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罗贯中曾参加过反元斗争,“有志图王”。他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是一个积极投入革命的人物。后来,朱元璋统一中国,罗贯中遂“传神稗史”,专心创作,“不知所终”。
罗贯中著作甚丰,相传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其代表作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编撰的小说尚有《三遂平妖传》,此外,他还可能参与过《水浒传》的创作或加工。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争霸,军阀混战。这时,刘备、曹操、孙权自乱世中崛起,并最终消灭其他割据诸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关于三国的故事,早在三国后期就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在宋元时期,民间艺术家们又在传说与史实的基础上创作了评话和戏曲,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宋元话本戏曲和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等大量材料,结合他本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创作了这部“七实三虚”的长篇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朝末年,蒙古族统治的种族压迫激起了红巾大起义,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之后又出现了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几大势力为夺取全国的统治权而引起的长时间战乱,因此,罗贯中创作这样一部小说,与其说是对历史的通俗化,倒不如说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东汉灵帝时,时常侍专权,朝政腐败,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参与镇压黄巾军。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扶立少帝,诏外兵入京,谋诛宦官。宦官杀死何进,袁绍等尽灭宦官。董卓趁机拥兵入京,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曹操谋刺董卓不成,联合诸侯共讨董卓。刘、关、张加入联军。董卓逼献帝迁都长安,火焚洛阳。
董卓在长安愈益骄横暴虐,司徒王允巧设连环计,吕布与王允合谋杀死董卓,但被董卓余党李、郭汜等击败;王允被杀,李、郭执掌大权。
曹操占据兖州。因徐州刺史陶谦部下杀死曹操之父曹嵩,曹操兴兵攻打徐州。刘备救援陶谦,陶谦死。刘备领徐州牧。
孙策欲继其父孙坚之业,称霸江东。
袁术遣大将纪灵攻刘备,吕布辕门射戟,劝双方罢兵。后因张飞抢夺吕布所买马匹,吕布围攻小沛,刘备投奔曹操,被举为豫州牧。
袁术在淮南称帝,分兵七路进攻徐州。吕布用陈登之谋,击败袁军;刘备亦派关羽截击。曹操会合孙策、刘备、吕布,大破袁术。不久,曹操约刘备同攻吕布,吕布被擒杀。
曹操班师,引刘备见献帝。献帝认刘备为皇叔,献帝因曹操擅作威福,密赐衣带诏与国舅董承。董承暗结王子服、马腾、刘备等,谋诛曹操。刘备恐曹操疑忌,每日种菜消遣。曹操邀刘备煮酒论英雄,欲加试探,刘备假作畏惧雷声,使曹操对其放松戒备。刘备趁机以截击袁术为名,率兵离开许都,重新占据徐州。
董承与太医吉平合谋,欲毒杀曹操;因家奴告密,董承等皆遭满门抄斩。曹操亲征徐州,刘备大败,投奔袁绍。关羽被困,约三事而暂归曹操。后因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挂印封金,保护二嫂,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与刘备、张飞重聚于古城。
孙策破黄祖,后遇刺,重伤致死,传业于弟孙权。周瑜推荐鲁肃,鲁肃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大计。袁绍起兵七十五万攻曹操。曹操领七万兵拒绍于官渡。曹操用许攸谋,烧袁绍乌巢粮草,又得袁绍将张命、高览来降,乃大败袁绍。第二年,袁绍又被曹操打败,吐血而死。曹操又击破袁绍诸子,北方大定。
刘备依刘表,屯新野。表后妻蔡夫人弟蔡瑁谋杀刘备,刘备乘的卢马跃檀溪而逃。刘备回新野,徐庶来投。曹操闻庶之才,囚其母以召之。刘备与徐庶哭别,庶临去荐贤。刘备三顾茅庐,始见诸葛亮,备乃苦请亮同归新野。曹操起兵五十万南下,诸葛亮伺曹军入新野,纵火烧之,退守樊城。刘备走江陵,十几万百姓相随,刘备不忍抛弃他们,日行仅数十里,至当阳长坂坡为曹军追及,惨败。赵云孤身于万军中救出备子阿斗。曹兵追来,被张飞吓退。曹操一面传檄孙权共擒刘备,一面起八十三万人马沿江而来。
赤壁一战,曹操惨败。
孙权、刘备争荆州。周瑜与曹仁战,右肋中箭,诸葛亮乘机巧取荆州,周瑜气得箭疮迸裂。刘备丧妻,周瑜献计孙权,假装以孙权妹许嫁刘备,赚刘备而囚之,强索荆州。诸葛亮识破其计,使赵云带三条锦囊妙计随刘备前往东吴成婚。赵云依计而行,刘备娶孙权妹而归。周瑜追击遭到埋伏,箭疮再裂。周瑜假称代刘备取川,谋袭夺荆州。诸葛亮又破其计。周瑜疮三裂而死。庞统投刘备,刘备用为副军师。
刘备入成都,迁刘璋于公安,自领益州牧。孙权使诸葛瑾索荆州,刘备伪许三郡,关羽不肯交割。鲁肃宴请关羽,谋逼关羽归还荆州。关羽单刀赴会,劫鲁肃,肃谋遂败。刘备进为汉中王,后称帝,国号大蜀,以孔明为丞相。刘备因二弟关羽被吴人杀害而起兵伐吴。大败,病死。刘禅继位。曹操死后子曹丕继位,国号大魏。孔明率兵伐魏,派马谡守街亭,马谡违令于山上下寨,遂失街亭。孔明于西城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连夜退兵汉中,挥泪斩马谡。孙权称帝,孔明遣使作和,吴蜀同盟。孔明六出祁山,伐魏,病死于五丈原。魏司马昭率军取川,刘禅出降。司马昭死,子司马炎逼魏主曹奂禅位,国号大晋。晋伐吴,吴主孙皓降。至此,全国重归一统。
阅读《三国志演义》时,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全书的五条线:汉朝灭亡是引线,晋国一统天下是终局,中间则贯穿着魏、蜀、吴三方兴衰的主线。这几条线,交互联络、交叉,建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三国演义》成功地把历史因素与艺术因素结合起来,把历史人物和艺术典型统一起来,使这部“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小说,在艺术上成为不朽杰作。
《三国演义》塑造了大量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作者喜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即从人物的各种复杂性格中,舍弃次要方面,而集中笔墨突出、渲染其某一个方面的特点,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端。比如,作者把曹操塑造为奸雄的代表,把刘备塑造为仁君的代表,诸葛亮是理想的谋士、政治家,关羽则是典型的武将。
《三国演义》的叙事相当的成功。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几百位人物,尽管头绪纷繁,但作者依然能组织得法,详略得当,做到脉络清楚,主次分明。小说以魏、蜀、吴三国矛盾为主要内容,精心结构无数故事,使全书成为一个波澜壮阔、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作者既善于把一些简单的小事件写得波澜起伏、错落有致,也善于把一些错综复杂的大事件写得脉络分明、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