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和使用教材

一、教材概述

我们选择和使用教材,首先要了解教材,具备教材编选的知识。教材在教学系统中占重要地位。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构成数学的三个基本因素。教材规定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教学活动起规定和制约的作用。它规定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也制约着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教和学都需要以教材为凭借,都受到教材的制约,不能须臾离开它;而教材也靠教和学来发挥它的作用。上述三者相互为用。

(一)中学语文教材的性质和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教材的性质和作用做过简要的解释,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52 页)又说:“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201 页)还说过:“选些文篇让学生读,无非是进行那些训练的凭借而已。”

(叶圣陶《敬祝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载《语文学习》1980 年第 1 期) 这些精辟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语文教材的性质和作用有重要意义。语文教材是阅读、写作训练的范例,是进行语文训练和传授语文知识的一个凭借,“有了凭借,历练才有着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207 页)经过反复历练才能使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语文教材是实现语文教学任务、达到语文教学目的要求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强的典范性和实用性,对教和学都有重要作用。

从教师方面看:

  1. 语文教材是教师认识的对象,形成教学能力的工具。教师以教材为凭借进行教学,首先要认识教材,通过钻研、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的知识内容,并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举一反三地进行教学,这就会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2. 语文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凭借,是从事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手段。教师认识教材,不是个人阅读欣赏,增长知识和才能,而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 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受到熏陶,提高思想,发展智力。

从学生方面看:

  1. 语文教材是学生认识的对象,是阅读和写作的范例,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凭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诵读、研讨教材,领会教材的质(思想内容)与文(语言文字),举一反三,最终达到不待教师指导自己能阅读同

类的书和写同类文章的境界。这是教材的主要作用。

  1. 语文教材是学生发展智力,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工具。学生在阅读、写作训练过程中,经过大量观察、思考、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就会逐步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二)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

  1. 中学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是大纲的具体化。要求符合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教材审定的原则和标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

  2. 语文教材内容的构成极为复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二是字、词、句、篇、语法、修辞、文学、逻辑、写作和阅读等方面的知识;三是课文。由于内容复杂,各种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就决定了语文教材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要求根据学科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统筹安排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

  3. 语文教材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一个凭借,作为凭借的语文教材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设计,科学、合理、适度地安排听、说、读、写训练的序列,并把知识点和训练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协调发展,形成一个有利于培养语文能力的训练体系。

  4.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道德教育和语文训练的辩证统一,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训练能力的过程中,促进智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意志和品格,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5. 语文教材的编写一般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思想道德教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科学性、循序渐进和适应性等编写原则。

  6. 语文教材不同于一般著作,它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精心设计、特殊加工的教科书,对于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高效性。

完善的语文教材都体现了上述特点,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本教本, 教学之本。它的好坏不仅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四化”人才的培养,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所以,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制度中有很多具体问题⋯⋯关键是教材。”

(《邓小平同志论教育》35 页)教材的确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审慎地选择教材和正确地使用教材。

二、教材的选择

语文教学的深入改革和发展,要求教材“一纲多木”,编辑和出版多套教材。随着教材编写制度的改革,多套教材的问世,选择教材的问题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在教材编写竞争的过程中,将会出现各种不同特点、风格、类型、层次的教材。这对促进教材改革,提高教材质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语文教材有重要意义。教材种类多了,就有比较、选择的余地。从多种教材的比较中,选择便教便学、较为完善的教材,无疑将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选择教材要以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中小学教材审定标准》为依据。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或《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等是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依据。它对教材内容(能力训练、基础知识和课文)、基本篇目(或推荐选文篇目)和教材编排目的、原则、要求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教材必须按大纲的规定、要求编写,体现大纲的精神。《中小学教材审定标准》是审定中小学教材的依据。它对中小学教材的内容、教材的体系、教材的文字、插图、音像、挂图以及教材中的练习和作业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做出了规定。教学大纲和教材审定标准都是纲领性、指导性的文件,我们必须以它们的规定、要求为依据,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评估教材的高低,从比较中选择较完善的教材。

(一)教材内容1.课文

课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主体,不论是向学生进行读、写、听、说训练, 还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都要以课文为范例、作凭借。课文选得恰当不恰当决定教材质量的好坏。入选的课文必须符合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选材标准, 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

