物学,在初中阶段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植物学和动物学知识,主要是关于动植物个体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和分类的知识等。而高中阶段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是在初中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侧重于生命活动的共同规律。因此,知识的联系也不限于一节课内或章节之间的联系。许多重点、难点内容联系到许多旧知识,如果先学知识不巩固,就会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只有全面地熟悉、掌握教材,才能做到新旧知识密切联系。
②只有全面地掌握教材,才能对教材做整体分析,全面地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深刻地理解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的培养目标具体化,并把它们合理地分配到全学期各单元以至每节课的教学中去。例如植物学第二编《植物的类群》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植物发展进化的的顺序来安排的,先讲各个类群的植物,再讲植物进化的基本理论。这符合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符合初中阶段学习感性的、由浅入深、侧重生命现象知识的要求。并在第五章《蕨类植物》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第七章《植物的进化》中使学生初步树立起植物进化的观点。
③只有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在教学中才能基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只有对教材的结构顺序、教学内容的特点非常熟悉,才能安排必要的补充材料,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之,教师只有深入、全面地掌握教材,才能使教学有一个优化的科学知识结构,这是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其方法是通读全部教材, 精读单元教材,重点分析章节教材。
- 分析重点和难点
任何学科的教材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其主要体现在学科的逻辑系统上,同时也照顾到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但是,根据同一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其知识结构往往也各不相同;即使同一教材,不同教师在具体处理时,知识结构的安排也不尽相同。如何选择一个最佳的结构,使学习产生最好的效果呢?教师普通采用的方法是抓教学重点。这是我国很早就有的从厚到薄、由博反约、以简驭繁、以纲带目的处理教材、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结构优化的方法。
①什么是教材的重点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事物或现象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之中。反映它们的知识,是一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知识网,抓重点知识就是抓这个网上的结和网的纲。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带共性的知识和概括性、理论性强的知识。
共性知识 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带共性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抓住这些共性知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植物学教学中,就其教材内容的性质而言,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等方面的知识,其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形态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是全书内容教学的重点。它不仅适应低等植物,也适应高等植物,同时初二动物学中也要依据这些观点。因此,这方面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概括性和理论性强的知识 教材中概括性和理论性强的知识主要是基本概念、原理、法则等。教学中抓住这些知识就抓住了重点,能以纲带目,促进知识的迁移。例如动植物进化的规律、遗传理论中的三大规律,以及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等,都是教材的重点。
②重点教学的意义
第一,掌握了重点知识,对一般知识会更加容易理解。如动物学中动物的形态、构造和生理,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统一的。用进化论来统率时,就变得头绪清楚和容易理解。这就是用观点统率材料,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的关系是统帅和被统帅关系, 抓住重点就能带动全局。
第二,抓住重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知识产生迁移。例如在初二动物学中,无脊椎动物的每一门和脊椎动物的每一纲,都以一两种代表动物为例,通过分析总结出门或纲的动物的特征。这些主要特征是重点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不仅加深了对代表动物的理解,而且能对其它动物进行分类。所以抓住了重点知识就像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新的知识可以从重点知识派生出来。
第三,抓住重点知识能使知识体系有一个好的结构,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心理学实验证明,把知识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形成结合紧密的知识体系, 就能长期保持在记忆里。所以抓住重点、以重点带一般,使所有知识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就能形成较好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已经认识到,基础知识可分为一般知识和重点知识, 没有一般知识也就无所谓重点知识。重点知识也是有层次的,有全书重点、有章节重点。有知识重点,也有方法、技能训练重点。知识好比一棵树,既要有粗壮的红花绿叶,也需要繁茂的主干。如果只有主干,没有繁茂的花叶, 也形不成知识体系。重点和一般要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③难点 哪些知识是教学的难点,不能一概而论。它是因学生的年龄、知
识水平及生活经验的不同而不同的。一般来说,那些太抽象的、离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等等,对中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在多数情况下,重点和难点是相同的。有时,难点不见得是重点。但必须突破难点才有利于重点的解决。还有时,难点与重点无关。在以上三种情况中, 对于前两种是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
解决难点的方法,要视问题的性质而定,一般可采用提供实例、演示直观教具、参予活动、联系实际等方法来解决。
- 组织处理教材
现行的教材是面对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就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每一个教师都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如实验设备、各种教学媒体)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等, 重新组织、处理教材,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弛适宜、结构优化的知识体系。因此,钻研教材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在处理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从全章以至全书来把握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结构系统和前后照应,从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实际来掌握每一章节教材的主次、详略的处理;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进行新旧联系的时候,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进行适当的提前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对教材进行系统处理。
第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章节内容进行处理。教材的内容结构是根据某学科的科学系统编排的,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需要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对教材进行具体的处理。主要方法有:
把学生容易理解、感兴趣的材料先讲,然后逐步进入理论阐述,使教学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演绎推理变为逻辑推理,使教学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或结论。
边讲解边实验,把传授新知识与实验结合起来,进行同步教学,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学习。
第三,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在教材处理的时间安排上,要把重点放在中心位置,舍得花时间,使学生透彻理解真正掌握重点知识。在进行重点知识教学时,除了教学讲解外,可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从不同侧面突破重点,并加强巩固,反复强化。也可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对重点和非重点区别对待。如重点问题采用讲解、讨论、观察、实验等多种形式,而非重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学等。
第四,精心设计提问。通过一系列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问题展开教学, 使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这就要求问题的设计要合理,具有启发性,问题的水平从记忆到分析综合要有多种层次。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问题的引导下步步深入。
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每一节课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是来之不易的。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取得成就,是长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全面地分析和恰当地处理教材,对课堂教学精雕细刻而得来的。没有这些艰辛的劳动,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