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刘向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集,是由西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编纂而成的。
它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和宋玉。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秭县(今湖北省秭县)人,是楚国的同姓贵族,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后因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转任三闾大夫,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后来,楚国因接连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而陷入困境。屈原眼看曾经兴旺的国家已经衰败腐朽,悲愤交加,怀抱石头自沉于汨罗江,传说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屈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外交方针上,屈原主张联合齐国与强秦对抗,很有远见;在内政方面,屈原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对政治抱有某种理想主义的态度。
同时,屈原还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楚文化的兴起比中原文化迟,原始宗教——巫教的盛行可以说是楚文化落后的表现。但在其他方面,楚文化有许多地方甚至远远超过中原文化。在楚国,艺术,无论娱神的还是娱人的,都是在审美愉悦的方向上发展,展示的是人的活跃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楚地的歌谣演变出了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如《九章》中的《橘颂》全诗都用四言句,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看作是《诗经》体式的渗透。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是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以前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在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成为一种文学样式。
汉代起,“楚辞”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楚辞》是以先秦楚国诗人屈原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收入屈原所作《离骚》、《九歌》(共11篇)、《天问》、《九章》(共9篇)、《远游》、《卜居》、《渔父》,宋玉所作《九辩》、《招魂》,旧题景差所作的《大招》,旧题贾谊所作的《惜誓》,淮南小山所作的《招隐士》,东方朔所作《七谏》,严忌所作《哀时命》,王褒所作《九怀》,刘向所作《九叹》,共16部作品。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部分重要篇章的内容梗概:
《离骚》
《离骚》是《楚辞》中最重要的作品,经常被用作《楚辞》的代名词。它集中反映了屈原两个意义上的斗争与挣扎,一则与楚国群小党人激烈的冲突,二则在困境中与自己犹豫一面的冲突,两种冲突激起的感情强烈燃烧,以至于使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的更番迸发,从而形成他诗歌形式上的回旋复沓。长诗的最后一部分记述屈原驱使龙凤,挥斥云霓,遨游于广阔无垠的幻境之中,他的精神超脱了现实的羁绊,离开了人间苦痛的深渊。
他那知识分子的独善情怀、高洁品格,政治家的用世激情,爱国者的依依乡恋与残酷、无奈、失意的现状交织在一起,化作悲剧性诗的火焰,在屈原心中灼烧,诗人快要自焚了,这时的屈原已近乎癫狂状态了,他以峨冠博带、与日月争光的形象自许,但行吟在汨罗江畔的他却是形容枯槁、颜色憔悴了,披头散发落魄已极了,他要以诗人的方式全美自己,他也只能以诗人的方式全美自己!伟大而孤独的诗人在重重困境中以命中注定的悲剧的方式坚守了自己的心灵与理想,汨罗江的浪花永远吟唱着屈大夫最雄伟壮丽的诗篇——《离骚》。
《湘君》、《湘夫人》
此二篇出自《九歌》,是主祭湘水男、女二神的。《湘君》是一篇凄婉的悲歌。湘夫人在江边徘徊,若有所待。她看到湘君的身影,便乘着桂舟去迎接,吹着凤箫相召唤。湘君终于驾着飞龙降临了,他向北走,涉洞庭之波,绝大江之口,见湘夫人在为想恋他而叹息,他则欲言而未言。全篇写湘夫人对湘君的追求和渴望,而湘君的态度则较冷淡。《湘夫人》同样是一曲悲歌。湘君在洞庭兴波、木叶凋零的季节迎候湘夫人,但可望而不可即。湘夫人终于降临了,她虽有思念湘君之心,却不敢明言。湘君以水中宫殿等待湘夫人,但湘夫人旋来即返。全篇也都写湘君对湘夫人的追求与爱慕,但结果只能忍恨终生。
《山鬼》
《山鬼》是《九歌》中最美的一篇。
在朦胧的深山幽曲处,美丽的山鬼闪现了一下,她身披萝带荔、乘豹从狸、含情带笑,以山中女神特有的风韵神采出场了,匆匆赴约的路上她没忘记折一枝香花给自己的情人,还自我埋怨别误了幽会。带着最热切的期待和渴望来到相约的地方,她登山眺望,急切找寻与等待情人,忽然间浓云昼晦、东风飘雨袭来,痴情的山鬼仍苦苦等待。夜雨滂沱,猿猴哀鸣,风声飒飒,木叶萧萧,山鬼一片痴情却未得到应有回报,她陷入了深深的思恋与惆怅中。多么美丽,多么痴情,多么幽怨的山神啊!
《橘颂》
这是一篇借咏物以抒情之作,名义是颂橘,实际上是以橘自喻,通过颂橘来述志。橘的纯洁品德,高尚情操恰恰是诗人“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不凡心志的写照。
楚辞原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到西汉前期,已成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总称。《楚辞》是自《诗经》问世后最优秀的诗作,它标志着作家文学的出现。《诗经》、《楚辞》并称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但是它们又有着质的区别,我们在《楚辞》中可以看到《诗经》中所没有的浪漫主义的特质。
深婉细腻的情致和无处不在的“我”。《诗经》的情大多典雅平和,可到了《楚辞》中,感情则变得炽烈、激越、昂扬或缠绵、细腻、深沉了;同时诗中有了“我”,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有了个性,诗的生命也就充满了内质与魅力,直指向我们的心灵深处,给我们带来感动、眼泪、欢喜、惆怅。屈原的笔有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他将充满原始意味的神巫故事、寓言神话引来了,他将楚人的俗词鄙语、淫祀巫风引来了,它们化作神秘的气氛、浪漫的情调、优雅的韵致、绮丽的色彩、迷狂的激情点染着《楚辞》;他又引来天地万物驱遣比兴,他用兰花香草、荷衣蓉裳来象征自己品格之纯洁高尚,他将群小党人比作萧艾臭草、恶禽秽物。这一切的特色,专家们往往称之为浪漫主义。