①思想内容好:入选的课文要思想正确、情感健康、具有时代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共产主义理想。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大多是素有定评、脍炙人口,特别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的课文,必须入选。基本篇目以外新入选的课文必须具有时代精神,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邓小平同志曾指示:“看来,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 当然也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又说:“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这些指示强调教材必须有先进内容,符合国情。因此,选择、评估教材要看它是否适当选用了反映现代科学文化先进水平的科技说明文,是否选用了现代社会生活的记叙文和文学作品,是否选用了以反映新时代、新观点、新见解为论点的议论文,以及适应当前社会生活需要的应用文。各类文体的课文都要在较长时间内起教育作用的典范文章,都要能适应语文能力训练的需要。

②语言文字好:课文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工具, 语言文字必须合乎规范化,要准确、简练、生动,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具有典范性。新入选的课文内容好,而表达不好的,就要进行文字加工、“修润”,使之规范化,堪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入选的文言文也要注意文字的平易,外国作品要在保持原著风格的同时,力求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文字典范的课文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优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和尊重祖国语言文字的态度,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积极性,自觉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习惯。选文绝不能“拉在篮里就是菜”,不顾文质兼美。凡是文字粗糙,甚至不合语言规范的教材,就是不好的教材。

③适合教学:好的教材无篇不精,篇篇文质兼美,同时难易适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既便于教,又便于学,并且教师受教,学生喜学。如果教材文质兼美,而文字艰深,内容偏难,不适合教学,也不算上乘教材。

  1. 注释:注释是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大纲提出“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释的深浅、详略要照顾到课文特点和年

级特点。”这是选择、评估注释的依据。课文中艰深难懂的字词句、文言词语,都要做简明、准确的注释。凡是该注未注、有词必注或注的重复累赘、不简明、不准确,甚至错注的注释,也是教材质量问题。

  1. 练习:练习是语文基本训练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要合乎大纲提出的要求。每套教材都重视以能力训练为主体, 都精心设计练习。练习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加强计划性,对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项基本训练,要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组成训练序列。练习题要求要具体,深浅难易要适度,要有启发性,少而精,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能片面强调以多为胜,搞题海战术,要重点突出,讲求实效。一个单元设置一两个训练点,各单元联系起来构成一条训练线。形式要多样,既要有单项训练,又要有综合训练,既要有训练的系列性,又要有训练的阶段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训练,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的练习较有特色:一般分三个层次。
  1. 理解·分析:着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

  2. 揣摩·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所在,并进行动手动口的练习。

  3. 积累·联想:继前两项之后,巩固、扩展学习成果,要求熟读背诵,

    抄录词语警句,选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材料与课文比较,以加深理解,开阔视野。这样分层次地设计安排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效律性。

  1. 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要求、教法和安排,大纲都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说明。教材能否严格按照大纲的说明安排语文基础知识,是衡量语文基础知识安排得当与否的标志。好的教材都注意知识的“精要、好懂、有用”,并强调运用;都能摆正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关系,使语文知识体系和语文训练体系相适应,组成合理的序列。这样安排的基础知识,就具有指导性强的特点。

  2. 作文教材:作文教材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是作文训练的凭借。作文是检测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作用、要求和方式等作了明确的说明,教科书的编著者也十分重视作文教材的改革。现行作文教材有两类:一类是分科型作文教材,一类是综合型作文教材。两类教材, 各有各的特点。分科型作文教材和阅读教材分编,教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较强,目的要求明确,写作知识系统,训练的程序、步骤清晰,关键是看它能否和阅读教材紧密配合。综合型的写作教材,纳写于读,读写结合,把写作训练的目的要求、内容范围、体裁、方式、程序、步骤,都穿插在单元阅读教材之中,注意写作训练的计划性和训练序列。把写作知识和阅读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训练的程序是由记叙到说明,再由说明到议论。训练的方式是由片段训练到整体训练,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即由小作文到大作文,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现行写作教材多采用这类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采用的就是这类综合型作文教材。它在一些单元中,紧密结合阅读教材,合理有序地安排“作文训练”。在“作文训练”中,分作文指导、预备活动、参考题目和“例文”四个部分。既有写作方法的具体指导,又有一两篇“例文”作示范,对学生作文训练大有裨益。特别是强调写作训练和生活密切联系,指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

