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墨子

《墨子》是墨子一生的思想言论的集中体现,“墨学”的主要典籍,由墨子所著。墨子,名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是手工匠人出身,由于他天赋聪颖,刻苦好学,逐渐成长为当时一大知识分子。他本人也脱离了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和政治活动,由于他的学说切合现实的需要,很快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一度压倒了孔子儒家学说。

墨子的学问是从学习儒家学说开始的,但是,在学习中,他逐渐发现了儒家思想不符合现实需要的地方,于是由学儒转而非儒。但是,和孔子一样,墨子也尊崇三代圣人,并以施行仁义和天下国家的治理,人民的幸福为毕生追求的目标。

墨子根据自己对“先王之道”和“圣人言辞”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分析,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著名的“十大主张”。

墨子反对儒家所提倡的礼乐和厚葬,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曾遭到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强烈的反对。墨子在当时还组织了带有宗教性色彩的政治团体。《淮南子》说:墨子有180名门徒,个个都能吃苦耐劳,人人都可赴汤蹈火。可见墨子在当时是很有影响的。

《墨子》以小生产者的立场和观点,与儒家思想及道家学派在“争鸣”之中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墨子》不仅以朴实无华,极具说服力的逻辑思维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且还对科学和逻辑进行了研究、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科学文化的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墨子》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产物,是战国时期小私有者阶层维护自身利益的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