(二)教材体系

教材体系是衡量教材质量的重要标准。教材的编排设计,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建立较完整的语文能力训练的体系和语文知识结构,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识规律。知识点和训练点要少而精, 讲实效,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训练序列,形成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科学体系。这种科学体系要能有助于实现学科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现行几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都力图建立以语文基础训练为主体的科学体系。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就试图建立“一书本、一串珠、一条线”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语文教材新体系。不过要建立语文能力训练科学体系比较艰巨,主要看它是否完整、科学、实用、有效。

(三)教材编写原则

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主要的有科学性、循序渐进和适应性等。1.科学性

语文教材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准确无误上,无论是课文还是语文知识都是学习的典范,如果有语言文字的缺陷和知识性的错误,那就是质量低劣的教材。科学性还体现在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安排和联系上, 例如教读和自读课文、语文知识和写作教材既要有合理分工,又要紧密配合, “三条线拧成一股绳”。如果三者脱节,各不相干,那就是安排不科学,又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要全面训练,协调进行,共同提高,如果只重视读写训练,忽视听说训练,也是不科学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不应忽视听说训练,听、说、读、写训练同等重要,不应偏废。但各年级若有所侧重,还是合理的。再如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密切结合,否则,同样是不符合科学性的。

  1. 循序渐进原则

中学语文教材是在小学教材的基础上编辑,并与之相衔接的;各年级的教材内容也是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加深的逻辑顺序编排的,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的教材内容前后重复,先难后易,忽深忽浅, 违背了循序渐进原则,属于教材质量问题。

  1. 适应性原则

教材要便于教师教和学生学,深浅难易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程度和接受能力。教材过深过难,学生就难于接受和消化;偏浅偏易,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受挫伤。最好是“取法乎上”。经过一定的努力,教师能教好, 学生学得了的教材,才是适合教学的教材。适应性也指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教材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实际,使学生透过语文学习了解社会政治生活,了解人生、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热爱祖国,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能力。此外教材还要适应各地所有的普通中学,要有弹性,适应面要广,使用价值要大。

(四)语文教科书要配套

语文教材不只是课内课本,应该包括课外语文自读课本。课内的课本是主体,课外自读课本是补充。课外阅读很重要,可以扩大阅读量,巩固和补充课内所学的知识,充分发展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增强学习语文的兴

趣,对它不可忽视。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养成习惯才有实用,所以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一项教材。”教材也包括教学参考书、练习册和音像教材等。教科书是否齐全、配套、系列化,是属于教材质量好坏的问题。

(五)教材的装帧设计要好

教材形式美观,多附插图,文图并茂。封面、版面设计美观大方等,也是好教材的一个标志。

三、教材的使用

教材的好坏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师能否正确使用教材也同样关系到教学成果的大小。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能精通教材和正确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材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正确使用教材涉及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教学经验、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诸多问题,这里只简要谈谈如何掌握教材和处理教材。

(一)掌握教材

  1. 研读“课本说明”

每册新编课本的前面都附有编者的“说明”,有的叫“编辑大意”,有的叫“编者的话”等。如系修订的课本,它的前面也有修订“说明”。各套课本“说明”的内容不尽相同,大致包括编者的意图、指导思想、教材内容安排、编写体系及其特点、课本结构、单元语文知识和语文训练的重点和要求、课时安排和教材使用方面的问题等。钻研教材,先研读课本的“说明”, 了解编辑的意图和要求,教材内容安排和编辑特点,对掌握教材和运用教材是很有帮助的。

  1. 通读全册课本

学期开始之前,新课本到手,先通读一遍(重点放在新课文上),以了解本册书的全貌。通读课本,只要求结合课本前的“说明”,了解本册书的要求,各类课文的主要内容,各单元的课内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之间的关系,各单元在全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再了解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内容和范围,知识点和训练点的分布情况,纵横联系。这样,从宏观上掌握全册书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做到胸有全局;从微观上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结合学生实际,就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

  1. 通读初、高中全套课本

教师有时间、有条件的尽可能测览各年级的课本,便于在教学中考虑上下相承、前后衔接的关系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创览中学 12 册课本,就能了解全套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全部内容,很好地驾驭教材,不致把高中讲授的内容提前搬到初中来讲,增加学生的难度和负担;高中教师如果创览了初、高中 12 册课本,在教学中既可以避免无谓的重复,又可以联系旧知识, 使之巩固加深,更好地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老师没有时间通读初、高中全部课本,初中老师读初中六册课本,高中老师通读高中六册课本,也是必须做的。

此外,教学参考书对教师备课有参考价值,但只能作参考,不能代替自己的研究,要为我所用。课外自读课本是供学生自学用的。但为了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使课内外结合,老师也应熟悉和掌握它。以上这两类教材另有专论,这里从略。

  1. 精通每篇课文

钻研教材首先要读懂课文,对字词语句要透彻理解。凡是容易读错、用错的字、艰深难懂的词语或含深层意义的词语、重点句或关键句都要一一理解清楚,不能忽略。即使一个标点也不能放松。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课中的“原来如此!⋯⋯”这是鲁迅听到柔石被害的消息,震惊愤怒说不出话来所写的四个字。这里感叹号表现满腔怒火和无限悲痛的感情;删节号则隐含着难以尽述的万语千言。关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思路、段落的内容、文章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等,都要反复钻研,熟读、深思、理解、分析,准确掌握。要从语言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语言形式, 根据内容揣摩作者构思之精,遣词造句之妙,表现手法之巧。对整篇课文要能熟读成诵,烂熟于胸,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要了如指掌,真正做到吃透、消化,融会贯通。这样讲课时,就有左右逢源,运用自如。

(二)正确处理教材

教师精通教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也就是说教师掌握教材,不是为自身的阅读欣赏,而是为了适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需要。教师钻研教材所掌握的材料,不能全盘端给学生,而是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取舍材料,妥善安排材料。

  1. 以单元为教学单位处理教材

现行的课本为了给单元教学提供方便,教材都是按单元编排的,处理教材也应该以一个单元为单位,与之相适应。首先应认真参考课本中的单元提示和每篇课文的阅读或训练重点,然后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单元教学要求,要求一般包括听、说、读、写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两个方面。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读写知识是多方面的,不能面面俱到地全都列为讲授和训练的内容,要根据教材主要的内容有重点地确定教学要求,要求要具体、明确。然后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训练点,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单元里的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要紧密配合,妥善安排。知识点和训练点的纵横联系要理清,要相互配合,要落实。讲授和训练的内容要有选择,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哪些知识是作为重点必须掌握,并化为能力的, 哪些是只作一般讲解的;哪些是旧知,只需作适当复习、巩固或提高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必须讲解和训练的,都要通盘考虑,统筹设计,全面安排,既要重点突出,又要照顾一般。这样安排教材,就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现行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有作文教材,应根据作文教材的要求、训练的文体、参考题目和例文等,结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处理好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单元作文教学计划,并规划全学期的作文教学计划。

  1. 灵活使用教材

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一般都建立了较完整的语文能力训练的体系和语文知识结构,但还不能尽善尽美,完全符合教学实际、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语文教材的使用既要尊重教材,又要灵活运用。有经验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往往在保持原来教材面貌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单元的组织、两个类型的课文、训练点和知识点的安排,常作灵活处理。例如为了便于教学,有的自读课文可以调配作为教读课文,有的教读课文也可以作为自读课文。某些知识点和语文能力训练点,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增减,重点的也可以改为非常点。总之,一切

从实际出发,正确、灵活地处理教材、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3.使学生做教材的主人

教是为了不教,要教会学生自学,学会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种种的书。”教师应把教本这个锁钥交给学生,着力指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提示自读课文,试着分析、评价课文,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教师要真正使课本成为学生手中的学习工具,摆脱受课本束缚的被动地位,成为使用教材的主人。

4.正确对待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今后,凡是供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批准推荐的,对它的态度既要尊重,又不要迷信。教材中很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由于排印校对的疏忽,课本中出现错别字,或注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练习题有的设计不甚完善等等,就要实事求是的正确对待。凡确是错漏字,经查对核实可以自行勘正。注释如有误或有不同的解释,对错的可慎重查证予以纠正;如有两说可以并存的注释,可以提出让学生辨析, 培养辨析能力;个别练习题不完善,可以结合实际另行设计习题补充。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对待教材,使它发挥应有的效用。

(余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